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台灣企業的數位轉型難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台灣企業在進行數位轉型時,遭遇的最大難題是什麼?其中『缺乏專業人才』、『缺乏全面性的規劃』、『投資金額太高』被視為三大難題」。其實這三點根本就是同一件事,跟「董總親征」沒有那麼大的關係。

首先,每個行業的「數位轉型」方式幾乎完全不同;像是媒體的轉型、製造業的轉型、以及零售業的轉型,除了「數位」兩個字一樣之外,其他幾乎都不一樣。

「對的人」的條件

所以,轉型的第一要務應該是「找到對的人」。而所謂對的人,基本上必須符合幾個條件:
  1. 具備產業知識:媒體也好、製造業也好,如果不懂這些產業的運作原理、產出方式、營收金流、甚至一些「規範」,就有可能誤觸地雷、或是走錯方向。
  2. 具備產業轉型知識:各個行業要怎麼轉、從哪裡開始轉、最理想的步驟、以及可能的問題所在,都必須知道;而且不僅最好有過成功經驗,有過失敗經驗更加理想。
  3. 熟悉轉型所需的工具與流程:不僅要熟悉技術趨勢(但不一定要會寫程式或知道技術細節)、而且要知道引進的順序和方法,像是部分引進、平行測試等等。
  4. 具備溝通能力:必須能與不同階層、不同單位的決策者和使用者溝通,排除阻力與障礙、確保預算的充足與有效執行。
如果還有其他必要能力當然更好,但以上幾項我想是不可或缺的(當然不一定要集中在一個人身上)。

走對第一步

如果找的人不對,很可能第一個決定就是錯的,像是「採用xx系統」(其實應該用另外一個)、「預定x個月內可以完成」(其實需要2x個月)、「xx單位先走」(其實應該是zz單位);如果一開始就走錯,後面就很可能兵敗如山倒。
雖然錯誤不見得不能補救回來,但可能就要花費很多倍的時間與成本;甚至更慘的是,用錯誤的方式一路順利做到完工驗收,然後才發現有基本問題,必須整個打掉重練。而錢已經花了(而且系統商沒錯,是照你開的規格做的)、時間也沒辦法重來,只能摸摸鼻子認虧。
而這還只是「一開始就錯」的狀況;一旦開始執行,中間還有太多可能出錯的環節。
台灣不缺資訊科技專家、工程師、系統分析師等等人才,但是數位轉型並不是從「找人」、「決定用哪個系統」開始的。
轉型必須從理解企業本身的需求、發展時程、競爭力、導入系統之後的組織與流程變革、以及之後的人員訓練與心態轉換、障礙排除等等開始,然後才是系統規劃、訂預算、訂時程這些事情。
而許多企業並沒有把「資訊系統」當成一種「管理對象與資源」的觀念,然後找懂產業、懂轉型、懂事前規劃與事後清理的「資訊長」來做;而是找「認識的人」、「懂電腦的人」、或是「某系統的代理商」來規劃,甚至「跟同行架一樣的系統」就好。
依照我自己的經驗,數位轉型(尤其是我比較熟悉的媒體和行銷領域)有60%的工作是在寫第一行程式之前就開始的。

