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1|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操控在掌心的遊戲!比「芭比」更令人不安的黑娃娃

美國心理學家 Kenneth Clark 和 Mamie Clark 進行了一個實驗,他們拿出一個黑色娃娃和一個白色娃娃,並問 3-7 歲的美國黑人兒童:你最喜歡哪一個?令人驚訝的是,結果顯示「黑人孩子喜歡白色娃娃,而不是在各方面都更類似於自己的黑色娃娃」。

「娃娃」在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具有不可抹滅的重要意義,除了是童年的重要陪伴,它們的形體、膚色、樣貌,甚至是被小主人用於什麼遊戲?其實藏有更多秘密。

「黑娃娃」展覽集結了數百個手工製作的「非裔美藉娃娃」以及 1850 - 1940 年間的系列照片,這些作品除了展示娃娃本身的美感與多樣化,對美國黑人的歷史洞察以及童年認知形塑,更具有一定意義的指涉。事實上,「娃娃」代表的意義、具備的用途,更令人難以捉摸......
1850 至 1940 年間,非裔美國女性為了家計,為自己或雇主的孩子製作了許多手工布娃娃,而後,在多數人對這些「童年玩伴」失去興趣的情況之下,Deborah Neff 看見了娃娃的多樣性與獨特性,她用最廣泛、最嚴格的標準,耐心蒐集了這些美麗的藏品。這系列首次在美國境外展出,並透過錄相與攝影作品,揭露了白人孩子、黑人孩子與「黑娃娃」之間「灰色地帶」的複雜關係。
Deborah Neff 發現,在她擁有的收藏裡,不難找到孩子拿著娃娃的照片,但「黑人兒童」與「黑娃娃」卻極為罕見!多數的黑人兒童喜歡的是「白娃娃」,而「黑娃娃」只出現在極少的白人家庭裡。

「一個黑人女孩很快就會變成一個黑人娃娃——遊戲教育對她的力量就是這樣。」

無論白色或黑色,「娃娃」總是背負性別、種族與社會的重要象徵;但常被忽略的是,孩子與娃娃的互動,隱藏了什麼意義?作為「被賦予的朋友」,娃娃是孩子學習社會化的第一個媒介,然而,孩子對娃娃具有「統治權」,他可以脫掉它的衣服、擺佈它的姿勢、獎勵或懲罰它、給它生命,或賦予死亡——任何孩子從成人身上觀摩到的一切。

當娃娃又多了一層「種族意義」,孩子把玩著另一種膚色的玩偶、日夜與它生活,實際上,操縱在掌間的是什麼?

孩子與娃娃的「遊戲儀式」,往往內化為日後在種族人際之間的親密和衝突。美國心理學家 Kenneth Clark 和 Mamie Clark 進行了一個實驗,他們拿出一個黑色娃娃和一個白色娃娃,並問 3-7 歲的美國黑人兒童:你最喜歡哪一個?令人驚訝的是,結果顯示「黑人孩子喜歡白色娃娃,而不是在各方面都更類似於自己的黑色娃娃」。這項研究致力於當時的種族隔離政策對非裔美國兒童產生的心理影響,也揭示了娃娃既是撫慰人心的藥方,同時也是加強偏見的來源。
Black Dolls, La collection de Deborah Neff @ La maison rouge(至 5/20)


  • 謝謝你看到最後,想第一秒收到喜歡的資訊,就大方按下追蹤 ☺
  •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或來說聲嗨:Facebook | IG | Email
  • 不能不去的書店?大人也愛的繪本?我在 Medium 全部告訴你
  • 你也是「閱讀」重度患者?快來【聽書 ‧ BookListen】成癮!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心癢時,挖出來就成了字。✨ www.facebook.com/hsinya1123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裸心癢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