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吉談:雕塑與身體的在場。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于吉(照片來源:http://pcse.pw/745W9
此篇文章寫於2014年1月3日,原封不動,搬移至此。
于吉,1985年出生於上海,2011年上海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碩士
本次座談會主要探討的主題為『雕塑解剖學的身體以及與其相悖的自然身體:這兩種身體如何在創作中同時成立』,由主持人陳璽安先生開場,告訴與會者邀請于吉來到TCAC演講的緣由。而後,于吉以她之前的作品為前導,以下就其分享順序說明之:

2011年,在新加坡藝術園區的展覽 — 不是青苔。

此展于吉為特邀藝術家,在限定的空間中獨立創作作品,她將毛氈平鋪於地上,在地上及牆上分別安置了石頭雕塑作品,作品上有綠色的『青苔』裝置,但那並非青苔,而是染綠的人的頭髮,于吉打趣地說:『每個人的髮質都不一樣,呈現的效果也很多變,我覺得這樣很有趣,而且也能將人和自然的元素結合在一起。』于吉也闡述了作品和空間的關係,她將整個空間視為一件作品,作品和空間之間彼此有擺放的關係。

新加坡示意圖。

2013年,在上海的滬申畫廊的展覽 — 某、人、燃、憶、立、窺、合、慢 。

此為于吉的系列雕塑的作品展,她利用廉價的材料水泥,來表現人體的原始美感,特意保留了翻鑄的痕跡和生硬的鐵支架,將不完整的身形雕塑用很直接、簡單的方式鎖釘在牆面上。在展場中,我們不難發現,她巧妙地配置了一個情境,讓此作品與彼作品之間相互對話。

上海示意圖。

2011年,在北京C空間的展覽 — 我獨自站立。

此展覽是于吉第一個個展,她想呈現一種很純粹、很乾淨的關係,從她拍攝的照片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橫平』、『豎直』之間的關聯性,極簡的風格。

2013年,在上海上午藝術空間的展覽 — 雲深處。

這是于吉第一次嘗試用合作的方式來呈現一個展覽,合作的對象是實驗聲音樂評人、中國知名的聲音藝術家顏峻,他們刻意在回聲很大的地下空間中,安置了如工地般佈滿粉塵、水泥和纖維堆積的不良環境,在演出前,于吉將水泥扔擲於地,此行為于吉喻為『警鈴』,提醒觀眾演出即將開始,而顏峻擺設了兩個大喇叭和三個小喇叭,喇叭沈重的聲音在展示的場域中來回旋繞。其中兩位藝術家對觀眾身體的反饋感到興趣,在填滿水泥碎塊的空間中,觀眾不僅沒有可坐著觀賞的椅子,而且幾乎沒有可供駐足的位置,他們只能倚靠牆角而行,于吉也在表演期間做穿插,例如:在觀眾之間走動和用手輕推觀眾……等等。

2013年,在新加坡拉塞爾學院的展覽 — 落地。

是于吉和趙川老師的合作,趙川是中國知名的作家、評論家和實驗劇場劇作家,他們透由未經過專業訓練的九個參與者舞動的肢體,讓戲劇和雕塑發生關係,于吉特別提到場上放置的三個青綠色蘋果,它們象徵著生命的遺緒,對比雕塑的生硬和靜止,青綠色的蘋果在鐵灰色的雕塑和純白的空間中顯得格外搶眼、特別。藝術家讓表演者自行尋找身體的可能,探討個人經驗給身體帶來的痕跡。
在座談會的最後,于吉提到:展覽中有很多可控和不可控的部分,而且結果總是超乎我們預期的,而這也是鼓舞她一直前進的動力。

