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 一些傑出的導演手法 (6) -影像處理篇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不同性質的橋段採用不同的影像處理方式甚至是底片,是許多導演喜歡使用的重要手法之一。但必須說不是每個導演都用得很好,筆者最近看了一些電影後,突然想起那些傑出的作品是怎麼處理的;而且可能因為這些手法都是對影像作概念正確的處理,因此往往大受觀眾歡迎或是影展的常勝軍。當然,為了劇情或風格上的需要,也會有一些例外的佳作。筆者在此謹將幾個想到的作品整理如下:
(1) 楚浮(Truffaut):日以作夜(Day for Night;1973)
楚浮在影評上最偉大的成就就是帶著五百個問題去問希區考克(Hitchcock),而這些問題被集結成冊成了訪談。在書中我們可以發現兩人對默片的熱愛:因為在默片的年代,導演無法透過聲音或對白傳遞自己想要給觀眾的訊息(默片時期對白是用字卡,會打斷劇情節奏),因此只能完全靠著視覺意象來傳達表現。而他對默片的熱愛就化作該片中的夢境場景(雖然還是有偷渡了腳步聲)。一個在拍片的導演,做的夢竟然是黑白的......那麼他的夢到底想要暗示甚麼?
仔細觀察這個夢我們可以發現夢境場景出現了三次,而最後一次我們才發現這個小男孩是要去偷Orson Welles的《大國民》(Citizen Kane)的劇照,而這些劇照掉下來的角度和片中之前楚浮拆包裹把許多導演的相關書籍拿出來丟在桌上的構圖非常相近。或許他是想要暗示我們:導演雖然拍片拍到心力交瘁,在作為導演的生涯上他也受過許多導演的啟發和砥礪,但他始終沒有忘記他的初衷:一個調皮而喜歡電影的小孩,一個會趁電影院打烊時去偷劇照的調皮小孩(底下影片為第三段)!
(2) 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記憶拼圖(Memento;2000)
網路上鄉民競相傳誦的經典之一,而諾蘭也是靠著這部作品跌破片商眼鏡名利雙收成功闖進好萊塢。該片以正敘倒敘同時進行:假設有五場戲在時間上發生依序為A, B, C, D, E,諾蘭在片中則將之剪接為E, A, D, B, C;而為了避免混淆,諾蘭讓倒敘的部分為彩色,正敘的部分則為黑白(而且第一段彩色為倒敘以暗示此一手法),而謎底則在C揭曉......多麼明快的手法!可惜台灣一般市面上可以找到的都是重組版,完全破壞了觀賞此片的趣味。喜歡諾蘭作品的朋友們千萬不可錯過這部作品的原版,這可是他最具原創性的作品之一!
(3) 克勞德‧雷路許(Claude Lelouch):男歡女愛(Un homme et une femme;1966)
窮則變變則通的典範。該片於拍攝時由於成本有限,而在當時由於還有黑白膠捲且較便宜,因此導演決定黑白和彩色膠捲交互使用拍攝;至於何時要使用黑白膠捲,何時要使用彩色膠捲?則依劇情的氣氛情緒而定。此一簡單明快的變通方法讓他贏得了該年的坎城影展金棕櫚獎。
(4) 大衛‧林區(David Lynch):穆荷蘭大道(Mulholland Dr.;2001)
儘管大衛‧林區曾經提到一些在相關的線索,供觀眾作為思索這部怪誕之作的依據;但其實他在畫面處理上已有其依據:夢境場景往往是採柔焦拍攝。而這部和現實真假難辨的諷刺好萊塢生態之作也榮獲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
[反例] 柯恩兄弟(The Coen Brothers):巴頓芬克(Barton Fink; 1991)
坎城影展真不愧是最具藝術鑑賞力的影展。上述的例子彷彿讓人覺得透過畫面區分一些概念不同的橋段是必要的;但藝術裡規則總是等著被天才探索且進一步挑戰的,而柯恩兄弟的這部經典就是反其道而行的範例。在片中最後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有違常理的橋段和現實並行(例如並無交代火災場景之後主角是如何倖存的) ,而如此的真假難辨也就更成功地帶出了好萊塢編劇這份工作的荒謬之處。該片真不愧是黑色幽默的經典,當年坎城影展囊括金棕櫚、最佳導演以及最佳男主角真是實至名歸,在此推薦給各位!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9會員
