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O.動作分析協同優化:軀幹(腰胸頸)課程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次繼續參加動作健康360的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專家Larry開設的課程,主題針對軀幹(腰胸頸)作討論
前半部針對骨骼學做脊椎椎體做基本介紹,脊椎本身上還有許多構造,每個構造都有其意義和功能,旋轉、側彎、彎曲伸直的時候,小面關節如何開和合,另外也解釋了錐弓解離、閃到腰、椎間盤突出在X光下長怎麼樣,另外身為教練身份,不一定需要有徒手打開關節的能力,但至少要知道幾個最重要的骨標記點,枕骨、分辨第七節頸椎和第一節胸椎、腰堆第四、第五節與薦椎連接處
再來進到動作學的部分,了解所有脊椎段的曲度,哪裏是凹、哪裡是凸,頸椎、胸椎、腰椎,可以三平面呈現出來多少角度,還有重力線是如何對齊的,重要也不重要,因為人不會保持在重力線不動而且每個人的中立位都不一樣

進到本課程最大課程,知道各關節角度多少,怎麼呈現,才能找到『中立訓練位』而非解剖位置,每個人的中立訓練位角度略有差異,這時候就可以開始看到各式各樣呈現動作的『樣子』,產生動作的樣子是不是教練們想要看到的,因為這會取決於『訓練目標』,如果呈現不出來動作的樣子,還是需要考慮『被動』是否真的受限,大多時間都是肌肉協同問題,做不出動作,但角度沒受限,教練就要先『觀察』客戶怎麼做出動作,動作是不是想要的,進一步做『分析』,不是我們想看到的,再進行『調整、引導、補強』,一遍一遍地的循環,順便練習自己的鷹眼

G.O.A.T是本課程動作調整的邏輯,訓練目標要先決定,脊椎與其他關節比較特別的是,大多時候會強調脊椎中立位且保持不動,脊椎動作千變萬化,該彎的時候讓他彎,也可以停在彎的角度下做訓練,脊椎可以不動、動、保持中立位、不保持中立下都可以,所以建立訓練目標才有後續討論的流程,不然就只是在爭論到底要不要脊椎中立位因此,因此,目標、觀察、分析、調整,在兩天的課程一直不斷的演練,換引導語、如何cue效果會更顯著,這個方向沒有用,換另一個方向看看,延伸、拉長、撐開、擴張,還是收縮、用力、靠近、出力都是可以使用的方式
另外,此課程也解釋了穩定肌與動作肌的差別,為了動作健康和多樣性,脊椎截段動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阿茗自己的心得是蠻推薦訓練前,拿脊椎的節段動作當暖身,可以增加很多的本體感覺跟控制,因為肌力訓練幾乎都是大關節的動作,所以以動作肌為強調,節段控制則以穩定肌為主

如果你是跟我一樣很懶得幫學生放鬆,喜歡用引導、口頭、出一張嘴,用動作調整動作且動腦袋思考的教練,非常推薦這一系列的課程
『動作的事就用動作調整,沒有不能做的動作,如果有不能做的動作,就不叫動作』

工商一下
第一手資訊都在官方LINE:@250dgdbl
連結:https://lin.ee/bisETr3
IG:@Coach_ming_teach
我是阿茗教練,專攻一對一教學,地點:永和頂溪捷運站
基本動作學習、動作控制調整、力量增肌訓練、爆發力
持續招生中,早上九點到下午三點
可單堂、十堂、二十堂方案上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阿茗師從呼吸治療師轉職健身教練七年的時間,累積許多一對一教學經驗,想傳承這些經驗給一般大眾,希望少走一些冤枉路,希望是越練越健康,而不是越練身體越不舒服或著緊、卡卡的,這其中包含一些運動的思維、想法,還有動作訓練 為什麼要這樣練,這樣練可以幫助到什麼,讓身體自在的動,才是真正的健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近被客戶諮詢這個問題,同時檢查了一下活動度跟控制能力,發現有一邊肩膀活動度,有些許問題,稍微放鬆,帶到客戶平常的訓練,卻發現不管做水平推拉:纜繩划船和啞鈴划船,都有一個習慣,先把肩胛骨往後收,才會開始帶動手臂,因此客戶的型態也偏向於胸椎稍微過直,肩胛骨內側翻起來。
