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後,再探孤獨六講—情慾孤獨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15歲初識此書,當時仍處懵懂,卻將此書反覆翻閱。猶記初探那些有共鳴感的句子時,屏氣凝神地如履薄冰,彷彿害怕接下來看到的一個字會將此刻的感動抽離,那是我五年前,高一參著青春時,對這本書的印象。
我曾聽一位老師說,現在的自己,就是五年前的自己造成的模樣。
情慾的孤獨,在本質上並無好與壞的分別,情慾是一種永遠不會變的東西,你渴望在身體發育之後,可以和另外一個身體有更多的了解、擁抱、或愛,你用任何名稱都可以。因為人本來就是孤獨的,猶如柏拉圖在兩千多年前寫下的寓言:每一個人都是被劈開成兩半的一個不完整個體,終其一生在尋找另一半,卻不一定能找到,因為被劈開的人太多了。—p.15《孤獨六講》
五年之後,就是現在。重讀此卷,對我來說,可以是一種在經歷過伴侶過世以及這幾年的人生風雨的一份反思,我常在字裡行間停頓,處理著腦中飛快閃過的思維抑或是回憶。

破碎與宣洩的孤獨

蔣勳寫到,中學時代是他情慾最澎湃的時候。在煩悶的學生時期,班上流傳著黃色照片或是武俠小說,生理上的情慾可以輕易解決,但孤獨卻依舊在。我聯想到的是自己的閱讀習慣,國小的我愛上整套哈利波特,可以輕易喊出所有咒語,幻想自己可以將勇氣在長大後發揚光大;國中開始接觸美國青少年文學(e.g. The Fault In Our Stars, Looking for Alaska, Hunger Games Series)和經典英文原著(To Kill A Mocking Bird, Pride and Prejudice),開啟對愛情、社會、生死的思考,那些上課不會教的事;高中的閱讀就更進化了,社會科學(貧富差距、種族歧視、社會福利)、心理學(發展、人格、憂鬱症演化研究)、生物醫學(大學用生物、生理、解剖課本)、回憶錄(最貧窮的哈佛女孩、剝洋蔥、當呼吸化為空氣)。我好愛看書:書籍不像人,卻產出於人,但人會傷害你,書不會。可能幼時受的傷,讓我傾向於將情慾投注於這些纖維,這些印刷上的黑墨與華麗。
回首,我才豁然發現,當別人忙著趕車補習時,我已經在實現情慾孤獨了!這是多麼地幸福,也是多麼地不合群,但當下是多麼地滿足。
書中也提到,在中學時讀到的傳統經典,似乎無法解答情慾孤獨,《論語》無法,《大學》也不行;反而《紅樓夢》、《西廂記》與《牡丹亭》等小說比較可能,因為是「小說」,所以擁有可以給予更多假設,更多想像的空間。

文化與情慾

儒家文化在情慾孤獨上成為一道麻煩的高牆,儒家強調「成仁」、「精忠報國」、「儒教傳統(喪禮一定要哭泣等)」,但很多時候,心中的意思有可能是「我不想這樣做,但因為大家覺得我應該這樣做,所以我要這樣做」,這使文化與情慾成了矛盾,雖然看起來,在禮教上有如此細小的委屈是可以被接受的,但在意識形態上,我們應該要懂得在重要關頭時,堅持自己的情慾孤獨,在別人希望你可以精忠報國的時候,記得你可以選擇不死,因為這是你的生命,而你的生命關乎到自己對生命本質的看法。
這個社會講求規則,軍隊跟監獄,第一個要去除的就是頭髮。在我國中時期(公立國中),女生只能留短髮,襪子必須要穿超過腳踝的全白襪子,在種種規則下,特立獨行就是大逆不道。
然而,一個成熟的社會應該是鼓勵特立獨行,讓每一種特立獨行都能找到存在的價值,當群體對特立獨行做最大的壓抑時,人性便無法彰顯了。我們貢獻自己的勞動力給這個社會,同時也把生命價值的多元性犧牲了。—p.31《孤獨六講》
我回憶起這幾年的堅持,整件事情有些複雜,但簡而言之,我對於於大學的期待似乎不是台灣的大學現狀;抑或是,我在追求的知識是在大學階段沒辦法被滿足的,在制度層面,我有興趣的事物剛好被制度壓迫。因此,我卡在高中升大學的階段,重複著考生的身分,在今年邁入第三年。前前後後進出公立理工大學及私立綜合大學,在與疾病(自閉症、PTSD與纖維肌痛)共存的同時,堅持自己的嚮往。但有時卻很徬徨,害怕著自己嚮往的那個地方,會不會根本不存在?
但這豈不就是孤獨的本質?唯有自己與天地知,這個孤獨帶著些許不確定性與害怕,有時甚至是恐慌,但這需要練習。人不是一生下來即會思考,這都需要練習。

