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0|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與惡血一樣胡鬧的新創公司《矽谷新創公司歷險記:獨角獸與牠的產地》

一直以來,矽谷都是新創產業的代名詞,尤其自從金融海嘯後,全球景氣復甦,各國央行降息導致熱錢不斷湧入市場,資金氾濫下也造成許多創投有錢無處可灑,便一窩蜂湧入新創產業,許多獨角獸企業也因此誕生。(獨角獸企業的定義就是「估值達到10億美元以上的初創企業。」)
身為對財經很有興趣且平日大量涉獵相關書籍知識的我而言,這本書的標題非常吸引我,矽谷新創公司耶!一提到這個名詞,就會聯想到Uber、Airbnb、WeWork這種大家都耳熟能想的公司。(在這裡延伸閱讀一下:2019新晉獨角獸榜單出爐 )
也因為新創公司常有許多爭議,像是上市前Uber爆性騷擾醜聞、WeWork行政總裁把私利置於公司利益之前等等,造就很多散戶(?)像是我,對新創公司的觀感都不太好。
而這本書的對象是成功IPO的HubSpot。在此之前,見識淺薄的我完全沒聽過這間公司…...總之,它就是一間研發提供給企業銷售人員使用的軟體公司。
而本書的作者是新聞週刊的科技編輯,對科技業也是小有研究,在被資遣後,他選擇加入這間當時還尚未上市的新創公司HubSpot,開始了一連串的奇幻旅程。
請容我就不細講本書內諸多HubSpot荒唐的事蹟,挑幾個我印象深刻且有所感觸的內容分享。

一、庸才當道
知名前蘋果執行長賈伯斯曾談到庸才當道現象,指的是公司早期僱用的平庸員工職位步步高升,最後成為部門主管。等到這群庸才必須僱用其他人時,自然也會偏好庸才。就像與賈伯斯在蘋果共事的蓋川崎(Guy Kawasaki)說的:「二流人才會聘用三流人才,這樣才能凸顯他們的優越。三流人則會僱用四流人。」這就是庸才當道的現象,而我相信這就是過去七年在HubSpot發生的情況。-P.132 (節錄至此:一個資深科技記者在新創公司的一年:如果公司中是庸才當道)
庸才的問題在於他們不知道自己是庸才。這個章節談到庸才的問題,相信舉凡是出過社會的人,難免會在工作場合上有很深的感觸,就是庸才真的不會發現自己是庸才,也因為他們並不知道這個事實,導致他們也不會懂得去進步去改變。
而本書作者在HubSpot這個企業裡面更發現這個驚人的事實,當時他進去時HubSpot創立不超過10年,是一間很年輕的公司,再加上裡面幾乎都是年輕人,就算是與創辦人一同創辦這間公司的資深員工,年紀也都不大(作者51歲進入這間公司,是全公司第二年長的人),因此一來是他受不了同事沒什麼工作經驗也罷,更可怕的是許多同事們都還自命不凡。
反思若是自己遇到這樣的人也就罷了,可怕的是屬於這樣的人還不自知,終究遲早會被社會給淘汰,淘汰的原因可見接下來的二。

二、「你的公司不是你的家人。」
HubSpot本身聘僱大量的年輕人,因為工資低廉。也就是一名資深的員工薪水恐怕能雇用2到3名的年輕人,能夠減縮許多人力成本。
不只HubSpot和其他新創公司如此,現在很多大企業也寧可資遣資深的員工,改聘僱年輕人,就像是本書的作者自己被新聞周刊給解聘,他的主管艾比自己也提到「我想他們只是想雇用更多年輕人,他們可以用你的薪水,雇用五個剛從大學畢業的小夥子。」這就是現代社會的可怕之處。
過去在我們上一代,他們進入穩定的大公司,慢慢一階一階的往上爬,公司將這些員工當作資產、當作家人,照顧他們,並不輕易捨棄他們。
可是現在的公司已經不是這麼看待員工,有些知名大企業甚至以工作環境惡劣著稱,像是亞馬遜。更別提為「你的公司不是你的家人。」這句話護航的網飛,及提出這句話的是Linkedin的創辦人Hoffman。
雖說這本書是在幾年前出版的,但是近日也有相關的文章在探討矽谷大量裁員的議題,在此延伸閱讀:
