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9|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老師與學生

毛毛蟲兒童哲學教育基金會的創辦人楊茂秀教授曾經說過幾種師生關係。西遊記裏孫悟空有兩個老師,一個是菩提祖師,什麼都教,飛天入地七十二變,但是他學成下山時,菩提祖師卻要孫悟空不要承認他們有師生關係。
孫悟空另外有一個師父,叫做唐三藏,什麼也沒有教他,只會念緊箍咒讓他頭痛。這當然是兩種相當極端的師生關係,另外還有一種會讓人微笑很久,覺得師生之間不只是人與人相遇的緣份,還要加上師徒彼此的了解、互動與經營,已經是一種情與愛的關係。
我曾在很多人身上看到如此美好的關係。
多年來在荒野保護協會裏負責環境守護的志工廖專慶老師,她如大地之母的溫柔、耐心、愛心,不知感動與激勵了多少人,她常說:「因為人家給我這麼多的愛,我承受不了,一定要分給別人。」
惠慶大學念音樂系,主修鋼琴,學校採一對一的師徒制。她記得大三時期末考要考三首曲子,非常長,而且要抽背,她那時候不太用功,愛玩又忙著談戀愛,明明知道好不容易選到這個老師,而老師也只收她這一位學生,她卻不太在意。
考試時,曲子怎麼背都背不出來,想要打混卻混不太過去,彈著彈著,突然就聽到有人在擤鼻涕,而且不斷不斷的擤鼻涕。後來她實在彈不下去停了下來,抬頭一看,嚇了一大跳,因為老師在哭!突然老師就站起來,把譜合起來還給她,哭著說:「妳出去,彈成這個樣子,不要在我的琴房裏!」惠慶拿著譜走出去,在外面也忍不住哭了起來。
這件事是她人生的轉捩點,老師為什麼會這麼愛她?明明跟老師沒有血緣關係,把學生教好對她也沒有什麼好處啊?從此之後,惠慶就變成一個非常用功的學生,也變成像老師一樣充滿愛與關懷的人。
這種因為老師的人格力量而改變人生,也發生在台大環工系張文亮教授身上。張教授學生時代讀中原大學,當時每周三晚上有位學校老師會與他們幾位學生一起讀聖經分享心得與討論。
有一次老師碰巧臨時在台北有場演講,就要他們一起到那裏相聚。不料他到了那裏,才發現那是一群台大學生的聚會,他轉身就離開,不過到了門口,心想還沒見到老師,覺得要離開也要向老師打個招呼,就在門外等。不久老師來了,叫他一起進去,他找藉口:「我有事,正要離開。」老師開門進去,想不到一轉身又回頭跟他閒聊,張文亮教授急了,跟老師說:「老師快進去,他們已經等您很久了。」想不到老師對他說:「你若不進去,我也不進去。你現在若要離開,我就跟你離開。」他聽了大為驚訝:「裏面有好幾十個台大學生,而我,只是個中原的學生。」
老師對他說:「對他們而言,我只是某次聚會的講者,而你不同,你是我的學生。」張文亮老師後來回憶,當天聚會之後,他是一路哭著回家的,他因為老師的愛,而變成了完全不一樣的人。
這兩個真實故事,經常在我腦海中浮現。
我雖然是個開業醫生,但是這十多年來經常有機會到各地演講,不管到校園對學生,老師或家長,還是到專門培訓公務員的文官學院擔任講座,那些學員總是叫我老師。但是每次我聽到時,總是會很惶恐地反省,我除了講授一些書本或網路都可以查詢得到的資訊之外,是不是還能在跟他們互動中,產生知識之外的體悟?
我也常常想到孔子所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相信人生路上與我們相遇的每個人,都可以是我們學習或反省的老師,為我們帶來人生的感觸,就像這句著名的話「當學生準備好了,老師就出現」,重要的不是我們運氣好或不好遇到什麼樣的老師,而是我們有沒有將自己準備好,當我們永遠保持著好奇,謙虛,求知若渴的心態,出現在我們眼前的萬事萬物,都可能為我們帶來生命的啟示,都是改變我們人生的老師與貴人。
當然,我也期望自己,也提醒自己要更有耐心,更體貼地回應來到我們身邊的有緣人,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生命中最期盼獲得的禮物是「慈悲」與「智慧」;智慧的追求透過閱讀,慈悲則靠號召朋友從事公益服務人群來實踐,因此生活的重心是「閱讀、朋友、大自然」。曾擔任童軍團長,與朋友們成立了荒野保護協會;並將診所變成了可供社區民眾借書的圖書館。 著有《電影裡的生命教育》、《與荒野同行》、《我在黃昏的日落前趕路》,以及童書繪本《陪鍬形蟲回家》、《幫青蛙找新家》等書。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