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君薇.攝影/董昱 凌晨三點鐘,整個城市仍浸泡在墨色的深夜裡。早就有一群人在經國路一角的「果菜批發市場」忙進忙出。在地人俗稱「大菜市」的果菜市場,由新竹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管理。新竹市有四十四萬的戶籍人口,更有許多人在這裡求學、就業。這些人們每日賴以為生的食材,是如何自全台灣運送至此?價格如何調配?箇中秘辛都在這裡啦!
新竹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得追溯到民國 41 年,從當時的新竹縣農會底下接下市場經營業務開始。戰後百廢待興,眾人於現今的護城河一帶進行露天交易,民國 47 年十月遷往目前的北門零售市場,民國 52 年遷至中正路 245 號,也就是現今的中正市場。許多人常會好奇,全台灣的老市場似乎看來都有一些相似之處,為什麼呢?這是因為許多公有市場在戰後改建,為了在寸土寸金的市區中擴增樓地板面積,常常是低樓層市場規劃為一般青果營業區塊、高樓層規劃為娛樂場所或集合住宅。舉凡新竹東門市場、中正市場、桃園新明市場,皆可以觀察到這樣的設計。一直到竹科成立後,為服務大新竹地區更多人口,民國 80 年十月四日遷至現址營運。位處台一線上的果菜批發市場,更方便南來北往的司機們停靠、下貨。目前地下一樓多為販售肉類、海鮮相關產品,一樓為青菜與其加工品,二樓為水果類批發;在主建築外圍,也聚集了許多小販或相關商鋪。整個大菜市從凌晨三點到中午十二點人潮川流不息,有些人日復一日在此討生活,有些人在此為心愛的家人、掛心的店舖用心挑選食材,若將這裡稱之為「新竹人的冰箱」,一點都不為過。新竹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已經走過將近 70 年,持續地為大新竹地區的民眾,提供最新鮮、最安全的各類食材。
「農產運銷」簡言之就是將農產品或其加工品,把握適當時間、數量,以適當價格售出,確保消費者以合理價格購買到優質產品,也同時兼顧農民、運輸業者、攤商等角色皆有合理利潤區間。農產運銷並不單指農產品的運送與銷售,具體活動包含了產品的集貨、分級、包裝、加工、儲藏、運輸等;交易行為包含批發、零售、促銷;軟體面包含掌握市場資訊、調度資金融通等。
新竹地區市場規模相對較小,不似台北農產運銷公司有「拍賣制度」,新竹地區的青菜、水果通常採「代賣」制度,由產地端建議價格,行口依販售量抽取約 10% 作為利潤。部份行口會親自到中南部挑貨、載貨,如此一來可把關品質,也能節省運費;部份則給予傭金,委由合作代採廠商集貨、運輸至新竹。
當天災或特殊情況發生時,價格則多仰賴行口與農友之間的協商。行口像是中間人,需得平衡自己、小販、農民的生計。當價格崩跌時,也絕不能直接低價買進貨品,就算虧損也得拿捏適當價格補貼給產地農民。「現在資訊很流通,你用那種價格買了,之後整村的(高麗菜)都不賣你!你之後賣什麼?」新竹市蔬菜商業同業公會陳聰銘理事長談起如何經營與產地農友關係的心法無他,就是「大家互相啦!」簡單的一句話,道出多年來維繫鄉村與都市間資源流通的運銷制度裡的無形默契,即是人與人之間的互信與體諒。從社會經濟面來看,農產運銷在調節整個國家的經濟活動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透過運銷作業,農產品可以理想地從生產地移轉到消費地,達成供需平衡與價格合理化。
小字典
【行口】農產品的仲介、委託商。接受生產者或販運商的委託,在批發市場內,批售水果、蔬菜給零售商,而收取佣金的商人,亦可理解為農產品中盤商。
【小賣】
與行口購買水果、蔬菜,再銷售給消費者的攤販主。
果菜市場的一天
23:00-03:00|行口商來自各地的商品逐批到貨。點收後由搬運工理貨、送貨至合作餐廳或賣場。
03:00-05:00|果菜市場最熱鬧的時候,來自大新竹地區各地的小販會到此挑選今天要販售的商品。
07:00 左右|部份工作人員下班。老闆們整理剩下的蔬菜、水果後休息,有的會租賃冷凍庫保存未售出的商品;有的轉手給親戚或者熟識的小販持續販賣。
07:00-12:00|部份攤販持續做零售顧客生意。行口或中型的攤販如有竹科伙食團、便當店叫菜,會自行送貨
本篇文章出自《貢丸湯》Vol.21「市場T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