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癌症帶來的情緒性恐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疾病會對感情關係造成什麼影響?
朋友會如何反應?
家人又會作何感想?
工作怎麼辦?
是否應該告訴大家?
還是不要跟人說?
到底該坦承與誠實到什麼地步?
癌症病人常掩飾情緒,他們喜歡「裝出笑臉」,將沮喪隱藏在心裡。
首先,沒有什麼「應不應該」的問題。每個人都不一樣,每個人的處境都是獨一無二的,不過,我們可以做些一般性的有效觀察。
癌症病人常掩飾情緒,他們喜歡「裝出笑臉」,將沮喪隱藏在心裡。許多長期倖存者都說,改變這點是恢復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透過疾病嚴酷的考驗,不再掩飾情緒將為生命帶來前所未有的好處。
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更多的愛--無條件的愛。許多人(尤其是癌症病人)愛人是有條件的:你對我好,我就愛你;你照顧我,符合我的需要,我就愛你。解決情緒性恐懼的方法,就是建立更多愛的方法。第一步,就是減少有條件的愛。有兩個最好時機可證明這個方法是否有用,就是當你可以拒絕別人的要求,以及願意對外求助時。
幾十年來,我問過上千位癌症病人,他們絕大部分都無法拒絕別人的要求,也不願向外求助,這都是具有罹患癌症傾向人格特質的特徵。我們可以觀察到,這兩個特徵反映出他們內心需要被喜歡,必須透過周圍肯定自己。這些特徵背後的恐懼是:如果我拒絕別人,他們就會不喜歡我、不肯定我、不愛我;如果我求助於人,可能會成為別人的包袱,為別人製造不便。
根據經驗,改變這兩種根深柢固的習慣對長期康復來說效果很好。當然,你不會希望一輩子對別人說「不」,或一天到晚對外求助,但就短期而言,這不失是個好主意!軟弱的人在開始改變這兩種習慣後,通常就可自行選擇不帶情緒地拒絕或接受別人的要求,需要時也可自行選擇要不要他人協助。如果能做到這點,你等於是往前邁進了一大步。至於是否該告訴別人得到癌症的事,以及要說到什麼程度,可視與對方的關係,或希望與對方建立什麼關係而定。這點對父母來說特別重要,絕對必須列入考慮。你想成為什麼樣的病人範例呢?
我在《14天壽命多活45年的治癌奇蹟》分享了賈姬的故事。

害怕跟孩子說我得了癌症的單親媽媽

賈姬得到乳癌,預後極不樂觀,她是單親媽媽,兩個孩子對這件事的反應不一。十五歲的兒子始終保持沉默,臉色很難看;十二歲的女兒則變得好辯而叛逆,老是生氣。為了保護孩子,賈姬不曾將罹病的殘酷事實與面對不確定未來的恐懼告訴一雙兒女。
很顯然,當孩子猶如陷入黑暗,會將事實「恐怖化」。因為重要訊息被扣住、事實被扭曲,更糟的是,如果對孩子說謊,他們反而會以為情況比真相更糟糕,否則為什麼無法得知真相?
