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技窮的行業 ——過往香港電影的錯誤抉擇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田啟文
早前田啟文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現時香港電影工作者失業率高,他會對電影業進行改革,以解決問題。筆者把該報導於「筆記電影會」facebook專頁發佈,換來的是對田啟文的冷嘲熱諷,諷刺他思維落後。筆者對於網民對田啟文等影壇前輩的批評,也大致同意。
筆者明白改革雖時,具體方案不是一時三刻就能公佈及策劃,不過以田啟文等所謂影壇前輩的過往表現,相信不少讀者跟筆者一樣,實在不敢恭維。
短視且急功近利的行業
短視及急功近利的作風,可說是香港影壇一大弊病,這批所謂影壇前輩,最關心的是票房,票房決定一切,這齣電影賣座,大家也一起製作相近題材的電影;電影市場也一樣,哪裡賣座,就關注哪裡的市場,該市場原本的問題也視為次要。
過往香港電影業強調北上發展,指大陸電影市場發展蓬勃,要把握大陸機遇,一起北上發展⋯⋯本地業界問題沒有得到應有的解決或回應,只懂得推動本地人才到大陸發展,自我推動人才流失,北上發展彷彿就能解決行業問題,卻沒想過大陸影視業會有衰退的可能,更枉論相關應對方法,可見其短視。
大陸電檢制度一直為人詬病,業界對該問題沒有充份正視,甚或對自己靈活應對電影審查以接大陸地氣而感到自豪,自己賺盡大陸票房就對了;失業的香港電影工作者,到大陸工作就對了,就可以解決行內就業問題;對於大陸政治及電影審查,不做護旗手也至少河水不犯井水就可以了⋯⋯如此膚淺的行業,除了政府外,在香港很難找到一個行業能媲美它。
過往措施的問題
雖然業界也有推出措施解決問題,但成效令人質疑,例如「電影專業培訓計劃」。「電影專業培訓計劃」開辦武指課程,筆者是支持的,因為相關課程的確缺乏,但其他課程如編劇,香港大專影視課程已有不少,每年有不少相關課程的畢業生,這批畢業生中,進入電影業的比例不算高,為何還要建立一個強調「真入行」的課程、而不改善影視畢業生的入職問題呢?這是否資源錯配、或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呢?
有人說本地大專影視課程過於理論,不配合電影行業的實際需要,筆者不敢苟同,如果屬實,改良課程及業界與院校加強合作才是有效方法,自行舉辦一個強調「真入行」的課程,不就是對大專課程的諷刺嗎?這種諷刺,是否對院校及畢業生帶有排擠意味呢?而且是大專課程不切合行業的實際需要,還是「紅褲仔」出身為主的行業前輩,對電影學術知識的輕視呢?或者只是行業制度過於落後,未能追上電影教育對新一輩電影工作者的影響呢?而且期望畢業生對所有拍攝事宜熟練,是否期望過高呢?這是否突出影壇前輩的無知呢?這值得大家思考。
為時已晚的感覺
香港電影業早已病態百出,田啟文現在才提到電影業改革,難免給人一種為時已晚的感覺。當然遲來的改革總比沒有好,但最怕的,莫過於空口說白話,或只帶來治標不治本的措施。
或者,放手給年青一輩改革才是最有效的方案,畢竟總有一群上位者,懷著舊有所謂成功的指標看事物,處事及言論都已脫離基層員工的需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袁廸旗,「筆記電影會」召集人,影視工作者,眼見香港影視業問題多多,因此撰文分析及批評現今香港影視問題,希望問題得到大眾注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早前中華人民共和國護旗手彭浩翔,其新作《鹿鼎記》電影版三部曲,因涉攻打外族等敏感內容,而未能獲得大陸廣電總局的拍攝批文。此消息一出,不少網民表現得幸災樂禍,而筆者對彭導的事感到愕然。  彭浩翔如此愛國,愛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竟然無法得到大陸有關當局的關照,筆者的確感到意外。不過筆者仔細思考,起初彭浩
近年香港電影流行像是童話般的積極、勵志故事,當中不乏佳作,不過,若電影中的內容細節處理失當的話,容易變得俗套、甚至因過於脫離現實而令人反感,讓原本或屬良好故事題材白白浪費,實在可惜。  過時的獅子山精神  《獅子山上》未至於令人反感,電影是真人真事改篇,本是一個好題材,但今時今日,當香港的「國歌」
舉行一個沒有海報、沒有宣傳單張、沒有英文介紹的電影節。    更沒想到筆記電影節在風雨飄搖的局勢下誕生,曾想過延期,但延到何時呢?倒不如如期舉行!就算碰著遊行等大型社會運動又如何?沒有觀眾又如何?大不了自己一個人看!反正我不是策展人的話,也可能走上街頭,而不是在室內看電影。    這次參與人數的確甚
