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8|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我對Facebook在F8大會中宣示理念的小人之心/傅瑞德

無論Facebook功能怎麼改、如何宣稱這些改變可以改進隱私保護,對於自己的基本保護還是要有:不隨意提供真實個資、對每一個不真正認識的人存疑;使用這個平台,但不要信任它、和它宣稱的任何偉大理念。
日前本站作者詹太太發表了在2019年Facebook F8大會現場的精闢感想與觀察:
總括來說,其中提到的重點是:
Facebook宣示,將以技術能力補足對於人性、隱私、以及言論的保護與重視。
說實在話,我不太信任Facebook長官在會中講的這些。當然不是詹太太的紀錄或現場感想有問題,而是基於企業(至少美國企業)的本質、以及一路走來的觀察,我不認為:
  1. Facebook做這些全然是為了用戶著想:為企業本身的獲利、「安全」、以及在未來趨勢中長久經營著想的成分更高。
  2. Facebook到現在才忽然想到「啊,應該要以人性和隱私為重」?:Facebook是一家由無數頂尖聰明人組成的公司,個人覺得他們不會沒有想到這些(記得傳說中Facebook一開始是為了把妹而成立的嗎?);只是在企業發展、獲利、股價、技術等等考量之下,優先順序被放在比較後面而已。
所以,現在盤整了一下風向和資產之後,Facebook忽然想要開始以隱私和人性為重了?
當然,這是很合理的解答和方向,對於還留在這個平台上的人們也不是沒有好處;但其中夾帶的一些觀念,像是引文中提到的:
「我們為了關心你,所以想在你家裝監視鏡頭……而且我們要做就要做好。」
這種邏輯是很危險的(如果他們真的是這個意思的話),而這也是我自始自終認為不該信任Facebook的原因之一。
當然,每一家跟你有深入接觸、而且利用這種接觸獲利的企業都不該信任;但不該信任不代表你不可以用它,只是要多幾分小心、而且隨時要有退路。而老實說,Facebook是我特別不信任的一家;我的相關態度請參閱〈Facebook就像停車場,用它、但別信任它〉這篇文章:
其實,有些時候處理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最誠實、最直接的方法:透明、開放、認錯、改進;但許多企業或許為了政治、面子、股票、甚至潛在的「挨告」考量,都會預先採取一些「保護措施」、甚至「鋸箭法」來因應,而繞了一大圈之後,才發現終究最簡單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這一點說來話長,企業也有許多不得已的原因;只是有許多例子告訴我們,到頭來誠實還是最好的策略。)
企業(至少表面上)一直在改進很好,強調為了你的福利、隱私、溝通不斷努力也很好;但不管理由是為了你、或是這個社會的福祉,套句東方老話,他們不是出來開慈善事業的,企業本身的存在和股東的權益才是上帝。
套句西方老話,不管他們說了什麼,下肚之前都先灑點鹽,take it with a grain of salt,看看就好。
寫完上面這一節,我發了個私訊向詹太太道歉,說我的「陰謀論」對他或許有些冒犯;但他說沒問題。 :)
. . .
到目前為止,看到Facebook想做的主要調整是這兩件(至於「保護隱私」的部分同樣看看就好):
  1. 把目前容納大多數分享互動的Facebook app,改為「以活動和社團為主」;
  2. 把原本大多數在河道上的人際功能搬一部分到Messenger上(理論上更「私密」)。
這樣的設計,表面上確實有比較好的隱私保護效果;「活動和社團」原本就是使用者主動參與的活動、願意為了參與而提供一些個人資訊,隱私問題相對較小。至於理論上更私密的人際活動(例如朋友約吃飯),就留到Messenger中去進行。
然而以目前Facebook的作法來看:第一點跟他們目前的「沒付錢觸及率就低」的手法是違背的(也就是有人說的「精神分裂」):如果河道上的流量被瓜分掉、使用者的輪廓和使用習慣資訊(甚至個資)減少了,並不利於Facebook的業務發展。
所以可能的結果是:
  • 如果社團經營者不付錢,就還是得不到觸及率和互動,所以之後要付更多錢;
  • 佔大多數的「非經營者」(也就是一般用戶)並不埋單,仍在繼續在河道上交誼活動;
  • 開始出現一堆「假朋友」(其實現在就很多了),試圖混進使用者的Messenger中「做生意」。
如前所述,把河道上的人際功能搬一部分到Messenger上,確實會發揮一些效用、也會出現一些新的用法;例如傳說中類似Tinder約會交友軟體的新功能,我戲稱中文名稱可以叫做「仙人跳」(連結引文標題寫得很直白,自己看)。
然而,把人際互動搬到Messenger上有兩個可能的發展:
  • 跟一部分人「來交新朋友」或是「默默觀察其他人」的目的是不符的:因為必須是「朋友」,才能在Messenger中互動;
  • 跟大家「Messenger名單上的人其實大部分不熟」的現況也是不符的:在Facebook上,許多人的「朋友」(甚至可以說大部分朋友)在真實世界中並不認識,所以也沒有什麼互動基礎;甚至有些比較保守的人,會刻意避免跟這些「不熟的朋友」互動。