我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

蔣勳說,不要先想著故事的結局。先有結局,就不會有思考、推論的過程。先入為主開始時,思辨便無法產生,沒有思辨即沒有激盪,沒有激盪即沒有多樣性。
那到底要如何處理情慾孤獨?結合蔣勳與自己的經驗,我認為可以:
  • 賦予自己的身體更多意識
我會傾向於帶入類似正念(Mindfulness)的方式,刻意地去感受身體的每一寸神經元,吸納各種疼痛與麻木,或是感謝他/她平常對於自己靈魂的照顧,好好謝謝自己的軀殼
  • 接受自己的黑暗面
我聯想到榮格(Jung) 提出其中的一種原型(archetypes)—陰影(shadows),是社會認定的邪惡,以及不符合道德的行為,我們的自我原型(self archetype)需要跟陰影有一定的平衡,如果完全壓抑陰影,人格會變得平淡,陰影甚至可能會反叛。在情慾孤獨的狀態下,陰影是常常會被需要照顧與宣洩的,可以是藝術,可以是文字,他們會昇華(抑或是持續存在)。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考學測沒辦法75(或60)級分,接受那些因為現實而讓自己腦中浮現邪惡的一切,並且不去批評。
  • 思考死亡這一回事
沙特曾說:人從出生那一刻起,就開始走向死亡。
約莫半年前,我失去了摯愛,她因心理疾病,自殺。
那時我認為,我不可能找到另一塊如她一般的另一半了。但我相信,同樣喜愛文字的她,在天上必定也會希望,我好好照顧自己的情慾孤獨。
生命裡第一個愛戀的對象應該是自己,寫詩給自己,與自己對話,在一個空間裡安靜下來,聆聽自己的心跳與呼吸,我相信,這個生命走出去時不會慌張。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忍受著疼痛三天,不見好轉,不知該掛骨科神經科還是家醫科,那就掛風濕免疫吧 ! 「妳這應該是纖維肌痛症哦。」 心底一陣WTF,這不是傳說中很麻煩的那個疾病嗎 ?
一把吞、配一口水,日常。 昨今兩日皆因全身肌肉的痛楚感到愧疚,沒去學校。 形容那個痛,不是壓痛,也不是痠痛;是直搗骨頭與關節間的壓迫,是折磨長期背重物肩膀筋膜的拉扯,絲絲之間的摩擦,每個動作都讓ATP變成ADP,副產物是現在也闡述不出來的不適。 這些痛像是牽牛花的向觸性沿著206根骨頭伸展,由
開學到今日的幾個日出日落,從甜蜜期,慢慢地向事實上的生活推演;本來以為自己可以handle好一切,也在邊摸索邊實行的狀態下,心理上有些遺憾吧。
忍受著疼痛三天,不見好轉,不知該掛骨科神經科還是家醫科,那就掛風濕免疫吧 ! 「妳這應該是纖維肌痛症哦。」 心底一陣WTF,這不是傳說中很麻煩的那個疾病嗎 ?
一把吞、配一口水,日常。 昨今兩日皆因全身肌肉的痛楚感到愧疚,沒去學校。 形容那個痛,不是壓痛,也不是痠痛;是直搗骨頭與關節間的壓迫,是折磨長期背重物肩膀筋膜的拉扯,絲絲之間的摩擦,每個動作都讓ATP變成ADP,副產物是現在也闡述不出來的不適。 這些痛像是牽牛花的向觸性沿著206根骨頭伸展,由
開學到今日的幾個日出日落,從甜蜜期,慢慢地向事實上的生活推演;本來以為自己可以handle好一切,也在邊摸索邊實行的狀態下,心理上有些遺憾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Pooh分享了她最近閱讀的書籍《對自己也當個好人》。這本書以輕鬆的語調探討了孤獨、自我接納和追求真實自我的重要性。作者通過自身經歷,分析了與他人分享脆弱的感受,並強調在生活的每個階段都應學會接受失敗和孤獨,進而成長。Pooh的感想也鼓勵讀者勇敢嘗試新事物,讓人生更加充實。
在面對孤獨感和、面對與人相異的成長經歷時,我們隨時都能重新審視自己擁有的一切。分享自己從不同生活環境和人際關係中所感受到的自我發現:藉著思考過去的點滴,我們其實能夠意識到身邊朋友和家人的支持,以及自己所擁有的價值,找到心中的平靜與力量。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在一場作者親臨的講座上,買了一本書,名為《如果孤獨死將是大多數人的未來》。有位校長發問:如何讓國中生也關心這話題;因為他們學校早就有在辦關懷老人的活動了,比如到安養中心表演樂器⋯⋯但是,如何讓國中生多多認識這個 issue?孤獨,是一個客觀現象。 寂寞,lonely 是一種因為孤獨而產生的心情
Thumbnail
孤獨不一定是負面的,它可以是一種自我反省和成長的機會。梭羅在《湖濱散記》中強調,通過孤獨,人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並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力量。你嘗試將孤獨視為一種自我成長的機會,而不是完全負面的情感體驗。通過閱讀、寫作或其他個人活動,或有助於你在孤獨中找到自己的內心世界,並從中獲得力量。
