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9|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感傷,《在旅行的路上》

桃園國際機場《在旅行的路上》新詩 Source: https://newlifeinalbay.blogspot.com/
桃園國際機場《在旅行的路上》新詩 Source: https://newlifeinalbay.blogspot.com/
母親節回台灣走了一趟。之前總是從高雄機場進出,但在經歷華航機師罷工事件之後,我打定主意再也不吃華航的虧,於是這次轉由桃園機場出入境。
在一眾不斷翻新、擴大規模的亞洲區國際機場當中,台灣的桃園國際機場近年來開闢了第二航廈、翻新了第一航廈,但論規模與設備,怎麼也比不上其他國際機場,也是不爭的事實。
第一航廈的設計,讓我聯想起翻新後的故宮博物院 — — 黑色底、白色字、米黃的燈光,十足「文青」風格。
前往登機門的路上,不經意看見了一首新詩。一開始吸引我的是飄逸灑脫的書法,然後是讓人無法停止閱讀的字句:
在旅行的路上 有些事我們慢慢講 有個熱情的地方 名字叫 — 台灣 電音三太子快轉 神明微笑過場 媽祖的信仰 在你我心裡 — 溫暖 雲海圍繞阿里山 晨霧間透著光 幽靜日月潭 傳說誕生的故鄉 在旅行的路上 有些事我們慢慢講 有個熱情的地方 名字叫台灣 我們將腳步放慢 聊著天在路上 你行李裝滿 遠赴他鄉的夢想 我用思念在醞釀 牢記你的模樣 揮揮手,再見 祝您旅途平安!
【註:這首新詩節錄自《機場之歌》作者是方文山,由書法家朱振南題字】
「熱情的地方」這句半點不假。家人之外,回台路途遇上的人無不盡心盡力幫忙:租車司機告訴我搭捷運就好,不要租車白花錢;博物館的服務中心建議我如何修改行程以免浪費時間。那種「掏心挖肺」的體貼,讓人整天心裡都暖呼呼的。
讀到「故鄉」這兩個字,我的心裏抽了一下,看完「你行李裝滿遠赴他鄉的夢想,我用思念在醞釀牢記你的模樣」眼淚也掉了下來。
自己算是個很會在機場掉眼淚的人,每次送別(不管是被送還是送人)總是淚眼婆娑,可是我從來沒有在機場因為「感時傷懷」而掉眼淚。
但那個講述遊子離鄉、思念家人的情境卻一下子打中了痛處。
現在我在另一個國家有了自己的家,台灣已經真正成為不會再長住的「故鄉」。而「電音三太子」、「媽祖」、「日月潭」、「阿里山」這些名詞卻勾起了濃濃的思鄉情緒。離開台灣超過20年,即使台灣的許多事物對我都不再熟悉,但那個「根」是永遠存在的。
我這才知道:原來,鄉愁在離鄉之際最濃郁。
這首《機場之歌》不僅僅是跟旅客送行的祝福,更是一首為遊子餞別的情詩。呼應出境大廳的“See you, Taiwan!!” 讓人覺得特別傷感。
桃園機場出境大廳 Source:Source: https://newlifeinalbay.blogspot.com/

曾經,想像中的未來極為美好

我出生在台灣仍是「亞洲四小龍」的年代,那時台灣還屬於戒嚴時期,黨禁、報禁、海禁、出口旅遊禁等等樣樣不少,但那時有「十大建設」、「十二大建設」,也讓台灣的經濟脫胎換骨。那個時代的氛圍是奮發而進取的,因為大家都知道只要努力就會成功 — — 白手起家脫貧的故事比比皆是。
那個時候,郭台銘了創立「鴻海」、張忠謀創立了「台積電」、林百里創立了「廣達電子」。葉啟田的「愛拼才會贏」紅遍台灣的大街小巷。
那個時侯,報紙就只有固定三大張,報紙上的照片是稀有動物,記者的文筆特別好,每篇文章都字字珠璣。
那個時候,家裏的固網電話是唯一的對外聯絡工具,經常打的號碼自然記在腦袋裡。臨時要找人,就用路邊的公共電話。大部分人家裡都沒有裝留言機,找不到人過幾個小時再打一次便罷。 沒有即時通訊軟體、沒有立即聯繫的急切、也沒有「已讀不回」的揪心。
那個時候,放學後偷閒跟朋友去吃剉冰就很開心,偶爾看一場電影就覺得超級幸福。聚會的時候沒有人滑手機,在一起總是真心實意。
那個時候,不會有人在意臉書按「讚」的數字,照完相之後按人頭數洗照片,就是保留活動紀錄的方式。
那個時候,不需要搭飛機去紐約,搭國光號去台北玩已經是一件大事;5個小時車程以外的台北是另一個國度,讓南部小孩目眩神馳。
那個時候,生活很簡單,但想像中的未來極為美好。

「恨鐵不成鋼」

現在,每次提到台灣,總有「恨鐵不成鋼」的感覺。
雖說是華人地區最民主的地方,每四年「當家作主」選自己喜歡的人出來做事,但也僅止於表面風光;過去20年來多次政黨輪替,除了政客越來越會炒作之外,跟其他亞洲地區比較起來,台灣並沒有任何進步。
統計指出,2000年大學畢業生的經常性薪資(月薪)為新台幣28016元,2016年為28116元,2000年則為28016元。十多年來物價沒有停止上升,薪資卻停滯不前。
又比如,全長53公里的桃園機場捷運從1996年開始規劃,一直到2017年才通車。這段期間北京蓋了個可以容納9萬1千人的國家體育館(俗稱「鳥巢」)、游泳項目的主場館(俗稱「水立方」)、還風光完成了2008年的北京奧運。
不是非得有大建設超英趕美才好,只是現在的台灣似乎已經不再能提供一個讓年輕人願意努力奮鬥的環境。
前後對比,讓人唏噓。
停滯也好、落後也好,台灣都是我的故鄉。只是,看到它年華將晚、風光不再覺得難受。
也或許,接受「美人遲暮」的事實,才是解決之道!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我的專題「火山腳下的二三事」,也歡迎你來“Like“ 我的部落格臉書,追蹤最新動態:https://www.facebook.com/NewLifeInAlbay/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