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都能吃》肉食世界的飲食文化

更新於 2019/05/1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飲食的世界與知識相當的淵源,但很多時候牽扯到飲食的取得,以及信仰的形成造就出的文化,這次書籍主要探討的是肉食的世界,到底人為何吃肉?又是如何取得肉的來源,其中必有生命的流逝,但先撇開過度理想的世界,書籍中的第二章描繪出肉所形成的文化,以及為生存所需一的熱量與蛋白,還有維生素與礦物質等等生存因素,而這些生存因素幾乎無法被植物所完全取代,畢竟人屬於雜食性的身體,在營養均衡上是無法偏食而健康生存。
這本書原名為《食物與文化之謎》,不過太過文雅學術,反而不容易吸引人,再版之後改了書名,在翻譯上並沒有太大的出入,但反而更吸引人,讓人更願意進入飲食文化的世界,書中前兩章介紹了肉食文化的形成與特色,後續開始介紹不同文化所形成的肉品愛好,稍微摘要一下書中的談論的議題,包括聖牛之謎、討厭的豬、吃馬肉的習慣、神聖的美國牛肉、軾乳者與厭乳症、小東西、狗、貓、野狗及其他寵物、吃人,最後討論吃得更好的議題。
關於聖牛的產生,跟社會文化地位有著關係,但也因為這樣的傳統,讓印度許多的小農,還得以進行耕種生活,討厭豬的宗教因素,似乎沒這的單純,反而牽扯出游牧生活對飼養出的難度,而豬牛之爭之下,美國到底以何種肉為主呢?我腦海中大塊的牛排,巨大的豬肋排,但美式漢堡的純牛肉,似乎將了一軍,而肉品的選擇,牽連著人的情感因素,看是如此,但也有因著其他功能性,取代了食用性。
當然除了為了飲食和生存的因素吃人之外,人在文化上顯出的惡更為複雜,往往剝奪生命是為了生存,但人類社的剝奪生命,有時只是為了滿足少數人的貪婪慾望,變成了不可理智的邪惡行為,相較於為了飽足而吃人,各顯出其呃,最著名的就是戰爭,到底戰爭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呢?只能說這是人性的敗壞使然,也莫怪聖經如此記載「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耶 17:9」。
飲食世界的知識比我們想像中還要博大精深,除了美味的品嘗,還需要更多時間去認識食物的歷史背景,以及產生的各種影響,後續還會繼續閱讀相關的飲食文化書籍,默默認識這個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背後所富有的各種意義。

什麼都能吃:令人驚異的飲食文化
Good to Eat: riddles of food and culture

原文作者: Marvin Harris
譯者: 葉舒憲、戶曉輝
出版社: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0/12/17
語言:繁體中文
購買資訊:什麼都能吃
簡介:
  從吃牛、吃狗到吃人
  從文化、營養到生態
  展開縱貫古今、橫跨全球的飲食知性之旅
  讓你對吃的想法從此改觀
  談吃不是美食家的專利
  且看人類學家如何為你解開食物的文化之謎
  人類幾乎無所不吃,覓食、獵食及生產食物的手段,也是獨步全球。可是人是如何辨別吃這個好?吃那個不好?是因為宗教?是因為口味?還是因為價格?看似單純的「吃」與「不吃」,在人類學家好奇的探索下,為我們揭露了令人驚嘆的謎底,給你種種意想不到的答案。
本書特色
  1.本書譯者為大陸著名人類學家葉舒憲,譯者序說明本書重要性及作者的突破觀點。
  2. 食味文學作家、《食味人生---聽見料理的心聲》作者、「吃死不負責廚房」知名部落格主汪治惠專文推薦。
  3.《廚房裡的人類學家》作者、專業廚師莊祖宜推薦。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7會員
199內容數
閱讀中感受生活,生活中享受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布雷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又到了國際書展的時間,最近書買的並不多,但是又想要去書展逛逛,看看最近流行哪些書籍,但也必須要克制自己不能亂買書,鄉道交裡還超過五大箱書都還沒開封,已經被灰塵層層覆蓋,在買下去,只是能促進市場活絡。
這是我閱讀駱以軍的第一本書,書中的論述和架構,讓我變成腦袋有洞,找不到連續的關鍵,但文字的描述中,似乎又ˋ真有其事,結合了各種時事,又穿插著過往的人物,但這次的主籌描述的齊天大聖,以及破雞雞超人,兩人在現今社會的相遇,面對各種落寞不平的環境,甚至可以說是沮喪挫折的日子。
這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呢?這個世界相當的不平衡,若只是看著相處在同樣生活環境的人,可能無法感受這個世界的失衡,特別在中國新年的這段時間,人們回家團圓,攜家帶眷的出遊,但卻有另一個世界的人,冒著生命危險,為的只是能讓家庭生活能改變。
經濟學這個議題應該很重要,只是從來沒有學好過,書中的簡介描寫經濟學擁有獲得答案的絕佳工具,只是看到那些統計數字,光理解就一個頭兩個大,雖然寫過量化論文,但對統計的詳細原理仍不甚了解,什麼回歸、結構方程式,有的沒有的工具一堆,但該選擇哪一項才能獲得有意義的結果呢?
