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想行銷企劃或創意時,我們通常會遇到想破頭也想不到好的企劃或是開會時所有人就面對面、乾瞪眼諸如此類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狀況,我們發現問題核心是有系統地去發想、思考。
核心原則:發散-收斂-得出結論
何謂有系統地思考,其實就是以下這句話:
發散-收斂-得出結論
很多人在思考創意時,常常想到一個就打槍一個,東想一個西想一個,時間過了很久之後發現根本沒一個點子能用的,為了解決這個困境,請善用各種好用的工具。
一個人發想的好幫手-心智圖
有非常多文章都在介紹好用的心智圖工具或是說明心智圖要怎麼用,以我來說我最常用的是Coggle,不管用哪個都沒關係,只要你用得順手就好。
Step 1 發散
當你開啟心智圖後,中心可能是你的產品、企劃目的、活動等,接著開始針對你的中心目標做「無限」發散,就是無限發散沒錯!在這個階段把任何所有你想得到,跟他有關、無關或只是一個愚蠢聯想都沒關係,全部先把它放上去。
建議時間:10min
Step 2 收斂
收斂的方式原則上有幾個,在這個階段才將前述步驟產生不相關的字詞移除,也是我認為去評估「好」點子跟「不好」點子的時候:
(1)目的:回頭思考這個企劃的目的是什麼,把無法達成這些目的的字詞刪除。
(2)類別:將所有關鍵詞或篩選後的關鍵詞,按照類別分類,若沒辦法分類的,再透過其他原則篩選。
(3)預算:錢永遠是最現實的問題,有多少錢做多少事,把這個預算下無法達成的內容刪除。
備註:移除時建議不要直接刪除,而是透過標註記號、顏色、刪除線等方式註記,因為有可能這些概念最後仍會用上。
Step 3 得出結論
做完上述兩動之後,應該可以得到某些結果,接著你可以開始評估這個結果是不是你想要的,如果是的話,那恭喜你;不是的話,那就繼續往下看吧!
最後,和大家分享,以我個人而言,我撰寫企劃時會遵守一個631法則,當然並不是很絕對一定是這個配比,但多半蠻雷同的:
60%:無所事事,做各種雜事,主要是讓我能夠好好的想事情
30%:建立架構、填內容
10%:校正案件及內容
你知道,好的創意其實多半是抄襲來的 傑出的藝術家模仿,偉大的藝術家盜竊。(Goo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 — Pablo Picasso)
這句話是已故的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在訪談中提到的,我想也會打破很多人對於創意的想法,其實創意確實不見得要是一個完全新的概念,只要他是有效、在該領域沒有人嘗試過得,就可以算是「創意」的一種。
既然是這樣,我們該如何套用或是有哪些值得參考的網站
(1)
動腦雜誌定期會整理國內外各大品牌的案例,應該也算是廣告圈內很多人都會定期閱讀的一個網站/雜誌,平常閒來無事通勤看看別人怎麼做,會增加發想時的靈感。
(2)
Motive商業洞察也是一個以品牌、行銷為主的網站,更新速度也蠻快的,也會定期產出案例分享,算是品質很不錯的網站。
(3)
ㄇㄞ ˋ 點子我覺得內容更以品牌為導向,比起motive而言,少了一些商業性的內容,但更多的是相對於品牌及內容的探討,有些設計、藝術類的東西也能夠在這邊找到。
A+B=C,這就是創意 創造力就是將事物連結起來的能力
這句話也是賈伯斯說得,但其實哈佛大學也曾經對此議題做過研究。
哈佛大學研究人員花了六年時間,訪談三百多位高階主管,對這個問題做了非常透澈的研究,結論相當有趣,但是他們如果直接去問賈伯斯,應該可以省下許多時間。根據這項研究,創新者與缺乏創造力的專業人士相比,前者擁有一項最重要的獨特能力:聯想(associating),也就是將看似不相關的問題、或者不同領域的構想連結起來。
既然這樣,那有什麼方法可以有效幫助我們把事物連結起來?
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問對問題
在會議中,大家面面相覷很大的原因是-撞牆之後,沒人告訴你換個方向走或是把牆拆了。
(1)圖片引導法
在制定企劃之前,相信我們對於受眾都會有個敘述,也會有個形象的設定,嘗試將這些設定與一般我們能想像的情境去做連結,文字太抽象的話,那就給圖片吧,透過視覺去刺激腦袋,找出更多的靈感。
(2)情境模擬
透過具體的圖片去模擬該受眾在特定狀況下會如何反應,又或是透過詢問周遭朋友的方式進行小樣本抽樣調查,整理完資訊之後就會發現可以繼續延伸的路線。
另外,像是RPG的角色扮演,有時候也會是突破困境的一種方式,也會讓發想的過程和氣氛更加和緩,好點子多半是出於輕鬆有趣的環境中的。
最後,其實發想這件事情也是需要練習的,除了平常多看不同案例,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之外,常常去問自己這個東西還可以怎麼做,結合什麼東西,一想到概念時就把它記錄下來,種種的累積,最後會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候,回饋到自己身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