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PA:軍事科技幻想工程》書介/洪士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DARPA是眾人熟知的網際網路(Internet)和衛星定位系統(GPS)的發源地;從橫跨美國的自駕車競賽,乃至於人工智慧的重大進展,都可以回溯到DARPA數十年前的前瞻研究;因此所謂「DARPA研發模式」也在近年成為被眾人稱揚的成功典範。

洪士灝
台大資訊工程系暨網路及多媒體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計算機架構與平行處理、計算機效能評估與最佳化、電子商務系統及雲端運算、嵌入式系統設計、以及網路資訊安全。tuna.toa

近代科技的源頭之一:DARPA

很多人認為美國之所以在軍事國防和科技發展如此強大,與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有絕對的關係。
Internet與GPS的發源地都是DARPA。
然而,事實恐怕距離大眾的想像頗為遙遠:DARPA基於滿足大小戰事的需要、或是作為避免美國捲入戰事的預先準備,塑造出了許多本書中稱之為「幻想工程」(Imagineering)的研發計畫,其實失敗遠多於成功。
本書道了出DARPA內部許多不為人知的祕辛,讓自幼對於軍事科技有極大興趣的筆者不由得心蕩神馳,這些失敗計畫甚至比大多數的研發成果更加令人驚艷。
筆者利用一個週末,花費十多個小時閱讀本書,發現內容包羅萬象,也提到了眾多的人事物;相信是非常值得科技人士、政府單位、政治人物借鏡,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

集成敗褒貶於一身

無論成敗,DARPA經歷了半世紀的大風大浪之後,如何存活了下來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極為耐人尋味的事情;作者透過整理分析許多才解密不久的黑歷史,不只揭開了DARPA的面紗,還巧妙、且有系統地在本書中編織出DARPA的全貌。
極度諷刺的是,這個匯集了眾多一流人才的單位,雖然擁有許多科技智慧結晶,因而成為當今軍事界與科技界首屈一指的藏寶地,竟然需要時時刻刻為自己的存在而辯護,即使在今天也不例外,這大概是該單位創始之初難以預料的宿命。
DARPA同時是敵人和自家人的眼中釘。
隸屬國防部的DARPA,手上掌握可以不受監督、迅速運用的鉅額研發預算,卻往往也是政府其他軍事、國安、科技部門想除之而後快的眼中釘、想分而食之的大餅。
有時則是禍起於蕭牆之內,成員之間時常有矛盾對立的看法、或是犯了聰明人常有的大頭症,為了自己的幻想工程而誇大成效、隱藏事實、違反規定,甚至成為所謂的科學狂人(Mad Scientists)。
看著這些黑歷史,讓在美國攻讀博士時曾經與DARPA計畫沾上邊、在台灣學術江湖打滾十多年的我不由得瞠目結舌,原來在保國衛民的大義表象之下,竟有這麼多不光彩的成功!

黑科技與黑歷史

DARPA的前身「ARPA」創立的契機,源自於蘇聯在1957年領先美國發射人造衛星,美國政府因此大驚失色,而成立專責機構來挽回劣勢。
美國不愧為資本主義國家,每個軍種都想掌控重要的研發項目和龐大的採購預算;所以若非獨裁、但在軍事研發上極為專注,而又極有效率的蘇聯,在太空和飛彈領域上給予當頭棒喝,也不會有ARPA這樣的怪胎出現。
當時在核子戰爭和共產主義蔓延的陰影下,美國國防部擁有龐大研發預算;為了攔截洲際彈道飛彈和偵測深海核子潛艇,賦予ARPA儘速在軍事科技上超越蘇聯的任務。
若非ARPA的努力,阿姆斯壯的登月壯舉恐怕會因為陸海空三軍的本位主義而延宕多年。但原本這個只是臨時成立、以祕密行動來達成政治使命的單位,如何在成立幾年之後,被迫放棄最重要的太空計畫、轉手讓給NASA,而需要在國防本部和三軍的夾殺下存活呢?
有趣的是,當時ARPA為了避免共產勢力在越南擴大所投入的祕密行動「敏捷計畫」、為了偵測蘇聯核子試爆的地震分析研究「維拉計畫」、還有之後族繁不及備載的幻想工程,多數都以失敗收場、計畫主持人甚至還入獄服刑。
但無心插柳的ARPANET和戰場模擬等技術研發,卻成為現在家家戶戶使用的Internet,以及參謀部門定策控軍、決勝於千里之外的憑藉。
然而無論是ARPA、或是後來改名的DARPA,總是有辦法在重大時機出現的時候,提出有可能解決問題的大手筆。
為何會如此呢?