其實只要用愛的方式告訴孩子真相,他們有很強的適應能力。我與賈姬討論這點,為她的困境帶來一線希望。她很害怕萬一自己喪失能力或死亡,她跟孩子該怎麼辦?她不知是該獨自面對,還是要告訴孩子?她很怕孩子看到她哭。
我告訴賈姬,以她的情況而言,哭泣很合理,也很正常,還可以幫助她對自己的病情有所回應,反而能為孩子樹立榜樣。我請她想想希望自己能為孩子樹立什麼樣的典範,她希望自己是開放、誠實且可靠的。然而,在她習慣性隱藏情緒及疼痛的背後,其實是懷疑與恐懼。
賈姬很希望為孩子做出最好的選擇,透過討論與全盤性思考自己的選擇,她的思路變得清晰。最後賈姬下定決心,立定志向改變情緒性習慣,向孩子坦承一切,包括罹病後的感受。
賈姬知道必須做點什麼,她需要別人的協助。定期參與有同樣問題的病友支持團體是個很好的開始,賈姬找學校的諮商師為孩子進行輔導,並安排幾次家庭治療課程。最後,她下定決心要對孩子更開放,也更坦白。
結果如何呢?起初她很失望。她花了那麼多力氣,想與孩子建立全新的溝通模式;她打算向孩子說出真相,說出自己有多麼擔心他們的未來,原先她以為不說這些細節比較好,以及她很怕在孩子面前流露情緒。她盡了最大努力,將實情對孩子全盤托出,而且正如她所預料的,眼淚自她的臉頰緩緩流下。當她訴說這段心路歷程時,兩個孩子目不轉睛地將注意力擺在她身上,他們沒說什麼,也沒有流露太多情緒,等到賈姬滔滔不絕說完以後,孩子們便起身離開,做自己的事去了。
然而,從那個星期開始,情況變得不同了。
孩子經常個別跑來問她問題,想自行拼湊出整件事的輪廓。「什麼是化療?」「這個測試代表什麼?」「妳的頭髮會長回來嗎?」他們在學校的行為也有了變化,諮商師認為孩子正在穩定進步中。他們成績進步了,家裡氣氛也更開放了,他們有時會裝作若無其事,家裡仍充滿挑戰、仍有許多問題,但氣氛已變得更自在。
這個轉變對賈姬來說是生命的改變。她在團體裡說話時帶著過去沒有的從容與自信:過去她的「氣場」充滿悲劇與煎熬,如今她整個人既明亮又熱情;過去她的身體總是接二連三出狀況,如今正穩定進步中。她的能量提升了,對未來也充滿希望。

說出愛

至於我的個人經驗,讓我們把時序倒回八○年代。那時我經營癌症支持團體已有幾年,每次我在團體分享這些觀點時仍會感到驚訝。那時我的兩個孩子一個四歲,一個兩歲,而我從來沒對他們說過我愛他們,這讓我想起我自己的爸媽也從未對我說過同樣的話,我從不懷疑他們的愛,他們只是沒說出口罷了--原來,我也在重蹈覆轍。不過,我認為這很簡單,並決定晚上回家一定要把愛告訴孩子。
哇!沒想到要說出口竟然那麼難!我必須改變某些習性。幸好在許多年後,我發現我的孩子能對他們自己的孩子自在地流露愛意,他們很容易對自己的孩子表達情感,而且比我更能與孩子討論各種想法或感受。
我必須指出,做出個人重大改變必須花點時間。有人很清楚自己需要什麼,可以很快做出改變,尤其是在有效的治療團體更能快速進步,不過對多數人來說,改變習慣需要花費的時間不是幾天,而是幾個月,有時甚至得花上幾年。
《14天壽命多活45年的治癌奇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會員
3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柿子文化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瑜伽」講求的是整體,身心靈的平衡便是整體,只在意體位法鍛鍊身體的肌肉、線條的瑜伽並不完美。只要你在做瑜伽時,開始留心觀察情緒與念頭,就能改變看世界的面貌。
為何這個時期的日本人,要創造新字「噌」取代前兩個世紀所使用的「醬」字,而且為何他們要把意為「味道」的味字跟噌字組合在一起。原因似乎在於當時的日本人,已經將醬視為符合他們文化和口味的食物,認為應該替它取一個獨特的日本名字。
  不論是中國的無為或西方的吸引力法則,都與印度瑜伽思維有一點點相近之處──人必須與天理合一地執行感知,該行動就必須行動,該停歇就必須懂得收攝。這道理看似簡單,其實背後有一股力量在支撐。當心念能夠時常練習到專注呼吸往內在運行,我們
女性比男性或孩童之所以更容易罹患念珠菌相關病症,治療念珠菌症先驅威廉.克魯克(William Crook)博士指出有下列原因--