矽谷神話不再!為何工程師「從新創逃到大廠」一樣面臨裁員? | TechOrange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在許多人的心中,矽谷就像是個創業天地,也是許多人心目的築夢天堂,但是現在的矽谷,正上演著大裁員現象。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將與大家分享許多矽谷工程師所面臨的求職困境,以及造成這些現象背後的一些問題。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矽谷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責任編輯:陳美羽) 休假結婚申請獲批後第三天,矽谷工程師 Sam 收到了裁員通知。 他向矽星人(本文作者,下同)回憶起那一刻,覺得很不真實:「請假的時候經理很為我高興,擁抱、握手、祝賀。」 裁員這件大事,往往不能以人之常情推斷,在他以為最不可能也最不該發生的一刻,就這樣發生了。 Sam 不知道該怎麼在聚集一生親友的婚禮時刻解釋自己的失業,只能在第一時間告訴未婚妻:「組裡最近一直有人被裁,今天 ‧‧‧‧‧‧ 輪到我了 ‧‧‧‧‧‧ 我希望這不會影響我們的關係,但你有權知道。」 人員流動在矽谷很常見,這裡匯集了各國科技人才,常年在尋找新的機會。不過在兩三年前,矽星人聽到的流動原因總是「跳槽」、「尋找新的機會」。 意氣風發的年輕工程師很難在同一個地方工作兩三年。小型科技公司的工程師想去大廠,大廠的工程師厭倦了「擰螺絲」的重複工作,也在斟酌著去創業公司,說不定還能收穫一個財務自由的未來。 然而到了 2019 年,潮水的方向變成了「裁員」。 這個詞開始掛在人們嘴邊,人們開始討論:裁員新常態。 求職面試時有一個最難回答的問題:「你為什麼離開上一家公司?」 一名求職者調侃,自己回答起來非常容易:「它們都倒閉了。」 即便創業公司注定「九死一生」,期權常變廢紙,但在熱錢湧動估值高漲的前兩年,新創企業還在矽谷跳槽鄙視鏈的頂端。 那時科技大廠最優秀的一批工程師嚮往創業,尤其是那些滿腹才華、充滿創新精神的人。當手中的工作越來越沒有挑戰性,他們想要更多的話語權、更多的領導力、更激盪澎湃的人生經歷。 可惜今年是創業時代神話破滅的一年。 沒有上市的新創企業融資艱難,獨角獸企業上市後股價跌得慘淡。特別是還有一家上市失敗、估值跌破投資資本的 WeWork,誤傷了更多等待上市的獨角獸和籌集資金的新創企業。他們在寒冬吹來的冷空氣中瑟瑟發抖,著手改善盈利指標。 於是他們紛紛選擇減員增效。 WeWork 上市失敗,倒是傳出了因承擔不起裁員補償而暫不裁員的消息。但風暴已經擴散,它收購的 Meetup 進行裁員重整,砍掉了 25% 的員工。另外一個獨角獸 Houzz 也爆出取消已經發出的錄取、面試放鴿子、凍結徵才。 資本降溫了,虛高的估值和打水漂的投資也嚇壞了投資人。曾經不缺錢的新創企業們感到了壓力。 Uber 在內部向員工徵集降低燒錢速度的辦法。員工在入職紀念日會收到一個氦氣球,漂浮在工位上空,顯示入職 1 年、2 年 ‧‧‧‧‧‧ 一名員工建議把氣球換成貼紙。 Uber CFO Nelson Chai 採納了這項建議,並發出內部信解釋說:此舉僅在舊金山辦公室就可以為公司節省超過 20 萬美元。 這大概是一名高級軟體工程師的年薪身價。 Uber 上市半年之後,有人股票套現,也有 1000 多人因裁員離開,沒能等到下一個入職紀念日 ── Uber 在 9 月份削減了其工程和產品團隊的 435 個工作崗位,八月份從其營銷團隊解雇了 400 名員工,在 10 月又裁減了外賣等業務的 350 名員工。 在新創企業風雨飄搖後,科技大廠成為了避風港。 科技大廠的高薪與高強度工作曾被視為「金手銬」。 Facebook 一些工程師的工作時間正在力追中國 996,Google ...
