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就開花結果了嗎?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大人的過去經驗裡面,有多少次曾經懷疑過自己關於學習樣貌的判斷是不是正確?
當一個小孩在嘗試他的學習歷程的時候,大人們是不是能夠先將自己的過往經驗抽離,先用一種好奇的心情去等待,或者我們並不知道要等待多久,但往往會讓人有意外地發現。
自學的這半年來,有一個重要的觀察,我不清楚是不是其他的家庭也有這樣的感受,於我,查覺到這一件事情確實帶給我很強大的力量,作為支持我能夠繼續寫下新一年度的自學計畫。
從一開始的自學生活,孩子從每天躺在地上像個廢柴殭屍般,然後突然間像是要讓人看見了黎明般地積極發憤圖強,完全自主地規劃著自己的每一天自學日子,解完數學教材後,拿出語文類別的書看,甚至有的時候比起每日的預期進度要超前,好像從此自學生的樣子就可以這樣一條直線地往上走,那瞬間真的會讓人充滿法喜,感覺這輩子就這樣光芒四射下去了。
然後再過了一陣子,計畫便像是剛曬好的衣服般,被無情地揉擰攤散在沙發上,即使彷彿仍然聞得到散發出來的陽光味。沙發上堆著的那些積極向上,很快地被自學生自己發現,那是一種被激發出來的不真實,那個學習的步調並不是自己真正要的,而只是因為躺在地上太久了,想起身,而誤會了起身就是坐進書桌前。
又再一陣子過後發現了他自己,就像是坐在書桌前的半人殭屍,像人一樣吸吐著真實世界的一切,卻仍舊淡淡地飄散著內在對於學習的腐味;身上一絲一絲地長出著的綠芽像是學習的成果,但每個綠芽都長在腐壞了的芽點上,還沒等到粗枝大葉,嫩芽就活生生地從脫落下來。經常在我要不要這樣做、我為什麼要學這個、我學了這個又可以怎樣、我不想要學不行嗎...這樣問題產生的點上,慢慢地把芽點腐壞處挖開,然後每天曬著陽光,重新長出完整的皮。
就這樣走了一個月又一個月,現在眼前的小樹苗,看起來傷痕累累的樹苗,連著看著的大人都一度灰心地誤以為這一切都像是回到了原點,好像自學的生活根本就只是帶來了一場混亂,然後走回了原點。
然後,這個半人殭屍開始又這麼渾渾噩噩地過了一陣子,在這段時間裡面,大人真的以為自己的等待像是到了頭,在自己快要沒有力氣的時候,開始談論到「若是要結束自學生活,怎麼做對彼此可以更好?」、「找一個不一樣的學校試試看不同的學習方式?」、「自學生活給我們的壓力好像都大到彼此看不見對方」這些話題的時候,眼前的孩子竟然就在某一天用一種新的模樣走來,帶著一絲絲地陽光灑向你和他之間,光線微弱不刺眼,卻正好能夠讓彼此看見真實的自己那般剛好。好像那些腐點的修復,讓這個人重新得到了生命力,緩緩地靜靜地重新走回了路。他說:「我覺得自學真的比較好,因為我不會覺得那些都是別人叫我做的,是我自己可以掌握的,我喜歡這樣。」
半人殭屍,並沒有從此以後就成了人,或者是神。就像是成人一般,在星期五的夜晚,經常性地成為非人的模樣,是廢、是瘋、會不會也可能在那個時候,才是他真實的樣貌。
這一段時間的自學生活裡,在每一次的衝突中重新地去表達彼此對於學習的期待,以及對於彼此的看見,並且在每一次的商討中,將彼此的差異提出來討論,像是:「我認為一個人是不是能夠擁有完全的自主狀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你是不是也要這樣認為得要你自己想想看。」、「我在意的不是你學到甚麼樣的知識,而是做為一個人在面對這個世界會需要學習到的事物,像是:克服挫折、同理、協調溝通、保有自己也能看見別人…」、「在學校裡面的人沒能讓你保有原本的好、讓你漸漸地從眾了,你成了一個連自己都不喜歡的自己…」、「我不知道你想要成為甚麼樣的人,我能做的就是讓你有機會找到這一件事」、「我們都是不一樣的人,樣子不一樣,想法不一樣,習慣也不一樣,即使你是我生的,但你是完全獨立的自己,我也需要練習不去干擾你學習的樣子,但是這真的有點難,但努力這一件事情就是媽媽的責任,那你覺得你的責任是甚麼?」。當這些話題被一再地提出來對話的時候,他重新看見自己的學習樣貌,發現自己的各項特質、特長與缺點,然後學會在生活中安排自己的學習模式,走到了一種將學習生活化,並且在學習的狀態裡與真實的自己相處得宜的階段。
