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2|閱讀時間 ‧ 約 11 分鐘

緬甸觀選紀錄:民主旅程的起點

「NLD!耐多彼!NLD!耐多彼(一定贏)!」群眾一陣接一陣有秩序地喊著口號,搭配音箱傳出的陣陣節奏,揮動手中紅色的鳳凰旗,慶祝由翁山蘇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NLD)贏得大選,準備在不久後正式進軍國會殿堂,成為民選的多數黨。

 

這個在1990年就已經應該實現的民主夢想,遲了25年才兌現。在仰光全民盟組部前面,上千名支持者將馬路擠得水泄不通,將這口憋了四分之一世紀的怨氣,一口氣發洩出來。在大螢幕上官方一個地區一個地區的公布票數,只要是全民盟獲勝的地區,支持者每聽到一席獲勝的消息,紛紛手舞足蹈,歡喜之情溢於言表。

 

 

 

而在11號晚間,緬甸現任總統登盛已向翁山蘇姬表示恭喜勝選。而翁山蘇姬也在同一時間表示,非常歡迎與個政黨在未來的合作,一起為新的緬甸打拼。而這次我對緬甸歷史性大選的採訪,除了需要對緬甸政治上的檢視之外,對居住在這裡的人民,也有了一些少許認識。

 

從選前4天到達緬甸仰光後,為了打探各種消息,在走訪巷弄的途中,深深感覺到了緬甸人民的純樸。無路是在街上閒晃時,與路人四目相對時對你抱以大大的微笑,或是看到遊客拿著地圖搔頭時,大方的伸出援手,都顯示出了緬甸人還沒有受到物質享受污染的純潔心靈。

 

 

緬甸人的良善與文明

 

從美國作家艾瑪拉金《在緬甸尋找喬治歐威爾》一書中,可以看到1990年的選舉結果被軍政府推翻後,緬甸社會呈現出一種壓抑的悲憤。除了一般百姓對軍政府各種作為敢怒不敢言之外,緬甸社會中多數的知識份子也為了活命而噤聲。當然,在仰光及其他地區斷斷續續的都有反抗活動或是抗議發生,但是都無法撼動軍政府的權威。

 

在我來到緬甸之後,不禁一直反問,到底是什麼原因可以讓這個國家的人民忍受殘暴的槍桿子統治超過半個世紀呢?到了現在,若這次的選舉一直到三個月後的總統大選落幕後,都安然渡過的話(發生1990年事變的機率不大,但仍存在),又是什麼原因讓這個貪而無厭的軍政府妥協了呢?

 

當然這個問題可以從國內政治角力、人民不滿呼聲升高加上國際壓力使然等等,但我認為,緬甸人天生的心地良善以及文明謙遜,也是非常大的關鍵。

 

Photo Credit: 楊智強

 

翁山蘇姬曾在1990年受頒象徵思想自由的沙卡洛夫獎,在請人代讀的領獎宣言中指出,緬甸人們生活在各種恐懼之中,害怕被囚禁、害怕受到拷問、害怕死亡、害怕失去朋友親人等等,但她最後說到:「然而既使面對國家機器最無情的打擊,緬甸人民的勇氣仍不斷滋長,因為恐懼不是文明人的天性。」

 

另外,英國的一個慈善援助基金會Charities Aids Foundation(CAF)最近推出了一份報告,對全世界國家人民的「行善程度」進行普查,結果顯示,人均GDP在世界上排名第150的緬甸,居然位居榜首。因為這份報告的調查指標是由慈善捐款、幫助陌生人以及做義工的時數等三項統計而產生,所以這樣更顯示出,就算緬甸人民的生活水平相當低,但是他們還是相當樂於助人。

 

這次緬甸行中,一位仰光居民曾跟我說,緬甸人沒有看電視的習慣,大家都是由讀報及看書來獲取資訊。所以在仰光的路邊,除了負責傳遞訊息的報攤之外,也有不少以木板搭建的簡易書商,因此常常可以看到緬甸人在路邊看報紙,或是拿著一本讀物遨遊在文字之中。另外,緬甸人早上一大早的例行公事,就是到小茶館中點一杯奶色濃郁的香甜奶茶,或是可以看到街邊會有退休的老人正在下棋,進行棋盤上的戰爭。

