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創客 :機械創作工作坊—2018臺北數位藝術節紀實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聽到機器人,浮現在你腦海的是否是一只硬殼、外表泛著金屬光澤的生冷物件呢?一如1965年人型機器人《Robot K-456》的長相——對了,人型機器人的英文是Android呢——50年後的今天,我們對機器的想像仍不出左右。
當年的紐約人看著在路上行走的Robot K-456,露出了不解甚至恐慌的表情。於是,當機器人是未來的重要趨勢之一,要如何縮短機器人與人類在心理上的距離,使下一代有動機接觸、甚至喜歡科技,便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未來創客 :機械創作工作坊」便是一場成功突破大眾對機器人的刻板印象,讓孩童透過實際製作,了解機械的構成與運作的活動。
機械創作工作坊活動實景

線控機器人:創意無限

在12月的第一天,鄭鴻旗老師(Open.Lab Taipei共同創辦人) 帶領40位小朋友與爸媽一同發揮創意,做出自己的「線控機器人」。
跳脫大眾總覺得機器人「很難」或「很醜」的刻板印象,鄭老師巧妙地運用木材為外型、以馬達為內在,更提供綿球、塑膠花等裝飾,這類跨媒材的巧妙結合使得不同性格的孩子既能嘗試裝點外形,也能理解簡單的機械原理。
鴻旗老師用問題引導同學思考
針對機械原理,鄭老師善用「問題」引導思考:從「你覺得為什麼輪子不能磨得光滑?」「如果這樣按是右轉、這樣是左轉,怎麼按機器人才會前進?」事實上,整堂機器人課就是一個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問題導向)的學習:我們透過問題、情境誘發學生思考,並建立學習目標(完成自己的線控機器人),學生則進行實作,慢慢找到規則與做法、循序漸進地了解機械原理。

個人手工智慧:科學與藝術的交集

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問題
但大家要好好耐下性子解決!
老師風趣地提到,這堂課也是人工智慧——個人手工智慧。我們在練習手巧的同時,也需要專注力、毅力,才能讓作品成型。
在這場工作坊裡,因為老師清楚的解說與簡報輔助,每個人的學習起點並不那麼重要:反倒是有些孩子因為一時閃神,多少有些失誤。此刻便是檢視自己智慧的時候:遇到不圓滿時,我們是否能耐住性子,好好面對它、處理它呢?
事實上,無論是藝術或是科學,都不是一蹴而就,總是需要時間慢慢修正、去優化、創作的。而這或許正是過往S.T.E.A.M.教育少去表現的色彩:跨領域教學中,我們也需要將恆毅力(Grit)列入學習目標。

結語:「真的能走」的學習

令我最感驚奇的是這次實作課的最後,當作品完成時,坐在家安老師隔壁的國小小朋友突然說:「欸,我想裝個檔板在機器人上,有人要跟我比賽(誰會被推倒)嗎?」
即便在上課中,老師都沒提示這台機器人怎麼玩,同學仍因為自己獨特的創意力為這堂課升級加值;相對許多活動都在「作品完成的那刻」就停了下來,這堂主題課程則因為學生與學生間的競賽,讓學習走出純實作,成為更好玩、高互動的學習經驗。
因為臺北數位藝術節主辦方的用心安排,不同年齡、背景的觀眾得以在今年的松菸展區有機會接觸、了解數位藝術;本場「機械創作工作坊」更成功運用簡易零件組裝機器人的課程,拉近孩童與科技藝術的距離,激發探索科技藝術的興趣,也讓知識走出教室。
想必,下一代的孩子真能因為這樣寶貴的經驗,提升對數位科技的親近感吧!

