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腿部製作篇】10:二段可動式膝裝甲的製作與造型修飾 前篇

2020/06/30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在前回、本應三連篇完結的「雙轉軸膝可動關節的腿內構與造型整合 中篇」後段中,大頭老師替後續其他造型連結所需插銷系統做出了鋪墊,在小腿的鰭片基座設置防呆插入栓下方增設了以膠板箱型包裹的PC件連結機構。
考慮雙轉軸膝關節與二段式膝裝甲各為兩組零件的事實,為了保留最小結構強度威脅的最佳連結立樁點、減少造型修飾的難度並提升彼此的相依性 (嵌合度) 免除組件拼合後視覺上分件斷離感的問題,大頭老師決定在正式進入「後篇」前跳出主流程的框架,活用零件的干涉特質、展開了分歧的製作。

章節關鍵字:

膝關節連動二段分件式裝甲、頸式支撐懸遮造型、關節止轉錨定點、積層式瞬間膠補土澆淋、輔壁補土斜面壓印
在上回「膝插銷與轉軸件集成」一回未提的細節是:受制於承重極限的上限與預估的困難度,如果只是單純在小腿脛骨上打樁、於表面在掛上膝裝甲下段零件的做法非常容易超過現行預留的摩擦力咬合負載上限。與其花費龐大的時間試誤並減少摩擦力咬合法反復補強的麻煩,直接了當的多重貫穿串聯樁是更好的選擇。
由於位於鰭片基座內側增建的轉軸件集成本身是向小腿深處的空區延伸的構造,為了能保證後續立柱必然的垂直基準面、強固零件串連後插銷的安定性,所以才會在上回的內容中設置了PC件的安裝點。至於上方蓋上的頂蓋,除了填實小腿內部空間修正質量中心、做立樁二重垂直保險的兩類用途外,還額外擔當了保護單薄腿脛骨前板結構的強度支撐任務。
施工時,運用中軸線與腿整體假組規劃確立內構對表面的相對位置,以鉛筆標記零件對應點並在腿脛骨裝甲面上用十字標記出適當的開孔位 (孔圓心),並於四方點出PC件的孔直徑後,謹慎而盡可能一次完成的以手鑽施作。
通常在PC件插入膠棒的安設過程中,若開孔通過的板厚度較低、孔不貫通斜面擁有良好施工點時,則鮮少需要額外的垂直校正步驟。如有需求,可參照之前的「垂直立柱校正法」的內容,運用PC件不沾黏瞬間膠補土的特性,透過適當的雙零件上下夾擠或平行貼面輔助形式,在使用膠帶或凡士林妥善隔離膠棒後注入空隙修飾。
相較於傳統「先製作兩件接觸面的基座再往上堆砌造型」的方式─代表製作部件為【臀部製作篇PART 1】的前襠甲構造,為了還原膝下段裝甲概念稿中懸於小腿脛骨裝甲前端的貼靠風格,本小節的製作順序將以所有構成必然交會的槽狀膝下段甲處出發,向上構成遮擋散熱口的短簷、向下設置容納樁柱安設的連接件。
至於該如何妥善安排製作的順序、減少不必要的修飾使原型承受過多的反覆破壞?
大頭老師建議各位:嘗試對造型進行最單純的幾何分拆,如果造型發生單件連續積層、頸式連結懸空遮擋、多零件包裹嵌合時,應選擇分拆造型中最大型、簡單且與上述條件滿足項越多的個體為起始,規畫製作的路徑。
綜合引子的要點,大頭老師選擇以巴力膝下段裝甲向前突出的底段開始製作。
基於該塊狀裝甲上面同時具備多重的面起伏特徵不利一次完成,故將真實會與小腿脛骨側虛懸的段落與前挺的外觀拆分成兩段,運用數位粗模列印出的1 : 1設計圖資訊打底於膠板上,鏡射出對稱面沿中線貼合。