 

無論是緬甸人民的天性純樸或是對知識及文化上的追求,都讓我對這個民族有了相當深的印象。但是在這個和善臉龐的背後,其實還是跟世界其他國家一樣,充滿著各種公開及潛在的衝突與矛盾。

 

 

族群與宗教之間的嫌隙

 

25歲的緬甸青年巴給斬釘截鐵的說:「我不會投給全民盟,因為他們對穆斯林較友善,我不喜歡穆斯林。」在聽到這個答案之後,心中的驚訝久久不能平復,「原來緬甸佛教與穆斯林之間的嫌隙這麼深啊!」

 

緬甸軍政府在這幾十年慢慢將佛教的地位提升,甚至刻意炒作穆斯林在與緬甸佛教社會之間的差異,讓不少緬甸民眾對穆斯林感到反感。另外,居住在若開邦羅興亞人除了一直受到緬甸社會的排斥之外,再加上信仰伊斯蘭教的緣故,讓雙方的衝突不斷升高。在全民盟總部前等待選舉結果出爐的安考(Aung Kyaw Zaw)甚至還不掩飾對羅興亞人的厭惡,「緬甸人都討厭他們啦,他們都只會惹事生非,對國家一點好處都沒有。」

 

雙方的衝突到2012年6月全面爆發,在羅興亞人居住的若開邦發生佛教徒與穆斯林的嚴重衝突,除了造成大量死傷之外,軍政府也在當地發布緊急狀況,派駐軍隊控制場面。但也因為這樣,羅興亞人的生活狀況就更加困難了。記者採訪全民盟發言人年溫時,他也給出了一個官方的說法,「我們一直有在關注這個問題,但最重要的還是全緬甸的團結,若沒有團結,我們很難幫助這些地區。」

 

 

 

而另一位長期關注少數民族的緬甸攝影記者明扎也說:「其實我可以理解蘇姬對少數民族生活環境改善沒有做出太多承諾的原因,她一直都是希望以國家教育或對社會影響較全面的社會福利政策下手,她希望先改善制度層面的缺陷,再以這些成果來改變個地區或各族群的生活狀況。」

 

當然,除了穆斯林、羅興亞人之外,北方的克欽基督徒與果敢族(中國人)的問題,也是一直讓緬甸處於動蕩的原因。新政府對少數民族及宗教之間的紛爭會如何處理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但這些問題本來也不是一朝一夕才發生的,要解決或是將地衝突的方法當然也不會是一蹴可幾。

 

羅興亞人難民。Photo Credit: European Commission@ Flickr CC BY NC ND 2.0

 

 

百廢待興的社會

 

「終於!我們緬甸終於也是民主國家了!」計程車司機大哥掩蓋不住心中的喜悅,一隻手在半空中揮舞,一隻手抓著方向盤,熱情的跟我說:「蘇姬贏了!我們緬甸要開始改變了!」是啊!全民盟贏了多數選票,緬甸正式邁向民主化,但事實上,除了族群及宗教的問題之外,還有很多數不清的議題還沒被討論,或是正等著翁山蘇姬的全民盟處理,挑戰,其實才剛開始。

 

在仰光的街頭,到處都可以發現垃圾。在路上走20分鐘,一個垃圾桶都看不到。鴿子跟烏鴉也隨時在天空中或電線桿上虎視眈眈,若有遊客手中的食物不小心掉落,數十隻的鴿子烏鴉大軍隨時都會一湧而上。

 

仰光的街頭最常見的除了垃圾及烏鴉之外,還有因為2010年改革開放之後,工地也變多了。在艾瑪拉金的書裡紀錄到,不少緬甸人都認為在軍政府執政這一段時間裡,緬甸的高等教育漸漸流失了,尤其是在1990年之後,許多比較有自我意識的大學教授或學校教師都被踢出校園,留下來的都只剩下一些對軍政府唯唯諾諾之徒,讓原本是要教導知識的殿堂,變成了只能產出擁有文憑的庸才。而也是因為如此,翁山蘇姬及全民盟的不少政策,都是希望改善民眾的教育,讓緬甸從根本進行改變。

