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陳時中幫我們補上的一堂民主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陳時中分析國防部防疫SOP的問題是「太嚴格、彈性不足」時,或是當他對接受疫調人員喊話「誠實就是防疫有功」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他跟多數政客的不同?

陳時中與其他政治人物的差距,也許不是執行力,而是他對人性的理解方式

陳時中與其他政治人物的差距,也許不是執行力,而是他對人性的理解方式

由於台灣走向民主化的過程,其實是依靠少數人的努力及國際形勢的推波助瀾,整體社會依舊缺乏公民素養。我們對守法的概念,通常不是理性思考的結果,只是單純的服從威權,也導致多數人在意的是讓犯錯的人受到懲罰,而不會去思考這樣的懲罰能帶來什麼樣的實質意義。

就拿執行死刑來說,有多少人研究過死刑跟治安的統計關係?如果找不出關係,那為什麼一定要執行死刑?抑或是有多少人研究過交通罰鍰跟事故的關聯性?為什麼我們每年罰鍰都在創新高,但死亡人數卻沒有下降?

對很多人來說這都不重要,因為殺人償命、違規罰錢都是天經地義,他們不需要知道為什麼,他們相信只要犯人都得到懲罰,大家就會更守規矩,社會當然也會越來越美好。

所以,我們幾乎不會看到政治人物說某項規定「太嚴格」,因為法律或規則就代表了一種人民應該無條件遵守的權威,如果越來越多人違反了規則,那一定是懲罰不夠嚴厲,不可能是規則有問題。

同樣的,如果其他政治人物要使接受疫調的人員誠實以對,那他們會說什麼?我想絕對不會是強調誠實就是防疫有功,政客們會強調,如果你說謊,那就要接受怎麼樣嚴重的懲罰。

柯文哲曾經說,他來當防疫指揮官也不會太差。我想無論是在制度面或是執行面,這句話可能都有一定道理,但陳時中可以帶領大家一路走到現在,並不單單只是因為他的專業能力,更是因為他對人性的尊重。

當柯文哲提出要用電子手銬來監控隔離者時,陳時中說他們是人,不是豬、不是一塊肉,重點是考慮怎樣可以建立起好的關懷系統。當蔣萬安要求要公布確診案例所在區域時,陳時中則提醒大家社會的氛圍最重要,保護確診或隔離者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當一名無證的移工看護確診後,是陳時中阻止了勞動部的加強取締,因為移工已經成為我們長照系統無可取代的一份子。

我始終認為台灣社會缺的不是好的制度或是執行者,我們缺的是一群能理性思辯又具包容心的好公民,而陳時中的處事原則就是一次公民教育的好機會,告訴我們政府與人民之間不是只有懲罰跟服從的關係,兩者之間還有一個公民社會,是透過彼此尊重、關懷及利他主義來構築,而他用實務證明了,即使在最危險的時刻,這樣的社會,效率也不會輸給強調嚴刑峻法的威權社會。