Thumbnail
「在這種時候,人對自己心靈正好有足夠的了解,隱約知道心靈超脫肉體的侷限,具有強大的力量,能跳脫塵世,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
Thumbnail
這本書作者是蔣勳,以下選出一些書中內容和我的想法
Thumbnail
看完這本書確實有種原來孤獨並不是一直說服自己一個人也很好,或是要好好練習獨處等等,而是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適時保有自我空間、開放接納別人的意見、隨時柔軟的身段,這些都可以讓自己更可以在面對自己或他人時更加自在。
一個人一點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總在假裝自己很享受孤獨、很享受一個人,這個世界時常需要很多假裝,而人也害怕被別人知道自己其實有時候不那麼喜歡自己一個人。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是一篇關於浪漫和孤獨的文章,描述了愛情的甜蜜和痛苦,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和孤獨。作者詳細探討了愛情中的掙扎和成長,並呼籲讀者學會享受孤獨,先愛自己才能愛別人。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Pooh分享了她最近閱讀的書籍《對自己也當個好人》。這本書以輕鬆的語調探討了孤獨、自我接納和追求真實自我的重要性。作者通過自身經歷,分析了與他人分享脆弱的感受,並強調在生活的每個階段都應學會接受失敗和孤獨,進而成長。Pooh的感想也鼓勵讀者勇敢嘗試新事物,讓人生更加充實。
在面對孤獨感和、面對與人相異的成長經歷時,我們隨時都能重新審視自己擁有的一切。分享自己從不同生活環境和人際關係中所感受到的自我發現:藉著思考過去的點滴,我們其實能夠意識到身邊朋友和家人的支持,以及自己所擁有的價值,找到心中的平靜與力量。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在一場作者親臨的講座上,買了一本書,名為《如果孤獨死將是大多數人的未來》。有位校長發問:如何讓國中生也關心這話題;因為他們學校早就有在辦關懷老人的活動了,比如到安養中心表演樂器⋯⋯但是,如何讓國中生多多認識這個 issue?孤獨,是一個客觀現象。 寂寞,lonely 是一種因為孤獨而產生的心情
Thumbnail
孤獨不一定是負面的,它可以是一種自我反省和成長的機會。梭羅在《湖濱散記》中強調,通過孤獨,人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並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力量。你嘗試將孤獨視為一種自我成長的機會,而不是完全負面的情感體驗。通過閱讀、寫作或其他個人活動,或有助於你在孤獨中找到自己的內心世界,並從中獲得力量。
Thumbnail
「在這種時候,人對自己心靈正好有足夠的了解,隱約知道心靈超脫肉體的侷限,具有強大的力量,能跳脫塵世,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
Thumbnail
這本書作者是蔣勳,以下選出一些書中內容和我的想法
Thumbnail
看完這本書確實有種原來孤獨並不是一直說服自己一個人也很好,或是要好好練習獨處等等,而是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適時保有自我空間、開放接納別人的意見、隨時柔軟的身段,這些都可以讓自己更可以在面對自己或他人時更加自在。
一個人一點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總在假裝自己很享受孤獨、很享受一個人,這個世界時常需要很多假裝,而人也害怕被別人知道自己其實有時候不那麼喜歡自己一個人。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是一篇關於浪漫和孤獨的文章,描述了愛情的甜蜜和痛苦,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和孤獨。作者詳細探討了愛情中的掙扎和成長,並呼籲讀者學會享受孤獨,先愛自己才能愛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