護旗手用iPhone發帖 一直以來,筆者不知彭浩翔導演的政治立場,不過過往彭導演強調本土電影,相信或多或少對香港存有感情。  最近看到彭導微博的其中一個帖文,文中寫上「我是護旗手」,下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相信彭導演是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比不少立法會議員更願意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樣兼愛香港和中華
在「法國電影新浪潮」中,導演杜魯福喜用「爸爸電影」這個名詞,來批評當時製作龐大且風格保守的法國電影,諷刺它們過時,是屬於上一代的電影,經不起時代的考驗。  今時今日,香港有沒有類似的「爸爸電影」呢?有,絕對有,而且數量不少,以下續一簡述港式「爸爸電影」之特徵: 
早前中華人民共和國護旗手彭浩翔,其新作《鹿鼎記》電影版三部曲,因涉攻打外族等敏感內容,而未能獲得大陸廣電總局的拍攝批文。此消息一出,不少網民表現得幸災樂禍,而筆者對彭導的事感到愕然。  彭浩翔如此愛國,愛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竟然無法得到大陸有關當局的關照,筆者的確感到意外。不過筆者仔細思考,起初彭浩
近年香港電影流行像是童話般的積極、勵志故事,當中不乏佳作,不過,若電影中的內容細節處理失當的話,容易變得俗套、甚至因過於脫離現實而令人反感,讓原本或屬良好故事題材白白浪費,實在可惜。  過時的獅子山精神  《獅子山上》未至於令人反感,電影是真人真事改篇,本是一個好題材,但今時今日,當香港的「國歌」
舉行一個沒有海報、沒有宣傳單張、沒有英文介紹的電影節。    更沒想到筆記電影節在風雨飄搖的局勢下誕生,曾想過延期,但延到何時呢?倒不如如期舉行!就算碰著遊行等大型社會運動又如何?沒有觀眾又如何?大不了自己一個人看!反正我不是策展人的話,也可能走上街頭,而不是在室內看電影。    這次參與人數的確甚
護旗手用iPhone發帖 一直以來,筆者不知彭浩翔導演的政治立場,不過過往彭導演強調本土電影,相信或多或少對香港存有感情。  最近看到彭導微博的其中一個帖文,文中寫上「我是護旗手」,下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相信彭導演是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比不少立法會議員更願意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樣兼愛香港和中華
在「法國電影新浪潮」中,導演杜魯福喜用「爸爸電影」這個名詞,來批評當時製作龐大且風格保守的法國電影,諷刺它們過時,是屬於上一代的電影,經不起時代的考驗。  今時今日,香港有沒有類似的「爸爸電影」呢?有,絕對有,而且數量不少,以下續一簡述港式「爸爸電影」之特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從電影百花獎獲獎名單,中國網友感嘆電影獎項是資本人脈的遊戲,資本想捧的人拿獎提名都容易,電影圈排外,沒有影視行業人脈的年輕導演想往上走不容易。順著電影大導背後的資本關係鏈,演技差強人意的演員能靠背後推手拿獎,而民選出來的票房巨星演員,獎運稀巴爛,角逐提名竟然拿不到評委們手中任何一票。
銀幕配額制度是什麼?對台灣疲軟的影視文化產業是一根救命稻草,還是不值一提的過氣玩意兒。
Thumbnail
財經專家遊庭皓指出臺灣的貧富差距擴大,越來越多普通人尋求財富的非一般性管道,本文探討了改變價值判斷標準以及參與資本主義遊戲兩種思考方向。
Thumbnail
在當代港產電影中,《潛行》的出現可能是對港片的某一種致敬,也是對港式警匪片傳統的一次回味。然而,這部影片也無形中凸顯了香港電影的多重困境和挑戰,以及在數位時代下的文化定位和市場變遷。
Thumbnail
因為最近討論度太強了,只有打開臉書就會看有人在討論。於昨天晚上,開了網飛看了一回。 就是以台灣社會為背景的香港黑道槍戰電影,而且和周潤發等級的片子相比還弱了點。評價應該是:還好還好。 大家也都會帶一下:為什麼中國會放行這部電影在中國上映,同時造成票房大買呢?大部分的評論是說:中國吸引以此片來形塑
Thumbnail
看慣過去港產娛樂商業片的觀眾,總覺得題材越來越…偏門?反正大家總愛說「香港電影已死」,新導演(不代表是業界新鮮人)如何計算都未必取得大眾歡心,還不如拍熟悉擅長的東西,先「說好自己故事」!大家以為「拍自傳」只會流於孤芳自賞、自我沉溺(俗稱「自肥」),其實可以從小見大,從個人片段窺探整個社會的軌跡…
