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11/17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人言

  我們在無意或有意間傳播的流言,對他人私下的臧否,它可能牽動一張網,影響一群人;織就一個繭,自縛或縛人;刺破或激起了一個夢;毀壞或造就了一個人。但說出口的當下,我們都以為沒什麼。
  村上春樹的小說集《萊辛頓的幽靈》裡有一篇是〈沉默〉,描寫主角「大澤」回憶一段沉重的往事:他在國中時代曾與班上的資優生「青木」有過節:某次英文考試時,他拿到全班最高的分數;青木私下誣賴他作弊,並且當面嘲諷他,大澤一時氣憤之下揍了青木一拳,令青木從此懷恨在心。他們高三時再度同班,恰好有位同學被人威脅勒索,在寒假期間自殺身亡:青木利用這個機會,巧妙地引導眾人懷疑大澤便是霸凌者,流言在學校裡傳開,最後導致大澤被警方約談。雖然毫無具體事證,但是大澤被警方約談過後,學校的老師、同學便以為事情必定與大澤有關(否則怎麼會被約談),於是開始疏遠及漠視大澤,私下議論他,在教室裡把他當成空氣人,讓他在高中最後數個月的校園生活過得煎熬無比,並選擇自我封閉、完全沉默,以抗擊眾人的冷眼相待。他也因此潛藏了病根,進大學、出社會以後,縱然他的人際關係良好,但每當他發病之時,就無法克制地感覺周遭的親友將會因為什麼人、什麼謠言而再度遺棄他,眼前所擁有的安穩生活隨時會冰消瓦解,而掉入自己內心的無底深淵。
  這篇小說頗觸動到我心裡一些陰暗沉重的記憶,我的際遇雖然不像小說裡的主角那樣的痛苦不堪,但人言之可畏與人際關係的挫折,也曾帶給我一些深刻的體會和感受。
  有一回在家裡聚餐時,我被迫想起一則極不愉快的往事。幾杯黃酒下肚的大哥,對家人、客人興高采烈地談論著我發生過的一件意外事故:我曾騎著機車,與姨丈家經營的建材公司裡的混凝土車發生擦撞,憤而向開車的司機索賠,並向他叫囂,說道「我的親戚也是開這種公司的」。
  事實完全不是如此。那時我高中,在嘉義鄉間小路(縣道104)騎著機車、往南華大學方向前行的同時,一邊愉悅地哼哼唱唱;路經兩旁為竹林所遮蔽的地帶,正要過彎時,才發現迎面而來的一輛混凝土車,我慌忙轉動車頭,連人帶車衝進了竹林的邊緣。但是機車仍與混凝土車擦撞,導致車頭的機殼碎裂,幸運的是,人只有輕微的擦傷。
  發生車禍後,我的心情頗惶惶不安,但我看見那臺混凝土車上所刻的名字,發現是來自我姨丈經營的砂石廠,而當時,我大哥、二哥及大嫂都是那裡的員工,應能私底下協調了事,我這樣想。那名司機是個二十來歲的健壯青年,他下車後,並沒有怒氣沖沖地找我算賬,更令我寬心;他彷彿帶著歉意地向我微笑,並說他會找人來處理,我也跟他說沒關係。當他回混凝土車上撥無線電之時,我打電話給大哥,說我跟他們公司的混凝土車擦撞了,請他過來幫忙。
  我的社會經驗不夠,加上膽怯的緣故,並沒有立即向那名司機表明我的身份,以為等我大哥一來,一切的事情就會解決。沒想到那人向他們公司的會計(也就是我大嫂)表示:他與一個騎機車的年輕人擦撞,對方怒氣沖沖地向他索賠。
  我不知道那名司機到底是怎麼向別人宣傳的,我的家人、親戚都把這件事引為茶餘飯後的笑談。有次客人來訪,我媽又在一樓客廳向親戚分享這則八卦,我在二樓房間都聽得清清楚楚,連忙下樓,又急又氣地為自己辯解:車禍發生以後我一句話都沒說。但沒有用。在他們的認知與事後的回憶裡,那就是我的一件糗事。沒有人設想我與一輛巨大的混凝土車擦撞以後驚魂未甫的心情,以及發生意外時,面對一名健壯青年的膽怯,更深深地傷害到我的,是連我的家人都沒把我所說的實話當一回事;我對於那名司機竟然自己編一套說詞脫罪的行為,也感覺到非常地厭惡,而體會到人心與人言的可畏之處。
