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君薇.攝影/董昱
外地人初來乍到新竹,一定很難不注意到下交流道之後,新竹沿街開設的各式米粉貢丸專賣店;走過城隍廟,廟前的攤位也有成堆、各式各樣包裝的米粉,任君挑選。乾冷而強勁的東北季風,為新竹帶來了許多好物產,「米粉」便是其中絕不可錯過的美食!但你好奇過米粉是怎麼來的嗎?中元節為什麼家家戶戶都要以米粉當供品呢?
每到中元節,米粉業者總忙得不可開交。除了每日要把握時間完成一定量的米粉之外,出貨量也較其他月份多了許多。除了絲狀、長條的米粉有「延年益壽」吉祥含意之外,古時的人們富有想像力,把米粉想像成「打包帶」,孤魂野鬼吃不完的東西,就可以用米粉綁起來帶走啦!龍眼殼則是他們的「行李箱」、甘蔗是「扁擔」,是不是暖心又可愛呢?
大大的石頭,有著「米粉故鄉」題字,這裡就是老新竹人口中的「米粉寮」,行政區劃落在「南勢里」範圍內。在極盛時期,這裏曾經有一百戶以上的米粉工廠。早在清國時期乾隆年間,南勢地區就有先民移墾、聚居,這裡臨近水源豐沛的客雅溪,又因為新竹平原為西北向東南的畚箕狀開敞,不論是冬季的東北季風或夏季的西南季風,這裡的風勢受地形影響而增壓、增強,在在都是製作米粉的絕佳條件,因此大家重操祖業、製作米粉。
除此之外,又因為新竹背對雪山山脈,冬季東北季風所帶來的水氣,多半留在基隆、宜蘭,使得新竹冬天吹拂的「九降風」不但強勁,而且乾冷。早期,米粉乾燥全靠風吹日曬,製作米粉是一項靠天吃飯的行業,因此家家戶戶都練就了一身不需要看氣象報導,就能知曉天氣變化的好本事。因著季風強度、空氣濕度與降雨等因素,每年中秋節過後,一直到隔年清明節前,因尚未達梅雨季,乾冷的東北季風盛行,此時生產的米粉,因空氣冷冽且含水量低,做出來的米粉品質最好、不易變質。新竹米粉好吃的秘訣,就是「三分日曬,七分風乾」,強勁的九降風,拂去多餘的水份,留下「新竹米粉」這個美名!
米粉寮流行著一句古老的俗諺「好材不做豬寮梁,阿娘不嫁米粉寮。」說的就是從事米粉業的心酸血淚:為了爭取到多一些日曬時間,早在天還沒亮,凌晨三點多就要開始處理一系列瑣碎且繁重的工作,包含磨米漿、壓米粉、將米粉送入蒸箱蒸熟、披米粉等,一刻都不得放鬆。天微微亮,各家就駛著鐵牛車,載著一落落的米粉,到溪邊空曠處曝曬米粉。
你以為將竹架一字排開,讓米粉們曬日光浴就沒事,大夥兒就可以回家睡個好覺了嗎?這就大錯特錯了!米粉怕潮濕,若有突如其來的降雨便會將心血毀於一旦,因此必須時時刻刻注意天氣狀況,一刻都不得閒呢!
「新竹米粉分為兩類,一種是用水煮的叫做水粉,我們家這種用蒸的又稱炊粉,是爺爺從老家福建省惠安縣學來的功夫。」製作純米米粉,並毫不藏私地分享製作過程的東德成第三代老闆郭連進表示,爺爺郭樹從日治時代就開始做米粉,過去在米粉寮地區,大家以製作水粉為主,水粉較粗、口感較扎實,不過料理前需要花較長時間將一片片乾米粉泡軟。後來,東德成米粉改製作炊粉,剛出爐的成品會批給小吃攤販售,其餘則曬乾以延長保存期限。
新竹市米粉商業同業公會
地址:新竹市北區成功路 469 號
電話:03-5233530
更多雜誌未收錄的米粉曬製照片:
本篇文章出自《貢丸湯》Vol.12「風城求生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