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超機體》與教育現場擦撞─成為小小導覽員的培訓之路(下)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臺北數位藝術節〈小小導覽員—創意導覽工作坊〉的第一天,在民生國小六年五班的同學分成兩兩一對,並挑選好自己欲導覽的作品中畫下句點。今天,他們將為由淡水遠道而來的鄧公國小小朋友們進行導覽解說,甚至也要為尋常時間來看展的一般民眾們導覽!
眼看小朋友們一個比一個還緊張,沒受過任何訓練也毫無經驗的他們,表現略顯生澀與不自然。於是我試著在展場內挑選幾組看起來已經準備好了的小朋友,嘗試以一般民眾的角度對他們提出問題:「請問這個作品的含意是什麼呢?」而小朋友們也盡力地將他們能夠理解的部分慢慢道出。
台北市松山區民生國小六年五班同學穿著班服來到展場,將成為《超機體》的小小導覽員。

社會事件成藝術創作,反思後見教育真諦

這一次導覽的內容著重於〈國際數位藝術邀請展〉、〈國內數位新銳藝術創作展演〉、〈數位藝術節徵件展〉三個部分。
展覽可看度非常高,可以看到人類社會的「科技文明」究竟進步到什麼地步,例如庫卡手臂現場展示如何細緻地描繪出如照片般逼真的火星實景,此外,現場也播放著世界上第一台藝術機器人《Robot K-456》在1964年上街的古老影片,以及英國藝術家設計程式讓人工智慧機器人當導演,指揮人類演員而製成電影《Sunspring》等。
《超機體》導覽員向小朋友解釋庫卡手臂正在接收和描繪衛星傳來的影像資料。
小朋友欣賞由民生國小美術老師許惠晴創作的作品《失‧語》。
小朋友們在練習導覽的過程中,也透過各項作品進行各種生活或社會層面現象的反思。如《逆向手語歌》即源自於台灣的真實社會霸凌事件,一聽障舞團臉書粉絲頁被網友傳送多個語音訊息戲弄,故藝術家錄下手語的聲音(但觀展者只聽得見環境雜音和比手語時拍打的聲響)並將其展示。
小朋友戴上虛擬實境VR體驗作品《Upload not Complete》。
同時,透過VR展出的作品如《Upload not Complete》、《第一個夢》也非常精彩,觀者在戴上VR後即進入由藝術家製造的視覺體驗空間,VR將現實無法塑造的場景在看似沒有上限的時間、空間象限裡無限延伸,再搭配上由電扇、燈光創造的感官體驗,讓人彷彿進入奇幻的時空裡,感覺新奇而難以忘懷。種種的體驗,還是以當事人真正親身經歷後才能理解。

創作是文明進步的開始,點滴串聯成創意

民生國小六年五班的同學們,在經過前一天的密集訓練,並與同學快速討論欲導覽的作品後,組成兩兩一組的導覽小隊。有些小朋友很直接地選擇了自己最有感覺的作品,如民生國小美術老師許惠晴的《失·語》——此作品由三個大型燈箱豎立而成,不停播放著不同的人從嘴裡吐出色彩鮮艷、不知為何的物體。
「請問這個作品在講什麼呢?」同學小小的身軀站在作品旁,替我開始解說。他們以己身的經驗作為案例,提出曾看過有些隱匿在鍵盤背後而發生的網路霸凌事件,那些用甜蜜的話語包裝的矯飾文字,就像作品裡從嘴巴中吐出來的五顏六色嘔吐物,讓他們聯想到在網路上看到的匿名攻擊者留言,鮮艷又含著劇毒。
導覽培訓與實作結束後,不少小朋友對此課程和經驗留下深刻印象,表示未來也想透過藝術家或其他代表性的角色,來表達自己對世界的想法。
蘋果創辦人賈伯斯曾說,你無法預先把點點滴滴串連起來,只有在未來回顧時, 你才會明白那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相信這次導覽訓練經驗,也已成為小朋友未來路上的點滴記憶,共勉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於11/22-12/1於松山文創園區舉辦,命名為「超機體」(trans-robotics),意謂著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創作而產生的演繹進化及超越,試圖探討在機器人、人工智慧(AI)有著突破性發展的近未來,人們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意能力的機器人共生或互斥的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不遠的未來,尤其當人工智慧有突破性發展之時,人類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意能力的機器相處,是當今迫切需要面對的重大問題。本屆數位藝術節透過藝術家與對應感知有關係的產界、學界的跨界合作,探討人如何增能獲失能、如何與機械共存或共斥。
以往,多數人僅在候選人辯論等電視節目中才看過手語翻譯畫面,而本次臺北數位藝術節的聽障導覽,讓許多參展觀眾第一次近距離看到真人手語翻譯員,在現場以手語為聽障者進行作品翻譯,引發許多新奇與好奇的想像空間。
《SAYONARA》呈現核災後金髮少女與管家機器人相依為命的故事。核災後的日本鄉間,疏散政策以國民優先,病弱的南非金髮少女Tanya只能與管家機器人相依為命等待通知。本片以日常卻帶有魔幻氛圍的鏡頭,描繪流逝的末世光景,日常與離別交錯,短暫的溫存與背叛,一人一機終於迎來生命的最後時刻。
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命名為《超機體》,導覽者洪韵婷先讓大家思考,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否帶著些許反諷意味?——企圖超越人類和機器之間的界線。當專業長久隸屬於嚴謹、獨立的範疇時,藝術家如何整合科技媒材思維,做跨領域整合,引發新的思維,這其實也是《超機體》背後真正的意義。
當機器人是未來的重要趨勢之一,要如何縮短機器人與人類在心理上的距離,使下一代有動機接觸、甚至喜歡科技,便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未來創客 :機械創作工作坊」便是一場成功突破大眾對機器人的刻板印象,讓孩童透過實際製作,了解機械的構成與運作的活動。
科學之所以難,常常是因為我們很難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它。 拿起Arduino,我們一起來場「數位×藝術」的體驗活動吧!
