標題與內容,顛倒過來可以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這篇討論可能比較硬一點點。我不太確定有多少人對這樣的討論感興趣,不過,因為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討論,所以整理出來留作記錄。這也是寫東西非常重要的收穫之一啊。

上週發表〈當「剪刀、石頭、布」叫做「食物鏈」,就變成一首詩了〉那篇文章,SOS編輯Da-jung Chen對我內文所提到的遊戲方式有些意見,他認為比較好的做法是從題目去聯想,而不是從內容去猜題目。後來我們在「不想寫可以不要寫」的內部社團有了以下的討論。

文字討論剛好可以看出思考的軌跡,所以除了為了讓讀者易於閱讀的潤飾之外,不做其他整理與修改。

raw-image

我將「剪刀、石頭、布」做成底片詩,讓小孩猜猜原作的標題。
(原作者:蔡仁偉。出處:《偽詩集》)

Da-jung Chen:

這首詩的題目跟內文的關係,是以內文來詮釋題目。(有些題目跟內文的關係,是以題目來統括、貫串內文;我覺得大致可以分這兩種)

所以,這首詩也就是以剪刀石頭布來比喻或說明食物鏈是什麼,而這個比喻能讓人感到貼切、有趣、而且新奇:原來食物鏈(這種科學性知識)可以用這種方式來理解!

我覺得「詩很棒」某部分是在這裡。

可是反過來,我們用剪刀、石頭、布當題目,內文寫:食物鏈,我們還一樣會覺得貼切、有趣、新奇嗎?(我覺得在這個案例是否)

比喻的邏輯常常無法倒推。那座山像一個老人。那個老人像一座山。意思是完全不一樣的。

所以,我絕對不反對運用這些素材來做語言的遊戲跟練習,但是這樣做和原作狀態的運作規則已經不太一樣,甚至會完全相反。

這是文學作品成為考試題目常見的問題之一。

廖瞇:

我了解你說的東西,也明白你的擔心。先說一下,玩這個遊戲時,我雖然要小孩猜原作的標題是什麼,但並沒有跟小孩說那是標準答案。反而,在其他的例子中,小孩一下子就猜到原作的標題時,我反而會要他們再想想其他的可能性。這有點像是在玩連連看,沒有標準答案的連連看。

不過,當我看到Kay Lo跟小女孩的對話時,我才隱約發現這個遊戲有點危險──那就是,玩的人有可能還是以為有標準答案。雖然Kay Lo 後來有跟小孩強調詩的可能性。

另外,你提到內文和題目的關係,覺得這首詩不能顛倒來看,我倒覺得還好。想到要用剪刀石頭布來表達食物鏈,我覺得很厲害;看到剪刀石頭布,想到食物鏈,我也覺得很有意思。

當然,也不是說所有的例子都是這樣可以顛倒,應該也有那種顛倒了就不太有趣的例子。但蔡仁偉這首詩剛好可以顛倒。而且我跟仁偉聊過,我問他你的一些詩是先有題目才想內容,還是先有內容再訂標題?仁偉說其實不太一定,他也搞不清楚。

其實,猜標題的遊戲發想來源自許赫 ,因為有次跟許赫玩「人盡可詩」(註1)的遊戲,我才發現一樣的內容配上不同的標題,竟然可以製造無法預期的趣味。

再看一首蔡仁偉的「公主被王子吻醒/發現四周沒有別人可以選」。原標題是「悲劇」,小孩想的標題是「堅強」。我覺得很有趣呀。

當然,玩這個遊戲要注意的是,不要落入標準答案。也就是不要變成考題啦。

Da-jung Chen:

以剪刀石頭布的「遊戲規則」來比喻或說明食物鏈是什麼是有趣的,這時候我們其實容忍了比喻的不精確性,只要求它貼合某些特徵,前提是這個貼切的部分相當直觀、形象,立刻讓我們感覺到貼切,我們就滿足了,可以不再追問。