有一天上課,阿茗跟學生聊到,學生到要上教練課的時間都還是會有掙扎?!我跟她聊了一下,大概知道,生活太便利,什麼事都不用出門,動動手指就可以叫東西來吃,買菜等等,但是健身卻要出門,因為學生上的是實體一對一教練課,有些人喜好居家運動、線上團課等等,這些都是個人選擇,選擇自己最方便,最能夠持之以恆的
腿後踢是一個在健身房很常見的動作,有人會用繩索機(站姿往後踢)、史密斯機器(趴姿往上踢)或是站姿內收外展機(站側面腳往後踢)等等訓練臀部,有些人可以感覺到臀部出力,但有些人只會覺得腰很酸,大多數練這個動作為的是增加臀部肌肉量和感受度,但如果你只有腰痠,那你可以先修正以下問題,再重新試看看,是否腰痠
阻力訓練對於身體健康的轉移性 在訓練時,每一個做的動作都有不同程度對其他運動上產生幫助,這就是所謂的「轉移特殊性」
登階訓練也是在健身房常見下肢訓練,特別是動作模式幾乎等同於上樓梯,因此如果有爬山需求、腳要抬高再往下踩的或是練習單腳穩定性,可以從這個動作介入學習 身為教練在設計動作的前提下,所有目標要知道『訓練的目標』,動作中有什麼是我們想要看到的、不想看到的、訓練部位哪裡是需要感受的,最後才是調整動作讓學生學習
今天來解答一下學生的問題,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被問『需不需要吃高蛋白?』,首先要先定義一下名詞,現在已經很少說『我要吃高蛋白粉嗎』,在健身產業的行話,我們都稱之為『乳清』或是『乳清蛋白』或是『植物性蛋白粉』
最近被客戶諮詢這個問題,同時檢查了一下活動度跟控制能力,發現有一邊肩膀活動度,有些許問題,稍微放鬆,帶到客戶平常的訓練,卻發現不管做水平推拉:纜繩划船和啞鈴划船,都有一個習慣,先把肩胛骨往後收,才會開始帶動手臂,因此客戶的型態也偏向於胸椎稍微過直,肩胛骨內側翻起來。
有一天上課,阿茗跟學生聊到,學生到要上教練課的時間都還是會有掙扎?!我跟她聊了一下,大概知道,生活太便利,什麼事都不用出門,動動手指就可以叫東西來吃,買菜等等,但是健身卻要出門,因為學生上的是實體一對一教練課,有些人喜好居家運動、線上團課等等,這些都是個人選擇,選擇自己最方便,最能夠持之以恆的
腿後踢是一個在健身房很常見的動作,有人會用繩索機(站姿往後踢)、史密斯機器(趴姿往上踢)或是站姿內收外展機(站側面腳往後踢)等等訓練臀部,有些人可以感覺到臀部出力,但有些人只會覺得腰很酸,大多數練這個動作為的是增加臀部肌肉量和感受度,但如果你只有腰痠,那你可以先修正以下問題,再重新試看看,是否腰痠
阻力訓練對於身體健康的轉移性 在訓練時,每一個做的動作都有不同程度對其他運動上產生幫助,這就是所謂的「轉移特殊性」
登階訓練也是在健身房常見下肢訓練,特別是動作模式幾乎等同於上樓梯,因此如果有爬山需求、腳要抬高再往下踩的或是練習單腳穩定性,可以從這個動作介入學習 身為教練在設計動作的前提下,所有目標要知道『訓練的目標』,動作中有什麼是我們想要看到的、不想看到的、訓練部位哪裡是需要感受的,最後才是調整動作讓學生學習
今天來解答一下學生的問題,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被問『需不需要吃高蛋白?』,首先要先定義一下名詞,現在已經很少說『我要吃高蛋白粉嗎』,在健身產業的行話,我們都稱之為『乳清』或是『乳清蛋白』或是『植物性蛋白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分享動作健康360 M.A.S.O 的課程心得,強調動作沒有對錯,重點是目標』的核心理念、探討如何透過G.O.A.T框架來分析訓練動作的效果,並瞭解脊椎和軀幹的正確運用。
Thumbnail
功能性訓練強調多方向和多平面運動,以及核心穩定性和動作模式模擬。此外,功能性訓練可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減少受傷風險,增強運動表現。文章討論了功能性訓練的結構和訓練示例。
Thumbnail
有兩個層面的思考。 簡單的思考: 如果出現駝背,那就要練反向的動作,脊椎的伸展,就像瑜伽的一些後彎,訓練背側的肌肉。 如果圓肩,那可能是肩胛骨的位置不對,我們可能要訓練肩胛下沉並保持貼緊肋骨的動作,甚至練習肩膀大手臂外轉(瑜伽常見的口令)等動作。 同時也可以搭配一些伸展。
Thumbnail
練了核心也拉了筋,小背還是拉不直?試試看最基本的脊椎功能强化動作吧!