三種問題往往是同一件事

台灣不是「缺乏專業人才」,而是企業「找了不對的人才來做」;因此當然不是「缺乏」,而是「做錯了全面性的規劃」,日後當然導致「投資金額太高」,甚至全盤失敗。
至於這是不是「董總親征」的問題?或許有點關係,但不是邏輯上的必然;有些事情,終究是董總拍板才能定案、底下的人沒事也不會豬頭去扛這責任的。
所以,這「75%不及格」的結論,會是一種跟「倖存者偏差」(某件事成功率高的結果,是因為失敗的人都消失、沒有機會出聲音了)相反的「失敗者偏差」嗎?你覺得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84會員
258內容數
生涯橫跨科技、出版、行銷顧問業;曾創立過多家數位媒體,並擔任雜誌總編輯與社長。專注商管、網路、科技、語言、軍事等領域;曾任教大學中文系,並擔任電動車系統公司行銷長。目前為企業與新創公司媒體策略、產品行銷、語言應用顧問,提供品牌再造與中英文文案教學等服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傅瑞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廠商都想用企業網站「講故事」:講品牌、講產品、講理念,最終當然希望網站成為不休息的業務員、做全世界的生意;但少有廠商對於企業網站內容的結構與規劃有通盤理解,特別是外文版本。本文就來談談這個問題,以及建議企業注意的角度。
如果要將「USB外接電池」、「行動電源」、或者對岸所謂的「充電寶」用美式英文寫出來,該怎麼說?「coffee shop」和「café」有什麼微妙的差異?
以下沒有對錯。但根據我的人生經驗,在討論事情時有時候會碰到這幾種態度。
在看Netflix上的新片「二戰大事記彩色版」,看它的字幕翻譯看得有點痛苦。有時候令人看得痛苦的翻譯,不一定是譯錯,而是譯者「只會一種翻法」。
接到一份對文案寫作的詢價,需求是:「帶有情感的,幽默的,讀完令人驚豔的故事。……希望看完文案就可讓人產生購買行為」;做了點功課看資料、並且仔細考慮之後,我先婉謝了這個案子。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地方的媽媽需要 ____ 」變成了一句網路流行語;有一說是來自PTT,但當然PTT不會是起源,只是因為那邊鄉民多,而鄉民正是起源處的大宗顧客來源。而這一切的開始,其實是場誤會。
廠商都想用企業網站「講故事」:講品牌、講產品、講理念,最終當然希望網站成為不休息的業務員、做全世界的生意;但少有廠商對於企業網站內容的結構與規劃有通盤理解,特別是外文版本。本文就來談談這個問題,以及建議企業注意的角度。
如果要將「USB外接電池」、「行動電源」、或者對岸所謂的「充電寶」用美式英文寫出來,該怎麼說?「coffee shop」和「café」有什麼微妙的差異?
以下沒有對錯。但根據我的人生經驗,在討論事情時有時候會碰到這幾種態度。
在看Netflix上的新片「二戰大事記彩色版」,看它的字幕翻譯看得有點痛苦。有時候令人看得痛苦的翻譯,不一定是譯錯,而是譯者「只會一種翻法」。
接到一份對文案寫作的詢價,需求是:「帶有情感的,幽默的,讀完令人驚豔的故事。……希望看完文案就可讓人產生購買行為」;做了點功課看資料、並且仔細考慮之後,我先婉謝了這個案子。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地方的媽媽需要 ____ 」變成了一句網路流行語;有一說是來自PTT,但當然PTT不會是起源,只是因為那邊鄉民多,而鄉民正是起源處的大宗顧客來源。而這一切的開始,其實是場誤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找到「對的人」是主管永遠的議題。有人偏重「執行力」與立即的績效貢獻,也有人看重「學習力」來面對未知的挑戰。成功的企業主還會再加上第三個維度來衡量應該要側重那一邊來選用人才。 偏重績效導向 最典型的就是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談到關於他面試高階經理人的觀點,他說:「應徵的時候,我們都會問你為甚麼要到
Thumbnail
在業務轉型過程中,面對團隊的挑戰是成功的關鍵。從適應新市場需求到改變供應鏈,團隊的支持至關重要。本文探討瞭如何在面對團隊成員利益驅動下,運用外部資源和內部創業,推動企業的ESG+AI轉型。透過勇敢投資未來業務,您將能夠提升個人與團隊的價值。
Thumbnail
鄭自凱管理觀點: 根據美國貝恩策略顧問公司和其他機構的研究顯示: 「一個組織是由不到5%的角色,提供公司95%以上執行策略和創造成果的能力。COVID-19疫情已經挑戰了我們對工作生產力的各項假設,而在我們逐漸脫離疫情之際,企業必須重新思考,在日漸變為由科技賦能的未來,哪些技能會是最重要的,
本文探討臺灣企業在數位轉型和商業模式改變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和機會,分享了一些基礎概念和個人見解。
Thumbnail