矽谷神話不再!為何工程師「從新創逃到大廠」一樣面臨裁員? | TechOrange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在許多人的心中,矽谷就像是個創業天地,也是許多人心目的築夢天堂,但是現在的矽谷,正上演著大裁員現象。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將與大家分享許多矽谷工程師所面臨的求職困境,以及造成這些現象背後的一些問題。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矽谷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責任編輯:陳美羽) 休假結婚申請獲批後第三天,矽谷工程師 Sam 收到了裁員通知。 他向矽星人(本文作者,下同)回憶起那一刻,覺得很不真實:「請假的時候經理很為我高興,擁抱、握手、祝賀。」 裁員這件大事,往往不能以人之常情推斷,在他以為最不可能也最不該發生的一刻,就這樣發生了。 Sam 不知道該怎麼在聚集一生親友的婚禮時刻解釋自己的失業,只能在第一時間告訴未婚妻:「組裡最近一直有人被裁,今天 ‧‧‧‧‧‧ 輪到我了 ‧‧‧‧‧‧ 我希望這不會影響我們的關係,但你有權知道。」 人員流動在矽谷很常見,這裡匯集了各國科技人才,常年在尋找新的機會。不過在兩三年前,矽星人聽到的流動原因總是「跳槽」、「尋找新的機會」。 意氣風發的年輕工程師很難在同一個地方工作兩三年。小型科技公司的工程師想去大廠,大廠的工程師厭倦了「擰螺絲」的重複工作,也在斟酌著去創業公司,說不定還能收穫一個財務自由的未來。 然而到了 2019 年,潮水的方向變成了「裁員」。 這個詞開始掛在人們嘴邊,人們開始討論:裁員新常態。 求職面試時有一個最難回答的問題:「你為什麼離開上一家公司?」 一名求職者調侃,自己回答起來非常容易:「它們都倒閉了。」 即便創業公司注定「九死一生」,期權常變廢紙,但在熱錢湧動估值高漲的前兩年,新創企業還在矽谷跳槽鄙視鏈的頂端。 那時科技大廠最優秀的一批工程師嚮往創業,尤其是那些滿腹才華、充滿創新精神的人。當手中的工作越來越沒有挑戰性,他們想要更多的話語權、更多的領導力、更激盪澎湃的人生經歷。 可惜今年是創業時代神話破滅的一年。 沒有上市的新創企業融資艱難,獨角獸企業上市後股價跌得慘淡。特別是還有一家上市失敗、估值跌破投資資本的 WeWork,誤傷了更多等待上市的獨角獸和籌集資金的新創企業。他們在寒冬吹來的冷空氣中瑟瑟發抖,著手改善盈利指標。 於是他們紛紛選擇減員增效。 WeWork 上市失敗,倒是傳出了因承擔不起裁員補償而暫不裁員的消息。但風暴已經擴散,它收購的 Meetup 進行裁員重整,砍掉了 25% 的員工。另外一個獨角獸 Houzz 也爆出取消已經發出的錄取、面試放鴿子、凍結徵才。 資本降溫了,虛高的估值和打水漂的投資也嚇壞了投資人。曾經不缺錢的新創企業們感到了壓力。 Uber 在內部向員工徵集降低燒錢速度的辦法。員工在入職紀念日會收到一個氦氣球,漂浮在工位上空,顯示入職 1 年、2 年 ‧‧‧‧‧‧ 一名員工建議把氣球換成貼紙。 Uber CFO Nelson Chai 採納了這項建議,並發出內部信解釋說:此舉僅在舊金山辦公室就可以為公司節省超過 20 萬美元。 這大概是一名高級軟體工程師的年薪身價。 Uber 上市半年之後,有人股票套現,也有 1000 多人因裁員離開,沒能等到下一個入職紀念日 ── Uber 在 9 月份削減了其工程和產品團隊的 435 個工作崗位,八月份從其營銷團隊解雇了 400 名員工,在 10 月又裁減了外賣等業務的 350 名員工。 在新創企業風雨飄搖後,科技大廠成為了避風港。 科技大廠的高薪與高強度工作曾被視為「金手銬」。 Facebook 一些工程師的工作時間正在力追中國 996,Google ...