自從詹姆斯.林德證明壞血病可以藉著吃新鮮水果和蔬菜來預防與治療後,營養學者便假定這些食物是維生素C的絕對必要來源。話雖如此,我們仍要注意一個關鍵點:研究只是證實壞血病是一種可用補充新鮮水果和蔬菜來治療的膳食缺乏症,但不一定表示缺乏維生素C是由於缺乏新鮮蔬果──缺乏維生素可能有其他原因。
你知道嗎?大自然蘊藏著一間真正的魔法儲藏室,就在這顆星球上所生長的植物中。我們的祖先早就知道植物具有神秘的魔力,時至今日,儘管藥草的魔力已經被多數人所遺忘,但它從未消失過。
「瑜伽」講求的是整體,身心靈的平衡便是整體,只在意體位法鍛鍊身體的肌肉、線條的瑜伽並不完美。只要你在做瑜伽時,開始留心觀察情緒與念頭,就能改變看世界的面貌。
為何這個時期的日本人,要創造新字「噌」取代前兩個世紀所使用的「醬」字,而且為何他們要把意為「味道」的味字跟噌字組合在一起。原因似乎在於當時的日本人,已經將醬視為符合他們文化和口味的食物,認為應該替它取一個獨特的日本名字。
  不論是中國的無為或西方的吸引力法則,都與印度瑜伽思維有一點點相近之處──人必須與天理合一地執行感知,該行動就必須行動,該停歇就必須懂得收攝。這道理看似簡單,其實背後有一股力量在支撐。當心念能夠時常練習到專注呼吸往內在運行,我們
女性比男性或孩童之所以更容易罹患念珠菌相關病症,治療念珠菌症先驅威廉.克魯克(William Crook)博士指出有下列原因--
自從詹姆斯.林德證明壞血病可以藉著吃新鮮水果和蔬菜來預防與治療後,營養學者便假定這些食物是維生素C的絕對必要來源。話雖如此,我們仍要注意一個關鍵點:研究只是證實壞血病是一種可用補充新鮮水果和蔬菜來治療的膳食缺乏症,但不一定表示缺乏維生素C是由於缺乏新鮮蔬果──缺乏維生素可能有其他原因。
你知道嗎?大自然蘊藏著一間真正的魔法儲藏室,就在這顆星球上所生長的植物中。我們的祖先早就知道植物具有神秘的魔力,時至今日,儘管藥草的魔力已經被多數人所遺忘,但它從未消失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一位母親在面對孩子生病時的焦慮與無助感,透過敘事增能的對話方式,理解情緒背後的渴望與需求。隨著內心的安靜,她開始重視家庭間的愛與連結,意識到即使身處困境,仍然能創造幸福與選擇。這個過程不僅是情緒的釋放,更是一種對自我的重新認識與相信,從而改變自己的視角與心態。
Thumbnail
以後的幾個星期,珍開始了她在精神護理病房的治療,第一個星期她並不太合作,整天閉著眼睛,想把自己與世界隔絕,但耳朵還是讓她離不開現實。珍聽到總有一把熟悉的女生聲音在陪伴她,她也聽到父母來過探望自己,還有一兩個陌生的男人聲音,他們說什麼,珍沒有放在心裡,她只想獨自一人。
作者分享了自己對癌症的體悟,並希望能給予有類似遭遇的人一些鼓舞與安慰。文章講述了父親與自己罹患癌症的經歷,以及在治療過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和身體上的挑戰。最後,分享了自己透過非主流療法和內在探索使傷口癒合的經歷。這篇文章強調了對身心靈健康的關注和平衡,並希望能為醫癌者帶來一些正面的啟發。
Thumbnail
醫生在面對病童及其家屬時,內心所經歷的情感衝突及壓力。他們的愛與承受的情感痛苦,以及對病童的深切關懷。
Thumbnail
你有沒有好好的跟孩子說過愛? 你有跟他說過,不管發生什麼事,你都會無條件的愛他嗎? 「無條件」代表著不管他考試好不好,成績好不好,或者是做錯什麼事,都會愛他。
Thumbnail
▓乳癌   我學花精諮詢時,老師說:「得乳癌的人是不愛自己。」   我開始注意周圍認識的女性親友得到乳癌的人,真的耶!都是十分熱心,犠牲頁獻,服務別人的人,服務別人是好事,也是一直在宣揚的,只是太過於服務別人、為他人費心費力的話,就會疏於照顧自己。得到乳癌是在提醒她本人,要好好照顧自己。
Thumbnail
有秘密的人,到底是想保護自己還是保護他人呢!? 我的答案是保護他人,有些事藏在秘密下面,不要揭開比較好,揭開了就把簡單的變成複雜了,幸福也不復存在了,何不帶著祝福讓那些美好不會被破壞。
Thumbnail