而這分貼切的感受,它先讓我們覺得 1.「原來食物鏈可以用剪刀石頭布的規則來說明」,接受了這種不追問進一步細節的觀點,也會跟著想說,2.「原來剪刀石頭布是/就像食物鏈」(的一部份)。於是覺得內文既是題目的詮釋,題目也是內文的統括。因為這件作品就是謎題跟謎面的簡單構造,讀起來時思考只會繞著這兩個東西打轉。

用簡單、親近熟悉、日常性的東西,去表現一個認知上好像比較複雜、比較疏遠、非日常的東西,提供了一種新的觀點,於是有一種「原來如此」的感受,我覺得是趣味所在。

反過來從「剪刀石頭布」聯想到「食物鏈」時,則變成用複雜、疏遠、非日常去展現有親近感、熟悉、日常性的東西。但是我不需要這種觀點也已經夠理解剪刀石頭布的遊戲規則,剪刀石頭布的意義還是剪刀石頭布。

我將對話整理後貼到內部討論區,許赫有以下回應。

raw-image

許赫:

寫了內容想題目,有了題目寫內容,這兩件事在寫詩的時候都會發生。而寫詩的時候,我比較常寫完了內容才想題目。於是我會覺得,也許一首詩可以有許多個題目,它們讓一首詩產生了完全不同的感覺。「剪刀石頭布」是〈食物鏈〉的時候,跟「剪刀石頭布」是〈生死〉的時候,也的確產生不同的感覺。而我覺得這個遊戲規則,更接近創作的現場。

另外,我想到了一個厲害的東西,就是:有些事情直接解釋大家聽不懂,拐個彎講,或寫成一首詩,忽然大家就懂了。這裡面到底藏著什麼呢?我覺得,詩人把生活的片段,做了更深刻的發掘。這些深刻的發掘寫成詩的時候,也許不是在跟理智的那個自我溝通,而是去跟更內在的那個自我講話,所以會出現「原來如此」的感覺。

這種溝通方法,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喔,因為幼教就是這樣用的。秘密在於「暗示」。暗示的意思,是字面上講什麼東西不重要,一段話或一篇文字裡面傳達什麼意義、省思,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傳遞的資訊,透過這段文字,已經精準的傳遞到讀者的心裡。比如說:「小牛早上起來走進廁所裡,尿尿洗手刷牙洗臉,然後坐在餐桌前面準備吃早餐。」這句話沒有任何意義跟文學價值,但是,對一個2歲半或3歲的孩子來說,他已經知道了早上起床要做四件事:尿尿、洗手、刷牙、洗臉。意義不重要,資訊已經準確傳達了。所以,詩,也許,正是一種善用暗示的文類。

註1:「人盡可詩」的遊戲可見《衛生紙+31:限制級》,p.92,〈2015台北詩歌節詩人夜店派對之「人盡可詩的魔術師」〉

延伸閱讀:

「不想寫可以不要寫」,想做的是什麼?

「當「剪刀、石頭、布」叫做「食物鏈」,就變成一首詩了。

社群討論:什麼是詩?唸出來就知道是不是詩

「你可以亂寫」的意思是「你可以寫你想要寫的」

訂閱「不想寫就可以不要寫」的作文課,請進:

https://sosreader.com/project/youcanwrit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廖瞇的沙龍
475會員
140內容數
我想知道當我跟小孩說「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對他們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小孩會不會真的就都不寫了;還是,因為寫作這件事的權力回到自己手中,小孩反而因此可能愛上寫作?
廖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7/15
他說他會用鏡頭,感覺有一種在「控制」別人的感覺。我問了他一個問題:「會用鏡頭」跟「會用文字」,差別在哪裡? 他說會用鏡頭像是控制別人看到的畫面,我就想,那麼會用文字呢?會用文字是不是也控制了別人讀到的畫面?想到的東西?
Thumbnail
2020/07/15
他說他會用鏡頭,感覺有一種在「控制」別人的感覺。我問了他一個問題:「會用鏡頭」跟「會用文字」,差別在哪裡? 他說會用鏡頭像是控制別人看到的畫面,我就想,那麼會用文字呢?會用文字是不是也控制了別人讀到的畫面?想到的東西?
Thumbnail
2020/06/18
長的東西就不是靠「想寫」與「時間上餘裕」就可以完成的。長的東西距離自己想寫的那個當下,已經有段時間,它幾乎都是被包起來的狀態。被包起來後就要這裡去戳那裡去戳,看戳哪裡會有東西流出來。當然,要戳什麼地方也不是亂戳,多半都是按著線索戳,像醫生看診。
Thumbnail
2020/06/18
長的東西就不是靠「想寫」與「時間上餘裕」就可以完成的。長的東西距離自己想寫的那個當下,已經有段時間,它幾乎都是被包起來的狀態。被包起來後就要這裡去戳那裡去戳,看戳哪裡會有東西流出來。當然,要戳什麼地方也不是亂戳,多半都是按著線索戳,像醫生看診。
Thumbnail
2020/04/26
前陣子想,「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好像太聚焦在小小的事,就是那幾個學生,我跟他們之間發生的事。雖然這些課程記錄對我來說很有用,但坦白說隨著訂閱人數下滑,我也在想,這些聚焦在小團體上的思考,對大家來說有用嗎? 想著想著,我發現自己竟然被數字綁架了。
Thumbnail
2020/04/26
前陣子想,「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好像太聚焦在小小的事,就是那幾個學生,我跟他們之間發生的事。雖然這些課程記錄對我來說很有用,但坦白說隨著訂閱人數下滑,我也在想,這些聚焦在小團體上的思考,對大家來說有用嗎? 想著想著,我發現自己竟然被數字綁架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一、〈可以不要根據文本嗎?〉 (一)思考看看,「不根據文本會發生什麼事?」 你以為在畫重點,但沒畫的部分不代表不重要! 每字每句,都是作者的安排,並免武斷地擷取訊息。 個人的理解脈絡也很重要,但不能直接替換作者的想法。 2. 文本的完整性建立於什麼條件? 再次強調,文本代表的是作者的想法,自然而然
Thumbnail
一、〈可以不要根據文本嗎?〉 (一)思考看看,「不根據文本會發生什麼事?」 你以為在畫重點,但沒畫的部分不代表不重要! 每字每句,都是作者的安排,並免武斷地擷取訊息。 個人的理解脈絡也很重要,但不能直接替換作者的想法。 2. 文本的完整性建立於什麼條件? 再次強調,文本代表的是作者的想法,自然而然
Thumbnail
「對你而言,『詩』是什麼?」台師大噴泉詩社本學期(2022上)的系列社課,由曾獲台積電青年文學獎首獎的陳其豐打頭陣,以「創作起步走」為題,帶領社員們進入到詩的世界。雖然可能曾經修習相關的課程,或者聽過其他詩人分享,但陳其豐建議在採取更進一步的行動之前,應該要先釐清自己「為何會被詩吸引」,畢竟「會想參
Thumbnail