57內容數
影評散見於放映週報、週刊編集、香港映畫手民。但偶爾還是會想聊聊最喜歡的音樂,以及曾經發生在你我生長的這塊土地的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用一部片尾的時間 的其他內容
原則上剪接和鏡頭一樣,是電影特有的元素,而前者類似於戲劇中的換場,而切換的方式便決定了氣氛是延續還是轉換;但由於在一場戲中往往不只有一個鏡頭,因此剪接有相較於戲劇的換場更多的功能。
試想一部沒有演員配音的電影,儘管有字卡,但字卡也會使影片的流暢度受到影響,因此絕大部分的元素都必須透過純粹的視覺影響交代清楚。而這也是為何希區考克和楚浮在訪談裡提到:自從有聲電影誕生以後,爛導演便開始濫竽充數了。
筆者由於日前在思考一些關於後設手法的問題,因此最近對於一些後設手法或是講述關於電影的電影特別感興趣;故本文旨在推薦一些筆者所喜愛的相關題材電影。
楚浮在呈現細節上便謹守著希區考克也同樣遵守的默片傳統:畫面一定要能夠透露訊息;因此在此所謂的細節,不是那種要反覆觀看很仔細找才找得到的小東西,而是一開始便直接透過畫面呈現在觀眾面前,只要觀眾夠敏感,便能知道這些畫面的訊息之所在。
導演之所以重要,正在於同樣的劇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呈現;這也是為何同樣的歌劇卻可以一直有不同的舞台和手法呈現,當然這在電影裡也是一樣的。而那些傑出的導演手法總是叫人拍案叫絕,因此這一篇將整理出一些最令筆者讚嘆的手法。
原則上剪接和鏡頭一樣,是電影特有的元素,而前者類似於戲劇中的換場,而切換的方式便決定了氣氛是延續還是轉換;但由於在一場戲中往往不只有一個鏡頭,因此剪接有相較於戲劇的換場更多的功能。
試想一部沒有演員配音的電影,儘管有字卡,但字卡也會使影片的流暢度受到影響,因此絕大部分的元素都必須透過純粹的視覺影響交代清楚。而這也是為何希區考克和楚浮在訪談裡提到:自從有聲電影誕生以後,爛導演便開始濫竽充數了。
筆者由於日前在思考一些關於後設手法的問題,因此最近對於一些後設手法或是講述關於電影的電影特別感興趣;故本文旨在推薦一些筆者所喜愛的相關題材電影。
楚浮在呈現細節上便謹守著希區考克也同樣遵守的默片傳統:畫面一定要能夠透露訊息;因此在此所謂的細節,不是那種要反覆觀看很仔細找才找得到的小東西,而是一開始便直接透過畫面呈現在觀眾面前,只要觀眾夠敏感,便能知道這些畫面的訊息之所在。
導演之所以重要,正在於同樣的劇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呈現;這也是為何同樣的歌劇卻可以一直有不同的舞台和手法呈現,當然這在電影裡也是一樣的。而那些傑出的導演手法總是叫人拍案叫絕,因此這一篇將整理出一些最令筆者讚嘆的手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Whiplash進擊的鼓手》是由達米恩查澤雷自編自導,於2014年上映的美國劇情片,由麥爾斯泰勒、J.K.西蒙斯與保羅·萊瑟等人主演。該片在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入圍五項大獎,拿下其中的最佳男配角、最佳影片剪輯和最佳音響效果。   導演最初無法為影片籌集資金,因此他將其改編成短片,並於2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全面啟動》是一部由克里斯多福諾蘭自編自導的科幻動作片,故事圍繞著一個專業的夢境入侵團隊,主要的工作是透過植入人們的夢境中來竊取機密,由李奧納多狄卡皮歐飾演主角唐姆柯布。本片提名了8項奧斯卡,並且獲得4個技術獎項。 每一個主要角色的英文名字首字母,可以拼出夢境(Dreams)這個字。 電影裡許多
Thumbnail
集政治、歷史、道德標準、人物與科學理論於一身的作品。《奧本海默》帶到了時代片/傳記片中所需要的各個面向,同時也讓各個面向缺一不可,使電影即便有著三小時的片長卻沒有流水帳拖泥帶水之感。
Thumbnail
❝ 他的作品是如此奇詭,如幻影。布紐爾的電影美就美在它巧妙運用的影像語言、超現實裡的真實性,以及影像所洩下的無數個幽暗夢境。❞
Thumbnail