在不遠的未來,尤其當人工智慧有突破性發展之時,人類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意能力的機器相處,是當今迫切需要面對的重大問題。本屆數位藝術節透過藝術家與對應感知有關係的產界、學界的跨界合作,探討人如何增能獲失能、如何與機械共存或共斥。
以往,多數人僅在候選人辯論等電視節目中才看過手語翻譯畫面,而本次臺北數位藝術節的聽障導覽,讓許多參展觀眾第一次近距離看到真人手語翻譯員,在現場以手語為聽障者進行作品翻譯,引發許多新奇與好奇的想像空間。
《SAYONARA》呈現核災後金髮少女與管家機器人相依為命的故事。核災後的日本鄉間,疏散政策以國民優先,病弱的南非金髮少女Tanya只能與管家機器人相依為命等待通知。本片以日常卻帶有魔幻氛圍的鏡頭,描繪流逝的末世光景,日常與離別交錯,短暫的溫存與背叛,一人一機終於迎來生命的最後時刻。
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命名為《超機體》,導覽者洪韵婷先讓大家思考,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否帶著些許反諷意味?——企圖超越人類和機器之間的界線。當專業長久隸屬於嚴謹、獨立的範疇時,藝術家如何整合科技媒材思維,做跨領域整合,引發新的思維,這其實也是《超機體》背後真正的意義。
當機器人是未來的重要趨勢之一,要如何縮短機器人與人類在心理上的距離,使下一代有動機接觸、甚至喜歡科技,便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未來創客 :機械創作工作坊」便是一場成功突破大眾對機器人的刻板印象,讓孩童透過實際製作,了解機械的構成與運作的活動。
科學之所以難,常常是因為我們很難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它。 拿起Arduino,我們一起來場「數位×藝術」的體驗活動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上華蒙特梭利實驗教育機構的茉莉家小朋友前往台南市兒童科學館,體驗了充滿創意和科技的「時空旅行主題展」。這次展覽結合了AI科技,讓孩子們深入體驗從前到現在不同時代的教育方式。 教育與科技的完美結合 展覽利用生成式AI技術,透過圖文並茂的呈現方式,引領觀眾穿越不同世代的教育場景。孩子們不僅能夠了解歷
Thumbnail
認識海君老師對小語的特殊教育教學方法,如何幫助小語突破認字與書寫的困難,以及發現其豐富的創造力與想像力。特殊教育不僅需要專業知識與耐心,更需要創意和靈活性。這篇文章看見了教育的深遠影響和無限可能。
Thumbnail
日本科學未來館位於東京台場,是一個展示未來科技的博物館,這次我們帶著堡包們來看可愛的機器人。
Thumbnail
媽媽,我好喜歡機器人工廠,我下次還要再來! 機器人對於男孩兒有股魔力,在展場裡玩到不想離開,我們在現場大約待了近三個小時。如果你家男孩兒跟我家六歲的弟弟有雷同的喜好,可以來這裡走一走,也可以自費現場的體驗課程。如果不購買任何自費課程,對我們來說也算是個室內CP值高的室內場域。
Thumbnail
台北市3A新興科技中心團隊於昨日(13日)在台北市XR虛擬攝影棚中,成功推出全國首發的火星任務VR數位共學課程,這是教育科技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透過新購置的虛擬導播軟體VTLive、專業直播設備和自製的VR教材,學生能身歷其境地體驗火星星艦學習。   此次直播課程涵蓋三所學校,由曾慶良老師扮演
Thumbnail
每兩週都會有一次的創客時間,有時候是有趣的故事說演, 有時候則是需要手作的創意時光。而在創客時間快接近的時候, 負責的老師就會開啟室內廣播,一一朗誦今天的小小創客得主。   這天下午,孩子們在進行著角落活動,熟悉的廣播聲再度響起, 孩子們馬上放下手邊的玩具,仔細聆聽是誰要去參加小創客
Thumbnail
我接觸正向教養是在S約莫一歲時帶她參加這兒社區大學的親子課程。 課程中的一切都和我的經驗和想像中的教養不太一樣。這裡沒有說教、沒有批評,只有包容和理解。每週上課都像集體心理治療,讓我能學著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 有次S拿到一個玩具,她突然往天空發射。最後當然還是回到地面而且還打到其他孩子。 我慌
Thumbnail
每兩週都會有一次的創客時間,有時候是有趣的故事說演, 有時候則是需要手作的創意時光。而在創客時間快接近的時候, 負責的老師就會開啟室內廣播,一一朗誦今天的小小創客得主。   這天下午,孩子們在進行著角落活動, 熟悉的廣播聲再度響起,孩子們馬上放下手邊的玩具, 仔細聆聽是誰要去參加小
Thumbnail
孩子愛玩耍: 從生活的零碎時間中,讓學齡前的孩子(6歲前)多接觸不同形式的探索,讓孩子多認識自己的身體及手腳動作控制,進而增進孩子的自信心及腦力發展唷!
