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不想寫可以不要寫。有些人會問:「那如果小孩都不想寫,結果都沒有寫,那怎麼辦?」 結果都不寫喔,那好像也有點傷腦筋,學校主任會不會覺得我這個社團老師在混呢?有可能喔,那怎麼辦呢?怎麼讓小孩自己決定不想寫可以不要寫,然後又可以寫出東西來呢? 好,我必須先說在現實的層面上,我當然希望小孩寫出東西;但是在態度的層面上,我說「不想寫可以不要寫」是真的,不是呼哄小孩;還有「你可以亂寫」也是真的,不是呼哄小孩。這樣,小孩才有「可能」真的寫出自己想寫的東西。 我說「可能」寫出自己想寫的東西來,當然也就包含「可能」真的不寫了。所以,當我這樣講的時候,我就必須真的接受小孩可能不寫;「不想寫可以不要寫」,不是講講而已。 所幸,當我這樣講的時候,真的不寫的小孩還真不多,但是這樣到底是幸還是不幸呢?有沒有可能小孩覺得「這個大人在講假的啦,我還是乖乖寫好了」。所以老實說我還是不曉得這些小孩到底是為了自己寫,還是為了大人寫。 「到底是為了自己寫?還是為了大人寫?」這個問題很重要嗎?很重要但是也很複雜,不是現在這篇文章可以說完的,改篇會再跟大家分享我的觀察與發現。現在我想針對「不想寫可以不要寫」的意涵,再深入的談一點點。 其實,「不想寫可以不要寫」這句話有點奇怪。先來看看我前面說的──「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小孩才有可能真的寫出自己想寫的東西來。」這樣聽起來好像很順,你們好像也都明白為什麼我會這樣講;但如果把這句話改成「不想畫可以不要畫,小孩才有可能畫出自己想畫的東西」,聽起來就會覺得好像哪裡不對勁。 哪裡不對勁?因為我們根本沒必要那樣跟小孩子講嘛!幾乎大部分的小孩都愛畫,我們也幾乎不會對小孩說「你要畫你自己想畫的喔」,因為小孩本來就畫他自己想畫的,根本不用你講。 對小孩來說,「寫」這件事被規範了,所以我必須先把規範拿掉,小孩才有可能寫出自己想寫的東西來。但是「畫」沒有被規範,因為沒有被規範所以小孩不會不想畫;小孩既然不會不想畫,也就不存在著我必須想辦法先把規範拿掉的問題。 把「寫」跟「畫」這兩件事擺在一起看,這兩件事原本都存在著表達的自由,但因為某些原因,寫的自由被規範了,而畫沒有。寫和畫同樣要動手動腦,同樣作為表達的一種方式,但是小孩喜歡畫,不喜歡寫。 所以,我試著讓小孩重新喜歡寫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做為自我表達的寫作,還給他們。這只是基本,而且也不是說還給他們寫作的自由後,每個人就都會喜歡寫作,沒有這種事情;就像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畫畫,都喜歡跳舞一樣。 而為什麼小孩會問「我這樣寫可以嗎?」不會問「我這樣畫可以嗎?」這問題同樣很複雜,也不是這篇文章可以充分討論的,請讓我留待之後慢慢想、慢慢寫、我們慢慢討論。 最後,前面講了一堆「不想寫可以不要寫」,但實際上又是怎麼樣呢?該不會小孩真的都不寫吧?我運氣不錯,在陪伴小孩寫作的過程中,有幾個小孩讓我經驗到了他們文字的力量,而那文字的力量恰好是在「不想寫可以不要寫」的狀態下產生。之後我會一一跟各位分享,小孩是在什麼樣情況下寫出自己的東西,以及那文字所帶來的力量。 當然,我也會說很多,在陪伴小孩寫作的過程中,我所遇到的問題與困難。畢竟這個系列書寫不是什麼教小孩寫作的教戰手冊;而是一個很愛寫的大人,陪伴不怎麼喜歡寫的小孩,一路上跌跌撞撞又開心又驚喜又煩又難過的心路歷程。 圖片說明:寫作課時,小孩自己在白板上塗鴨。關於這兩張塗鴉的故事,之後也會出現在這個系列書寫中。 訂閱「不想寫就可以不要寫」的寫作課,請進: https://sosreader.com/project/youcanwr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