去年底的愛書,書名讓我想起了「從前有個好萊塢」和昆丁塔倫提諾,身為大眾傳播的孩子真的非常推薦! 之前聽podcast訪問了牽猴子的王師,他非常推薦的一本書,果然一看看到了心坎裡!好懂易讀,有許多共鳴,不僅獲得了知識更讓自己回想起自己迷上電影的小時候。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克里斯多夫諾蘭導演的電影作品,特別是他在時間與感知方面的探索。從《天能TENET》到《全面啟動》,審視了他對於時間重疊和共時性的詮釋。文章中也提到了其他電影,如《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和《你的名字》,以及引用了愛因斯坦的名言。
Thumbnail
當初會想讀這本<後窗與另幾宗謀殺>的原因 是因為很小的時候看過“鳥大師“(誤)希區考克拍的“後窗“ 雖然大部分畫面隨著時間在記憶中被推到底層 以至於有點淡化 但對於電影中那種都市街道後巷間錯綜的生活樣貌 大都市匿名性帶來的在物理尺度上親密與精神上疏離的對比 都讓這部電影帶著一種很有意思的味道
Thumbnail
依然是諾蘭會嘗試展演與詮釋的電影作品 一定要夠深、夠複雜、夠燒腦……一不留意或一個閃神,就會跟丟了線索,觀影的樂趣瞬間遞減或直接睡著。 我喜歡他用預言故事開場,直接定錨「這是一場悲劇」 「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人們」
Thumbnail
《Whiplash進擊的鼓手》是由達米恩查澤雷自編自導,於2014年上映的美國劇情片,由麥爾斯泰勒、J.K.西蒙斯與保羅·萊瑟等人主演。該片在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入圍五項大獎,拿下其中的最佳男配角、最佳影片剪輯和最佳音響效果。   導演最初無法為影片籌集資金,因此他將其改編成短片,並於2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全面啟動》是一部由克里斯多福諾蘭自編自導的科幻動作片,故事圍繞著一個專業的夢境入侵團隊,主要的工作是透過植入人們的夢境中來竊取機密,由李奧納多狄卡皮歐飾演主角唐姆柯布。本片提名了8項奧斯卡,並且獲得4個技術獎項。 每一個主要角色的英文名字首字母,可以拼出夢境(Dreams)這個字。 電影裡許多
Thumbnail
集政治、歷史、道德標準、人物與科學理論於一身的作品。《奧本海默》帶到了時代片/傳記片中所需要的各個面向,同時也讓各個面向缺一不可,使電影即便有著三小時的片長卻沒有流水帳拖泥帶水之感。
Thumbnail
❝ 他的作品是如此奇詭,如幻影。布紐爾的電影美就美在它巧妙運用的影像語言、超現實裡的真實性,以及影像所洩下的無數個幽暗夢境。❞
Thumbnail
去年底的愛書,書名讓我想起了「從前有個好萊塢」和昆丁塔倫提諾,身為大眾傳播的孩子真的非常推薦! 之前聽podcast訪問了牽猴子的王師,他非常推薦的一本書,果然一看看到了心坎裡!好懂易讀,有許多共鳴,不僅獲得了知識更讓自己回想起自己迷上電影的小時候。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克里斯多夫諾蘭導演的電影作品,特別是他在時間與感知方面的探索。從《天能TENET》到《全面啟動》,審視了他對於時間重疊和共時性的詮釋。文章中也提到了其他電影,如《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和《你的名字》,以及引用了愛因斯坦的名言。
Thumbnail
當初會想讀這本<後窗與另幾宗謀殺>的原因 是因為很小的時候看過“鳥大師“(誤)希區考克拍的“後窗“ 雖然大部分畫面隨著時間在記憶中被推到底層 以至於有點淡化 但對於電影中那種都市街道後巷間錯綜的生活樣貌 大都市匿名性帶來的在物理尺度上親密與精神上疏離的對比 都讓這部電影帶著一種很有意思的味道
Thumbnail
依然是諾蘭會嘗試展演與詮釋的電影作品 一定要夠深、夠複雜、夠燒腦……一不留意或一個閃神,就會跟丟了線索,觀影的樂趣瞬間遞減或直接睡著。 我喜歡他用預言故事開場,直接定錨「這是一場悲劇」 「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