隨時準備戰爭

如本書所提及的,美國總是有敵人要對付、隨時要做好打贏戰爭所需的準備。在與蘇聯進行長時間、甚至可能毀滅人類的軍備競賽之後,蘇聯卻解體了,因此必須尋找其他敵人,三不五時找理由出兵教訓一下不聽話的國家;包括不滿美國的恐怖組織、以及支持恐怖組織的國家,當然也都需要教訓。
而任何想與美國爭世界霸主地位的國家,如1980年代經濟強盛的日本、近年迅速崛起的中國,也都是美國的敵人。
而戰爭的形式,則已經從大型武器的戰場,延伸到巷弄戰、經濟貿易戰、網路資訊戰,甚至進化到以人工智慧支援作戰的時代。
看完這本書,讀者應該可以體會到,打贏戰爭的代價何其之大?不僅僅要計算軍備武器的採購維運、以及人員的傷亡損失,幕後軍事科技的鉅額研發成本更是天文數字。
某些人認為,DARPA的幻想工程甚至可能是造成蘇聯解體的大戰略。
「DARPA研發模式」不見得是美國政府對外宣稱的那樣、或是一般人所認知的成功方程式;諷刺的是,DARPA在冷戰時期所推動的各種幻想工程(例如雷根的「星戰計畫」)所浪費的公帑之多,也被某些人視為耗損蘇聯經濟、造成蘇聯解體的大戰略而沾沾自喜。
何況,在正面表列各種對世人有益的研發成果同時,究竟有多少不為人知、不應該存在的黑計畫正在執行中?

