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3|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聽藝術、摸藝術、聞藝術—臺北數位藝術節特殊導覽

營造一個對視障者、聽障者的觀展友善空間,《超機體》臺北數位藝術節體現了。
為了讓非視覺及聽障人士能夠無障礙地參觀這次展出內容,體驗數位藝術的無限可能,台北數位藝術節提供「非視覺導覽」的服務。由TABVA社團法人臺灣非視覺美學教育協會創辦人趙欣怡博士藉由口述影像,讓視障朋友聽到內容就彷彿身歷其境,體驗到的不比一般導覽少。

科技創造實境 失能者增能
在《超機體》展中,其中有一項作品MR(Mixed Reality)互動體驗裝置《Upload Not Compelete》,即是以視障者的角度,探索除了視覺以外,科技藝術也包括觸覺體驗的可能性。
導覽者趙博士首先請大家思考,「當視障朋友要畫自己的自畫像,可以怎麼做?」,答案是:「用觸覺可以辦到。」目前的做法是利用科技儀器掃描臉型輪廓,再透過3D列印做成臉孔雕像,讓視障者藉由觸摸臉孔雕像,進而畫出自畫像。
現場展出多幅視障者自畫像作品,透過觸摸3D列印的「臉孔雕像」來作畫。
現場展出多幅視障者自畫像作品,透過觸摸3D列印的「臉孔雕像」來作畫。
以此為靈感,藝術家將視障者被掃描後的身影呈現於MR影像中,當體驗者帶上眼罩、穿好背心,踏進此空間, 啟動時,除了聲光效果,周圍掛置的電風扇還會隨著體驗內容送風,背心也會跟著震動,無論是視障朋友或一般觀者都能在這個互動裝置上玩得很盡興。
身穿背心,頭戴眼罩,用聽覺、觸覺震動來體驗數位藝術。
透過科技為失能者增能,使藝術欣賞不再侷限於單一感官,另一件《逆向手語歌》則是藝術家黃大旺以「青少年用語音訊息灌爆臉書聽障舞團粉絲頁」事件為發想,將「比手語」的過程錄製成音檔,打破以「視覺」理解手語的邏輯。但當用「聽覺」來理解手語,其實是聽不懂的,藉此營造出當一般人聽不懂時面臨的無措感,將心比心重新站在聽障者的角度去看待事情。
《逆向手語歌》呈現聽障者打手語的聲音,螢幕上只有語音訊息的圖示, 邀請民眾戴上耳機聆聽。
除了聽覺、觸覺,在國內新銳藝術家的六件作品中,還著墨了嗅覺體驗。曾鈺涓、林豪鏘的《你今天的味道是?》則是利用「jane」這個名字在網路上廣蒐且進行大數據分析,再把文字變成嗅覺,從8/1到8/31每個不同的關鍵字中,調配成當天的味道。在趙博士的引導下,視障朋友選擇了三個日期,透過口述文字,讓視障朋友邊聽邊試聞味道,感受關鍵字跟味道的關聯性。
《你今天的味道是?》用嗅覺感受藝術
視障朋友在8/21關鍵字聞到「快樂」的味道,甚至投射回自己的經驗,如同自己在球隊打球,聞到草地、泥巴的味道。

藝術跨越感官
其實,不只是用上述這三件作品利用不同的官能進行創作發想,即便是視覺作品像是許惠晴的《失・語》,用嘴吐彩色食物代表言語的力量,雖然主要是透過螢幕呈現,但只要坐在這件作品的觀看席上,會同步聞到味道,因為藝術家加入了嗅覺體驗,每天會設定不同的食物味道;或是陳依純的《如何向機器人解釋繪畫》也可以讓視障朋友近距離觸摸機器人,用耳聽出機器人的情緒反應,再聽機器人解釋藝術的定義。
觸摸機器人,加深對展覽的體驗感受。
展覽與導覽相輔相成,一來透過導覽者生動的口述,讓作品活靈活現,從腦海產生畫面,二來展出作品更是站在失能者的角度,讓藝術跨越感官,將數位藝術注入溫暖,營造出成熟、進步的觀展友善空間。

臺北數位藝術節參展資訊
時間:2018 / 11 / 22 ~ 12 / 01 地點:松菸文創園區5號倉庫、北向製菸工廠(免費入場)
詳細活動資訊請參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