又到了國際書展的時間,最近書買的並不多,但是又想要去書展逛逛,看看最近流行哪些書籍,但也必須要克制自己不能亂買書,鄉道交裡還超過五大箱書都還沒開封,已經被灰塵層層覆蓋,在買下去,只是能促進市場活絡。
這是我閱讀駱以軍的第一本書,書中的論述和架構,讓我變成腦袋有洞,找不到連續的關鍵,但文字的描述中,似乎又ˋ真有其事,結合了各種時事,又穿插著過往的人物,但這次的主籌描述的齊天大聖,以及破雞雞超人,兩人在現今社會的相遇,面對各種落寞不平的環境,甚至可以說是沮喪挫折的日子。
這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呢?這個世界相當的不平衡,若只是看著相處在同樣生活環境的人,可能無法感受這個世界的失衡,特別在中國新年的這段時間,人們回家團圓,攜家帶眷的出遊,但卻有另一個世界的人,冒著生命危險,為的只是能讓家庭生活能改變。
經濟學這個議題應該很重要,只是從來沒有學好過,書中的簡介描寫經濟學擁有獲得答案的絕佳工具,只是看到那些統計數字,光理解就一個頭兩個大,雖然寫過量化論文,但對統計的詳細原理仍不甚了解,什麼回歸、結構方程式,有的沒有的工具一堆,但該選擇哪一項才能獲得有意義的結果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殺生和食肉,這兩個都是惡業,有的只造一種,如食肉者未必殺生,殺生者不喜食肉;有的兼而有之,如殺生的屠夫喜歡食肉。有些調皮的人,總是想把責任推給他人,做屠夫的把這殺生罪推給食肉的人,每當宰豬之時,他就唸唸有詞:「豬呀豬呀你莫怪,你是人間一道菜,他不吃,我不宰,你向吃肉的人去討債。」可是......
Thumbnail
有人覺得作者的文字很有趣,但同時也有讀者認為裡面參雜了太多個人意見和評價,甚至帶有一點「賣老」的感覺。但不可否認的是「懷舊黑心食品」這個書名,確實有點偏頗;其中包含的絕不只是那些過去曾發生過的食安事件,甚至更多的其實是關於台灣人「吃」的一些冷門知識。
Thumbnail
大腦演化的因素複雜,慕尼黑大學生物學家珊卓拉·赫爾德斯塔布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在於飲食的改變。人類約在200多萬年前首次發明石器用於打獵,開始食用肉類,而肉類比漿果或草含有更多熱量。約在80萬年前,人類發明火,比起生食,胃更能夠分解熟食的營養成分;食用熟食獲得足夠的熱量,也因此演化出更大的腦部。
Thumbnail
除了「懂吃」,《迷宮飯》也回到人體,或者說生命,最最核心的本質。在吃喝之間,在人與人的關係之間,寫實多過虛幻。他們在迷宮裡共構出完整的生態系統,在外面世界作為掠食者頂端的「人類」,入迷宮就像入山林,回到最原始的姿態。每一次的挑戰都是一場哲思。
Thumbnail
大家都喜歡吃米其林料理或是高檔的無菜單餐廳 依序前菜開始的食材來源可能是,嘗過百草飼養雞的有機蛋、魚水共生蔬菜、會咬人的干貝、聽民歌長大的豬、看過鯊魚沒死的鮪魚、帝王專用的水晶碗、日本皇室從小養到大的和牛、夏威夷空氣佐布朗尼蛋糕等等 其實90%的人都只會吃根本也聽不懂或不介意食材到底來自哪裡
每個習慣吃葷的人,都難以想像自己的飲食方式是錯誤的。 但是當大部份的人都錯了的時候,事情一樣永遠不會變成對的。 —— 一位小小孩從牧場玩回來之後,對我說:「以前我還以為『巧克力牛奶』是乳牛吃了巧克力,接著擠出來的奶就是巧克力牛奶……」說完,他又問我:「為什麼每隻乳牛身上
Thumbnail
食物是人與土地最近的距離,而農業也是文明與文化的起點,但是人口朝都市集中後,我們失去了與自然接觸的機會,而且過多的包裝食品與人工調味料,也純化了我們品嘗食物真滋味的能力。這些安全有疑慮的食物,形成新的文明病,對健康產生莫大的威脅。
Thumbnail