你有沒有發現,生活中有一類人,聽他說話就是滿口「悲慘世界」只要開口,說的內容都是一些極度倒楣或是讓他充滿擔心的事情。 這個過年,我最勇敢的事就是直接跟我媽說我不想再聽了。我從國小開始接受媽媽所有的負面情緒,她因爲無人可講,把對哥哥姊姊和爸爸的擔心與不愉快全對一個根本沒有長大的小孩傾訴。
Thumbnail
五十四、學會拒絕別人,也學會接受別人的拒絕 有時候我們會誤以為病人最大,所以周遭的人都該多體諒我們。老實說,我沒有很贊成這樣的觀點,因爲通常一味隱忍的關係是很難長久的。 如果可以回到發病前,我會告訴自己,學會拒絕別人無止境的要求。
Thumbnail
人的恐懼很多是來自於對事情的無知,如果我們可以辨識事物的全貌,消弭未知,其實恐懼感也會隨之消失。這個原理讓我想起不只是當事人談感情的議題,當社會大眾還不了解精神疾病的時候,很多人都是懷抱著恐懼,一心只想遠遠避開患者,但是如果可以試著理解這個疾病,可能會發現很多恐懼都是來自於未知或是刻板印象。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一位母親在面對孩子生病時的焦慮與無助感,透過敘事增能的對話方式,理解情緒背後的渴望與需求。隨著內心的安靜,她開始重視家庭間的愛與連結,意識到即使身處困境,仍然能創造幸福與選擇。這個過程不僅是情緒的釋放,更是一種對自我的重新認識與相信,從而改變自己的視角與心態。
Thumbnail
以後的幾個星期,珍開始了她在精神護理病房的治療,第一個星期她並不太合作,整天閉著眼睛,想把自己與世界隔絕,但耳朵還是讓她離不開現實。珍聽到總有一把熟悉的女生聲音在陪伴她,她也聽到父母來過探望自己,還有一兩個陌生的男人聲音,他們說什麼,珍沒有放在心裡,她只想獨自一人。
作者分享了自己對癌症的體悟,並希望能給予有類似遭遇的人一些鼓舞與安慰。文章講述了父親與自己罹患癌症的經歷,以及在治療過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和身體上的挑戰。最後,分享了自己透過非主流療法和內在探索使傷口癒合的經歷。這篇文章強調了對身心靈健康的關注和平衡,並希望能為醫癌者帶來一些正面的啟發。
Thumbnail
醫生在面對病童及其家屬時,內心所經歷的情感衝突及壓力。他們的愛與承受的情感痛苦,以及對病童的深切關懷。
Thumbnail
你有沒有好好的跟孩子說過愛? 你有跟他說過,不管發生什麼事,你都會無條件的愛他嗎? 「無條件」代表著不管他考試好不好,成績好不好,或者是做錯什麼事,都會愛他。
Thumbnail
▓乳癌   我學花精諮詢時,老師說:「得乳癌的人是不愛自己。」   我開始注意周圍認識的女性親友得到乳癌的人,真的耶!都是十分熱心,犠牲頁獻,服務別人的人,服務別人是好事,也是一直在宣揚的,只是太過於服務別人、為他人費心費力的話,就會疏於照顧自己。得到乳癌是在提醒她本人,要好好照顧自己。
Thumbnail
有秘密的人,到底是想保護自己還是保護他人呢!? 我的答案是保護他人,有些事藏在秘密下面,不要揭開比較好,揭開了就把簡單的變成複雜了,幸福也不復存在了,何不帶著祝福讓那些美好不會被破壞。
Thumbnail
你有沒有發現,生活中有一類人,聽他說話就是滿口「悲慘世界」只要開口,說的內容都是一些極度倒楣或是讓他充滿擔心的事情。 這個過年,我最勇敢的事就是直接跟我媽說我不想再聽了。我從國小開始接受媽媽所有的負面情緒,她因爲無人可講,把對哥哥姊姊和爸爸的擔心與不愉快全對一個根本沒有長大的小孩傾訴。
Thumbnail
五十四、學會拒絕別人,也學會接受別人的拒絕 有時候我們會誤以為病人最大,所以周遭的人都該多體諒我們。老實說,我沒有很贊成這樣的觀點,因爲通常一味隱忍的關係是很難長久的。 如果可以回到發病前,我會告訴自己,學會拒絕別人無止境的要求。
Thumbnail
人的恐懼很多是來自於對事情的無知,如果我們可以辨識事物的全貌,消弭未知,其實恐懼感也會隨之消失。這個原理讓我想起不只是當事人談感情的議題,當社會大眾還不了解精神疾病的時候,很多人都是懷抱著恐懼,一心只想遠遠避開患者,但是如果可以試著理解這個疾病,可能會發現很多恐懼都是來自於未知或是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