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9/06/14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精選好讀│制度與良知

反叛是憤怒,憤怒不用清醒。要清醒的是這個時代......這是他們(年輕人)的世界,為什麼不是他們開路?——黎智英
2014年10月《時代》(TIME)封面專題「雨傘革命」(The Umbrella Revolution)
2014年10月《時代》(TIME)封面專題「雨傘革命」(The Umbrella Revolution)
他的歌詞怎算是文學,拿下諾貝爾文學獎有無搞錯? Bob Dylan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有不少人這樣說,包括認為自己應該拿而沒拿到的人。這些人成千上萬,但又有什麼關係呢?他們又不是諾貝爾獎的評審委員。若然每年拿諾貝爾文學獎的不是一人而是一萬個人,我想這些人不會妒忌他了吧,儘管一萬個人之中也輪不到他。這世界看似深奧其實很膚淺。有個傻子幾年來都說要自殺,問他為什麼,他說林肯中學都未讀完就做總統,他拿了文學博士幾十年仍然在教份爛書,太氣餒了,死了好過。世上連讀飽書的人都這樣糊塗,弄得人更糊塗了。
事實上有幾個人可寫得出「Gettysburg Address」這精彩演詞?又有幾個人寫得出「We have come to dedicate a portion of that field, as a final resting place for those who here gave their lives that that nation might live.」這樣的金句呢?崇拜文憑、資格、形象等偶像的人,不看實際,看到的只是林肯讀書不多,看不到林肯這個偉人。我想,說Bob Dylan 不應拿文學獎的人也是這種人,被文學這「資格」嚇壞了,沒想到文學僅是個名詞,藝術才是真身。寫得出〈Blowin' in the Wind〉反越戰熱誠洋溢,感動了一個時代的心聲,難道不是藝術品嗎?大佬,怎會無資格拿下諾貝爾文學獎!
那是個反叛的時代,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後,西方自由主義盛行,其優越性創造的繁榮和科學文明滋長的自滿,神化了精英的權威,僵化了政治建制。到了六○年代,越戰的無奈,加上狂熱鼓吹下自由主義理想趨向極端,窒息了社會新陳代謝的朝氣和活力,最感受到這壓力的是青年人,因起來造反。Bob Dylan 冒起於年輕人掙脫傳統束縛的反叛熱潮中。那是撕破傳統文化道德烏煙瘴氣黑幕的時代陣痛,一個時代的悲哀在人們良知渴望自由中吶喊。最後真的突破了,人們反戰的良知終於擦亮了人權意識,展開了一個偉大時代,Bob Dylan 是那時代的頌歌。是的,偉大是那個時代年輕人反戰良知的張力,Bob Dylan 僅是個聲音。是,他值得拿下這獎項,但那偉大的時代是幾代人良知參與的吶喊,才是最大的藝術,不是也應該拿個諾貝爾獎才對嗎?如果美國《時代》雜誌八三年Man of The Year 可以是個電腦,為什麼諾貝爾獎委員會不考慮給這個偉大的時代桂冠個文學獎?人的靈魂難道不比電腦重要!
December 28, 1963 – Bob Dylan: Artist of Songs of Protest
我六九年到紐約剛好碰著這時代的開端,真幸運。老友梁萬億從康乃爾大學駕車到紐約,一同去參加Woodstock 胡士托音樂盛會,在紐約公路New York Highway 駕車途中,聽到收音機說,因為太多人往胡士托公路給關閉了,只好回頭,與胡士托演唱會緣慳一面,但我沒錯過那時代理直氣壯的荒唐,永遠走在地獄邊緣的興奮。
那是個狂熱到幾乎瘋狂的時代,而且是可以理直氣壯地去瘋狂的時代。是的,那裡有應有盡有的性愛、毒品和酒精,反正是要打破傳統,這些不就是我們該做的嗎?我們沒有去問這問題,卻身體力行去瘋狂地給這時代答案。不是已經精疲力盡了嗎?不,請再給我一口大麻,一陣high,一個熱吻,然後一陣抽搐。唉,麻木了......不,請不要讓我清醒!反叛是憤怒,憤怒不用清醒。要清醒的是這個時代,我們要麻醉。
理直氣壯!反叛像一把刀將傳統黑幕劃破,傳統流出血和水,培植出新鮮文化道德倫理,供養了文明的生機。那把刀是充滿性愛、毒品和酒精的反叛,以文明道德的墮落衝擊傳統僵化的「理直氣壯」。
反叛就是摧毀,沉溺在反叛中的青年也在自毀。控訴傳統道德的手段除了自由的性愛、毒品和酒精刺激的精神意識解放,就是墮落。人們在自毀。他們沒有刀槍大砲,只能利用自毀的殉道精神控訴那時代。為了獻身自毀的殉道精神,反叛成了理所當然。不,這不是人生,人生不可能活在墮落的大床上。但這僅是過渡,我們以自毀的殉道過渡到遍地鮮花陽光普照充滿「牛奶與蜜糖」的時代,之後再沒有國界,也沒有仇恨了!樂觀令他們理直氣壯沉溺性愛、毒品和酒精。
他們說最墮落是道德的墮落,最快樂也是道德的墮落,我信矣。因為經歷過那時代,你不可能重新做人,因為What's「Blowin' in the Wind」在風中飄浮的變數已進入到我們體內,長出了新的文化道德基因,讓我們以新的道德文明看待這世界。舊的時代一去不返,新時代展開的社會運動陸續有來,駟馬難追。
那時代也是美國的文化大革命。革命就是破舊立新、犧牲和破壞。大多數的革命是破壞別人的「舊」建立自己的「新」,最後都是災難。鮮花革命也是破壞,但是自毀的破壞,殉道的精神讓它開花結果,成就了今日人權反歧視環保私隱平權等開明社會制度。這些社會制度是否真的「進步」,最後還要看社會道德文明的實際融合,揠苗助長的社會制度,無論那是平權或人權、墮胎或安樂死,最後將受歷史的良知裁判。有些制度會因離地而不能生根,有些是過猶不及隨時光生滅,適者生存,終於會被淘汰,那些保守宗教人士其實不用擔心。人類永恆是因為不斷生滅幻變,脫離人性良知核心價值的任何制度只會曇花一現,人的良知純潔是永遠,其他都是鏡花水月,怕什麼!
(摘自《人生不是名利場》,〈制度與良知〉)

人生將邁入七十的黎智英,除了名利,還有什麼值得追求?
《人生不是名利場》沒有天花亂墜的杜撰故事,這本書,給你一字一句原原本本,最真實的黎智英。收錄 2014年至今 58篇他的人生隨筆,看他自述從赤貧到富貴的人生轉折、還原雨傘革命現場、綜觀全球時事,以及處處流露對朋友家人的珍惜。他的成功並非偶然,他花火迸發的生命熱情,讓他不斷突破逆境,屢次翻轉人生。(2018年5月3日,新經典文化出版。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