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
再一次,我們可以看到,不分東西南北,在日本的進逼下,多數中國人權衡輕重下,還是會支持蔣介石的獨大領導。但實務上,派系利益跟派系下的個人利益還是很重要的,從軍方、CC派跟學界,可以看出不同派系,都有不同的思考方式,以及不同的史觀,以至於同樣的德國經驗,出現各種不同的解讀。
之所以無法出現中國法西斯領袖,並不是蔣介石本人不想,而是派系的問題。這邊筆者可以跟讀者提一下,權力的產生並不是靠一個超人去達成,這不是漫畫七龍珠,一個人可以打爆地球。現實上每個人的能力都有限,你必須透過談判與威脅,讓權力可以分享他人,這樣其他人才會願意交換條件,交付最高權力給你。
蔣介石受限黨內左右派鬥爭,還有日本的外在壓力,以及南方省份的半獨立狀態,要達成獨裁是不可能用嘴巴說說的。正如同俾斯麥的普魯士經驗,如果中國可以藉由戰爭,從日本身上獲得主動權,甚至是獲得部分勝利,那麼對國內,他就有籌碼跟其他人談判。其一,戰勝餘威可獲得多數人支持,就算是敵對派系的將領與士兵,也會尊敬打敗日本的人。其二,若蔣介石可以在跟日本對抗中佔到便宜,這也顯示中國目前也只有他一個人有能力與日本周旋。
可惜,我們都知道,中國根本就沒出現這種狀況,所以蔣介石根本就不可能憑藉戰功,逐步達成獨裁。我們現在回頭去看希特勒的權力成長,可不是一帆風順,德軍進入萊茵區的第一步,如果就招致當時法國強大軍隊的干預,希特勒會因此下台,納粹可能會垮台。但希特勒賭贏了,陸軍將領對他開始讓步,內政與外交官員開始信任他。
接下來,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每一次的事件,都讓希特勒的聲望上昇,德國民眾視他為國家救星,官員與將領對他的判斷力心服口服,權力就這樣一步步交出去。最後,波蘭的閃電戰,元首的戰時權力擴張,數周征服法國,他成了德國史上最偉大的征服者。此刻,他身邊的將領為他如癡如狂,德國民眾沉浸在無比的光榮感中。他也成為了另一個拿破崙皇帝,從此再也無人可以干涉他的權力。
中國呢?一場勝利都沒有,除了失敗還是失敗。遠因當然要追溯到清朝的時候,但現實上沒人可以取勝,又有誰可以領導中國?蔣介石與其說是中國戰時的唯一領袖,不如說是最大公約數,最大公約數下產生的領導者,權力基礎是極不穩固的。
說到底,還是要看實績。就此點來說,國民政府跟德國的關係中,還是軍事武器跟工業產品,有比較實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