  在《社會記憶:歷史、回憶、傳承》這本論文集裡,我讀到一些與記憶相關的研究,裡頭提及:集體記憶常常是由群體所共同製作的,家庭記憶是家人在進行回憶時的共同溝通行為所形成的,透過回溯故事的機會整合彼此的記憶,於是每位成員對於往事的回憶,逐漸變得契合。我想,無論我再說幾次故事的「真相」,都無法扭轉我家人對於這件往事共同製作的回憶,我只能學著忘懷,不去較真。
  在我的人生裡,為人言所苦之事也不只發生過一次。前幾年在臉書上,看見朋友分享學妹G結婚的婚宴合照,照片裡還有另一位學妹U,我的心裡不免有一些感慨:我早與照片裡的那幾位朋友不相聞問、形同陌路了,肇因於我在花蓮讀研究所時,曾與U因為生活上的一些衝突而鬧翻了。那件事我自覺於理無虧,從大學起,彼此數年的友誼因此而結束,雖然頗感遺憾,但她從未表示過道歉之意,在校園裡偶遇時只給我冷眼,在網路上也封鎖我的帳號,態度強硬地斷絕往來,我當然也沒什麼好說的了。
  然後她的好友圈看我的眼光也漸漸變了,例如G:那時我已不必修課,但在學校游泳池打工時,不時會遇見她前來運動,只是她的態度變得相當冷淡。
  與U鬧翻的事件過了一年之後,有位學弟在其大學同學的班聚過後,熱切地向我述說一則在他們之間流傳的八卦:我因為追求女方不成,把人家得罪了,以致於連朋友都當不成。他說消息來源很可靠,是女方的親密友人;當下我也試著澄清,但效果不彰,學弟提及我也許為了保護自己,隱瞞了事實。
  八卦滿天飛舞,沒有誰關心來龍去脈,「真相」未必會愈辨愈明,甚至連當事人所認知的真相也不盡相同。置身事外來看,學弟所言也是可能發生的情形,每個人為了保護自己,的確會隱瞞部分的事實(就像前一則往事裡我提及的司機),我也曾在一些時候,無法對人坦誠以告。
  在傳言裡,我是個因追求失敗而惱羞成怒的男人,對此我難免感到無奈;但更為可惜的是,因此失去的友誼不只是一份。
  有時我還會想起另一段往事:在我大學及碩士班時,有一位隔了數屆的學妹,因為某個特定的緣故,她在系上頗具有名氣,因此我認得她,遇見時會打聲招呼,但實際上幾乎沒有交集。印象中只有一次,她與她的幾位同學向我借轎車(我碩士班時有開車),由她向我開口,我很乾脆地借車,並沒有多說什麼。離開花蓮以後,有位朋友無意間提及這位學妹曾私底下嘲諷我,我感到蠻驚訝的,也有些莫名其妙。我跟她原本即不相往來,她對我有何觀感,其實也無所謂。但我想起這件事時,仍會疑惑「為什麼?」或許我們的生活圈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我在待人處事上有什麼不周之處,人品上有什麼瑕疵,都可能產生「蝴蝶效應」,造成不相干之人對我的反感,而在背後訾議我?
  人言可畏,源自於人性之可畏。我曾受過流言的傷害,有時卻難免成為流言的幫兇,傷害了他人。做為流言中的主角時,不免試著為自己開脫、平反,當然,也無法逼迫聆聽者接受我的說法。結果問心無愧與否,已非最重要的判準,真相也失去了它的價值,我們最在乎的,只是心裡頭珍視的親友願不願意相信自己。譬如在學妹U的那個事件中,有些朋友的信任與支持讓我頗感溫暖,即便是對雙方說詞都持保留態度的朋友,我也感謝他們不輕易下判斷。因此,那些流言的利刃對我而言似乎變得鈍了,雖然仍會撞擊我,讓我的生活留下瘀青,卻不至於劃出難以癒合的傷口。
  有陰影必有光,有些人的惡意與嘲弄無所不在,但與此同時,有些人的言行是驅散陰影的光,滌淨汙穢的水:那些拉起你的手,柔軟的話語與善意的心,都會讓你灰暗的世界灑下一些彩色,並在泥淖中鋪出一條紮實的路,讓你能夠繼續走下去;你也會懂得,不要輕易地成為養分,讓那些嘲弄的、惡意的藤蔓,遍地纏繞,反過頭來刺痛你、我,傷害彼此的情誼。
(2010年5月初稿,2020年11月重修)
大學及碩士班母校文學院
大學及碩士班母校文學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