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9|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懸疑與神祕:重讀陳玉慧《感情世界》中的城市人際關係

剛搬到紐約的時候,經常幻想我能坐在咖啡廳,緊靠著astor place地鐵站,六號線最繁忙的時刻,隔著窗外觀察路上人們的互動。以一種偷窺的視角與這座城市產生關係,紀錄情侶吵架的口吻,任何街角邂逅正要發生的可能。然後,偷著別人的故事,書寫。

 

沒過多久之後,我發覺自己實在太過於天真了,紐約並不是一個對旁觀者友善的城市,我找不著最適合的角落與姿態來客觀地紀錄這太過侵入的生活。

 

第一,因為薪資與房租落差太大,服務業難做,在地鐵站附近的咖啡廳店員普遍沒有耐心。一邊要防守不付錢的客人,一邊又得不時做出小動作善意地趕走久坐的客人。第二,要成為一名旁觀者,在紐約這般擁擠的城市,是物理上幾乎不可能的事。紐約的每日生活就是不斷與陌生人擦撞的過程。

 

這樣的擦撞,多數是毛屑般不重要的小事,發生後的幾秒鐘,你可能只會感到懊悔並決心下次一定要說出流利的:「dude, what the fuck!」,或者其他應景的語助詞。但有時候卻會帶你進入你想像不到的劇情發展。

 

比如去一場藝廊的開幕酒會,卻遇到另外一個城市的前任與她的新女友、tinder上遇見已經刪除手機號碼的尷尬hookup,或甚至是你大學時極度喜愛的獨立出版寫手。在這座城市,每一次的外出都是一場必然與這六百多萬人類碰撞的可能,沒有人能夠成為完全的旁觀者。

 

《感情世界》立體書封,凱特文化提供

 

編劇/導演陳玉慧的十年後再版小說《感情世界》,講述的即是這些城市中有意無意的相遇。橫跨歐美十八座城市、十八則短篇,我除了羨慕敘述者能夠成為一名彷彿毫無後顧之憂的旅人,在不同的街角闖蕩,我更羨慕她那幾乎不帶贅字與多餘情感的口吻:簡潔、沉穩、精準,不帶批判也沒有濫情。

 

每一則故事都像是一部電影的開端,沒有預設的結局、全然開放式的角色設定,使得你能立即的想像自己也曾聽過類似的故事情節:離鄉工作猶豫著該不該回家的遊子、穩定交往卻發現對方外遇的情侶、在靜默的小鎮療傷的戀人。陳玉慧的文字讓人覺得,也許看過太多感情面向的人都是悲觀的。要成為一個城市完全的旁觀者,在書寫中不能透露過剩的慾望,必須那麼地剛好,撐住一個場景,然後讓劇情的結構自己表明故事的意圖。

 

《感情世界》沒有要給我們對於愛情斬釘截鐵的剖析,在冷靜的敘事之中,作者讓我們將情感移駕至城市構成的懸疑與神祕。

 

比如在〈之靜的派對〉這篇短篇,一名女人參加高中同學在日內瓦湖岸別墅中舉辦的結婚十週年派對,微醉之中,女人進了洗手間,一名男人突然跟進,她彷彿感覺對方就是多年前在巴黎時的戀人,而沒有當下將對方推開。洗手間的燈被關上,他們擁抱、接吻,開燈、關燈、開燈。走回人群之後,她才驚覺,原來那名男人就是她好友結婚十週年的丈夫。

 

《感情世界》裡的角色,就是我一直渴望能在城市中窺視的那些人們,充斥著對於情感的疑問、焦慮、期待與懊悔。透過敘述者的文字,我彷彿能坐在紐約下城的咖啡廳中,隔著玻璃,與他們保持些許的距離,在太多無法預測的擦撞之間,成為他們感情生活中毫無牽絆的旁觀者。

 

 

 


撰文:柴。1987年生,小說家與社會心理學者,《女人迷 womany》線上誌與臺灣女同志雜誌《LESZ》專欄寫手。曾出版詩集與小說《一則必要的告解》《集體心碎日記》,文字闡述女同志情慾和城市中的感情矛盾。個人網站:http://www.wenliu.info/chai/

編輯:洪崇德、宅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