「對你而言,『詩』是什麼?」台師大噴泉詩社本學期(2022上)的系列社課,由曾獲台積電青年文學獎首獎的陳其豐打頭陣,以「創作起步走」為題,帶領社員們進入到詩的世界。雖然可能曾經修習相關的課程,或者聽過其他詩人分享,但陳其豐建議在採取更進一步的行動之前,應該要先釐清自己「為何會被詩吸引」,畢竟「會想參
Thumbnail
許多來到我們面前的孩子,都將「寫字」視為畏途。特別是在放了一個寒假之後,新學期的首堂寫作課,我彷彿能看到一雙雙眼睛,回想起被作文支配的恐懼。(會不會太誇張?) 但是,「文字」只能用寫的嗎? 而「寫」又只能有一種方式嗎?
Thumbnail
許多來到我們面前的孩子,都將「寫字」視為畏途。特別是在放了一個寒假之後,新學期的首堂寫作課,我彷彿能看到一雙雙眼睛,回想起被作文支配的恐懼。(會不會太誇張?) 但是,「文字」只能用寫的嗎? 而「寫」又只能有一種方式嗎?
Thumbnail
「我們用一個東西去比擬另一個東西,這兩件東西最好距離夠遠,又同時具備平行的相似性,連結的方式要精準有說服力,夠遠則表示有創意。也就是要找到一個夠有創意且執行度高的表現策略。」── 羅智成
Thumbnail
「我們用一個東西去比擬另一個東西,這兩件東西最好距離夠遠,又同時具備平行的相似性,連結的方式要精準有說服力,夠遠則表示有創意。也就是要找到一個夠有創意且執行度高的表現策略。」── 羅智成
Thumbnail
最近看到一句話「你的詩,只是分行的散文」,雖然很嗆,但也很有趣。因為這句話套到桌遊設計裡,也蠻適用的。
Thumbnail
最近看到一句話「你的詩,只是分行的散文」,雖然很嗆,但也很有趣。因為這句話套到桌遊設計裡,也蠻適用的。
Thumbnail
李商隱不瘋魔不成活。誰說世界就是如此?他偏要顛覆解構一切,回到事物根本。「無題」就像作者刻意向我們挑釁:沒有題目,你還看得懂嗎?
Thumbnail
李商隱不瘋魔不成活。誰說世界就是如此?他偏要顛覆解構一切,回到事物根本。「無題」就像作者刻意向我們挑釁:沒有題目,你還看得懂嗎?
Thumbnail
愛麗絲來到一個岔路口,在路旁的樹上看到一隻柴郡貓。 愛麗絲問:「我應該走哪條路呢?」 貓也問:「你去哪呢?」 愛麗絲說:「我不知道」 貓回答:「那走哪條路都可以。 你是不是也有這種經歷?當坐在桌前想寫點東西時,腦袋卡殼,就是不知道打哪下筆。直到見到一本薄薄的小紅書,書里精緻而直觀的內容吸引了我。
Thumbnail
愛麗絲來到一個岔路口,在路旁的樹上看到一隻柴郡貓。 愛麗絲問:「我應該走哪條路呢?」 貓也問:「你去哪呢?」 愛麗絲說:「我不知道」 貓回答:「那走哪條路都可以。 你是不是也有這種經歷?當坐在桌前想寫點東西時,腦袋卡殼,就是不知道打哪下筆。直到見到一本薄薄的小紅書,書里精緻而直觀的內容吸引了我。
Thumbnail
什麼樣的文字是詩?詩應該是什麼模樣?該如何創作一首詩……等等的是大多數人對詩會有的疑惑,也是你會有的疑問吧?但很少有人問:「為什麼會有詩?」作者在分享「玩」詩的開始先丟出了這個問題,既然這是一本談怎麼「玩」詩的書,作者不從複雜的理論來解釋這個問題,而是從詩的「自由」三原則
Thumbnail
什麼樣的文字是詩?詩應該是什麼模樣?該如何創作一首詩……等等的是大多數人對詩會有的疑惑,也是你會有的疑問吧?但很少有人問:「為什麼會有詩?」作者在分享「玩」詩的開始先丟出了這個問題,既然這是一本談怎麼「玩」詩的書,作者不從複雜的理論來解釋這個問題,而是從詩的「自由」三原則
Thumbnail
「詩可以巧妙地問問題,或揭示現象。」在一次工作坊結束後,他這麼說。但是,詩好像沒有辦法解決問題,他說。他覺得社會學對他來說很有用,另外還有曾經接觸過的兩樣東西,對他來說也很有用。但是,就他目前所接觸到的,詩可以點出問題,卻沒有辦法解決問題。
Thumbnail
「詩可以巧妙地問問題,或揭示現象。」在一次工作坊結束後,他這麼說。但是,詩好像沒有辦法解決問題,他說。他覺得社會學對他來說很有用,另外還有曾經接觸過的兩樣東西,對他來說也很有用。但是,就他目前所接觸到的,詩可以點出問題,卻沒有辦法解決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