Thumbnail
班親會先從後面說起。這方案的尾端,是藝術創創作也是科學實驗。 記得小時後的幼兒園,大家做著一樣的作品, 材料一樣,外型一樣,功能一樣~雖然捧著作品的成就感一樣很大! 但那背後的意義其實差很多。材料包既簡單又方便。 完成的過程,當然仍有一些精細動作的挑戰。 可能也會上色,仍也是個藝術創作
Thumbnail
上華蒙特梭利實驗教育機構的茉莉家小朋友前往台南市兒童科學館,體驗了充滿創意和科技的「時空旅行主題展」。這次展覽結合了AI科技,讓孩子們深入體驗從前到現在不同時代的教育方式。 教育與科技的完美結合 展覽利用生成式AI技術,透過圖文並茂的呈現方式,引領觀眾穿越不同世代的教育場景。孩子們不僅能夠了解歷
Thumbnail
認識海君老師對小語的特殊教育教學方法,如何幫助小語突破認字與書寫的困難,以及發現其豐富的創造力與想像力。特殊教育不僅需要專業知識與耐心,更需要創意和靈活性。這篇文章看見了教育的深遠影響和無限可能。
Thumbnail
日本科學未來館位於東京台場,是一個展示未來科技的博物館,這次我們帶著堡包們來看可愛的機器人。
Thumbnail
媽媽,我好喜歡機器人工廠,我下次還要再來! 機器人對於男孩兒有股魔力,在展場裡玩到不想離開,我們在現場大約待了近三個小時。如果你家男孩兒跟我家六歲的弟弟有雷同的喜好,可以來這裡走一走,也可以自費現場的體驗課程。如果不購買任何自費課程,對我們來說也算是個室內CP值高的室內場域。
Thumbnail
台北市3A新興科技中心團隊於昨日(13日)在台北市XR虛擬攝影棚中,成功推出全國首發的火星任務VR數位共學課程,這是教育科技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透過新購置的虛擬導播軟體VTLive、專業直播設備和自製的VR教材,學生能身歷其境地體驗火星星艦學習。   此次直播課程涵蓋三所學校,由曾慶良老師扮演
Thumbnail
每兩週都會有一次的創客時間,有時候是有趣的故事說演, 有時候則是需要手作的創意時光。而在創客時間快接近的時候, 負責的老師就會開啟室內廣播,一一朗誦今天的小小創客得主。   這天下午,孩子們在進行著角落活動,熟悉的廣播聲再度響起, 孩子們馬上放下手邊的玩具,仔細聆聽是誰要去參加小創客
Thumbnail
我接觸正向教養是在S約莫一歲時帶她參加這兒社區大學的親子課程。 課程中的一切都和我的經驗和想像中的教養不太一樣。這裡沒有說教、沒有批評,只有包容和理解。每週上課都像集體心理治療,讓我能學著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 有次S拿到一個玩具,她突然往天空發射。最後當然還是回到地面而且還打到其他孩子。 我慌
Thumbnail
每兩週都會有一次的創客時間,有時候是有趣的故事說演, 有時候則是需要手作的創意時光。而在創客時間快接近的時候, 負責的老師就會開啟室內廣播,一一朗誦今天的小小創客得主。   這天下午,孩子們在進行著角落活動, 熟悉的廣播聲再度響起,孩子們馬上放下手邊的玩具, 仔細聆聽是誰要去參加小
Thumbnail
孩子愛玩耍: 從生活的零碎時間中,讓學齡前的孩子(6歲前)多接觸不同形式的探索,讓孩子多認識自己的身體及手腳動作控制,進而增進孩子的自信心及腦力發展唷!
Thumbnail
班親會先從後面說起。這方案的尾端,是藝術創創作也是科學實驗。 記得小時後的幼兒園,大家做著一樣的作品, 材料一樣,外型一樣,功能一樣~雖然捧著作品的成就感一樣很大! 但那背後的意義其實差很多。材料包既簡單又方便。 完成的過程,當然仍有一些精細動作的挑戰。 可能也會上色,仍也是個藝術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