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簡史(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安史之亂與黃巢之亂

進入宋朝之前,先來說一段歷史,對詩詞的理解會有幫助。
西元755年,天寶十四年,天寶是唐玄宗年號,安祿山以「清君側」的名義討伐楊國忠,在根據地幽州(今北京)起兵,很快的在同年12月攻陷洛陽,當時唐朝首都在長安(今西安),唐玄宗於隔年(西元756年)決定棄守長安,往西南的四川逃,到馬嵬(ㄨㄟˊ)驛的時候,楊國忠被士兵殺死,唐玄宗李隆基被迫賜死楊貴妃,玄宗讓位給太子,是為肅宗,肅宗則待在長安北方靈武(今寧夏銀川)一帶,後來安祿山被他兒子殺害,史思明掌握叛軍實權,稱為「安史之亂,西元757年9月,郭子儀收復兩京(長安跟洛陽)。安史之亂對唐朝的打擊極為沉重,儘管後來唐朝延續了一百四十年,但卻欲振乏力,逐漸邁向衰弱滅亡的過程。
隋朝是第一個引進筆試錄用官僚的朝代,也是我們熟知的科舉考試,但是這制度一直到唐朝後半期才實際發揮作用。
西元875年,又發生黃巢之亂,長安在西元880年再度淪陷,朱全忠(本名朱溫)因平叛有功,逐漸站上歷史舞台。後又因功封梁王,地位更顯尊貴。西元904年,朱全忠要求唐昭宗從長安遷都洛陽,西元907年,篡位登基改國號大梁,史稱後梁。朱全忠在位五年後,就跟當年的安祿山一樣,被兒子殺死了

五代十國

從唐梁改朝換代,到後周被宋取代這53年,史稱五代十國。而五代十國的說法,起源於漢族中心史觀,其實當初北方的遼國(契丹)與西南的小國也都有自己的國號,卻被排除在外,可參考地圖。
取自中文維基百科
西元908年,堅決不承認梁的晉王李克用逝世,其子李存勗(ㄒㄩˋ)繼承遺志,親自率領軍隊攻梁,而朱全忠也御駕親征,隨後兩軍陷入膠著。後來朱全忠被兒子殺死,引發梁朝內部鬥爭,李存勗轉守為攻,在魏州(河北省魏縣周邊)得到唐朝的傳國玉璽,便自立為後唐皇帝(因為姓李)。李存勗在位僅僅三年便被部屬殺害,其養子李嗣源繼位,是五代十國中與後周柴榮難得的明君,他因應時代需求改革官僚制度,整頓軍隊組織,創立統籌財務的三司,建立禁軍主力親衛隊,這些制度都沿用至北宋。五代各個皇帝的共通政策就是擴大與強化禁軍,後來的宋太祖趙匡胤便於此時在西元927年洛陽出生。
李嗣源死後由其親生兒子繼位,但沒多久就被李嗣源的養子李從珂殺害,帝位也被篡(五代十國有沒有好亂啊!),此時太原的石敬塘(李嗣源女婿)造反,而因為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攻打洛陽的李從珂,他以事成之後進貢大量的財寶與燕雲十六州為條件,向契丹(遼)求援,燕雲十六州這土地也為後來的宋遼開戰埋下了遠因。契丹軍隊勢如破竹,很快大敗後唐軍隊,石敬塘受契丹黃帝之命接下帝位,因根據地是太原,所以國號晉。時間快轉~~~~後來曾在石敬塘麾下擔任武將的劉知遠趁亂登基,國號漢(因為姓劉),史稱後漢。劉知遠麾下的郭威後來佔領開封,在皇太后的禪讓下即位,後周王朝自此成立。
取自中文維基百科
我們可以發現,後梁、後唐與後晉都是直接用武力推翻前朝,只有後周用禪讓的方式取得政權。對劉知遠來說,想成為皇帝,由前朝皇帝禪讓皇位是最理想的作法。不過這禪讓的過程也是一場精心策畫的戲碼。他是以禁軍總司令的身分出兵,受到軍隊擁戴,不得已只有回到首都強迫皇太后禪讓。郭威在澶(ㄔㄢˊ)州由禁軍將領將黃色旗幟披在身上,黃色是皇帝的顏色,將黃旗裹在身上,代表郭威已經是皇帝了。
無獨有偶的,從頭到尾見證此事的禁軍將領趙匡胤,在九年後,原封不動地重演一次「黃袍加身」戲碼,這也是中國史上最後一次的禪讓
歷史只會重演,只是演的人不一樣了!