因為看著自己並且陪著自己經歷過這一切的自學生,好像就從半人殭屍變成了人,只是微微地殘留著一點點腐味,在身體疲憊的時候、在生活步調偶爾紊亂的時候,就像每個大人也偶爾有耍廢的時候。這個時候的我,有一種感覺他經歷了一場巨大的變化,而從此,他的學習行為再也無法被預測。
我不再能夠很準確地預測他做某一件事情的想法、無法再準確地預測要求他做甚麼的時候他的反應、不再能夠預測他將往哪個方向前進,從這一刻開始,他彷彿像是個我從來不認識的孩子,即使在眼前的是這麼熟悉的臉龐與笑容。
每個聽聞我們自學的朋友都會問到,不考試怎麼知道他會不會?沒有寫怎麼知道他是不是真的理解,過去面對這些的時候,也曾經問過自己,的確,我們不會知道,如果沒有經過檢視。因此在他將原先預定的自學計畫大致走完後,我們便開始嘗試使用電腦做均一教育平台的題目,一方面作為練習,一方面因為均一平台設計的機制讓小孩很有”玩樂”的感覺。就這麼樣又過了半個月,有一天開始他又停下來不上網了。我問他「要不要把學校的課本當作一個檢視學習的工具」。這次,小孩沒有問「為什麼要寫?」用一種寫寫也沒關係的態度嘗試著,遇上了不太懂的語詞再一起去讀懂,練習寫變成了一種自我能力的確認,問他:「覺得這樣像是在考試或者是寫作業嗎?」他說:「還好啊,就跟做均一(教育平台)一樣,只是沒有勳章而已。」
「會很想要收集勳章嗎?」「之前連續15天登錄的時候,可以領到那個勳章,結果那天我自己沒有做到,就錯過了,還要重來很累。而且寫題目其實比較簡單,可以自己選題目,做均一每個都有五題要寫完才可以。而且我可以一直做一年級的,為了收集獎章,根本也沒有幫助,就只是偷吃步而已。」
「可是有獎章可以收集應該還是會比較有動力吧!不會嗎?」
「還好,就跟老師發好寶寶獎章一樣啊,為了拿到獎章,可是有沒有真的認真只有自己知道。」
這自學半年多來走到這裡,看著眼前這個10歲的孩子,感覺很是厲害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時候經常會覺得,一句話要多上好多次才有可能在小孩的心理或者腦海裡成形。那個成形的意思,並不是有一個實際的樣貌,比較像是在說的話最在腦海裡被放在了一個位置裡,是被收下來的樣子。
    像是這樣類脅迫的假文明手法,其實在現實世界裡是很經常被操作的方式,通常是被脅迫一方的孩子事實上也很能夠掌握這類技巧,並且運用得當,但是,很有趣的事情是:孩子們都曾經有過是少數方的經驗,並且說出「那也沒辦法」這樣的結論。少數服從多數這一個操作,在意圖使人接受的手段上,都是很容易進行且成效好的操作方式,
    今天好些個大人都說到,對自己的孩子說話與對別人的孩子對話很不同。同樣的狀況,如果面對的是別人的孩子,似乎更能夠說做到接納,客觀並耐心地去等待孩子的表達;但如果對象是自己的孩子,總是會少掉許多的耐心。
    這一個經驗也在重新讓人思考:自學生的自學生活中,父母或者教育者的角色在提供自學經驗的自主性上,是不是有夠多的自省能力,讓學習主體落在自學生上。也就是說,如果在一個大人感受到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並沒有真切同理的當下,我們要怎麼進行交流,這一件事情取決於大人的自我察覺能力,以及大人是否能夠維護學生主體的
    自學進行到了第三個月,這一段時間以來大部分的時間規劃都還掌握在大人的手裡,這麼做並不是大人只想要這樣做,好像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作息時間。
    前陣子看著新聞中的畫面以及節目的討論,孩子問起甚麼是選舉、甚麼是公投、甚麼是同性婚姻、甚麼是人權。即使在幾年前就已經反覆地讀了關於兒童人權的繪本,那樣的概念依舊抽象。前兩年正好小孩有過一個同學,這個同學來自同性婚姻家庭。因此談起同性戀、同性婚姻家庭對他來說並不困難。