補充資料

1. Robot K-456:《Robot K-456》由韓裔藝術家白南準與阿部修在1965年共同創造,被譽為世界最早藝術機器人之作,也是這次臺北數位藝術節邀集的六組國際展品之一。
2.Open.Lab Taipei:「盡情開源分享,享受自由創作」,一個實體座落於台北寶藏巖、實則為以開放程式碼和自由軟體為創作工具的藝術家聚集之地。
如果閱讀這篇文章「讓你有所啟發,請按下愛心」,讓我為你寫出更多評論。
若對教育活動評論有興趣,也歡迎透過留言與我聯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於11/22-12/1於松山文創園區舉辦,命名為「超機體」(trans-robotics),意謂著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創作而產生的演繹進化及超越,試圖探討在機器人、人工智慧(AI)有著突破性發展的近未來,人們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意能力的機器人共生或互斥的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科學之所以難,常常是因為我們很難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它。 拿起Arduino,我們一起來場「數位×藝術」的體驗活動吧!
參加此次由林豪鏘老師為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所進行「超機體」展覽的專家導覽,最有趣的是能跟導覽參與者體驗許多互動式的作品。臺北數位藝術節提供一個平台,讓觀展者思考機器人於未來跟人類共存時會面臨的實際問題。
為了讓非視覺及聽障人士能夠無障礙地參觀這次展出內容,體驗數位藝術的無限可能,台北數位藝術節提供「非視覺導覽」的服務。由TABVA社團法人臺灣非視覺美學教育協會創辦人趙欣怡博士藉由口述影像,讓視障朋友聽到內容就彷彿身歷其境,體驗到的不比一般導覽少。
在「超機體—臺北數位藝術節」十二件展出作品中,六件來自國外,另六件來自國內,是一個跨越邊界,國內外藝術家對話的展覽空間。 何謂「超機體」?為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創作,演繹各種進化的樣貌、情境,遠望在不遠的未來,人類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造力的機器相處。
科技日新月異,也為創作上帶來了不同的表現方式與思維。創作音樂不再只是將旋律譜成曲、再藉由樂器彈唱或是進行即興演奏,例如在20世紀加入機器協作的「電子音樂」、「自創樂器」和「噪音音樂」,除了透過一連串的電子訊號模擬我們熟悉的樂器音色外,也能藉由程式改變參數,並創造出新音色。
透過臺北數位藝術節一系列國內外數位藝術作品,不只看、聽、聞,也有VR互動裝置,提供完整的六感體驗,施老師在導覽結語提及:「專家不是最後的答案,只是提供你線索,在看展時給你更多啟發。」談到機器人與藝術,一般人乍聽之下認為八竿子打不著的兩件事,走進這個展間,會帶給你不同的想像。
科學之所以難,常常是因為我們很難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它。 拿起Arduino,我們一起來場「數位×藝術」的體驗活動吧!
參加此次由林豪鏘老師為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所進行「超機體」展覽的專家導覽,最有趣的是能跟導覽參與者體驗許多互動式的作品。臺北數位藝術節提供一個平台,讓觀展者思考機器人於未來跟人類共存時會面臨的實際問題。
為了讓非視覺及聽障人士能夠無障礙地參觀這次展出內容,體驗數位藝術的無限可能,台北數位藝術節提供「非視覺導覽」的服務。由TABVA社團法人臺灣非視覺美學教育協會創辦人趙欣怡博士藉由口述影像,讓視障朋友聽到內容就彷彿身歷其境,體驗到的不比一般導覽少。
在「超機體—臺北數位藝術節」十二件展出作品中,六件來自國外,另六件來自國內,是一個跨越邊界,國內外藝術家對話的展覽空間。 何謂「超機體」?為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創作,演繹各種進化的樣貌、情境,遠望在不遠的未來,人類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造力的機器相處。
科技日新月異,也為創作上帶來了不同的表現方式與思維。創作音樂不再只是將旋律譜成曲、再藉由樂器彈唱或是進行即興演奏,例如在20世紀加入機器協作的「電子音樂」、「自創樂器」和「噪音音樂」,除了透過一連串的電子訊號模擬我們熟悉的樂器音色外,也能藉由程式改變參數,並創造出新音色。
透過臺北數位藝術節一系列國內外數位藝術作品,不只看、聽、聞,也有VR互動裝置,提供完整的六感體驗,施老師在導覽結語提及:「專家不是最後的答案,只是提供你線索,在看展時給你更多啟發。」談到機器人與藝術,一般人乍聽之下認為八竿子打不著的兩件事,走進這個展間,會帶給你不同的想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美國學生其實並不輕鬆,完成program會花費很多時間精力,但也會有所收穫。 統整的學習,強調能應用於解決問題的能力、素養,實在不是紙筆測驗和抄寫背誦可以做到的。適當的統整學習方式,應該在知識認知學習之後,設計像機器人大賽這樣的專案(program),讓學生小組自行運用所學知識技能,統整完成任務。
Thumbnail
媽媽,我好喜歡機器人工廠,我下次還要再來! 機器人對於男孩兒有股魔力,在展場裡玩到不想離開,我們在現場大約待了近三個小時。如果你家男孩兒跟我家六歲的弟弟有雷同的喜好,可以來這裡走一走,也可以自費現場的體驗課程。如果不購買任何自費課程,對我們來說也算是個室內CP值高的室內場域。
Thumbnail