知道了這段歷史,大家回頭看韋莊的五首《菩薩蠻》,或許會更有感覺!
參考書目:《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作者:小島毅,譯者:游韻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3會員
141內容數
過去在求學的過程中,魏晉南北朝的歷史總是被極短的篇幅帶過,而介紹不外乎魏晉南北朝是個分裂又黑暗的時代,因此士大夫開始清談,結果導致亡國。直到後來接觸了魏晉南北朝史,才發現原來以前學的是那麼的偏頗。此系列文章的目的之一,便是想讓大家了解魏晉南北朝其實是非常有趣的一段歷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海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詞的起源 2.詞的特性 3.詞的一祖三宗
1.詞的起源 2.詞的特性 3.詞的一祖三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前言 宋神宗不到二十歲就即帝位了;他有心改變北宋從立國以來,日益積貧、積弱的現象,因此重用王安石實施變法,史稱「熙寧變法」。王安石為人執著,不恤人言,不通人情,在當時就有許多負面批評,然而為了振興北宋王朝,神宗仍然擋住所有批判,執意任用,並全力支持。史載高太后認為王安石在變亂天下,孝心很重的宋神宗
Thumbnail
大唐粉飾太平之際,突厥人發起了奇襲。 有志於太子之位的李世民,安排了謀略以爭功,卻不料掉入敵人的陷阱……這場山西大敗,對於李世民的將來,是危機?還是轉機?
Thumbnail
我們上次看到,由於蘇洵過世,二蘇兄弟不得不再度離開官場,運送父親的靈柩返回蜀地(四川);守孝期滿,二蘇兄弟返回京城,沒想到直接撞上了轟轟烈烈的王安石變法(熙寧二年,1069 年,沒有在開黃腔🥵) 無論從什麼層面看,年僅 20 歲的宋神宗都是個亟思進取的皇帝,他渴望痛擊遼國、西夏,重振大宋基業。打
Thumbnail
且看蘇秦悟道後的戰國歷史在同一個期間如何快速演變:公元前314年,齊宣王乘燕國內亂派兵攻占燕國,「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孟子·梁惠王下》,燕王 嘩也被齊軍殺死。 燕國幾乎滅國,直到西元前311年,趙武靈王才決定要派兵護送燕公子職回國即位復國,是為燕昭王(在位時間約公元前311-前279年)
Thumbnail
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北宋,歷九帝,國祚約167年,靖康之禍,宋室南遷,建立南宋,也歷九帝,國祚約152年。兩宋國祚相若,其興衰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如何理解北宋的軍事積弱呢?北宋真宗時,遼軍南下,迫近首都汴京,真宗親征,振作士氣,加上戰事佔了上風,結果北宋成功以戰迫和,宋遼簽訂「澶淵之盟」。北宋
Thumbnail
話說桓帝時期有黃星現於楚、宋分野,有個叫殷馗的風水士說:「五十年後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 後來這片地方被證實了,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中國的疆域非常廣大,但有一個小區域卻特別有意思,這塊地方誕生了三個主導中國歷史大方向的開國之君。 劉邦起於沛縣,主導開創了兩漢四百年的風風
Thumbnail
順帝死後半年,145年正月,沖帝兩歲又崩了。 梁太后與兄弟梁冀隨後立了7歲的劉纘為帝,這是漢質帝。 質帝是章帝玄孫,渤海孝王劉鴻之子,估計是之前在家聽大人說過這位梁冀的臭名遠揚,有一次在群臣朝會時居然童言無忌的指著梁冀說道「你這個跋扈將軍啊!」 孩子能懂啥啊,知道啥叫跋扈啊,但梁冀聽後覺得這孩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從晚唐的藩鎮割據,地方擁兵自重,至五代時期的篡弒不絕,五十年間不斷更換君主,除了反映軍人干政帶來的政治動盪,也解說了政府措施難以貫徹落實,社會經濟難有所作為。五代的後周政權,政治稍為安穩,地方割據勢力也趨向收歛,然而未見成果,禁軍主帥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政變,以黃袍加身奪權,是為宋太祖。北宋政權不是
Thumbnail
劉病己在收回權力後繼續了霍光的執政思路,在不折騰的大綱領下繼續零敲碎打的給老百姓活路。 霍光和宣帝執政的近四十年裡,史稱「昭宣之治」,和「文景之治」並列成為了漢朝的兩大治世。 被夾在中間的武帝看到後人的歷史評價不知會作何感想。 因為後人並沒有給他這個偉大光榮正確動人的五十四年來個「啥啥之治」。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前言 宋神宗不到二十歲就即帝位了;他有心改變北宋從立國以來,日益積貧、積弱的現象,因此重用王安石實施變法,史稱「熙寧變法」。王安石為人執著,不恤人言,不通人情,在當時就有許多負面批評,然而為了振興北宋王朝,神宗仍然擋住所有批判,執意任用,並全力支持。史載高太后認為王安石在變亂天下,孝心很重的宋神宗
Thumbnail
大唐粉飾太平之際,突厥人發起了奇襲。 有志於太子之位的李世民,安排了謀略以爭功,卻不料掉入敵人的陷阱……這場山西大敗,對於李世民的將來,是危機?還是轉機?