    有時候經常會覺得,一句話要多上好多次才有可能在小孩的心理或者腦海裡成形。那個成形的意思,並不是有一個實際的樣貌,比較像是在說的話最在腦海裡被放在了一個位置裡,是被收下來的樣子。
    像是這樣類脅迫的假文明手法,其實在現實世界裡是很經常被操作的方式,通常是被脅迫一方的孩子事實上也很能夠掌握這類技巧,並且運用得當,但是,很有趣的事情是:孩子們都曾經有過是少數方的經驗,並且說出「那也沒辦法」這樣的結論。少數服從多數這一個操作,在意圖使人接受的手段上,都是很容易進行且成效好的操作方式,
    今天好些個大人都說到,對自己的孩子說話與對別人的孩子對話很不同。同樣的狀況,如果面對的是別人的孩子,似乎更能夠說做到接納,客觀並耐心地去等待孩子的表達;但如果對象是自己的孩子,總是會少掉許多的耐心。
    這一個經驗也在重新讓人思考:自學生的自學生活中,父母或者教育者的角色在提供自學經驗的自主性上,是不是有夠多的自省能力,讓學習主體落在自學生上。也就是說,如果在一個大人感受到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並沒有真切同理的當下,我們要怎麼進行交流,這一件事情取決於大人的自我察覺能力,以及大人是否能夠維護學生主體的
    自學進行到了第三個月,這一段時間以來大部分的時間規劃都還掌握在大人的手裡,這麼做並不是大人只想要這樣做,好像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作息時間。
    前陣子看著新聞中的畫面以及節目的討論,孩子問起甚麼是選舉、甚麼是公投、甚麼是同性婚姻、甚麼是人權。即使在幾年前就已經反覆地讀了關於兒童人權的繪本,那樣的概念依舊抽象。前兩年正好小孩有過一個同學,這個同學來自同性婚姻家庭。因此談起同性戀、同性婚姻家庭對他來說並不困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在一般健康醫療上,「發展遲緩」需要早期療育的協助,那「心智發展超前」呢?就無關緊要了嗎?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我自己在幼稚園以後,就一直有機會參與各項班級幹部輪替,很多中性一直感覺很奇怪,然後很多同學父母認為我是老類但,我很老成,話很少,加上往往被掛上他怪怪的,實際上只有我自己知道,腦袋無時無刻都有心電圖停止的聲音! 我看了很多文章,但是很少有機會看到這一種…不是要有企圖心、要有舉一反三、要吃甜頭、要短視
    Thumbnail
    如果學習是一場單純的化學反應,那孩子和書本(學習資源)是反應物,成功吸收內化知識的孩子是產物,而老師是影響反應速率的變因,是溫度、是壓力、是催化劑……。最終孩子會走向自己的路,老師會參與下一場化學反應。我正在準備越過活化能。
    Thumbnail
    從小孩到成人,每個人都帶著與生俱來的獨特性。然而,社會與教育環境常常壓抑這種獨特性,我們應該給予孩子充分空間和尊重,讓他們展現自我。父母、老師和社會應該理解和支持孩子,在教育上倡導多元化和包容性。這樣,每個孩子都有機會發揮最大的潛力,成為自己期望的那種人。
    沒錯,正如標題,不管是學生時期的自己還是不久之前的自己都曾經以為自己是個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水到渠成的天真小孩,只要我讀書,證照一定上,有了證照,就能上自己理想的工作,有了理想的工作,我就能賺取一定的收入,有了一定的收入,我就能去搞投資、賺取更多資產,然後讓錢為自己工作,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等等。
    Thumbnail
    在學校環境中掙扎了一年,偶有老師肯定或是寫卷順利,那天,就能看到孩子開朗的笑容。可惜的是,那笑容總是很罕見,慢慢的就不見了。學習,怎麼會變成唯一肯定自己的方式,從提升自我變成評價自己的工具?不該是這樣的!
