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習:先聽說後讀寫?

2023/09/0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從文法翻譯到素養的演變

在許多工作場合,我也會用「先聽說後讀寫」這樣的說法來達到工作上的目的,但每每提到一次,我總會不自覺的問:真的嗎?

如果真的是先聽說後讀寫,又為什麼我們練了這麼久的口說,出了國一樣當啞巴? 又為什麼,明明這麼多產品都強調聽說的重要性了,我們還是一直被指責是「菜英文」? 理論是這麼告訴我們的,但實際卻反應不出來,是理論錯了?還是我們做錯了?

時代的演進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需求的演變,語言學習方法也在不斷地進化。

後來大家開始批評英文課只會教單字文法,要求學生把課本上的內容背下來,都不注重聽力口說或對話,所以教育跟著改變了,學生要考聽力了,也會有了英文會話課,坊間英語補習班更是各個強調小班制,讓所有人都有開口的機會。

而現在,教學界各個抱怨學生只會考試,不會實際應用,所以改強調素養,在素養當道的現在,語言學習還是應該「先聽說後讀寫嗎」?

語言學習的演變和社會背景

語言是人類文化和溝通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人們怎麼互動,也會影響語言的使用方式,也造就了不同的語言學習方式。

早期的語言學習主要集中在文本的翻譯上,目的是翻譯聖經文本或經典作品。所以需要確定文法正確不會造成誤解,夠準確的翻譯也十分重要,因為人們需要透過翻譯來理解和傳遞文字和經典著作的含義。

然而,隨著國際貿易和國與國之間的交流、發展,語言的交流不再限於書面,語言學習的重點開始轉向口語溝通,Direct Method與Audio lingual漸漸成為主流,台灣也是在那個時候,開始吹起全美語的英文補習班,No Chinese的規則在全美語補習班幾乎是常態,這個時期,語言學習者被鼓勵注重聽和說,而不僅僅是讀寫。

語言學習理論和現代社會的需求

而現在,因為網路和科技的發達,不同的場合都需要語言能力,除了日常生活或商業買賣的基本需求外,語言學習面臨更多的情境。例如,跨國合作需要多種語言的人一起研發新知識,特定領域的人也發展出各自所需的語言模式,而不同的情境,也會有不同的要求!不是在單字、文法或句型的複雜程度有差異,而是發展出屬於各領域的特色,為此,語言學習理論出現了CLIL和EMI。

素養、EMI、CLIL與語言教育

從傳統的翻譯文法教學法,到口語溝通為主的直接教學法和Audio lingual教學法,最後到了現在,素養、EMI、CLIL,現代語言學習已經超越了傳統的聽說讀寫,轉向了強調先理解情境,再來談語言的運用,所謂情境,可以包括文化背景、社交技能、跨文化溝通等方面的知識。這種方法使語言學習者更能適應不同情境,語言不再被視為學科,而是工具。所有地方都需要會語言人才,但他們需要的不是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EGP)的人才,而是能夠在特定情境下使用語言的人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ESP)人才。

觀察與反思

會想要寫這一篇文章,一方面是對自己工作上的觀察,另一方面也是反思語言學習理論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從講求字字句句都要精確的文法翻譯,到口說為主的audio lingual與直接教學法,再到現在的素養教育,語言學習一直在不斷變化。

在當今的多元化社會中,為了能夠適應各種情境,在學習一門新語言,或者想提高現有語言的能力的人,與其考慮聽說讀寫,不如考慮運用的場景,培養語言的能力或許已經不單單是強調「先聽說後讀寫」能夠解決的了,先了解情境吧。

以上是我自己的想法,不知道各位覺得,現在提倡「先聽說後讀寫」是否仍然合適?

最後

我是Yawen,我覺得議題是需要討論才會更明朗,所以藉著寫方格子的機會,整理自己的想法,並邀請大家與我討論與交流:

按下【愛心】讓我知道你喜歡我的文章。
按下【追蹤】或【贊助】,讓我知道你支持我繼續寫相關的文章。

如果你想要告訴我你的想法,或者和我討論,歡迎【留言】或【來信】

我的Mail:[email protected]
我的Instagram:yawen.books

35會員
68內容數
這裡可能會聊聊教育議題 也可能會聊聊最近我蒐集到的故事 也可能會聊聊最近看到的書、電影或戲劇 不管是什麼主題,歡迎大家一起聊天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