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學 一則關於女孩S的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與S相遇,是在初到香港的第二個月。
那時的我第一次離開家,力抗鄉愁的同時,對世界有著滿滿的期待。
非常慶幸能在天真的歲月認識女孩S。
女孩S,臺北人,今年二十二,再過幾天就滿二十三,單身,懶惰,獨立,有夢想,愛自由,不將就,喜歡大海,討厭冬天,我行我素。
與我如此相像,我卻總覺得他不羈的個性裡帶有幾分我不曾擁有的霸氣。
2018夏天,我回到臺北,而起初S選擇到英國繼續求學。後來我才知道,他輾轉決定留一年在臺灣,至於做什麼,沒人知道。我只聽聞他最近行蹤出現在綠島。
也是,二十二歲,不幼稚卻也不夠成熟,而他總是格外討厭自己身上隱形的標籤。
「為什麼我們總是必需接受自己被貼上標籤,被無形定義為某群體的一份子?」
「然後當你做出違背這個群體不該有的舉動,大家就對你抱持異樣眼光?」
「我理解屬於一個群體帶來歸屬感與安全感,但同時這不也限制了個人的展現獨特的權利?」
S討厭隨波逐流。每次聽說某名店瘋狂的排隊人潮就忍不住翻白眼。
「我真的不懂他們在盲從什麼。」
在那些大人眼中S或許天真,不經世事,他們總抱著看好戲的心態看著充滿熱忱的S橫衝直撞,深知有一天他一定會被現實打回原形,為了生存而放棄曾經對很多事的憧憬,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我懂他,我知道S打從心底不在乎,他根本不管別人怎麼想,人生很多事明明很簡單,不過只是因為人們想得太複雜。
「現實讓人不得不把單純的一件事加入許多其他因素,只可惜人生太短了時間根本不夠,我不想因為走錯路而迂迴,不如在一開始就做出最好最正確的選擇。」大人們說。
每次聽到類似闊論,S總是笑而不答,對於這些,他擁有屬於自己的一派理論。
「人生本來就不可能得到所有你想得到的,就像蝦捲便當只能選兩配菜,你不能要紅燒茄子、要炒高麗菜、又要煎豆腐,你只能選一個,如此,勢必得捨棄一樣,就算他們都是你的最愛。」
「就如同你不能期待擁有完全的自由同時又有無條件的陪伴,正因為如此,自由的人通常都很寂寞。」
「人們不想做出錯誤的選擇,所以把事情弄的很複雜。可是你不比較怎麼知道這些選擇的對錯?就如同一定要先試過才知道自己喜不喜歡,勢必得先犯錯,才會知道該如何做出對的選擇,不是嗎?」
「既然如此,選擇的時候就不用害怕了,錯誤無可避免,你只能把錯的在過程中變成對的,而下次面臨類似困境時,就知道該怎麼選了,除非你笨到連續犯一樣的錯。」
S覺得自己歸納出的結論真有道理,本來就是嘛,除非你很有錢,根本不用選擇。不過有錢到什麼都不缺,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S曾經跟我說,他很不喜歡認識新朋友。
「其實也不是討厭社交,我只是純粹討厭從尷尬陌生到互動自然的這個過程,即使知道這是個必經過程。為什麼建立一段關係都要經歷這種過程?我覺得痛苦的要命,更別說沒話題時那種尷尬到不行的眼神交流。」
每次聽S抱怨我都會不自覺被他誇大的語氣逗得樂不可支。他總是會為了一些神奇的事情煩惱,而這些事情在我的人生中甚至不曾被注意到。
「這麼討厭交朋友,那我們怎麼那麼要好?」
「你不一樣。」
我看著他,心中留過一絲感動。
S從不廢話解釋他不想解釋的道理,他總是這樣,話說得少,卻句句一針見血,輕易帶動旁人情緒,看似揶揄的語氣卻遮掩不了其中百分之百的真誠。
S曾經跟我說,他無法待在家裡超過一天不出門。
「有時候出門只是為了出門,沒有目的地。」
「每次室友問我去哪裡,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他。說自己還沒決定去哪顯得奇怪,敷衍了事又覺得沒禮貌。」
在這件事上我們倒是有共識,畢竟我也是個很喜歡漫無目的到處亂晃的怪咖。