 

仰光從上午七、八點開始,一直到晚上八點,全市像是一座大停車場,原本10分鐘的車程可能會加倍,甚至會更長,讓許多生活變得相當不方便。我在光的這段時間發現,仰光很少可以看到給行人通過的斑馬線,不少小販都會佔據街道,讓原本的雙線道只剩下一台車可以通過的空間,讓交通變得更加壅塞。

 

仰光市區交通擁擠。Photo Credit: 楊智強

 

一位在緬甸已經第三代的緬甸華人高大哥表示,「你看看柬埔寨越南這幾個以前打過仗的國家,發展都比我們好,無論是在經濟還是在城市的建設上,我們都差別人一大截,真是令人看不下去!」不少全民盟的支持者都將緬甸的希望翁詩蘇姬以及她的團隊身上,有些人是因為受到她的精神感召而支持,有些人是因為厭惡軍政府長期執政而投給全民盟,但這些都不代表全民盟或翁山蘇姬執政後緬甸人民的生活品質可以變得更好。而在接下來的五年裡,雖然全民盟或許獲得了執政黨的地位,但在許多地方還是綁手綁腳,讓翁山蘇及團隊在未來執政的路上,會更加崎嶇。

 

 

民主天秤上的枷鎖

 

為什麼軍政府會這麼大方舉辦民主選舉呢?他們不怕失去權力後遭到清算嗎?其實軍政府的如意算盤早在2008年就已經計劃好了。緬甸軍政府在2008年公佈的憲法中,除了將國會中的25%的席位保留給軍方,讓多數黨無法輕易改變他們定的遊戲規則,也就是說,必須有超過聯邦議會75%的議員同意才可以改變憲法。所以全民盟若要讓國家真的民主化必須除了25%的指定席100%全拿到之外,還要說服一位軍方議員倒戈,才有可能發生。

 

而這部憲法還有一個專門為翁山蘇姬特製的條款,就是規定總統候選人不可以有外國籍的配偶或子女,也就表示翁山蘇姬丈夫跟兩個孩子皆為英國籍,成為了她在三個月之後被選為總統的最大障礙。

 

另外,在這部憲法中也規定,國防、安全及邊境等事務的部長及副部長都必須由國防軍總司令來任命,甚至這部憲法也指出,若國家遇到內亂或外患可能引起民族分裂的問題時,國家可以經由總統及軍事委會院的決定,宣佈進入緊急狀態,讓國防軍總司令接管國家權力一年,並且解散聯邦國會。這幾項法律給了軍方相當大的權力可以隨時「合法顛覆政權」,所以在這次的選舉中,不少人都認為軍方不會像1990年一樣翻臉不認人,大大方方地接受選舉解果。因為無論如何,他們都還是掌有國家最終決定權力的權杖。

 

而全民盟的發言人年溫(Tisn Oo)曾向記者表示,若他們進入國會成為最大的執政黨,絕對會改變這樣這狀況,不會讓這樣不民主的情形繼續下去,只是目前他也無法說明,改變機會如何進行。

 

這次緬甸歷史性的大選看似即將平和落幕,國父翁山將軍的女兒所領導的全民盟將成為聯邦議會中的最大黨。若在三個月後的總統大選中選出全民盟籍的總統,並且完成政權和平轉移,緬甸也正式成為一個年輕的民主國家。雖然未來還有重重挑戰在等著翁山蘇姬以及緬甸人民,但走出了這一步,絕對是緬甸人努力而獲得的果實,嚐起來雖然青澀,但仍帶有甜味。

 

想看更多優質的國際報導嗎?一起來支持「SOS國際報導計畫」吧!

 

延伸閱讀:

緬甸25年首次民主選舉:翁山蘇姬領導的反對黨勝利

被歧視與邊緣化的緬甸華人

 


 

記者:楊智強

核稿編輯:蔡宜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