接著借助尺規補綴上鏡射對應的轉折切角,同時參考概念設計稿繪製出除增加細節的膝裝甲上段分件外的轉折特徵。此將成為沿膠板立壁以瞬間膠補土基層壓印的參考坡面修飾資訊。
因為概念稿中左腿的膝蓋裝甲幾乎在繪製時正面朝上垂直出紙面 (虛擬面),故可以直接使用1 : 1的稿件直接量測造型來得出基礎的數據。依照設計師站姿的風格不同,這樣的機會不一定常見,請務必仔細審視使用的設計稿立體面以避免錯誤。
由於膝上段的裝甲會嵌合沒入下段內部,一方面為了減少上段單純使用插入軸設計的咬合力負擔,另一方避免下段坡面壓印時單薄的立壁容易受力而歪斜導致造型不正妨礙未來的零件進出,故此處將額外在底面上貼上一片跟上端預留開口同樣造型的梯形,借助切邊的凹槽來進行立壁的固定。
之後的步驟可參照過去背部噴射鰭片基座的複雜箱型塊面修正法,配合貼膠帶的桌面、瞬間膠補土來壓印出斜面,經轉折段落打磨後接續整出造型。
因為切面向上收束的方向與實際壓印有些許的不同,故特別在梯形容納口的收窄頂蓋段向左右額外補三角錐狀的膠板作為轉折提示,使壓印的溢出減少、留下明顯的修正點供後續打磨。
當然,在膝下段裝甲朝前尖起的造型製作中,如果對多次灌注與壓印成型的混用不太熟練、想控制補土用量時,可以考慮對在建置上段膝裝甲的容納槽壁後,往下段裝甲前方以薄膠板在原始打樣的轉折線外追加彼此垂直的隔壁 (視情況可以取代坡面),藉此補正造型。
待V型溝槽的膝下段裝甲上的補土乾燥、完成修飾的打磨後,製作將延續槽口向上延伸,進入會以虛懸遮蓋且平行進氣口邊線的裝甲段落。
在量取實際小腿脛骨造型左右側凸起的進氣口的各邊角距離參數後,以此作為修飾基準對照1 : 1數位粗模的數據,以除鏡射後兩片相加符合的寬度對拼,構成適切用於和前段中軸線切齊的底座。
同樣延續尖端製作時的輔助立壁的概念,大頭老師再次製作一對梯形彼此鏡射對拼的溝槽立壁用邊版,以下圖中層疊中軸平行 (膠板厚度切邊垂直軸相連) 的方式黏附,對前段底座接合。
為了能讓翹起的角度穩定,其實可以在前段與中斷黏貼之前先對接觸面進行斜切的打磨 (通常會選擇新接尚未有補土造型的延伸段為打磨側),經比對厚度接面夾角的多次調整後,便可以在不使用瞬間膠補土與斜度支撐輔具下,單純以少量的瞬間膠下完成俐落的黏貼、省去對溢出補土修整的麻煩。巴力是此段註解的方法混用直接填入瞬間膠補土的產物。
其後,與前段V形槽的左右側壁面手法相仿,取兩底面相夾的角度除二得出立壁間的夾角後,合併實體零件自底側垂直量測自嵌口邊高的數據,切出梯形的膠板並複製一次,沿左右側的立壁內面接合。完成後就可以採取膠帶隔離的平面配瞬間膠補土壓印,構成如下圖連續的基準面。
如果不想要進行複雜的量測,或量測對象的造型尺規難以到達時,用於隔離瞬間膠補土、形成梯面的立壁膠板也可以在兩段連接前貼好,一起使用打磨法調整成適當的角度後連接。不過若立壁的壁面太薄、立壁壁面太高的時候可能會有形變得麻煩,請務必拿捏使用的膠板特性來決定製作的方針。
此處唯一不同的是:因為要製作懸於進氣口上端些許遮蓋而向左右側擴張的突沿,所以壓印後的面不需要太過精細的修飾,只需在重點的頂側與轉折線上確實的進行溢膠的修整。
由於還要和連接支架座和懸浮對象的腿脛骨進氣道口做造型整合,故本處打磨好的零件並不是最終的樣貌,請務必注意!