這才是我覺得最該感謝陳時中的地方,台灣人始終對威權的效率懷抱著不理性的崇拜,正是因為在我們民主化過程中缺少了這一堂課,而他替我們補上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您好,我不確定「由於台灣走向民主化的過程,其實是依靠少數人的努力及國際形勢的推波助瀾」這句話中「少數人的努力」究竟是如本文主旨所言,還是隱含了另一層也許是相反的意思,又或許是兩者皆有? 回顧起來,陳時中部長確實有很多言行與一般公務員與政務官不同,他比較不講官腔,思維也與這兩種人有些不同。於是問題就有趣了:在這種只有少數人例外的官場裡,他能這樣子講話的基礎,是否就在於他是有意無意被培養成一張台灣神主牌的結果? 我不是在批評他,整體看來他領導因應這場疫情危機,到目前為止是值得肯定的。或許正是因為台灣有了過往的經驗,對於此次疫情不掉以輕心,陳時中剛好又是部長,制度上就是他必須要出面,加上他的本性,才使得台灣到目前沒有出什麼大礙。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就漸漸成了神主牌,變成無論說什麼,社會多數人都舉雙手贊成的狀態。 也就是說,我們理想的、心目中的烏托邦,正是要有一個有遠見但卻是威權人物,以一己之力推動才能獲得。至於公民社會出現,一個人人都願意用比下意識思考更花點功夫的科學式思考所建構的氛圍,我是持懷疑態度,因為下班後,真的很累。 另外還有一件事可以講。其實真正的流行病學家,都知道面對像新冠肺炎,甚至比這恐怖好幾倍的例如伊波拉等,懲罰、封鎖等強制手段往往只會帶來反效果。武漢要封城前夕,幾百萬人就逃了,這跟2013年底至2016年初於西非爆發的伊波拉疫情一樣,當時連西非的醫護人員知道自己確診,都往鄉下逃,加速病毒擴散。他們難道不知道隔離的重要嗎?因為整體的因應措施是無情的、不人道的。 獅子山在當時全國疫情是由國防部主導控管,結果就發生一家20口全關在一間狹小擁擠的房子,只要一有案例出現就要多隔離21天,有些家庭被隔離三個月,早期的做法甚至沒有考慮到食物供應。如此人會想逃,人之常情。 西非文化中人死了普遍要由家人為遺體清洗、親吻,連搞好一陣子,這不就是最佳傳染途徑嗎?但你若是強制禁止人們這麼做,人民就會反對,防疫就會破功。真正的傳染病學家,知道防疫是要好好說、講道理,做好配套,而不是罰你錢、把你抓起來,這樣只是反效果,或許陳時中部長也知道這個道理而已。
Chou Jill-avatar-img
2020/04/26
還是真的好好想想他講的話吧!洗腦大家都要挺你,請問你的中心思想在哪?我只看到你選邊站,同樣的事情不同的態度差異極大。2014年,卷入衛生署圖利特定醫院弊案,金2020年4月爆出敦睦艦隊防疫漏洞,韓國瑜提出官兵全面疫調,陳時中趁機拆臺,認為無需疫調,事後發現拒絕疫調的其中一名官兵確診,成為防疫指揮中心總指揮眼皮底下最大的漏洞。額超過3億元。你做了這些是在這邊講民主可笑!
吳冠毅-avatar-img
2020/04/24
看不懂這篇在講啥!不過我要講,有中心思想的民主才是民主,沒有中心思想的民主叫民粹。同樣的有中心思想的法律人才是真的法律人,沒有中心思想的法律人叫法匠。所以反過來說,有中心思想的共產是社會主義,沒有中心思想的共產就是集權。那甚麼是中心思想,以民主來說,就是民有、民治、民享,意思就是民眾共有、共治、共享,如果一個政治人物不願意跟民眾共有共治共享,他就會用民粹的方式引起民眾的情緒化,一切只為自己的利益為導向,共產也是一樣,共有、共治、共享,就是其中心思想,所以民主與共產的目標是一樣的,只是出發點正好相反,一個以民眾為中心,一個以國家為中心。所以我要問,陳時中的中心思想在哪裡?
Powwah-avatar-img
2020/04/24
怕怕
陳威劭-avatar-img
2020/04/23
您講得精彩絕倫~你看出這個人的內在思維和內涵,這是非常不簡單的事!你的思路清晰,洞察力敏銳,還要非常關心時事和我們的社會,才能做到! 我們社會可能過去普遍重視了這個規矩和罰則,那就像是對於講不聽的小孩,無能為力的爸媽一樣,使出的最後一招,或者說最簡單的一招。不論罰則是否帶來了遏阻效果,試想如果小孩只是因為罰則存在的恐懼,而遵守規矩,我想這樣的小孩並不會真正的成長。但是對於爸媽而言,沒有那麼多心力與時間的情況下,逞罰這種管教快速而簡單!對於社會或政府國家也是,與其探討這些人為什麼犯規或犯罪,探討他們的工作壓力,情感維繫,交友圈狀態,家庭的關係,身體健康狀況,身心靈平衡等等... ... 還不如一犯規或犯罪就逞罰,這只是管理者或統治者的偷懶的假象!