技​​術飛速發展時代,數位化投資對所有產業來說,已是關鍵決策。根據McKinsey的調查顯示,大部份的企業數位化轉型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預期成效。Faisal Hoque在《REINVENT》書中指出,企業數位化轉型無法全面成功,問題不在技術,在企業領導者思維。所以超級數位化時代,必須先重塑業務轉型。
Thumbnail
面對這種已知的風險,先進國家怎麼處理,台灣又怎麼去回應? 基本上,全部都在犧牲本國農業與輕工業,將土地、資本集中在有競爭力,技術具有獨特性、低替代性的產業上,高替代的就外移,去低廉成本的地方生產。與左右派一點屁關係都沒,大家都在犧牲,差別在於右派是直接砍死,左派政府是先打...
Thumbnail
「前一名代表,應該是…… 吳若瑄同學有提到,過去的代工產業當成本削減、利潤便會愈高。這樣的策略難道不好嗎?」提出問題的是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的朱伯勇教授。 「就讓我來回答教授的問題好了。」文逸毫不猶豫地站到台上。
Thumbnail
企業需要持續調整以契合市場需求,轉型是必然需要面對的挑戰。科技發展、ESG轉型、電動車、AI轉型、敏捷管理等需求頻繁。成功轉型的比例僅有20%,建議引入變革急迫感、強大變革領導團隊、建立明確願景與溝通、去除障礙、創造短期戰果、不宣佈勝利過早、深植變革文化。參考「領導變革:為何轉型未竟其功」。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對於沒有上班經驗的創業者來說,進入企業經理人角色是相當困難的,而這種深度經歷對於創投領域同樣重要。因為成為創投合夥人所需具備的主要條件,除了募資能力跟案源,最關鍵的是協助創業者找到好的員工、顧問與出場途徑。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找到「對的人」是主管永遠的議題。有人偏重「執行力」與立即的績效貢獻,也有人看重「學習力」來面對未知的挑戰。成功的企業主還會再加上第三個維度來衡量應該要側重那一邊來選用人才。 偏重績效導向 最典型的就是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談到關於他面試高階經理人的觀點,他說:「應徵的時候,我們都會問你為甚麼要到
Thumbnail
在業務轉型過程中,面對團隊的挑戰是成功的關鍵。從適應新市場需求到改變供應鏈,團隊的支持至關重要。本文探討瞭如何在面對團隊成員利益驅動下,運用外部資源和內部創業,推動企業的ESG+AI轉型。透過勇敢投資未來業務,您將能夠提升個人與團隊的價值。
Thumbnail
鄭自凱管理觀點: 根據美國貝恩策略顧問公司和其他機構的研究顯示: 「一個組織是由不到5%的角色,提供公司95%以上執行策略和創造成果的能力。COVID-19疫情已經挑戰了我們對工作生產力的各項假設,而在我們逐漸脫離疫情之際,企業必須重新思考,在日漸變為由科技賦能的未來,哪些技能會是最重要的,
本文探討臺灣企業在數位轉型和商業模式改變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和機會,分享了一些基礎概念和個人見解。
Thumbnail
技​​術飛速發展時代,數位化投資對所有產業來說,已是關鍵決策。根據McKinsey的調查顯示,大部份的企業數位化轉型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預期成效。Faisal Hoque在《REINVENT》書中指出,企業數位化轉型無法全面成功,問題不在技術,在企業領導者思維。所以超級數位化時代,必須先重塑業務轉型。
Thumbnail
面對這種已知的風險,先進國家怎麼處理,台灣又怎麼去回應? 基本上,全部都在犧牲本國農業與輕工業,將土地、資本集中在有競爭力,技術具有獨特性、低替代性的產業上,高替代的就外移,去低廉成本的地方生產。與左右派一點屁關係都沒,大家都在犧牲,差別在於右派是直接砍死,左派政府是先打...
Thumbnail
「前一名代表,應該是…… 吳若瑄同學有提到,過去的代工產業當成本削減、利潤便會愈高。這樣的策略難道不好嗎?」提出問題的是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的朱伯勇教授。 「就讓我來回答教授的問題好了。」文逸毫不猶豫地站到台上。
Thumbnail
企業需要持續調整以契合市場需求,轉型是必然需要面對的挑戰。科技發展、ESG轉型、電動車、AI轉型、敏捷管理等需求頻繁。成功轉型的比例僅有20%,建議引入變革急迫感、強大變革領導團隊、建立明確願景與溝通、去除障礙、創造短期戰果、不宣佈勝利過早、深植變革文化。參考「領導變革:為何轉型未竟其功」。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對於沒有上班經驗的創業者來說,進入企業經理人角色是相當困難的,而這種深度經歷對於創投領域同樣重要。因為成為創投合夥人所需具備的主要條件,除了募資能力跟案源,最關鍵的是協助創業者找到好的員工、顧問與出場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