Thumbnail
我們上次看到,由於蘇洵過世,二蘇兄弟不得不再度離開官場,運送父親的靈柩返回蜀地(四川);守孝期滿,二蘇兄弟返回京城,沒想到直接撞上了轟轟烈烈的王安石變法(熙寧二年,1069 年,沒有在開黃腔🥵) 無論從什麼層面看,年僅 20 歲的宋神宗都是個亟思進取的皇帝,他渴望痛擊遼國、西夏,重振大宋基業。打
Thumbnail
且看蘇秦悟道後的戰國歷史在同一個期間如何快速演變:公元前314年,齊宣王乘燕國內亂派兵攻占燕國,「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孟子·梁惠王下》,燕王 嘩也被齊軍殺死。 燕國幾乎滅國,直到西元前311年,趙武靈王才決定要派兵護送燕公子職回國即位復國,是為燕昭王(在位時間約公元前311-前279年)
Thumbnail
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北宋,歷九帝,國祚約167年,靖康之禍,宋室南遷,建立南宋,也歷九帝,國祚約152年。兩宋國祚相若,其興衰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如何理解北宋的軍事積弱呢?北宋真宗時,遼軍南下,迫近首都汴京,真宗親征,振作士氣,加上戰事佔了上風,結果北宋成功以戰迫和,宋遼簽訂「澶淵之盟」。北宋
Thumbnail
話說桓帝時期有黃星現於楚、宋分野,有個叫殷馗的風水士說:「五十年後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 後來這片地方被證實了,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中國的疆域非常廣大,但有一個小區域卻特別有意思,這塊地方誕生了三個主導中國歷史大方向的開國之君。 劉邦起於沛縣,主導開創了兩漢四百年的風風
Thumbnail
順帝死後半年,145年正月,沖帝兩歲又崩了。 梁太后與兄弟梁冀隨後立了7歲的劉纘為帝,這是漢質帝。 質帝是章帝玄孫,渤海孝王劉鴻之子,估計是之前在家聽大人說過這位梁冀的臭名遠揚,有一次在群臣朝會時居然童言無忌的指著梁冀說道「你這個跋扈將軍啊!」 孩子能懂啥啊,知道啥叫跋扈啊,但梁冀聽後覺得這孩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從晚唐的藩鎮割據,地方擁兵自重,至五代時期的篡弒不絕,五十年間不斷更換君主,除了反映軍人干政帶來的政治動盪,也解說了政府措施難以貫徹落實,社會經濟難有所作為。五代的後周政權,政治稍為安穩,地方割據勢力也趨向收歛,然而未見成果,禁軍主帥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政變,以黃袍加身奪權,是為宋太祖。北宋政權不是
Thumbnail
劉病己在收回權力後繼續了霍光的執政思路,在不折騰的大綱領下繼續零敲碎打的給老百姓活路。 霍光和宣帝執政的近四十年裡,史稱「昭宣之治」,和「文景之治」並列成為了漢朝的兩大治世。 被夾在中間的武帝看到後人的歷史評價不知會作何感想。 因為後人並沒有給他這個偉大光榮正確動人的五十四年來個「啥啥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