Charles Duhigg在《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那樣生活》中透過二戰期間的飲食習慣變遷和基督教青年會的轉型故事,闡釋習慣對個人、組織、社會的影響及促進變化的力量。
Thumbnail
假如我們正在吃一碗很美味很好吃的異國料理,而且吃得津津有味,突然一個人站在面前,很努力的說服我們正在吃的那碗食物是世界上最難吃的食物,我們會相信他認同他嗎?不會,我們會覺得那個人有毛病,食物吃在我們的嘴裡,好不好吃,心知肚明。 一個人努力修善修福,是因為真正明白因果的原理,知道行善與行惡最後的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殺生和食肉,這兩個都是惡業,有的只造一種,如食肉者未必殺生,殺生者不喜食肉;有的兼而有之,如殺生的屠夫喜歡食肉。有些調皮的人,總是想把責任推給他人,做屠夫的把這殺生罪推給食肉的人,每當宰豬之時,他就唸唸有詞:「豬呀豬呀你莫怪,你是人間一道菜,他不吃,我不宰,你向吃肉的人去討債。」可是......
Thumbnail
有人覺得作者的文字很有趣,但同時也有讀者認為裡面參雜了太多個人意見和評價,甚至帶有一點「賣老」的感覺。但不可否認的是「懷舊黑心食品」這個書名,確實有點偏頗;其中包含的絕不只是那些過去曾發生過的食安事件,甚至更多的其實是關於台灣人「吃」的一些冷門知識。
Thumbnail
大腦演化的因素複雜,慕尼黑大學生物學家珊卓拉·赫爾德斯塔布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在於飲食的改變。人類約在200多萬年前首次發明石器用於打獵,開始食用肉類,而肉類比漿果或草含有更多熱量。約在80萬年前,人類發明火,比起生食,胃更能夠分解熟食的營養成分;食用熟食獲得足夠的熱量,也因此演化出更大的腦部。
Thumbnail
除了「懂吃」,《迷宮飯》也回到人體,或者說生命,最最核心的本質。在吃喝之間,在人與人的關係之間,寫實多過虛幻。他們在迷宮裡共構出完整的生態系統,在外面世界作為掠食者頂端的「人類」,入迷宮就像入山林,回到最原始的姿態。每一次的挑戰都是一場哲思。
Thumbnail
大家都喜歡吃米其林料理或是高檔的無菜單餐廳 依序前菜開始的食材來源可能是,嘗過百草飼養雞的有機蛋、魚水共生蔬菜、會咬人的干貝、聽民歌長大的豬、看過鯊魚沒死的鮪魚、帝王專用的水晶碗、日本皇室從小養到大的和牛、夏威夷空氣佐布朗尼蛋糕等等 其實90%的人都只會吃根本也聽不懂或不介意食材到底來自哪裡
每個習慣吃葷的人,都難以想像自己的飲食方式是錯誤的。 但是當大部份的人都錯了的時候,事情一樣永遠不會變成對的。 —— 一位小小孩從牧場玩回來之後,對我說:「以前我還以為『巧克力牛奶』是乳牛吃了巧克力,接著擠出來的奶就是巧克力牛奶……」說完,他又問我:「為什麼每隻乳牛身上
Thumbnail
食物是人與土地最近的距離,而農業也是文明與文化的起點,但是人口朝都市集中後,我們失去了與自然接觸的機會,而且過多的包裝食品與人工調味料,也純化了我們品嘗食物真滋味的能力。這些安全有疑慮的食物,形成新的文明病,對健康產生莫大的威脅。
Thumbnail
Charles Duhigg在《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那樣生活》中透過二戰期間的飲食習慣變遷和基督教青年會的轉型故事,闡釋習慣對個人、組織、社會的影響及促進變化的力量。
Thumbnail
假如我們正在吃一碗很美味很好吃的異國料理,而且吃得津津有味,突然一個人站在面前,很努力的說服我們正在吃的那碗食物是世界上最難吃的食物,我們會相信他認同他嗎?不會,我們會覺得那個人有毛病,食物吃在我們的嘴裡,好不好吃,心知肚明。 一個人努力修善修福,是因為真正明白因果的原理,知道行善與行惡最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