avatar-img
1會員
1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ang Lo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Awareness→Familiarity→Consideration→Purchase→Loyalty」。我這邊幫忙舉一個例子幫助理解,例如我想要買一支手機,我會先去找有哪些手機品牌,做手機的品牌一定是非常多的,假設有30家,進入下一個階段「熟悉」,這個階段可以幫我篩選掉非常非常少見的品牌。
台灣很美,但我們總是沒時間認識這塊土地。 2014年九月,我和高中同學威聿說走就走,在迪卡儂採購一番後,就踏上了騎腳踏車環島的「囧途」,為什麼我會說囧途呢?為什麼我會
2016年暑假,我和兩位高中同學到臺東都歷部落拍攝紀錄片,除了想了解月桃編織文化外,同時也想暫時脫離城市的繁雜與喧囂。
我們可以先從台北為什麼需要迪士尼樂園開始探討起, 羅列如下: 1.吸引老外過來台灣消費,促進經濟生產。 2.增加國際能見度,畢竟全球有迪士尼樂園的國家不多。 3.台北又增加一個休閒的好去處(當然,前提是有錢啦!)。 4.增加就業機會。
想想,自己會在什麼時候出社會? 讀完碩三、當完一年兵,算一算大約28歲。 相較於大部分的人,很多都在21、22歲時步入工作階段, 到了28歲也早已存入第一桶金(100萬)。 既然我選擇「深造」這條路, 有什麼是我比「提早出社會的人」多擁有的資產呢? 又有什麼是我必須擁有的、足以與別人競爭的資產呢?
「修正力」這本書,是王品集團創辦人戴勝益管理心法的匯集,由本書,我重新認識了這個被人力銀行評比為「台灣前三大幸福企業」之一的王品。這本書不講管理的硬理論,著重於「企業文化」的養成,
「Awareness→Familiarity→Consideration→Purchase→Loyalty」。我這邊幫忙舉一個例子幫助理解,例如我想要買一支手機,我會先去找有哪些手機品牌,做手機的品牌一定是非常多的,假設有30家,進入下一個階段「熟悉」,這個階段可以幫我篩選掉非常非常少見的品牌。
台灣很美,但我們總是沒時間認識這塊土地。 2014年九月,我和高中同學威聿說走就走,在迪卡儂採購一番後,就踏上了騎腳踏車環島的「囧途」,為什麼我會說囧途呢?為什麼我會
2016年暑假,我和兩位高中同學到臺東都歷部落拍攝紀錄片,除了想了解月桃編織文化外,同時也想暫時脫離城市的繁雜與喧囂。
我們可以先從台北為什麼需要迪士尼樂園開始探討起, 羅列如下: 1.吸引老外過來台灣消費,促進經濟生產。 2.增加國際能見度,畢竟全球有迪士尼樂園的國家不多。 3.台北又增加一個休閒的好去處(當然,前提是有錢啦!)。 4.增加就業機會。
想想,自己會在什麼時候出社會? 讀完碩三、當完一年兵,算一算大約28歲。 相較於大部分的人,很多都在21、22歲時步入工作階段, 到了28歲也早已存入第一桶金(100萬)。 既然我選擇「深造」這條路, 有什麼是我比「提早出社會的人」多擁有的資產呢? 又有什麼是我必須擁有的、足以與別人競爭的資產呢?
「修正力」這本書,是王品集團創辦人戴勝益管理心法的匯集,由本書,我重新認識了這個被人力銀行評比為「台灣前三大幸福企業」之一的王品。這本書不講管理的硬理論,著重於「企業文化」的養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流形:2024臺灣當代雕塑展】 今年又來到遠得要命的朱銘美術館看展了! 此次的觀展重點是《流形:2024臺灣當代雕塑展》。 該展借用「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中的「流形」為題,聚焦臺灣當代雕塑藝術。
Thumbnail
裝置藝術是一種獨特創作形式,追溯到法國藝術家杜尚。 「失聲畫眉之歌」探討數位時代的記憶議題,文本、水墨長卷、遮陽網、展牆,模擬社群軟體窺看私人情感的多重視角,觀者透過不同的觀賞狀態,感受作品的多維時空。 裝置藝術的魅力在於觀眾可以走進作品,當他們走出作品時,已經不一樣,這正是藝術的魔力所在。
Thumbnail
大膽探索臺北的藝廊,感受藝術家張曜昌不同展覽中的獨特創作。動物擬態的陶片作品讓人為其色彩、觸感,及聲響驚艷不已。
Thumbnail
【物件悠遊・丁冠云創作個展】 以「物件悠遊」為題,藝術家丁冠云,透過母親的視角,重塑小男孩的物件宇宙觀。 展覽以織品工藝為創作基底,結合手繪、電腦和刺繡的立體雕塑,即日起至2024年6月23日,假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展出中。
Thumbnail
由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組組長,也是東海大學美術系任兼助理教授薛燕玲策展的﹝台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先來參觀預展,印象非常之深刻。再次來到台中市國美館102展示廳,重新觀賞黃土水的雕塑精品。 黃土水 (1895-1930)被譽為 1910-1930 年代臺灣雕塑界唯一代表
