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習:會「讀」就會「說」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好久好久以前,開始學英文的時候,拿著教材聽著老師在台上一字一字教導發音,下一次又認真的將我們帶入文法紛亂的世界。當時囫圇吞棗的我,也沒有想太多,但可以肯定的是,當時我沒有很喜歡學英文。漸漸長大後開始覺得英文重要,帶著僅存的英文基礎,再次誤入那個「世界」,語學觀念(請參照:「所謂的語學觀念,比起學語言本身更重要」)也完全沒有隨著年齡進化,直覺地覺得背多了、記多了、讀多了,「說得好」這件事自然手到擒來 。
傻、好傻。
多年後的今天,歷經各種方法嘗試,才恍悟「會讀」不等於「會說」,「啞巴英語」在現今這個時代,也不是一個初現的現象,當家長,學校教育依舊與分數不離不棄,一批一批啞巴英語還是會被製造出來。自古以來,語言再怎麼說,也是先有聲音才有文字,文字也可以說是聲音的再現,便於保存。相反的也有所謂的「文盲英語」,旅居外地,重於溝通,不識讀寫,所以才會有這樣的現象。 這兩者如果是你,會選哪一個? 答案很簡單,語言本質就是溝通。
上述兩種現象其實已經明示我們「讀」和「說」就是獨立存在,所以必須個別練習。不過說完全獨立也是有點過了頭,畢竟讀得多的人,至少還會說一點,但不至於流暢,而聽得多的人卻有可能說得好。 到底為什麼有這樣兩立的現象?
以大腦的記憶來說,分為圖像和聲音,「讀」用到的就是圖像記憶 ,「說」自然就是用到聲音記憶(與聽力息息相關)。 再細分一點,文字屬於符號,口說上,大腦對符號的記憶遠不如聲音的記憶。 仔細想想一個人在閱讀的時候如果速度加快,內心是不太會讀出聲音。但有的人閱讀速度比較慢,就有可能在內心一字一句地讀出來,幫助理解文意,雖然拖慢閱讀速度,但聲音對他來說比較具有意義。所以說那些會速讀的人,基本上是看到字的形狀,很快的就可以在腦中產生意義。 參照下圖,有大量閱讀經驗的人基本上還是看得懂 。
因為在認字辯義的時候,看的是整體「字形」而不是「拼字」順序 。據說速讀的能力其實每個人都有,只是因為從小就被教育讀書要唸出來,漸漸地就失去這種能力,僅有少數人還保有著,或者是靠再次訓練出來。這樣說起來,符號的記憶好像比聲音的記憶還快,別忘了我們是希望口說的速度快,而不是閱讀,所以是否擁有大量外語的聲音記憶就相當重要,因為我們在交談時,其實都是用「聲音」來產生意義在相互理解,腦中幾乎很少同時浮現文字,只有在被問及哪個字才會進行回想(詢問中文姓名時),那又為什麼我們可以交談並快速相互理解呢?
一直以來,我們並不是以單字為單位,一個字一個字地發音拼成一句話,而是以一句話或一段話的聲音記憶,來做口語交談。
做個簡單實驗吧! 當我說「白日依山盡........ ,接著要你把詩剩下的部分唸完,你可以毫不猶豫快速默背完,就是因為這整首詩的聲音記憶老早被你記住了,為什麼說是聲音記憶呢? 你剛剛快速默背出聲時,腦中有閃過任何文字嗎? 嘿嘿 道理就在這裡!
聲音的記憶,經過不斷重複,字詞和字詞的音,會合併形成一個聲音記憶,這是閱讀做不到的。
原本一大串分開的東西,一下子變成一個東西,好像更省記憶空間了,在腦科學上,這叫做「記憶組塊」的形成,有機會再為大家說明。
希望藉由此篇文章破除對「大量閱讀就會說」的迷思,並給予大家在學習方向的啟發,可以改變目前可能錯誤的學習方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會員
22內容數
分享許多事物,特別聚焦在語言學習、程式學習、時事、靈性,最後還有我自己的生活感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青茶說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為什麼有些人學了語言可以講得很流暢、也很直覺,有時甚至都只是情緒反應,不太有「腦內翻譯」的動作。相反有更多人花了很多時間學語言,說話總難以如同反射動作一般,同時有總引起「逐字翻譯」的傾向,話(母語)到嘴邊時的衝動,老是因為(腦內)的文字(外語)排列還沒就緒,令對方感到你似乎常常「欲言又止」。
因為從小就有留學的經驗,到了回國後唸了英文系,加上自學日語,在這個學習語言的道路上,一路跌跌撞撞,可以說學習語言本身這件事,可以說是我人生的一部分。或許剛開始只是為了學好英文或日文,但是學習的過程,我漸漸發現語學觀念比起學語言更為重要......
為什麼有些人學了語言可以講得很流暢、也很直覺,有時甚至都只是情緒反應,不太有「腦內翻譯」的動作。相反有更多人花了很多時間學語言,說話總難以如同反射動作一般,同時有總引起「逐字翻譯」的傾向,話(母語)到嘴邊時的衝動,老是因為(腦內)的文字(外語)排列還沒就緒,令對方感到你似乎常常「欲言又止」。
因為從小就有留學的經驗,到了回國後唸了英文系,加上自學日語,在這個學習語言的道路上,一路跌跌撞撞,可以說學習語言本身這件事,可以說是我人生的一部分。或許剛開始只是為了學好英文或日文,但是學習的過程,我漸漸發現語學觀念比起學語言更為重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小開始,孩子能聽懂的,比能自己讀懂的要多,美國的研究顯示這個趨勢一直延續到中學時期。在小學階段,孩子可以聽懂高於閱讀能力的內容,所以更要持續進階的多聽,一來讓拓展知識面、接觸豐富的詞彙和表達方式,二來維持一定的挑戰性,引起學習興趣。
Thumbnail
你也對於背誦單字感到很痛苦嗎?能不能更輕鬆地學習外語?試試書中提到的聽說讀寫方法,讓你突破學外語的煩惱!