DARPA的宿命

脫離不了戰爭,是DARPA的宿命;為了贏得戰爭而不擇手段編織幻想工程,似乎也成為DARPA擅長的工作。關於DARPA存在的價值為何,本書作者並沒有明確的解答;筆者在此也不想提出自己的看法來影響讀者心情。
畢竟軍事科技、人工智慧和水一般,可以載舟亦可覆舟,端看如何利用。
從本書所描述的人物和事件,我們知道歷任DARPA首長的思維南轅北轍、計畫主持人的構想也天馬行空;但即使有瘋狂的傾向,所幸似乎是好人居多 — — 或許這就是DARPA沒有影響戰爭的實質大作為,卻能夠持續從事前瞻研發的DNA。
往好處看,DARPA所構思的許多幻想工程至今仍未實現,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與其擔心DARPA正在做的幻想工程會如何影響未來,筆者更期待大眾和科技界透過開放與分享,去形成正面的力量,以提升社會的境界、形塑出大家所希望的未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隨著時代變化,消費者總是認為,自己是不會隨便看個廣告就相信產品的。那麼,你覺得自己聰明嗎?
在今天高科技浪潮推動快速的環境下,只要是在高科技行業,或是高資本運作、快速擴展的傳統產業和服務業,「規模」不再是優勢,反而帶來極大的風險,甚至是失敗時加速滅亡的保證。
今天,就讓我們來大膽猜測一下Apple未來Mac系列產品的走向。即將登場的「Marzipan」軟體開發工具,將讓Apple可以同時提供兩種不同風格的個人電腦,而又不會因為兩種軟體版本而造成麻煩。總之,全新一代的Mac架構可能即將從此誕生。
所謂「自由工作者」,是直接靠工作成果賺取酬勞的人;有時候按小時收費、有時候用專案計費,工作性質可能是撰稿、設計、顧問、服務、報稅、或是貼壁紙。但無論如何,自由工作都是開創新事業最簡單的方式。
「體驗設計」這門學問,現在已經成了軟體設計的顯學,其中包含了不同的面向:流程設計、技術架構設計、使用者介面設計等等。在大家還沒有開始重視使用體驗的時代,許多事情只能從嘗試和錯誤中去學習,包括開發團隊也一樣。
手上有了來自創投的現金之後,我們興沖沖開始製造和銷售第二代產品「BeBox」電腦;然而,我們很快就發現了一堆更麻煩的硬體問題,以及後面的「歷史故事」。
隨著時代變化,消費者總是認為,自己是不會隨便看個廣告就相信產品的。那麼,你覺得自己聰明嗎?
在今天高科技浪潮推動快速的環境下,只要是在高科技行業,或是高資本運作、快速擴展的傳統產業和服務業,「規模」不再是優勢,反而帶來極大的風險,甚至是失敗時加速滅亡的保證。
今天,就讓我們來大膽猜測一下Apple未來Mac系列產品的走向。即將登場的「Marzipan」軟體開發工具,將讓Apple可以同時提供兩種不同風格的個人電腦,而又不會因為兩種軟體版本而造成麻煩。總之,全新一代的Mac架構可能即將從此誕生。
所謂「自由工作者」,是直接靠工作成果賺取酬勞的人;有時候按小時收費、有時候用專案計費,工作性質可能是撰稿、設計、顧問、服務、報稅、或是貼壁紙。但無論如何,自由工作都是開創新事業最簡單的方式。
「體驗設計」這門學問,現在已經成了軟體設計的顯學,其中包含了不同的面向:流程設計、技術架構設計、使用者介面設計等等。在大家還沒有開始重視使用體驗的時代,許多事情只能從嘗試和錯誤中去學習,包括開發團隊也一樣。
手上有了來自創投的現金之後,我們興沖沖開始製造和銷售第二代產品「BeBox」電腦;然而,我們很快就發現了一堆更麻煩的硬體問題,以及後面的「歷史故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太空科技在全球及臺灣的發展歷史,從美蘇冷戰開始至今,重點介紹臺灣的太空技術發展階段及第一顆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的成功發射,並分析這些發展對未來產業的重要性。雖然文章的內容較為晦澀,卻提供了有關臺灣在太空科技領域進展的深刻見解,對於理解全球太空競賽的背景及其影響具有啟發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在人工智慧伺服器生產上的技術優勢以及過去半個世紀科技產業的發展。摩爾定律、吉爾德定律和梅特卡夫定律都對科技產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摩爾定律促成了電腦和電子產品的逐漸普及。此外,文章還探討了蘋果、微軟和英特爾在科技領域的崛起,以及智慧手機和ARM架構對微軟和英特爾的挑戰。
Thumbnail
華為以領先全球的資通訊技術、智慧裝置供應商,跨足電信網路、IT、智慧裝置和雲空間服務等四大重要領域,致力將數位科技融入每個人、每戶家庭和組織機構的生活中,打造完全連線的智慧世界。這篇文章將聚焦在中國科技巨頭華為的成功背後的歷程與策略。
太空探索一直是人類科技進步和夢想的重要驅動力之一。
Thumbnail
這都是一場在我們眼前上演的心理遊戲…” 軍隊已經為這些技術準備了 40 年,如果它有我們的 DNA,它可以將我們連接到網路。他們也透過電網使用頻率調製,但如果一切都連接到 HAARP 系統。他們可以讀懂一個人的心思,他的想法。 他們甚至能夠操縱我們的記憶系統並誘發我們大腦中不真實的記憶。這裡的議
Thumbnail