在瑜珈體位法的練習中,提升身體的靈活度經常是許多課程著重的重點,但你知道嗎?有些人並不適合這樣的練習,這樣的練習反而會讓他們產生更多的痛楚。 其中跟「筋膜」等結締組織相關的疾病,如「過動性譜系疾患」(Hypermobility Spectrum Disorders, HSD) 和「過動埃勒斯-
Thumbnail
兩天的觸康健肌應學課程,學習14組肌應檢測,認識人體不同部位的神經淋巴反射點、脊椎反射點、神經血脈反射點、肌肉起附點…等,蘇老師則示範了十種舒緩技巧,在二三階的課程中,還有更多的舒緩技巧可以選擇。
Thumbnail
上教練課時,教練帶學員做「坐姿單腿屈膝體前彎」拉筋,還從背部加壓,阿聰被診斷可能有椎間盤突出,向健身房求償遭拒,憤而提告。法院怎麼判呢?
Thumbnail
觸康健® 三階課程為學員打開了探索身體自癒之門,使得安康的平衡更加完善。
Thumbnail
核心訓練重要的是慢跟轉。 慢,是訓練的動作一定要很慢,太快的動作都只會練到大肌群,只有慢慢做才練得到小肌群。 再來是轉,沒有做到轉,就不能叫做核心動作,因為脊椎兩側的肌肉,排列全都是斜向的,沒有直向,所以動作缺少轉時,這些斜向的肌肉只能練到一
Thumbnail
凡運動中的經筋力線矯正,講究骨對位後對肌體的放鬆與肌體張力的平衡,這一說法我們稱其為「骨正則筋柔,筋柔則氣順」,氣順指的是當肌體放鬆後氣息可通順至身體遠端,讓身體形成串聯性,氣順也同時讓身體四肢與軀幹,體表與臟腑,骨骼與經筋形成振動連接,這種連接可以讓身體實現深度的自我調節自癒。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分享動作健康360 M.A.S.O 的課程心得,強調動作沒有對錯,重點是目標』的核心理念、探討如何透過G.O.A.T框架來分析訓練動作的效果,並瞭解脊椎和軀幹的正確運用。
Thumbnail
功能性訓練強調多方向和多平面運動,以及核心穩定性和動作模式模擬。此外,功能性訓練可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減少受傷風險,增強運動表現。文章討論了功能性訓練的結構和訓練示例。
Thumbnail
有兩個層面的思考。 簡單的思考: 如果出現駝背,那就要練反向的動作,脊椎的伸展,就像瑜伽的一些後彎,訓練背側的肌肉。 如果圓肩,那可能是肩胛骨的位置不對,我們可能要訓練肩胛下沉並保持貼緊肋骨的動作,甚至練習肩膀大手臂外轉(瑜伽常見的口令)等動作。 同時也可以搭配一些伸展。
Thumbnail
練了核心也拉了筋,小背還是拉不直?試試看最基本的脊椎功能强化動作吧!
在瑜珈體位法的練習中,提升身體的靈活度經常是許多課程著重的重點,但你知道嗎?有些人並不適合這樣的練習,這樣的練習反而會讓他們產生更多的痛楚。 其中跟「筋膜」等結締組織相關的疾病,如「過動性譜系疾患」(Hypermobility Spectrum Disorders, HSD) 和「過動埃勒斯-
Thumbnail
兩天的觸康健肌應學課程,學習14組肌應檢測,認識人體不同部位的神經淋巴反射點、脊椎反射點、神經血脈反射點、肌肉起附點…等,蘇老師則示範了十種舒緩技巧,在二三階的課程中,還有更多的舒緩技巧可以選擇。
Thumbnail
上教練課時,教練帶學員做「坐姿單腿屈膝體前彎」拉筋,還從背部加壓,阿聰被診斷可能有椎間盤突出,向健身房求償遭拒,憤而提告。法院怎麼判呢?
Thumbnail
觸康健® 三階課程為學員打開了探索身體自癒之門,使得安康的平衡更加完善。
Thumbnail
核心訓練重要的是慢跟轉。 慢,是訓練的動作一定要很慢,太快的動作都只會練到大肌群,只有慢慢做才練得到小肌群。 再來是轉,沒有做到轉,就不能叫做核心動作,因為脊椎兩側的肌肉,排列全都是斜向的,沒有直向,所以動作缺少轉時,這些斜向的肌肉只能練到一
Thumbnail
凡運動中的經筋力線矯正,講究骨對位後對肌體的放鬆與肌體張力的平衡,這一說法我們稱其為「骨正則筋柔,筋柔則氣順」,氣順指的是當肌體放鬆後氣息可通順至身體遠端,讓身體形成串聯性,氣順也同時讓身體四肢與軀幹,體表與臟腑,骨骼與經筋形成振動連接,這種連接可以讓身體實現深度的自我調節自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