三、「快速成長—虧損—掛牌上市」商業模式最大的受害者是誰
上面提到的Hoffman正是新創公司IPO也就是標題商業模式的最大受益者,也就是說很多創投透過這種方式大量搬移巨大的財富進入自己,以及新創公司創辦人的口袋裡。
可殊不知在這樣的商業模式之下,真正的受害者並非那些受到保護的創投資本家(新創公司會承諾掛牌上市若低於私募投資人投資的價格,就必須分給他們更多股票作為補償),也不是造成公司不斷虧損的創辦人(他們可以在私募階段以高估值賣出持股),而是員工。
這世界實在是很荒謬,勞工像是前述的,越來越沒有保障、隨時都有可能面臨裁員的危機,因此許多人希望自己的股票選擇權能在公司順利IPO換取現金,彌補自己薪資的不足,甚至奢望藉此一飛衝天、飛黃騰達。
但是越後期進入公司的員工股票選擇權履約價可能很高,造成他們的選擇權一文不值。也就是最終受到傷害的仍是勞工!
透過上述的內容,發現這個世界對勞工的保護可說是越來越薄弱,不論是不再將員工當一家人,就連在員工為公司賣命,薪資的一部分股票選擇權都可能因此變得毫無價值,等於認真工作的員工不僅無法致富,還可能在幾年後被奉獻多年的公司給一腳踢開,而這樣的狀況在這幾年當中也不斷在現實世界中上演。
若是身為基層員工的我們沒有自知之明,亦或是沒有做出任何改變,恐怕遲早會被這個世界給淘汰,我想這也是在閱讀這本書,理解新創公司內部的荒唐、險惡之處之外,給我的最大收穫。
在這邊想延伸幾本書,都和未來趨勢及工作有關,在未來恐將會有很多工作產生劇烈的變化,身為受薪階層,若工作取代性高,務必要提高警覺甚至思考未來該如何增進自己能力,以防被這個社會淘汰。沒有意外的話我後續也會發表讀後心得。
最後的最後,我查了撰寫這篇心得當天2019.12.04的股價,每股為146美元!等於一股約要4,380元台幣。這樣一間並不算低價的公司,實則上在本書內卻如此荒謬,真的是讓人不敢置信!
或許也因為這樣,現在我挑選股票絕對不會只光看股價(or估值)及鮮麗的外表(美化後的新聞)就貿然購入,絕對會將至少3季的財報調出來看過,透過這篇心得,也希望所有投資人都能好好深入了解自己所準備要投資的標的,選擇你認同的企業文化進而投資喔!

獨角獸與牠的產地:矽谷新創公司歷險記
各界推薦 推薦序 --本夢比與矽谷夢/徐有鍵 --做火箭比較重要,還是坐上火箭比較重要?/林育聖 --關於成功、失敗與典範轉移的故事/詹益鑑 --獨角獸與台灣新創界資本寒冬/許毓仁 作者序 ▍我寫這本書是因為我想提供一個較現實的觀點, 以便透視一家「獨角獸」新創公司裡的生活,並戳破有關英雄創業家的流行神話。 前言|歡迎光臨內容工廠 ▍幹--這是我對自己說的字。「好酷。」是我大聲說出的字。⋯⋯保持冷靜,我告訴自己。深呼吸。但不管我多努力嘗試,我停不下那個「幹-幹-幹-」的小聲音,它不斷說我已經犯了大錯。很快我就會發現那個小聲音說對了。 一|擱淺的白人男性 ▍《新聞週刊》2011年以聳動的標題「擱淺的白人男性」刊登了一個封面報導,封面照片是一位中年白人男性,穿著西裝、渾身濕透,臉朝下躺在海灘的水邊⋯⋯這篇文章描述一整個曾經成功的男性世代, 在經濟衰退或週刊所稱的「男性衰退」期間遭到裁員, 現在穿著睡袍、驚愕、被閹割、心理遭到摧殘、深感羞辱地,在他們的妻子和兒女前踱步,失魂落魄地像被去勢的殭屍⋯⋯現在我已經不再是《新聞週刊》的科技編輯了。我已經是《新聞週刊》封面的那個傢伙。 二|當鴨子呱呱叫 ▍「華爾街有一句諺語。」泰德告訴我:「『當鴨子叫時,餵牠們吃東西。』