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31|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城市寫聲] 1994年 Kawasaki 永豐川崎 B1 125

2019年,就用這帶著臺灣產業走過卅多年的川崎B1做開始吧!
川崎B1始於最早期日本製的KC125,那時候大致底定了B1的外觀了。於1966年前後在臺灣生產了第一代,一部分是由臺灣永豐機車工業(成立於1955年)生產的第一期B1,另外一部分是從日本進口原裝的B1L。
一期B1的生產年份從1966年至1971年左右,對日本川崎而言,多數外銷B1是配備有機油箱的自動混機油版本,而臺灣永豐自行組裝生產的B1,由於還需要日本公司的技術讓渡,多了機油箱成本會較高,所以當時的永豐B1是不具有機油箱的「預混車」。這個時候的車輛特色為小凹油箱、四角橡皮、雙面方向燈、側蓋Kawasaki草寫字樣、小指示燈的儀錶、小太陽尾燈、帶有橫槓的前土除,這些是追求B1復古的重點元素XD。
到了1972年,永豐工業蓬勃發展,從日本進口部分日製零件回臺灣組裝,算是B1在市場上逐漸佔上風的時期。這時候的B1,外觀略有改變,大凹油箱、蛋形方向燈(雞蛋燈)、山桃尾燈(小山桃)、排氣管的形狀也略有修改(無縫管)。隔年,全日本原裝進口的B1L-A短暫進入臺灣,也就是玩家心目中的「經典雙獅車」(側蓋上的貼紙有兩隻舞動的獅子XD,中間有方格旗);規格上也略與永豐B1不同,包含日規車會有的自混機油箱、鼓煞來令片指針、三角油箱橡皮、紅針錶、錐形方向燈(長柄燈),尾燈依舊是山桃燈。
雙獅車出現的時間不長,大約二到三年,便於1975年停止引進。
到了1978年,永豐發覺市場逐漸轉向野狼那種較現代(現代是個相對名詞)設計的外型,卻得不到日本川崎提供新車種,因為1980年代左右,百吉發剛結束代理Baja,也轉向代理日本川崎,因此新款車如銀座、銀王、銀駝,都是由百吉發生產,所以永豐只好自行改良,繼續生產掛有自己品牌的B1。此時的B1油箱是三角橡皮,翅膀從掛Kawasaki的「川崎翅」變成Yuen-foong「永豐翅」、橢圓形後燈,零件也多半為自行生產的,這個時期算是第三期的B1。
1980年初期,永豐為了因應市場要求,推出以B1引擎為基礎(因為向母公司要不到新車)所開發,外觀較現代化的B6-125,企圖挽回一些市場得以和百吉發抗衡,但由於銀座、銀王在動力上的表現太好了,以至於永豐B6終究只是曇花一現。
自1980年起到1986年的永豐默默自己生產著B1的同時,百吉發則經歷市場上的大起與大落,於1986年結束與日本川崎的合作;永豐獲得日本川崎認證,成為川崎在臺灣唯一的代理公司並接收百吉發的生產廠房,除了繼續生產B1外,也接手生產銀座與銀王。在這之前,也就是百吉發快掰掉的前一年,永豐曾短暫生產過一台跑車取向的B1S,那是一台與B1不相同的車,比較接近銀王。一直到1989年,以上的B1都是搭配小鐵缸的引擎,永豐車也都採用預混。
1990年起,永豐B1開始改用大鐵缸的引擎,並且有了自混的機油箱,許多零件因為要降低成本的緣故,都換成塑膠的,但是那時的B1還是比雄獅昂貴——至於野狼就更是便宜。
大鐵缸設計的存在時間短暫,自1993年開始的B1就換成了散熱較良好的大鋁缸,但也因此引擎雜音較多,不過騎長途不容易縮缸。這一批B1算是永豐的最後一批、最後一款,到了2002年,由於代理權轉移的緣故,永豐失去代理川崎的權利,加上環保法規的限制,二行程摩托車也逐漸淡出市場,永豐把工廠剩餘的零件組一組,庫存出清最後一批B1之後,就此退出國產摩托車的市場。
本次錄製的這台1994年製永豐川崎B1,為永豐後期大鋁缸的車型,油箱換成一期車的樣式,前方向燈使用雞蛋燈,尾燈則是山桃燈。車牌特別有趣的是,英文部分為「GAS」,也有瓦斯的含意,似乎暗示著B1那段載瓦斯桶的舊時光XD。車主個人喜愛B1老式的60年代外觀設計,不是追求速度感,而是騎乘的品味,雖然笨笨的但卻實在。再加上入手門檻低(如果不是要求外觀一定要完美的話),還算是老車中較常見的車款,蠻受許多人的喜愛。
個人騎過B1的感覺就是,給人一種自然簡單的騎乘格調,老派的生活品味哈哈。儀錶板簡單俐落,提供給騎士足夠的資訊(包含charge燈、最高檔燈與空檔燈),緩緩但有力(當然硬要騎快也是可以的啦),電門鎖整合了大燈開關和駐車燈(說實在不清楚駐車燈的功能,感覺一直開著電瓶會直接沒電),引擎聲低調沉穩,也是給人一種信賴感。整體而言確實是台務實的車啊。XD

錄音:Roland BOSS BR80 攝影:IPad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