Thumbnail
義雲高大師國際文化基金會舉行別開生面的「韻雕暨造景藝術立體畫展」,共展出26幅全世界首次公開藝術家義雲高大師的韻雕立體畫、及最年輕的兩位世界級藝術家,16歲的義恒公及13歲的義培珠的造景藝術立體畫,參觀立體畫展的政商文化各界人士雲集,人人見到這種新穎的3D立體畫,驚嘆之聲此起彼落。
Thumbnail
圖書館二樓有「書香韻雅陶雙個展」, 因為貓咪,我們先來看曾鈺珊老師的陶土作品。 熟睡貓咪,百看不厭。 「小花」好迷人。 「大熊」很有架勢吧。 好喜歡這「虞美人」。 「陶衣春天」。 「包福滿溢二」。 「帶著包包去旅行。」 「隨興」。 「晚宴」。 「花好月圓」。 「閃耀」。 曾
Thumbnail
這是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A9 9F上的一個版畫藝術展覽,介紹了翁倩玉老師的水印木刻作品及創作過程。展期至2024/01/28,開放時間為11:00~21:30,特別講座及導覽活動報名連結也提供。這是一個充滿藝術與回憶的展覽,非常值得一遊。
Thumbnail
綜觀思錡的創作脈絡,會有點難想像彼此之間的關聯性為何,從水墨到裝置,從裝置到雕塑,但雕塑裡又隱約有著水墨古老的氣質,或是在裝置中也透露些過往時代的氛圍,儘管媒材不盡相同,作品的尺度既在掌心之間,有的又會超越身體的界線,但因著相似的質地與情感,又能將彼此串連。這也是此篇文章的路徑,沿著這條連接彼此的線
Thumbnail
【流形:2024臺灣當代雕塑展】 今年又來到遠得要命的朱銘美術館看展了! 此次的觀展重點是《流形:2024臺灣當代雕塑展》。 該展借用「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中的「流形」為題,聚焦臺灣當代雕塑藝術。
Thumbnail
裝置藝術是一種獨特創作形式,追溯到法國藝術家杜尚。 「失聲畫眉之歌」探討數位時代的記憶議題,文本、水墨長卷、遮陽網、展牆,模擬社群軟體窺看私人情感的多重視角,觀者透過不同的觀賞狀態,感受作品的多維時空。 裝置藝術的魅力在於觀眾可以走進作品,當他們走出作品時,已經不一樣,這正是藝術的魔力所在。
Thumbnail
大膽探索臺北的藝廊,感受藝術家張曜昌不同展覽中的獨特創作。動物擬態的陶片作品讓人為其色彩、觸感,及聲響驚艷不已。
Thumbnail
【物件悠遊・丁冠云創作個展】 以「物件悠遊」為題,藝術家丁冠云,透過母親的視角,重塑小男孩的物件宇宙觀。 展覽以織品工藝為創作基底,結合手繪、電腦和刺繡的立體雕塑,即日起至2024年6月23日,假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展出中。
Thumbnail
由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組組長,也是東海大學美術系任兼助理教授薛燕玲策展的﹝台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先來參觀預展,印象非常之深刻。再次來到台中市國美館102展示廳,重新觀賞黃土水的雕塑精品。 黃土水 (1895-1930)被譽為 1910-1930 年代臺灣雕塑界唯一代表
Thumbnail
義雲高大師國際文化基金會舉行別開生面的「韻雕暨造景藝術立體畫展」,共展出26幅全世界首次公開藝術家義雲高大師的韻雕立體畫、及最年輕的兩位世界級藝術家,16歲的義恒公及13歲的義培珠的造景藝術立體畫,參觀立體畫展的政商文化各界人士雲集,人人見到這種新穎的3D立體畫,驚嘆之聲此起彼落。
Thumbnail
圖書館二樓有「書香韻雅陶雙個展」, 因為貓咪,我們先來看曾鈺珊老師的陶土作品。 熟睡貓咪,百看不厭。 「小花」好迷人。 「大熊」很有架勢吧。 好喜歡這「虞美人」。 「陶衣春天」。 「包福滿溢二」。 「帶著包包去旅行。」 「隨興」。 「晚宴」。 「花好月圓」。 「閃耀」。 曾
Thumbnail
這是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A9 9F上的一個版畫藝術展覽,介紹了翁倩玉老師的水印木刻作品及創作過程。展期至2024/01/28,開放時間為11:00~21:30,特別講座及導覽活動報名連結也提供。這是一個充滿藝術與回憶的展覽,非常值得一遊。
Thumbnail
綜觀思錡的創作脈絡,會有點難想像彼此之間的關聯性為何,從水墨到裝置,從裝置到雕塑,但雕塑裡又隱約有著水墨古老的氣質,或是在裝置中也透露些過往時代的氛圍,儘管媒材不盡相同,作品的尺度既在掌心之間,有的又會超越身體的界線,但因著相似的質地與情感,又能將彼此串連。這也是此篇文章的路徑,沿著這條連接彼此的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