S說,他很喜歡沒事時在臺北住家附近的巷弄探險。
「家裡附近的巷子每一條我都非常熟悉,哪面牆有塗鴉,哪個街口開了家新的咖啡店,一切的一切暸若指掌。不知道為什麼,我很喜歡這種掌握一個地方的感覺。」
直到有一次S發現曾經和媽媽常一起吃甜點的咖啡廳倒閉了。
這是國中時放學必經的巷子,自從畢業後就再也沒有走過。接下來大學四年更不曾回過臺北,今天偶然路過,原本充滿愜意氛圍的店面已然廢墟,雜草重生也不知道倒閉了多久。
「難過嗎?好像也不是。可惜嗎?也不是。」
「我什麼時候變成一個這麼感性又念舊的人啊?」C一邊回憶一邊對著我搖搖頭,發現自己竟然會為了一間倒閉的店情緒有一絲波動。「不過這好像也沒什麼,畢竟人長大後都會眷戀曾經的美好吧。」曾經重要的人,重要的事,還有好多好多,現在的自己看著當初的執著難免可笑,但卻又感慨已無法像當初一樣義無反顧地追求內心嚮往。
有時候我也會有這種感覺。
「成長就是這麼回事吧。」曾經的自己覺得大人們都好笨,為什麼要有那麼多顧慮,明明人生就只有一次,還找各種理由掩飾自己的膽小和不願改變。
「希望我之後也不會變成為那麼膽小的人。」S說。
我知道他不會。
很羨慕S的我行我素與無所顧忌,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去哪就去哪,想愛誰就愛誰。我從來沒有感受到他對人生選擇的一絲猶豫,因為他總是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
「如果一個人不知道想追求的事物,那他就只是在浪費時間。」
「其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沒關係,先找一件事全心投入,慢慢的你就會有方向了。」
這是他在香港機場跟我說的最後一句話。
我很想他,但我也曾聽說一句話。
「每次的離別都是為了讓下次的見面更加美好。」
確實,我深信不疑。
而我相信此時的S也正在世界某一處展現他的霸氣,並熱愛著他的生活。
2018.11.2.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會員
44內容數
永遠當個對生活有感覺的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unny Tsa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原來在我愛的人面前,我總是脆弱的可笑。常被說膽子很大,但有時候我在自己身上真的找不到勇氣。不過就這樣吧,如果事事得償所願就不是人生了。
我還是很愛這些人。即使一個人到再遠的地方,獨自經歷的再多。這些生命中的影子只會隨著時間拉長而變淡,但我知道他們仍舊在那裡,宛如空氣中若有似無的味道。
其實說到畢業,自己多少還是會心慌,但不是因為離開,而是深知無法再次經歷那些難忘的片段。轉身之後我們只剩回憶,而那些曾一起經歷過風風雨雨的人會改變、扭曲,而你再也認不出他是誰。如此種種,可能是因為社會化、可能是為了生存、為了活成大多數人認同的樣子。
除了遊客聚集的日子,想買什麼吃什麼都得碰運氣,端看老闆今天心情好不好想不想開店。生活的步調非常慢,連剛離開都市生活的我都得花一段時間適應這種慢到只想發懶的日子。
原來在我愛的人面前,我總是脆弱的可笑。常被說膽子很大,但有時候我在自己身上真的找不到勇氣。不過就這樣吧,如果事事得償所願就不是人生了。
我還是很愛這些人。即使一個人到再遠的地方,獨自經歷的再多。這些生命中的影子只會隨著時間拉長而變淡,但我知道他們仍舊在那裡,宛如空氣中若有似無的味道。
其實說到畢業,自己多少還是會心慌,但不是因為離開,而是深知無法再次經歷那些難忘的片段。轉身之後我們只剩回憶,而那些曾一起經歷過風風雨雨的人會改變、扭曲,而你再也認不出他是誰。如此種種,可能是因為社會化、可能是為了生存、為了活成大多數人認同的樣子。