Thumbnail
在正式的場合有需要開口說話的時候, 大部份情況都不是三言兩語,使用幾個字, 半句、一句話就可以達到效果。 開口說話,就是英語 “語言學” 所謂的 “oral language”。本質上,它涵蓋著 “說”與 “聽” 兩個不可缺的部分。 開口說話和反思聽眾的獲益,是口語正向應用的一體的兩面。
Thumbnail
先說結論,英、美很多同字不同音,很多是母音念法不同,有時候是重音位置不同,先培養這個觀念,以後學單字時,就要特別注意英、美單字的發音。 你會覺得:「這有什麼重要的嗎?」 依據我 20 年來,指導過全球 28 個不同國家的學生經驗來看,不少發音 (正確發音、 正確重音等)、聽力、口說 (發音以外的
Thumbnail
你記得你自己是怎麼學中文的嗎? 大部分的人是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講國語。 孩提時期學習語言的年齡大約在一歲到三歲之間,我們對怎麼開始學習自己的母語,沒有什麼記憶。爸媽開始跟小孩互動說話時,小孩是用「聽」和「看」的方式學習母語。你指著汽車說「車車」,之後在路上「看」到汽車,他的頭腦就會出現你上次說出「
Thumbnail
只要能掌握溝通分際,是否「本來就很會說話」倒不見得是重要考量。
Thumbnail
拼字,靠死背:多少人能背光那些例外? 文法,靠理解:多少人能解密那些規則? 語意,靠閱讀:多少人能「看」出那些「音效」?
Thumbnail
英文聽力不足是許多學生的困擾。本文探討了導致英文聽力不足的原因,並提出瞭解決方案,包括聽力神器的使用,不死背單字,以及準備英聽考試的方法。
Thumbnail
世人常言:「說話不經大腦。」其實我得說,我說話常常只經大腦,不走心。說話若少了同理心與關心,就容易傷到人,當然啦,傷了人之後就要有反過來被傷害的心理準備。 後來,我想了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如果開口前,把這件事當成一個問題的話,就是只經大腦;如果開口前是想探索答案的話,就有心了。
學習語言,大量輸入(input)是非常重要的 學習英語不要再捧著單字書從頭背到尾 試試看利用網路免費電子書、有聲書資源,無痛、短時間提升英語實力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小開始,孩子能聽懂的,比能自己讀懂的要多,美國的研究顯示這個趨勢一直延續到中學時期。在小學階段,孩子可以聽懂高於閱讀能力的內容,所以更要持續進階的多聽,一來讓拓展知識面、接觸豐富的詞彙和表達方式,二來維持一定的挑戰性,引起學習興趣。
Thumbnail
你也對於背誦單字感到很痛苦嗎?能不能更輕鬆地學習外語?試試書中提到的聽說讀寫方法,讓你突破學外語的煩惱!
Thumbnail
在正式的場合有需要開口說話的時候, 大部份情況都不是三言兩語,使用幾個字, 半句、一句話就可以達到效果。 開口說話,就是英語 “語言學” 所謂的 “oral language”。本質上,它涵蓋著 “說”與 “聽” 兩個不可缺的部分。 開口說話和反思聽眾的獲益,是口語正向應用的一體的兩面。
Thumbnail
先說結論,英、美很多同字不同音,很多是母音念法不同,有時候是重音位置不同,先培養這個觀念,以後學單字時,就要特別注意英、美單字的發音。 你會覺得:「這有什麼重要的嗎?」 依據我 20 年來,指導過全球 28 個不同國家的學生經驗來看,不少發音 (正確發音、 正確重音等)、聽力、口說 (發音以外的
Thumbnail
你記得你自己是怎麼學中文的嗎? 大部分的人是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講國語。 孩提時期學習語言的年齡大約在一歲到三歲之間,我們對怎麼開始學習自己的母語,沒有什麼記憶。爸媽開始跟小孩互動說話時,小孩是用「聽」和「看」的方式學習母語。你指著汽車說「車車」,之後在路上「看」到汽車,他的頭腦就會出現你上次說出「
Thumbnail
只要能掌握溝通分際,是否「本來就很會說話」倒不見得是重要考量。
Thumbnail
拼字,靠死背:多少人能背光那些例外? 文法,靠理解:多少人能解密那些規則? 語意,靠閱讀:多少人能「看」出那些「音效」?
Thumbnail
英文聽力不足是許多學生的困擾。本文探討了導致英文聽力不足的原因,並提出瞭解決方案,包括聽力神器的使用,不死背單字,以及準備英聽考試的方法。
Thumbnail
世人常言:「說話不經大腦。」其實我得說,我說話常常只經大腦,不走心。說話若少了同理心與關心,就容易傷到人,當然啦,傷了人之後就要有反過來被傷害的心理準備。 後來,我想了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如果開口前,把這件事當成一個問題的話,就是只經大腦;如果開口前是想探索答案的話,就有心了。
學習語言,大量輸入(input)是非常重要的 學習英語不要再捧著單字書從頭背到尾 試試看利用網路免費電子書、有聲書資源,無痛、短時間提升英語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