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長]零秒思考力|EP.06

[自我成長]零秒思考力|EP.06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零秒思考力

    我們是否有意願打開一本書通常取決於標題,那時我是偶然瞥見的——零秒思考力,讓我不禁好奇什麼樣的方法可以打造出此能力,也因為那時工作列滿整張待辦清單,不得不提升一下「速度」,用少一點的時間做多一點事。
然而我有些失望~

然而我有些失望~

欸~先別急著把視窗關掉啊!

在這個資訊非常普及,人人都可以自媒體的情況下,更需要仔細檢視自己獲取的資訊。任何內容都不該照單全收,而是反覆思考、消化,找出認同或不認同的地方以及為什麼,如此一來最後才會將它內化成自己的東西。

再來,不管一本書的內容是否都認同,一定多少還是會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 何謂PDCA?

    1.Plan (計畫)
    2.Do(執行)
    3.Check(查核)
    4.Act(改善)

    是一種循環程序,可以多次重複。

    舉文件製作為例:

    Plan(計畫):思考文件的整體架構、頁數分配、各頁內容及可能的結果。
    Do(執行):一口氣寫完所有內容。
    Check(查核):檢查一開始的目標達成了多少。
    Act(改善):重寫不足的部分、不恰當的部分。

    Plan(計畫):再次考慮文件的整體架構、頁數分配、每頁內容、可能的結果等。
    Do(執行):進行全面改善。
    Check(查核):檢查一開始的目標達成了多少,站在閱讀文件者的立場來評估。
    Act(改善):重寫不足、不恰當的部分。

    第一次執行PDCA時需特別快,力求產出,後面的第二次、第三次便能較有餘裕去細修。

    這便是「先求有,再求好」的最佳體現方式。
raw-image
  • A4紙張的筆記訓練

    操作方法非常簡單易於執行,拿張空白A4紙橫放,在左上角寫上標題、右上角寫日期,內容則寫你所要探討的議題的解決方案4-6行,每行20-30字,限時一分鐘。

    若能每天訓練十張,頭腦便會越來越靈活、工作效率提升。

    此方法可以用於工作上的問題,也適用各式煩惱,把所有不開心透過書寫釐清吧!就會知道自己到底在意的是什麼?焦躁的又是什麼?
  • 何謂「假說思考」?

    是指具有或嘗試建立「這件事可能是這樣」、概略的個人想法。

    這方法的用意在於「換位」,當你碰到問題的時候,藉由他人的角度來檢視問題,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看法。

    就好比我在這個平台寫文章,除了關注在我發表的內容以外,還需要考量到讀者要如何觀看以及什麼樣的脈絡是可以讓讀者清楚了解到我想傳達的東西。

    假說的成立還需經由驗證,方式可以藉由訪談或及錯誤訊息的分析,如同PDCA,假說也需要不斷驗證及重新設定,使結果的範圍越縮越小。也因為它只是暫時的,因此保有高度彈性並隨時更改。
十萬個為什麼

十萬個為什麼

  • 深入挖掘

    任何事情都應思考「為什麼」,大到人生方向,小至課堂報告,藉由不斷提問釐清思緒,直到獲得一個滿意的答案為止。
  • 創建架構

    架構是幫助思考必不可少的概念,以縱軸、橫軸整理各要素。通常格式為2x2或3x3。簡單舉例:喜歡的食物就可以分成「本國料理與其他料理」為主軸,「主食或其他食物」為縱軸;或是以「麵類、其他類」為縱軸,以「烹飪方式」為橫軸。


  • 總結
速度,能為你帶來「品質」與鬥志。

不否認在現代社會速度有其必要性,然而盲目追求速度也並非理想,本書提供了一些作法提高效率,然而我認為過於著重在日本企業文化下員工如何提升速度、提高產能的部分,以及用許多重複的段落在描述一樣的概念,讀起來稍微感覺冗長。


謝謝看到這邊的你~我是吉,歡迎追蹤👉吉百本。雞掰人

請給這篇文章一個愛心或拍手,支持我繼續創作!喜歡的話也歡迎追蹤我,持續關注之後的文章唷!

avatar-img
吉百本。雞掰人的沙龍
42會員
27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學校圖書館巧遇,亮眼的黃色書封,吸引著我的注意,翻了下後方的推薦發現有 市場先生、丁菱娟、林藝,便毫不猶豫借閱回去。 事實證明,整本書的出現即時的可以,甚至感受到許多巧合與美麗 —— 前陣子才重看了許芳宜舞者的TED演講,而後又在此書中遇見、作者於30歲剃了光頭,我在20歲時剃的、更別說...
有時候與一本書的相遇,沒有原因,就像>的出現一樣。 還記得那天心血來潮跑去海邊,一待就整天,喜歡看海的人啊…肯定都有著一顆寬闊的心,走進名為「好好基地」的咖啡廳,撞見了你。 滿溢的情感在文字間流竄,夾雜了脆弱、悲傷、堅強與苦痛,裡頭有著葉揚(筆者)的親身經歷,從懷胎、診斷、引產,到最後孤身...
已經忘了當初為什麼會對這本書名有印象,或許是某個有追蹤的帳號分享過吧!再次遇到它是在一間公館的二手書店,陰雨綿綿的那晚,推開老舊的木門,走進略顯雜亂、一排排的書架間,微微潮濕的空氣與溫暖,不捨離去,眼睛掃過成千上萬本書...
在學校圖書館巧遇,亮眼的黃色書封,吸引著我的注意,翻了下後方的推薦發現有 市場先生、丁菱娟、林藝,便毫不猶豫借閱回去。 事實證明,整本書的出現即時的可以,甚至感受到許多巧合與美麗 —— 前陣子才重看了許芳宜舞者的TED演講,而後又在此書中遇見、作者於30歲剃了光頭,我在20歲時剃的、更別說...
有時候與一本書的相遇,沒有原因,就像>的出現一樣。 還記得那天心血來潮跑去海邊,一待就整天,喜歡看海的人啊…肯定都有著一顆寬闊的心,走進名為「好好基地」的咖啡廳,撞見了你。 滿溢的情感在文字間流竄,夾雜了脆弱、悲傷、堅強與苦痛,裡頭有著葉揚(筆者)的親身經歷,從懷胎、診斷、引產,到最後孤身...
已經忘了當初為什麼會對這本書名有印象,或許是某個有追蹤的帳號分享過吧!再次遇到它是在一間公館的二手書店,陰雨綿綿的那晚,推開老舊的木門,走進略顯雜亂、一排排的書架間,微微潮濕的空氣與溫暖,不捨離去,眼睛掃過成千上萬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