因為花費心思跟小朋友講為什麼我們要積極學習,可能需要幾個月,甚至數年的時間,才能養成他們對學習的興趣。 對於心急如焚的爸媽,怎麼可以看著他們等待這麼久呢?當然是馬上就想要見到效果,馬上就要看到成績單!不從根本出發,速成的文化,就會讓很多事情缺乏核心價值,小孩會被教育成,學習是為了考試為了工作賺錢 ; 人民會被教育成,不犯規不犯罪,是為了不被罰錢,不被抓去坐牢,不成為社會撻閥的對象。結果論者,一定會大大讚賞這樣的社會,這樣的小孩,大家繳出很好的成績單,但是試圖用這種懶人法去管理或管教的國家政府社會家庭父母,幾乎都可以看出似乎效果大不如預期,為什麼?因為行為來自動機,動機來自想法,想法來自價值觀。當價值觀沒有被重視,終究不是處理根本的問題,也就是根本沒有在處理問題。
avatar-img
林艾德的大腦迷宮
6.5K會員
274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艾德。 最近突然有感,報紙、網路媒體、新聞頻道各有立場,想靠文字評論生活就必須進入他們的體制,無形中也是接受了他們的束縛;方格子則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看看我們能不能擺脫媒體的綁架,透過直接來自讀者的支持,得到真正獨立思考產生的文字,我想努力看看。
2024/05/24
現在有些人開始喊著要衝進立法院,其實從馬英九第二任期一直到太陽花運動佔領立法院,大叔阿姨們都是在街頭上學到何謂「公民不服從」,後來台北法院在太陽花一審無罪判決中,曾給出公民不服從的七大要件
Thumbnail
2024/05/24
現在有些人開始喊著要衝進立法院,其實從馬英九第二任期一直到太陽花運動佔領立法院,大叔阿姨們都是在街頭上學到何謂「公民不服從」,後來台北法院在太陽花一審無罪判決中,曾給出公民不服從的七大要件
Thumbnail
2024/05/23
當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在議場發言時,指出立院外的主辦單位已經宣布人數超過8千人,國民黨立委們則刻意地發出訕笑試著激怒他,而原本在開直播的黃國昌,聽到周圍國民黨立委的笑聲立刻也陪著笑,同樣的笑容,也曾出現他得知柯文哲要他當法務部長時,也曾出現在傅崐萁友好地摸了摸他的頭後。
Thumbnail
2024/05/23
當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在議場發言時,指出立院外的主辦單位已經宣布人數超過8千人,國民黨立委們則刻意地發出訕笑試著激怒他,而原本在開直播的黃國昌,聽到周圍國民黨立委的笑聲立刻也陪著笑,同樣的笑容,也曾出現他得知柯文哲要他當法務部長時,也曾出現在傅崐萁友好地摸了摸他的頭後。
Thumbnail
2024/01/16
根據台北市過去幾年的民調資料,柯文哲支持度最高的年齡層始終停留在20至29歲,他執政8年後,這些柯粉多數應該落在30至39歲,但這個年齡段柯文哲的支持度並沒有提升,而對柯文哲執政表現「非常不滿意」的比例不分年齡皆大幅成長,顯示他始終只能吸引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而且這些年輕人幾年後變成柯黑的機率很高。
Thumbnail
2024/01/16
根據台北市過去幾年的民調資料,柯文哲支持度最高的年齡層始終停留在20至29歲,他執政8年後,這些柯粉多數應該落在30至39歲,但這個年齡段柯文哲的支持度並沒有提升,而對柯文哲執政表現「非常不滿意」的比例不分年齡皆大幅成長,顯示他始終只能吸引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而且這些年輕人幾年後變成柯黑的機率很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出生在泛藍家庭中,陳時中是我第一個在家族聚會中聽到長輩們稱讚的綠營政治人物。都已年過65的長輩們,一邊討論著那位搬著行軍椅住在辦公室的鋼鐵部長,另一邊不斷點頭說「是陳時中救了我們老命」。就連平常總是充滿衝突的立法院,國民黨立委陳以信都主動獻花給陳時中感謝他的貢獻,成為台灣政壇中難得的溫馨場景。
Thumbnail
出生在泛藍家庭中,陳時中是我第一個在家族聚會中聽到長輩們稱讚的綠營政治人物。都已年過65的長輩們,一邊討論著那位搬著行軍椅住在辦公室的鋼鐵部長,另一邊不斷點頭說「是陳時中救了我們老命」。就連平常總是充滿衝突的立法院,國民黨立委陳以信都主動獻花給陳時中感謝他的貢獻,成為台灣政壇中難得的溫馨場景。