不過這只是根據我自己觀察到的現況,實際效果如何還有待驗證、也要看實際改動之後的具體功能如何才會知道結果。
但我還是會建議大家,無論Facebook功能怎麼改、如何宣稱這些改變可以改進隱私保護,對於自己和個人資料的基本保護觀念還是要有:不隨意提供真實個資、對每一個不真正認識的人存疑。
使用這個平台、或者說彼此利用;但不要信任它、和它宣稱的任何偉大理念,除非你手上有它的股票。

參考閱讀
Facebook F8 2017大會的媒體相關議題/詹太太 | 吐納商業評論 | Tuna Business Review
F8,也就是一年一度的Facebook開發者大會,將在四月18日開鑼。各位讀者就算不打算去美國現場看,也一定要申請一個線上與會的帳號。筆者猜想,今年應該又會出現很多新花樣,各方面的技術門檻也會相對提高。 很多市場分析已經預告,VR將會是本屆F8大會的重點。沒錯。這是今年 十六個大項目 中的其中一項。筆者想在本文中,詳細的介紹一下今年整個F8大會的概況,特別是「媒體與出版商」這個領域;希望這樣的訊息服務,能與各位一起教學相長,透過交流互有所得。 今年F8的主要議題 今年F8大會官網列出了16項主要議題,包括: 廣告與變現(ADS & MONETIZATION) 跨平台與強化App使用行為的洞察報告(ANALYTICS) 人工智慧與深度學習成果(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攝影機/相機效果與運用(CAMERA) 工程與開放程式(ENGINEERING & OPEN SOURCE) 臉書平台:認識臉書各項產品、電商如何利用臉書平台(FACEBOOK PLATFORM) 臉書遊戲室:原生遊戲與遊戲直播(GAMES) 綜合項目:隱私與個人帳戶(GENERAL) 市場成長與行銷:案例簡介(GROWTH) INSTAGRAM(軟體):更快連結人群與商業運用 媒體與出版商(MEDIA & PUBLISHERS) 即時通(MESSENGER):新產品 研究報告(RESEARCH) 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影片敘事,遊戲與社群 WHATSAPP(軟體) WORKPLACE(軟體) 項目很多,筆者在此只討論「媒體與出版商」這個項目。 媒體與出版商 這個領域的第一場演講,是由Facebook產品長(Chief Product Officer)Chris Cox上台。去年的F8大會,他展示了全球首款整合Facebook直播功能的消費型攝影機Mevo;而他今年要講的是: 「媒體在臉書上扮演的角色,以及我們從社群學到了哪些事。」 (The role media plays on Facebook and what we're learning from
Facebook的AR:真假難辨的「第1.5世界觀」/傅瑞德 | 吐納商業評論 | Tuna Business Review
幾個月前,我寫了〈真假難辨的第二世界觀〉這篇文章,討論了在「平行世界」中生活的可能性。 昨晚在Facebook主辦的 F8 Conference開幕演說 中,Mark Zuckerberg和旗下多位主管用了幾乎所有的時間,說明了他們如何將以AR(Augmented Reality,擴增實境)作為接下來的發展主題、以及讓AR成為未來人們溝通方式的基礎。 同時,他們也介紹了許多讓一般人只需要使用手機照相功能、或是「一行程式都不必寫」就可以套用的「罐頭AR」工具。 Facebook之野望 在〈 新內容與舊內容:我看2017 Facebook F8開發者大會 〉一文中提到,Mark Zuckerberg表示: 「Our next focus is building community by bring people closer together」 (我們的下一個焦點,就是讓大家更為緊密,並建立起社群); ......而且還要用AR技術把真實世界延伸到線上去 (extending physical world online)。 很顯然的,這個「緊密社群」即使建立在以實際環境為基礎的AR上(相對於完全虛擬的VR),也仍然是在Facebook限定的技術和環境之中;所謂「延伸到線上」也還是在Facebook給的限制條件之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將真實世界延伸到線上」的說法,也是經過仔細設計的;我們可以用兩種方式來試著解讀: 讓我們稍微改一下說法:「將真實世界的 _____ 延伸到線上」。在這個空格中,可以填入的東西就很多了;可以是「關係」、也可以是「商務」、「情感」、「活動」、「交易」、「媒體」、「遊戲」......,只要有利可圖,就填得進去。 「將真實世界的 _____ 延伸到線上的 _____ 」。第二個空格裡面,填的當然不會是Facebook以外的地方。 以上這兩點加起來,Zuckerberg的目的就昭然若揭了。 AR與VR 至於不推VR(Virtual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