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9|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腰部製作篇】02:中腰構造搭建與正胸嵌合

在上回的腰部製作篇中,大頭老師以箱型搭建為出發,施加補土、膠板與後製開口及穿孔,完成了機身軀幹比例的重點─下腰段落的造型、並保留了向上與下組件串連的物理接點。 為了能與上身完成串聯,本回的製作焦點,則著眼於前回以相機配合繪圖軟體所得出最佳身腰關係的實踐:中腰段的製作。
相較於方整塊狀的下腰,中腰部份為了能忠實的呈現自胸口向下概念設計稿的弧面構造,將改以【上身製作篇】01中所提及的蒙皮法擔當造型構成的大任。
隨著弧度的斜率變化越多越大,建議分層數量也要對應上升。本處使用3層除了弧面變動的考量,還包含了未來接點設置的需求。更多的細節,請見後面小節的解說。
如同正胸外裝甲的弧面,蒙皮法所使用的骨架需以尺規量測3D粗模拆解的列印圖資並實際取樣零件的預留空間。衡量腰身的弧面斜率變化大小後,大頭老師決定將上腰粗分3階段面的九邊形,然後以鏡射複製法左右拼接層板。 之後,利用方形中空膠條截出前言中經數位估計的最佳中腰長,扣除層厚度後依照弧度變化插入適當的間距充當支柱。結果如下圖所示:
有了完整的三層支架後,先沿著九邊形的最大內角 (反過來說最小外角)的交界邊以0.5mm的薄膠板貼出弧面、切去過長的膠板後,再行完成剩餘的包覆動作。以此手法包覆的好處可讓同時具備弧度和邊角接合的面最少的整修與最大的密合度。
為了提供足夠的壁面強度,在第一層蒙皮後,依舊再次不厭其煩地以0.5mm膠板配合快乾膠補土再行貼上第二層壁面。本處貼邊順序與第一次相同。 之後移除上層與下層─也就是與上身和下腰接觸面─的支架膠板,和下腰進行整合假組確認其關聯性。
與傳統1/100 MG等級鋼普拉的外添裝甲的內構連動腰不同,為了遮蓋腰部可動所造成的空洞破綻,巴力採用了RE級的身腰局部嵌合機構。下列小節中,各位將跟隨大頭老師的步進,從標記干涉的殼層、清理物理的結構到設置相關的連結機制,完成一系列上身與中腰的整合。
上身與中腰嵌合的第一步,是在上身裝甲上標示出所有零件與可動干涉的範圍。下列是干涉的項目與標記的方式:
  1. 左右胸進氣道外裝甲後段底部:使中腰後部平面與噴射鰭基座連結面切齊,以筆標註出左右胸尾段的裝甲層妨礙嵌入的最大值範圍。
  2. 向量噴射鰭片基座底段:後腰部平面一開始的最長基準數據便是取樣自T形中身框體與基座連結處底部平面延伸的長度。直接測量基座底部該區的數據,然後以筆標記出裁切最想範圍、平行線向外擴張些許以供誤差彈性使用。
  3. 前胸弧面裝甲:直接量測前胸裝甲與中腰後平面切齊齊片基座之狀態下,裝甲面干涉區域的深度與寬度,並以筆標記在中腰正面上。
  4. 左右進氣道外裝甲前段底部:和第3點的前胸弧面裝甲同時執行。因干涉屬性和第1點相同,故標記手法彼此類似。
接著,選用稱手的工具─無論是傳統的手鋸、鋸片或電動圓鋸,切除標記的干涉處。第2與3點的加工,則可在拆卸左右胸進氣道裝甲後,依編號順序鋸除干涉區域達成中腰修整的目的。
當一系列的移除步驟完成後,因實際兩者相嵌的位置則受斜面零件的收束與穿插遮蔽的互動關係,原先胸部進氣道左右二片裝甲的干涉點標記受中腰開口最大處的粗設影響,勢必會在正面與背面尾段留下如圖的構造破綻:
為了使彼此的組裝密合度和視覺破綻降到最小,干涉的切口處必然要做縮小的處理。大頭老師在此使用了膠帶遮蔽嵌入面的瞬間膠補土灌注法來填補空缺。
此圖為後期製作階段的影像,請注意左右胸裝甲與中腰的灰色補土密合區。
如同於【上身製作篇】09所提的進氣道框體製作一段所述,凡是造型出現上寬下窄的結構,都會在翻模時產生死角。
紅色標記區塊為中腰剖面的翻模死角示意。如同進氣道框體的一節所述,該類區域在製作母模的注料步驟中容易受氣泡、流動相黏度與接觸面張力等影響無法填滿,進而導致續後拆卸的困難與成形不良。為了保證複製品的造型完好,這類的細節是必須慎重處理的重點。
而修正中腰下方開口處的死角手法,首先得從標記內縮範圍開始:
以筆貼著邊勾勒出內縮的極限,配合下腰的最長邊數據來避免填補後的零件干涉。 至於該如何填滿內縮的範圍呢?以下幾種方式可供參考:
其一:切入置換法。 使用手鋸沿著邊緣向內縮標記邊下手,鋸出一條溝槽後插入薄膠板並點入瞬間膠補土黏貼,修除多餘的突出後即可完成填滿。 這種技巧適合短連續轉角處的深翻模死角邊,如中腰的後背處。
其二:膠板填補法。 裁切薄膠板短片直接靠壁並以瞬間膠補土點貼形成內框,是最簡單也常見的做法。適用於長邊但淺翻模死角邊的構造,如上圖的中腰左右側。
其三:補土填補法。 使用厚膠板貼附膠帶,在對翻模死角注入瞬間膠補土後以膠帶隔絕面擠壓、乾燥後形成填補面。本方法適合翻模死角邊的短邊使用;如果要用在長邊的話,必須考量使用位置做必要的造型修整,反而不如膠板填補法簡單。 加工完成後,當前上身與中腰合併的情況如下圖假組所示:

次回,迎接腰部篇的最高潮! 要如何在維持可動的情境下詮釋巴力胸口寶玉下方的托架造型?又該如何透過卡榫與限制點的設計,讓假組的三段身能快速的分離又合體? 重磅結構製作的極意、模型玩家的你,不容錯過!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