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5/2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同學出國旅遊,好羨慕!

    某天放學時,張阿妹跟我說她好羨慕同學暑假都可以去歐洲玩,問我可不可以也帶她去看巴黎鐵塔。
    其實,我小時候也問過媽媽類似的問題,記得媽媽總是以「家裡沒錢」或是「不然你去當他女兒」帶過,當下就把我打發掉了,但也讓我的童年產生了總是在羨慕別人的後遺症。所以在張阿妹提出問這個問題之前,我就曾想過,若以後孩子這麼問時,我應該要如何回應。
    其實,當孩子提出類似的問題時,可以先回歸到孩子本身的動機,並且一起討論替代方案。我發現孩子幾個常見的動機:

    一、羨慕同學擁有的新奇玩意

    身處在鼓勵消費的時代,孩子每天會接收到許多商品行銷的訊息,羨慕同學擁有的東西是很正常的,爸媽不需要刻意制止,而是要將焦點轉移到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並提供出口。
    例如,孩子羨慕同學有一支從日本帶回來的動物造型鉛筆,這時,可以問他對這支鉛筆的「真實」感受,是「真的很喜歡嗎?還是覺得新奇而已?」「你覺得造型鉛筆好寫嗎?若是跟自己最喜歡的筆相比,更喜歡哪一支呢?」「如果比較喜歡同學的筆,願意拿什麼交換?」透過這些問題,幫孩子慢慢釐清自己的想法。
    有時候,他們不是真的喜歡同學帶回來的新奇玩意,只是單純羨慕別人能「擁有」新玩意。這時可以請孩子思考,這個新玩意是「需要」還是「想要」,若真的想要,願意拿自己的零用錢來買嗎?當孩子冷靜思考過自己的需求後,就會淡化對同學的羨慕了。

    二、覺得可以獲得友誼

    有時候,孩子羨慕同學可以出國玩,是因為覺得可以結交到很多朋友。張阿弟就曾經說過:「某某同學好好喔,都可以常常出國玩,然後買很多東西回來送人,所以大家都想跟他當朋友。」因為出國送禮的行為,會讓那個同學成為一時的風雲人物,使孩子產生「可以出國買禮物送同學的人人緣很好,大家都喜歡他」的誤解。
    這時,就要幫孩子釐清並思考所謂「好朋友」的定義。可以問孩子幾個問題:「真正的好朋友,是需要送禮物才有辦法結交的嗎?」「如果不送禮物,就不能交到好朋友嗎?」「你最喜歡班上哪個同學?喜歡他的原因是什麼?如果他沒送禮物給你,你就不跟他做朋友了嗎?」
    透過問題慢慢引導孩子,讓他了解,擁有好人緣的,通常都是那些有自信且願意幫助他人的人,若僅僅是用禮物換來的友誼,可能不會長久。

    三、對異國風情感到好奇

    若孩子是羨慕同學可以體驗異國的風俗民情,我們可以用一些方法,讓孩子不出國也能體驗異國風情。
    首先,我會先讓孩子了解該國的地理位置,因為不同的地形、氣候與民族等等,都會影響當地的生活方式及文化。我們家有一個地球儀,當孩子對某個國家產生好奇時,就會請他先用地球儀找出那個國家的地理位置,然後上網尋找該國的相關資訊,或者更進一步,帶孩子閱讀與該國有關的書籍。
    以國小的孩子來說,我還滿推薦三采文化出版的《尋寶記》套書,作者以漫畫的方式介紹各國的文化及特色,小朋友的接受度很高。另外,如果有機會的話,也可以帶孩子到異國餐廳用餐,體驗不同的飲食文化。
    最後,可以讓孩子知道每個家庭的經濟條件不一樣,但只要量入為出,還是可以規畫一個專屬於我們的家庭旅遊。與此同時,和孩子一起進行家庭旅遊的預算規畫,請他開始儲存自己的旅遊經費。孩子的旅遊經費,可以用來買他們自己喜歡的紀念品,存多少花多少,由孩子自己決定,這樣,爸媽也無須在旅途中因為孩子吵著要買東西而心煩。
    最重要的是,讓孩子了解旅行是為了讓全家人的關係更緊密,而不是為了讓別人羨慕,這才是旅行的意義。
    本文同步刊載於人間福報【親子財富小學堂】專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