由於兩側突出懸遮進氣口的裝甲造型視覺上是順著裝甲一系列的斜面修薄而成、帶倒角的凸塊,如果想事先在未完成的裝甲上額外搭建限制補土流動的立壁,會受壁面非完全垂直且塊面小的影響不好施作。
大頭老師在此處使用上圖二圖的技法,以L形防沾黏壁扶起零件立直、循序從接觸面滴淋瞬間膠補土後,將乾燥的成品依中軸配合相片拍攝的輔助打磨來保證裝甲的形變過渡適當。
基於嵌入在下段膝裝甲的上段部件會對膝部二段式轉軸關節提供防過轉與站立額外輔助的效果,故需要考慮適當的大小腿相對位置表現、確認腿脛骨上連接下段膝裝甲的支架高度以防施工後逆向破壞站姿的平衡。
在自然腿伸直的狀況下,以攝影機配合適當的比例尺標 (如果有留下製作時的物理量測記錄則可以省略,建議選擇不上補土的平面膠板為佳) 拍攝膝下段對全腿、膝蓋與小腿兩種版本不同轉動量狀態,確定在同時能覆蓋進氣道口局部的前提下,所有的膝組件不會跟下段膝裝甲發生摩擦衝突。
再次提醒製作經驗較淺的朋友們:因為垂直立壁可以利用小腿殼的的製作厚度與底板來夾擠形成鉛直 (如下圖),且主要承受連接產生力矩的方向 (左右) 盡量不要讓接著點暴露降低強度的關係,此處取底板的寬度數據並不建議等於該片腿脛骨薄殼,應向左右內縮愈使用後膠板的等量「厚度」。
接著從數位資訊中取得膝下段裝甲懸空對腿脛骨內側平面所需的基本高度。利用此一數據與當初填入小腿殼腿脛骨上端的薄板長寬數值總和,可以確定負責向內部連結腿殼和內構的的串聯樁安裝箱型構成造型所需膠板的裁切長、寬與高。
當然,底板的膠板為了確保與一系列零件進行串接能精確,必要的中軸線和開孔定位步驟勢必不能少。
雖然說完全以取樣數據裁切膠板製作箱型會是直覺上較為合理的選擇,但實際上因為多零件連動不免有公差、造型也有在修整的需求,捏拿得恰恰好很有時會面臨得反覆地將黏牢的成果拆除重作的困境,並不一定能節省工序。
針對概念稿中帶有些許弧度的坡面,老師則在準備左右二側的立壁時,以複製手法先規劃成較硬直的梯形兩片,後參照下系列圖,在上方覆蓋的厚膠板邊緣以鉛筆標記弧度量 (極小) 後,連同和下膝裝甲段落連結所需的槽口一併磨切處理。
在覆蓋坡面後,於左右立壁面標示的切線代表著原先膠板突出進氣道口的額外高度。此處的切裁建議不要沿著鉛筆線的下方邊緣下刀,多預留些許 (依照使用工具,手鋸或美工刀) 的裁切 (經驗) 損失量,這樣才能避免移除零件後高度低於進氣道口,使兩個零件的接合不便。
為了使膝下段裝甲與支架的接觸面能呈現確實的視覺密合、減少裸露的造型破綻,大頭老師選擇以膠帶包裹膝下段裝甲的底板,經零件調整至合適的定位點後,參照下圖澆淋瞬間膠補土壓印、打磨修飾除去溢膠。
至於概念稿上少見的凹槽式裝飾造型要如何呈現?
大頭老師以筆刀在支撐架的弧面上刻出破口後,取PC零件的框架平板部位裁切出適合的長寬充作瞬間膠補土的壓印棒。
在除去周邊溢膠的工作的同時,還可以在額外的補土基層、紅色簽字筆塗抹的輔助下,再次對弧型坡進行二次修形。
經排列確認全部下段膝裝甲的對應位置彼此無誤後,除了串聯軸棒外,支撐架與裝甲可以進入最後修飾的步驟。
如下圖所示,針對左右側視角會輕微暴露支架的問題,大頭老師重新取量了左右側小腿進氣道內部葉片至外口的數據,切下膠板黏貼在腿裝甲兩側外沿的最外側,再次施予壓印和打磨,修出遮蓋的外觀。
比對「懸遮造型製作」的製作,讀者們會注意到最終老師於膝下段裝甲底部多貼了一片薄膠板,輔以立壁和打磨替兩側的突出簷進行補土壓印的引導。會在粗形製作結束後補以這樣的技法,主要是想縮小小腿進氣道和懸稱的裝甲間不必要的視覺破綻、抵銷製作時或多或少留下的公差累積。專欄讀者在仿製時是否要使用同樣技巧點綴必須實際評估原型而定,請盡情的嘗試、找到自己最佳的製作樣貌吧!
至於原先出現在流程中、位於支架上端的缺口,則在兩件正規接觸黏貼之前以當前的支架兩側高度為基準取樣數據,垂直立壁封閉。
考慮對後續上段膝裝甲的製作會牽涉到兩組分件的造型密合修飾需求,故此處暫時不對串聯軸棒進行垂直固定立柱的步驟。至此,膝下段裝甲的基本輪廓、宣告完成。

次回,富有多重塊面轉折、灌注取形為基礎的膝上段裝甲與雙轉軸式膝關節關鍵的偕同製作、合而為一、全面公開!
如何在平板的造型面上創造全新的起伏、增添構造的質感?又該如何確保零件在連接後能維持強度與穩定?集膠板摩擦力咬合、銅 / 膠棒打樁與收納槽止轉機制的大連合內容,所有的疑問,將在彼此的最終回、一氣呵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鑽磨誌》
《鑽磨誌》
暱稱SAM (Self-Assembly Modification的縮寫)。成立於2014年,結合企劃、原案、設計、插畫、原型製作與其教學,探索想像固著方式邊疆的跨領域的社團與創作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