你聽過嗎?90年代時,投資人想買任何字尾有達康的公司,所以我們給他們達康公司。我們的工作不是說服別人購買,而是製造人們想買的東西。我們的工作是餵鴨子。現在呢?鴨子肚子餓了。」 三| HubSpot 是什麼? ▍「基本上我是在押寶。」我對莎夏說。我們已經把孩子送上床,開始談起我應該接受哪一個工作。「HubSpot 的工作唯一值得接受的理由是,如果他們能上市,而且IPO能一炮而紅。」 四|好快樂!!好棒棒!!新創狂熱教派    ▍我感覺很荒謬。我肯定不屬於這裡。輪到我說有關自己的事時,我開玩笑說,我是在場每個員工父母的朋友,我被派來監視他們。這個笑話沒有激起任何反應,因為它確實是個冷笑話。我有點緊張了。我必須想點什麼。什麼讓我很特別?我跟在場的每個人有什麼不同,除了我的白頭髮、高膽固醇,以及我可能是房間裡唯一做過直腸鏡檢查的人之外?我說我是一對雙胞胎的爸爸。其他新員工只是看著我。 五| Hub 語    ▍「我可能是這件事的DRI,或者珍和我可能都是DRI,我們必須和柯特尼協調,一起負責開發潛在的KPI,然後我們所有人大概一、兩週後再開一次會,提出一些點子,最後我們才能開發一個SLA。」這聽起來帥不帥?這是部落格團隊的資深成員瑪茜雅, 對內容團隊的人說的話, 而我就是內容團隊的成員。 六|邪教教主有一隻棒呆的泰迪熊  ▍我們公司的「思想領袖」宣稱他在管理科學做出一項創新的突破:他帶一隻泰迪熊參加會議,並建議所有人都這麼做。 七|我們得讓部落格看起來笨很多    ▍基本上溫格曼是說,應該把部落格做得更笨一點。⋯⋯如果我們的軟體分析顯示,最高的轉換率來自發表一篇不斷重複「狗屎」兩字的部落格文章,像這樣: 狗屎 狗屎 狗屎 狗屎 狗屎 狗屎 狗屎 狗屎 狗屎 狗屎 狗屎 狗屎 狗屎 狗屎 狗屎 狗屎 狗屎 狗屎 狗屎 狗屎 狗屎 狗屎 狗屎 狗屎 那溫格曼就會發表這篇文章。每天。一天三次。一天十二次,如果軟體說十二次的效果比三次好。他真的不在乎。溫格曼不是壞人,他只是一個要達成數字的人。 八|庸才當道 ▍就像與賈伯斯在蘋果共事的蓋川崎(Guy Kawasaki)說的:「二流人才會聘用三流人才,這樣才能凸顯他們的優越。三流人則會僱用四流人。」這就是庸才當道的現象, 而我相信這就是過去七年在 HubSpot 發生的情況。 九|我犯了一個大錯 ▍史賓娜解釋說,雖然哈里根和夏哈是共同創辦人,但他們批准的事未必就會發生。哈里根很可能一踏出會議室,就把我們說的話忘得一乾二淨。而且不會想起這件事。如果沒有親自參加會議,沒有人會把哈里根的話當真。至於夏哈,他幾乎很少待在公司。我真是難以置信。我從來沒待過、或聽過一家公司的部屬敢輕忽執行長下的命令。 十|鍋爐房裡的生活 ▍電話行銷中心如同但丁筆下的地獄,鈴聲大作的地獄。溫格曼和克蘭尼姆送我來這裡是為了懲罰我越級報告嗎?他們想讓我的生活苦不堪言?如果是的話,他們成功了。 十一| OMG 萬聖節派對!!! ...
✨喜歡我的文歡迎來我的粉絲專頁點個讚以及我的Instagram追蹤我的最新動態❤
✨順手幫我拍手五下,支持我持續分享好書,謝謝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每月至少更新1篇的讀後心得專欄。 除此之外還會有其他閱讀相關的主題及選書,讓我們一起學習、一起增進閱讀量。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