除了遊客聚集的日子,想買什麼吃什麼都得碰運氣,端看老闆今天心情好不好想不想開店。生活的步調非常慢,連剛離開都市生活的我都得花一段時間適應這種慢到只想發懶的日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Thumbnail
我的人生旅程,遇見一個匆匆相遇,但我匆匆和她告別的旅客。
Thumbnail
早前小誌分享,因緣際會,說起社交圈子的事。 社交上,我幾近是飢不擇食。小弟生性孤僻,喜歡宅在家中,甚至未必每天都會出外,社交活動自然匱乏。由是僅餘的友人和活動,於小弟而言,如同久旱總逢甘露。 小弟聽聞他人能夠篩選朋友,頗為驚訝。有人選擇我做朋友,小弟求之不得——我不是常有選擇朋友的權利。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記得我應徵過一間旅遊公司,面試題目是選一個曾經到過最沉悶的地方寫推薦稿。我選了新加坡,因為即便只是去旅行,我也深感這城市的一切太可預測太實在,毫無刺激可言。 那為什麼之後我會到了新加坡呢?一當然為謀生,二也為想放逐自己到他鄉,不想再理香港的那些愛恨情仇糟心事。但即使避世如我,也是不可能孤獨一人
Thumbnail
不尊重別人的人,總是會要求對方一定要按照她想要的方式進行,然後抬高自己、貶低別人。 她說:我很開明、很好溝通、喜歡跟好厲害的人交流,與業界其他人不同。但其實就是這種人,最沒有甚麼不同。 其實從台北隻身一人下來新竹開店,一直以來都發生很多故事,但因為這日的事件,促使我認真想要寫出我所有經歷的故事。
Thumbnail
今天和soulmate持續聊人類圖。 話題來到【真的很討厭社交】這件事。 她說:看到自己的閘門之後才知道,喔~討厭社交是天生的,沒有原因的。她很討厭大團體,很討厭社交,只喜歡在小圈圈裏待著,人一多就好累想回家。 我覺得我和她的感受是一模一樣的,從小我就極度厭惡各種團康活動,參加夏令
Thumbnail
偏偏在台灣不做,來這裡才做! 我就是任性萬歲、傲慢有理的叛逆小孩。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Thumbnail
我的人生旅程,遇見一個匆匆相遇,但我匆匆和她告別的旅客。
Thumbnail
早前小誌分享,因緣際會,說起社交圈子的事。 社交上,我幾近是飢不擇食。小弟生性孤僻,喜歡宅在家中,甚至未必每天都會出外,社交活動自然匱乏。由是僅餘的友人和活動,於小弟而言,如同久旱總逢甘露。 小弟聽聞他人能夠篩選朋友,頗為驚訝。有人選擇我做朋友,小弟求之不得——我不是常有選擇朋友的權利。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記得我應徵過一間旅遊公司,面試題目是選一個曾經到過最沉悶的地方寫推薦稿。我選了新加坡,因為即便只是去旅行,我也深感這城市的一切太可預測太實在,毫無刺激可言。 那為什麼之後我會到了新加坡呢?一當然為謀生,二也為想放逐自己到他鄉,不想再理香港的那些愛恨情仇糟心事。但即使避世如我,也是不可能孤獨一人
Thumbnail
不尊重別人的人,總是會要求對方一定要按照她想要的方式進行,然後抬高自己、貶低別人。 她說:我很開明、很好溝通、喜歡跟好厲害的人交流,與業界其他人不同。但其實就是這種人,最沒有甚麼不同。 其實從台北隻身一人下來新竹開店,一直以來都發生很多故事,但因為這日的事件,促使我認真想要寫出我所有經歷的故事。
Thumbnail
今天和soulmate持續聊人類圖。 話題來到【真的很討厭社交】這件事。 她說:看到自己的閘門之後才知道,喔~討厭社交是天生的,沒有原因的。她很討厭大團體,很討厭社交,只喜歡在小圈圈裏待著,人一多就好累想回家。 我覺得我和她的感受是一模一樣的,從小我就極度厭惡各種團康活動,參加夏令
Thumbnail
偏偏在台灣不做,來這裡才做! 我就是任性萬歲、傲慢有理的叛逆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