電影周處除三害的原型是1980~1990年代的台灣槍擊要犯,剛好呼應中國現在開始面對的經濟泡沫重演。 但是當時的台灣,省長民選、阿扁上任,雖然引入黑道治國,但同時處裡了政治轉型,從外來殖民政權的中國國民黨手中,變成台灣本土政治勢力崛起。鄭太吉當選屏東議長進入政壇,槍殺黑道友人被判刑槍決,然後李登輝
Thumbnail
對自認「很支持港產片」的人來說,不曾好好認識葉偉信才是「最失禮」的事吧!這篇文章介紹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今年舉辦的【爆裂小念頭──葉偉信電影回顧展】,並就三部葉導的電影進行深入分析,是以中年思維重新審視被少年錯過的電影,以現在的眼光來似乎會啟發各種思考,非常適合對港產片感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前一名代表,應該是…… 吳若瑄同學有提到,過去的代工產業當成本削減、利潤便會愈高。這樣的策略難道不好嗎?」提出問題的是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的朱伯勇教授。 「就讓我來回答教授的問題好了。」文逸毫不猶豫地站到台上。
Thumbnail
近年來,大陸影視產業的崛起引起了廣泛關注,也帶來了許多台灣人才前赴後來,投身於這片充滿機遇的領域。本文將深入探討大陸影視業的蓬勃發展對台灣人才的影響,以及在這一過程中台胞證所扮演的重要性。 首先,台胞證是台灣人在大陸從事各種行業的重要身份證明文件。在大陸影視業蓬勃發展的時代,許多台灣人才紛紛前往大
Thumbnail
從電影百花獎獲獎名單,中國網友感嘆電影獎項是資本人脈的遊戲,資本想捧的人拿獎提名都容易,電影圈排外,沒有影視行業人脈的年輕導演想往上走不容易。順著電影大導背後的資本關係鏈,演技差強人意的演員能靠背後推手拿獎,而民選出來的票房巨星演員,獎運稀巴爛,角逐提名竟然拿不到評委們手中任何一票。
銀幕配額制度是什麼?對台灣疲軟的影視文化產業是一根救命稻草,還是不值一提的過氣玩意兒。
Thumbnail
財經專家遊庭皓指出臺灣的貧富差距擴大,越來越多普通人尋求財富的非一般性管道,本文探討了改變價值判斷標準以及參與資本主義遊戲兩種思考方向。
Thumbnail
在當代港產電影中,《潛行》的出現可能是對港片的某一種致敬,也是對港式警匪片傳統的一次回味。然而,這部影片也無形中凸顯了香港電影的多重困境和挑戰,以及在數位時代下的文化定位和市場變遷。
Thumbnail
因為最近討論度太強了,只有打開臉書就會看有人在討論。於昨天晚上,開了網飛看了一回。 就是以台灣社會為背景的香港黑道槍戰電影,而且和周潤發等級的片子相比還弱了點。評價應該是:還好還好。 大家也都會帶一下:為什麼中國會放行這部電影在中國上映,同時造成票房大買呢?大部分的評論是說:中國吸引以此片來形塑
Thumbnail
看慣過去港產娛樂商業片的觀眾,總覺得題材越來越…偏門?反正大家總愛說「香港電影已死」,新導演(不代表是業界新鮮人)如何計算都未必取得大眾歡心,還不如拍熟悉擅長的東西,先「說好自己故事」!大家以為「拍自傳」只會流於孤芳自賞、自我沉溺(俗稱「自肥」),其實可以從小見大,從個人片段窺探整個社會的軌跡…
電影周處除三害的原型是1980~1990年代的台灣槍擊要犯,剛好呼應中國現在開始面對的經濟泡沫重演。 但是當時的台灣,省長民選、阿扁上任,雖然引入黑道治國,但同時處裡了政治轉型,從外來殖民政權的中國國民黨手中,變成台灣本土政治勢力崛起。鄭太吉當選屏東議長進入政壇,槍殺黑道友人被判刑槍決,然後李登輝
Thumbnail
對自認「很支持港產片」的人來說,不曾好好認識葉偉信才是「最失禮」的事吧!這篇文章介紹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今年舉辦的【爆裂小念頭──葉偉信電影回顧展】,並就三部葉導的電影進行深入分析,是以中年思維重新審視被少年錯過的電影,以現在的眼光來似乎會啟發各種思考,非常適合對港產片感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前一名代表,應該是…… 吳若瑄同學有提到,過去的代工產業當成本削減、利潤便會愈高。這樣的策略難道不好嗎?」提出問題的是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的朱伯勇教授。 「就讓我來回答教授的問題好了。」文逸毫不猶豫地站到台上。
Thumbnail
近年來,大陸影視產業的崛起引起了廣泛關注,也帶來了許多台灣人才前赴後來,投身於這片充滿機遇的領域。本文將深入探討大陸影視業的蓬勃發展對台灣人才的影響,以及在這一過程中台胞證所扮演的重要性。 首先,台胞證是台灣人在大陸從事各種行業的重要身份證明文件。在大陸影視業蓬勃發展的時代,許多台灣人才紛紛前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