Thumbnail
陳時中今日罕見動怒,蔡英文總統今天才開防疫會議下達指令。
Thumbnail
陳時中今日罕見動怒,蔡英文總統今天才開防疫會議下達指令。
Thumbnail
過去一周,台灣新聞充斥政治鬧劇與慘劇。這般現象雖是台灣日常的體現,此次程度卻顯然突破天際。 首先,是以「歌手」自居的台衛福部長陳時中。繼11月上旬被爆出長達46秒的影片,暴露其曾在2020年6月「防疫新生活」期間飲宴高歌後,陳時中於11月27日宣布「暫時封麥」,並坦言過去影片遭人移花接木,「心情確
Thumbnail
過去一周,台灣新聞充斥政治鬧劇與慘劇。這般現象雖是台灣日常的體現,此次程度卻顯然突破天際。 首先,是以「歌手」自居的台衛福部長陳時中。繼11月上旬被爆出長達46秒的影片,暴露其曾在2020年6月「防疫新生活」期間飲宴高歌後,陳時中於11月27日宣布「暫時封麥」,並坦言過去影片遭人移花接木,「心情確
Thumbnail
陳時中:3+11跟800人命有何關係?
Thumbnail
陳時中:3+11跟800人命有何關係?
Thumbnail
身為精英當然不是問題,但當精英沒有承擔,總是把失敗的責任推給一般民眾時,這種高傲及背後伴隨的羞辱,就會讓社會的分裂雪上加霜。
Thumbnail
身為精英當然不是問題,但當精英沒有承擔,總是把失敗的責任推給一般民眾時,這種高傲及背後伴隨的羞辱,就會讓社會的分裂雪上加霜。
Thumbnail
謝志偉也好、王浩宇也好、還有其它一堆挺英的菁英名流也好,應該很多人都是留過洋,接受過歐美民主洗禮的人吧?我真的搞不懂,要餵給他們吃什麼毒,才會用這麼傳統中華文化式的理由要求團結鞏固當權者。這是他們認同的民主嗎?
Thumbnail
謝志偉也好、王浩宇也好、還有其它一堆挺英的菁英名流也好,應該很多人都是留過洋,接受過歐美民主洗禮的人吧?我真的搞不懂,要餵給他們吃什麼毒,才會用這麼傳統中華文化式的理由要求團結鞏固當權者。這是他們認同的民主嗎?
Thumbnail
陳時中的處事原則就是一次公民教育的好機會,告訴我們政府與人民之間不是只有懲罰跟服從的關係,兩者之間還有一個公民社會,是透過彼此尊重、關懷及利他主義來構築,而他用實務證明了,即使在最危險的時刻,這樣的社會,效率也不會輸給強調嚴刑峻法的威權社會。
Thumbnail
陳時中的處事原則就是一次公民教育的好機會,告訴我們政府與人民之間不是只有懲罰跟服從的關係,兩者之間還有一個公民社會,是透過彼此尊重、關懷及利他主義來構築,而他用實務證明了,即使在最危險的時刻,這樣的社會,效率也不會輸給強調嚴刑峻法的威權社會。
Thumbnail
我們為什麼需要轉型正義?其中一項重點,就是因為進入民主時代後,政府必須要讓每個重視民主價值的人民知道,當威權真正復辟了、當一樣悲慘的情境重來、當你受到上級脅迫的違反人權的命令時,你仍可以在有限的選擇中,做出更尊重生命的抉擇,即使你只是第一線最基層的執法人員也一樣。
Thumbnail
我們為什麼需要轉型正義?其中一項重點,就是因為進入民主時代後,政府必須要讓每個重視民主價值的人民知道,當威權真正復辟了、當一樣悲慘的情境重來、當你受到上級脅迫的違反人權的命令時,你仍可以在有限的選擇中,做出更尊重生命的抉擇,即使你只是第一線最基層的執法人員也一樣。
Thumbnail
最近都看到臺灣有些人,在談及陳同佳一案時,都大談公義,大談殺人犯不伏法對於受害者多可憐,臺灣政府應該怎樣的。聽到這些話,讓我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Thumbnail
最近都看到臺灣有些人,在談及陳同佳一案時,都大談公義,大談殺人犯不伏法對於受害者多可憐,臺灣政府應該怎樣的。聽到這些話,讓我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Thumbnail
最近台灣的選舉和施政結果,凸顯了一個問題:透過民主制度勝出的候選人,往往並不具有適當的「治理能力」;治理能力不足、而又贏得選戰的人,往往會有來自選票的盲點,認為自己無所不能。這個問題的可能解法,則是超然獨立的「國家治理能力」培訓機構。
Thumbnail
最近台灣的選舉和施政結果,凸顯了一個問題:透過民主制度勝出的候選人,往往並不具有適當的「治理能力」;治理能力不足、而又贏得選戰的人,往往會有來自選票的盲點,認為自己無所不能。這個問題的可能解法,則是超然獨立的「國家治理能力」培訓機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