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習慣催生新變革

2024/03/2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項新的習慣如何養成?特別是當這一項習慣對你來說,與過去經常做的習慣有很大不同的時候。在《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那樣生活》這本書中,Charles Duhigg透過一系列引人入勝的故事和科學研究,闡述了習慣對個人、組織乃至社會的深遠影響。其中,特別引人注目的兩個案例——美國在二戰期間的飲食習慣改變計畫和基督教青年會(YMCA)的轉型故事,展示了如何透過習慣的力量,來改變個人與組織。

194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為要將大量的肉品送往歐洲戰場給參戰的軍人食用,再加上參戰將大量年輕勞動力輸往前線,導致美國面臨嚴重的肉品短缺問題。肉品都送往前線,為了解決國內肉品的需求問題,美國政府只好把腦筋動到動物內臟,但美國人傳統是不食用內臟的。為了鼓勵民眾消費那些通常被視為不可食用或不受歡迎的動物內臟,政府成立了一個特別的飲食習慣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的目標是要找出能說服美國民眾進食動物內臟的方法,讓家庭主婦為丈夫和孩子烹調富含蛋白質的動物肝臟、心臟、腎臟、胃和腸,這些是牛肉被送到戰場之後剩下的部分。

透過超過200次的研究,科學家們發現關鍵在於讓民眾對這些「怪異」的食材習以為常。解決方案是讓家庭主婦們每天都對食材進行偽裝,讓它們從外觀到口味、再到氣味都與民眾預期的食材無異。這個作法就像是小時候我們不喜歡吃紅蘿蔔,媽媽們都會將紅蘿蔔偽裝在我們喜歡吃的菜之中,讓我們無形中吃進肚子裡。

飲食習慣委員會最終的結論是:改變美國民眾飲食習慣的秘密,就蘊含在人對飲食的熟悉之中。很快,美國的家庭主婦們都接到了政府的廣告:「每一位丈夫都喜歡牛排和腰子肉餅」,同時肉店也提供烹飪秘訣,教導主婦們如何才能將動物腎臟做成美味的肉餅。在戰爭結束後雖委員會已經解散,但動物內臟已經融入了美國民眾的食譜當中,1955年時,美國內臟消費增長了50%,動物肝臟成為了某些特殊場合的特色佳餚。內臟菜餚成為了一種舒適飲食的標誌,美國的餐飲模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另外一個案例則是美國最大的非營利組織之一的基督教青年會(YMCA),這個組織在美國擁有2600家分部,大多設立在健身房和社區中心。面對會員不斷流失的壓力,高層決定應該做些改變。那時候,YMCA的高層都認為大家想要的是酷炫的訓練設備和現代感十足而且嶄新的設施,因此花了鉅款建設了健身房和瑜伽室。但分析結果後卻發現:雖然設施的吸引力和健身器材可能一開始會吸引大家入會,但是要想留住他們就是另外一回事了。2000年時,面對會員流失和競爭壓力,YMCA決定諮詢社會科學家和數學家來改善其服務。

透過專家長時間的研究並分析150萬筆數據後發現,會員是否留在YMCA的決定因素是感情,比如YMCA員工是否知道會員的名字,或者在他們走進會館時是否有問候。調查結果顯示,很多人到健身房不是為了去使用跑步機,而是想和人接觸。如果會員在YMCA交到朋友,那麼他們就更有可能會去那裡運動。因此,加入YMCA的人都有社交習慣,如果YMCA會想鼓勵會員加入健身,那就需要利用這個已經存在的模式,並要求員工記著會員的名字。要推銷一種新的習慣(健身),那麼就要將這種習慣放進人們已經熟悉並喜歡的東西之中,比如人們喜歡去能夠輕鬆交友的地方。這項發現促使YMCA重視改善會員的社交經驗,從而成功提升了會員的留存率和滿意度。

這兩個案例展示了習慣對於促進變化和接受新事物的強大力量。無論是改變飲食習慣還是改善顧客體驗,關鍵在於將新事物與人們已有的習慣和喜好相結合。當我們要養成一項新習慣,在公司導入新的流程或系統時,如果注意到這種使用願有習慣作為嫁接的橋樑,則成功機率會更高。




8會員
17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