本文探討科技發展史以及與能源和資訊的相關性,討論歐洲和東方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發展。文章還比較了不同時期在能源利用和資訊技術方面的差異,從機械方法論到原子能和資訊技術的發展。此外,還提出摩爾定律對科技發展的影響,並討論了工業革命以及現今科技的發展方向。
現代のデジタルに繋がった世界で、インターネットは私たちの日常生活において欠かせない役割を果たしています。この驚異的な現代技術がどのようにして生まれたのか、その魅力的な歴史と進化を探る旅に出かけましょう。 デジタル時代の誕生:ARPANET インターネットの物語は、1960年代にARPANET
「基礎科學研究與現實脫節是理所當然, 許多廣為商用的技術在發明之初也是無用之物。」 我在文章〈004|為什麼研究人員需要了解商業模式?〉上收到了回覆。 的確,我在28歲以前也這樣覺得。 尤其我從18-25歲這七年,分別在台大數學系,台大應用數學所,中研院統計所裡面看到的基礎研究,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年後的這期我們來聊晶片設計公司安謀(Arm),這是我目前寫過最有挑戰性的一家公司。 不僅是業務牽涉許多晶片設計專有技術外,它也是一家商業模式很特別的公司。不像是過去聊的軟體公司大多走的是訂閱制等,他們採取的商模是智慧財產權。 除此之外,安謀的創業歷程也極為曲折。原先這個晶片
七、1953年羅勃森小組 第二年,1953,政府官員的興趣戲劇性地改變了。中央情報局也想伸手進入狀況,找了一些高級科學家成立小組,研究不明飛行物現象。中央情報局關心最近的目擊風波,是因為恐怕和國防有關,以為「敵人」會利用不明飛行物攻擊美國。五位傑出科學家、數位空軍和中央情報局代表,於1953年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太空科技在全球及臺灣的發展歷史,從美蘇冷戰開始至今,重點介紹臺灣的太空技術發展階段及第一顆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的成功發射,並分析這些發展對未來產業的重要性。雖然文章的內容較為晦澀,卻提供了有關臺灣在太空科技領域進展的深刻見解,對於理解全球太空競賽的背景及其影響具有啟發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在人工智慧伺服器生產上的技術優勢以及過去半個世紀科技產業的發展。摩爾定律、吉爾德定律和梅特卡夫定律都對科技產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摩爾定律促成了電腦和電子產品的逐漸普及。此外,文章還探討了蘋果、微軟和英特爾在科技領域的崛起,以及智慧手機和ARM架構對微軟和英特爾的挑戰。
Thumbnail
華為以領先全球的資通訊技術、智慧裝置供應商,跨足電信網路、IT、智慧裝置和雲空間服務等四大重要領域,致力將數位科技融入每個人、每戶家庭和組織機構的生活中,打造完全連線的智慧世界。這篇文章將聚焦在中國科技巨頭華為的成功背後的歷程與策略。
太空探索一直是人類科技進步和夢想的重要驅動力之一。
Thumbnail
這都是一場在我們眼前上演的心理遊戲…” 軍隊已經為這些技術準備了 40 年,如果它有我們的 DNA,它可以將我們連接到網路。他們也透過電網使用頻率調製,但如果一切都連接到 HAARP 系統。他們可以讀懂一個人的心思,他的想法。 他們甚至能夠操縱我們的記憶系統並誘發我們大腦中不真實的記憶。這裡的議
Thumbnail
本文探討科技發展史以及與能源和資訊的相關性,討論歐洲和東方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發展。文章還比較了不同時期在能源利用和資訊技術方面的差異,從機械方法論到原子能和資訊技術的發展。此外,還提出摩爾定律對科技發展的影響,並討論了工業革命以及現今科技的發展方向。
現代のデジタルに繋がった世界で、インターネットは私たちの日常生活において欠かせない役割を果たしています。この驚異的な現代技術がどのようにして生まれたのか、その魅力的な歴史と進化を探る旅に出かけましょう。 デジタル時代の誕生:ARPANET インターネットの物語は、1960年代にARPANET
「基礎科學研究與現實脫節是理所當然, 許多廣為商用的技術在發明之初也是無用之物。」 我在文章〈004|為什麼研究人員需要了解商業模式?〉上收到了回覆。 的確,我在28歲以前也這樣覺得。 尤其我從18-25歲這七年,分別在台大數學系,台大應用數學所,中研院統計所裡面看到的基礎研究,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年後的這期我們來聊晶片設計公司安謀(Arm),這是我目前寫過最有挑戰性的一家公司。 不僅是業務牽涉許多晶片設計專有技術外,它也是一家商業模式很特別的公司。不像是過去聊的軟體公司大多走的是訂閱制等,他們採取的商模是智慧財產權。 除此之外,安謀的創業歷程也極為曲折。原先這個晶片
七、1953年羅勃森小組 第二年,1953,政府官員的興趣戲劇性地改變了。中央情報局也想伸手進入狀況,找了一些高級科學家成立小組,研究不明飛行物現象。中央情報局關心最近的目擊風波,是因為恐怕和國防有關,以為「敵人」會利用不明飛行物攻擊美國。五位傑出科學家、數位空軍和中央情報局代表,於195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