    Thumbnail
    有人說過,一個小孩出生的那一刻就決定了他的個性,是安穩、是狂野。是守序、是破壞。是安逸、是挑戰。內心住著對曠野嚮往的野狼,被關在籠子裡,真的能澆熄牠想回奔曠野的夢想嗎?如果我可以寫一篇故事,結局我一定會寫成:野狼回歸到屬於牠的地方,「曠野」。
    先接住自己再接住孩子   經過上周與實孩的相處,本周打算以「歸零」的眼光重新再觀察孩子們。昨天經過最不容易孩子的課,課後處於無力感中,除了無法消化困境之外,也很想放棄,但是就是這個孩子催生了我絕對要實現「不用獎勵的教育」的衝勁,這樣想來,我倒是得感謝這個孩子總是在我面前誠實作自己,經過一夜沉澱,
    Thumbnail
    有一個小學生,放學回家就把書包丟在椅子上,接著打開電視看卡通,卡通看完繼續打電動,一整個晚上玩得不亦樂乎,完全把學校的功課拋諸腦後。隔天到學校,老師又教新的進度,這位小學生前一日的功課沒寫也沒複習,因此忘得差不多,接不上新教的單元,以致於功課越來越差,最終一落千丈。 人生在世,我們是不是也跟這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在一般健康醫療上,「發展遲緩」需要早期療育的協助,那「心智發展超前」呢?就無關緊要了嗎?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我自己在幼稚園以後,就一直有機會參與各項班級幹部輪替,很多中性一直感覺很奇怪,然後很多同學父母認為我是老類但,我很老成,話很少,加上往往被掛上他怪怪的,實際上只有我自己知道,腦袋無時無刻都有心電圖停止的聲音! 我看了很多文章,但是很少有機會看到這一種…不是要有企圖心、要有舉一反三、要吃甜頭、要短視
    Thumbnail
    如果學習是一場單純的化學反應,那孩子和書本(學習資源)是反應物,成功吸收內化知識的孩子是產物,而老師是影響反應速率的變因,是溫度、是壓力、是催化劑……。最終孩子會走向自己的路,老師會參與下一場化學反應。我正在準備越過活化能。
    Thumbnail
    從小孩到成人,每個人都帶著與生俱來的獨特性。然而,社會與教育環境常常壓抑這種獨特性,我們應該給予孩子充分空間和尊重,讓他們展現自我。父母、老師和社會應該理解和支持孩子,在教育上倡導多元化和包容性。這樣,每個孩子都有機會發揮最大的潛力,成為自己期望的那種人。
    沒錯,正如標題,不管是學生時期的自己還是不久之前的自己都曾經以為自己是個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水到渠成的天真小孩,只要我讀書,證照一定上,有了證照,就能上自己理想的工作,有了理想的工作,我就能賺取一定的收入,有了一定的收入,我就能去搞投資、賺取更多資產,然後讓錢為自己工作,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等等。
    Thumbnail
    在學校環境中掙扎了一年,偶有老師肯定或是寫卷順利,那天,就能看到孩子開朗的笑容。可惜的是,那笑容總是很罕見,慢慢的就不見了。學習,怎麼會變成唯一肯定自己的方式,從提升自我變成評價自己的工具?不該是這樣的!
    Thumbnail
    有人說過,一個小孩出生的那一刻就決定了他的個性,是安穩、是狂野。是守序、是破壞。是安逸、是挑戰。內心住著對曠野嚮往的野狼,被關在籠子裡,真的能澆熄牠想回奔曠野的夢想嗎?如果我可以寫一篇故事,結局我一定會寫成:野狼回歸到屬於牠的地方,「曠野」。
    先接住自己再接住孩子   經過上周與實孩的相處,本周打算以「歸零」的眼光重新再觀察孩子們。昨天經過最不容易孩子的課,課後處於無力感中,除了無法消化困境之外,也很想放棄,但是就是這個孩子催生了我絕對要實現「不用獎勵的教育」的衝勁,這樣想來,我倒是得感謝這個孩子總是在我面前誠實作自己,經過一夜沉澱,
    Thumbnail
    有一個小學生,放學回家就把書包丟在椅子上,接著打開電視看卡通,卡通看完繼續打電動,一整個晚上玩得不亦樂乎,完全把學校的功課拋諸腦後。隔天到學校,老師又教新的進度,這位小學生前一日的功課沒寫也沒複習,因此忘得差不多,接不上新教的單元,以致於功課越來越差,最終一落千丈。 人生在世,我們是不是也跟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