這篇文章總結了各種類型的機器人,包括人形機器人、機器狗、家用機器人和聊天機器人。同時,也提到了一些討論點和機器人可能的未來方向。
Thumbnail
十年前的行動支付在臺灣尚未普及,但如今行動支付已經逐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同時,電子鎖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未來科技將帶來更多便利,讓我們努力學習和接受各式各樣的新科技,享受美好的生活。
機器學習是什麼? 簡單來說,機器學習就是訓練機器尋找Function的一段過程,而這個Function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我們遇到的問題,或是幫助我們
Thumbnail
LOOI Robot是一款可以讓智慧型手機變身成為桌面機器人的產品,不僅讓學習更有趣,還具有各種創意和實用功能。它可以扮演家教的角色,雖然實際應用還有些困難,但搭配適當的軟體和載具,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教學工具。想瞭解更多?請參考官網:https://looirobot.com/,好像還在募資中。
Thumbnail
一家名為Figure的新創公司於本週三發布了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影片,展示了他們與OpenAI合作後的最新成果。在這段影片中,名為Figure 01的人形機器人展示了與人類的交流能力和任務執行能力。 影片中,Figure 01機器人被要求執行各種任務,例如回應一般性的指令,如提供食物或清理垃圾。
Thumbnail
最近打算跟著 李宏毅老師上傳至 Youtube 上的課程【生成式AI導論 2024】來做學習,算是邊做個記錄~
Thumbnail
人類其實就是披著肉身的機器人 想像有一個機器人,它所做的任何一舉一動,全部都是由儲存在它晶片裡的電腦程式所控制的,比如說..走路時,遇到前方有障礙物,那麼它就會懂得要閃避,但是要弄明白的一件事情是,這個機器人懂得去閃避障礙物,並不是因為這是機器人知道若是看到前方有障礙物就
Thumbnail
我是不是機器人(詩歌詠唱) 我是不是機器人?(機器人是不是我?) 輸入程式 數學國文英文物理化學都要學 時間滴滴答答 上課下課放學回家寫作業 就像工廠生產線 我每天每個動作都一樣 人像機器人在排隊standby 人不像機器就怕會被社會淘汰 *製造機器人是人類的夢想
Thumbnail
美國學生其實並不輕鬆,完成program會花費很多時間精力,但也會有所收穫。 統整的學習,強調能應用於解決問題的能力、素養,實在不是紙筆測驗和抄寫背誦可以做到的。適當的統整學習方式,應該在知識認知學習之後,設計像機器人大賽這樣的專案(program),讓學生小組自行運用所學知識技能,統整完成任務。
Thumbnail
媽媽,我好喜歡機器人工廠,我下次還要再來! 機器人對於男孩兒有股魔力,在展場裡玩到不想離開,我們在現場大約待了近三個小時。如果你家男孩兒跟我家六歲的弟弟有雷同的喜好,可以來這裡走一走,也可以自費現場的體驗課程。如果不購買任何自費課程,對我們來說也算是個室內CP值高的室內場域。
Thumbnail
這篇文章總結了各種類型的機器人,包括人形機器人、機器狗、家用機器人和聊天機器人。同時,也提到了一些討論點和機器人可能的未來方向。
Thumbnail
十年前的行動支付在臺灣尚未普及,但如今行動支付已經逐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同時,電子鎖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未來科技將帶來更多便利,讓我們努力學習和接受各式各樣的新科技,享受美好的生活。
機器學習是什麼? 簡單來說,機器學習就是訓練機器尋找Function的一段過程,而這個Function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我們遇到的問題,或是幫助我們
Thumbnail
LOOI Robot是一款可以讓智慧型手機變身成為桌面機器人的產品,不僅讓學習更有趣,還具有各種創意和實用功能。它可以扮演家教的角色,雖然實際應用還有些困難,但搭配適當的軟體和載具,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教學工具。想瞭解更多?請參考官網:https://looirobot.com/,好像還在募資中。
Thumbnail
一家名為Figure的新創公司於本週三發布了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影片,展示了他們與OpenAI合作後的最新成果。在這段影片中,名為Figure 01的人形機器人展示了與人類的交流能力和任務執行能力。 影片中,Figure 01機器人被要求執行各種任務,例如回應一般性的指令,如提供食物或清理垃圾。
Thumbnail
最近打算跟著 李宏毅老師上傳至 Youtube 上的課程【生成式AI導論 2024】來做學習,算是邊做個記錄~
Thumbnail
人類其實就是披著肉身的機器人 想像有一個機器人,它所做的任何一舉一動,全部都是由儲存在它晶片裡的電腦程式所控制的,比如說..走路時,遇到前方有障礙物,那麼它就會懂得要閃避,但是要弄明白的一件事情是,這個機器人懂得去閃避障礙物,並不是因為這是機器人知道若是看到前方有障礙物就
Thumbnail
我是不是機器人(詩歌詠唱) 我是不是機器人?(機器人是不是我?) 輸入程式 數學國文英文物理化學都要學 時間滴滴答答 上課下課放學回家寫作業 就像工廠生產線 我每天每個動作都一樣 人像機器人在排隊standby 人不像機器就怕會被社會淘汰 *製造機器人是人類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