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貨兩訖還是加值服務,你有多少職場購買力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記得小時候常會跟著外婆到外婆家裡附近的菜市場買菜,那種吵鬧聲不絕於耳與各種青菜、蔬果、魚貨、肉品混雜著酷暑的複雜氣味,加上腳下摻雜著魚肉血水、洗滌用水和菜渣總是濕黏的觸感,只要一回憶起畫面和氣味似乎馬上就會一起湧上。

而也是在菜市場,我得以見到所有餐桌上食物的本來樣貌,無論是被剖開成一半懸吊在攤位上的豬、鱗片還反射著光芒的魚還是待宰的雞;菜市場彷彿是充滿生命力的展示間,無論是攤位上擺著的生鮮還是擺攤的人們,總是聽得到話家常跟討價還價的對話。

每一次的交易,都像是一次次的談判,端看攤位兩端的店主和顧客的互動,決定了手上商品最終的售價以及是否有買菜送蔥的加值服務,而上菜市場買菜的顧客,也往往會因為老闆多推銷了幾樣東西,看在老闆的面子上,最後離開時手上也多了原本沒打算買的東西。

後來年紀大了,改到超市去買東西,在開著冷氣播放著音樂明亮的空間裡,貨架上整齊擺放著處理過的魚、雞、蔬果等,不但每個商品都被切過、包裝過、用保鮮膜封起來還標上了保存期限和價錢,只要推著推車逛一圈,就可以買齊所有需要的東西。

在超市消費過程中,買家不需要跟賣家有任何對話,只要推著車子到結帳櫃檯,全部商品刷過條碼,甚至是用自助結帳就可以完成交易,也因為超市商品都有清楚標價,消費多少錢也都是可預期的結果,因此快速、不需溝通、銀貨兩訖似乎成為超市最大的賣點。

回到職場上,有許多上班族,其實也是抱著去超市買東西的銀貨兩訖心態去工作,只是角色互換,自己成為了服務和商品的提供者,將自己的時間和專業標上價格賣給職場和雇主。然而,我們卻往往忘記,表面上看起來像是每個商品都有標價的職場(每位工作者每月領到的薪水),背後其實是用菜市場的規則在運作,這怎麼說呢?

每一個聘請員工來工作的老闆或企業,所購買的除了員工既有的技能以及過往的經驗外,更看重的是員工在職位上所能發揮的影響力,包括工作執行力、目標完成力、人際協調力與風險管控能力等。

而每個我們手上的專案,就像是在菜市場每次交易一樣,從開始接觸、選擇商品、商討交易、進行交易到順利完成交易,中間有太多變因需要考量,無論是主管的期待、客戶的期待、廠商的執行與交付能力甚至是自己內部團隊的協調能力,都是決定專案是否能如實、如質且如期完成的必要條件。

職場的購買力,就好像有人總是能去菜市場用最實惠的價格買到最新鮮的蔬果,或是老闆特別幫忙留的限量商品,而有些人就只能在菜市場獲得在超市銀貨兩訖的待遇。

我們曾經看過太多自己丟失職場購買力案例,當工作者只把自己當作銀貨兩訖的商品,在工作上所表現出來的是「我只做老闆交辦的事」,以及任何沒處理過或主管沒發落的事情就是「不關我的事」。

於是,任何有挑戰、沒有前例甚至有些風險的任務,都不落在這些工作者的工作項目裡,也更別談拓展舒適圈或影響力範圍的可能性了。長此以往,有可能自己就像是一個超市貨架上的民生用品,有許多替代品牌可替換,而商品價格只會因為通貨膨脹而稍調漲,不太會被消費者指名,消費者只想買更便宜的,更別談經營品牌死忠粉絲了。

職場上也有另一種人,把每次交易都當是菜市場銷售學在執行,除了既有的技能和經驗外,更透過長期的工作績效營造出信任感,也透過理解其他利害關係人的工作內容與需求,降低每一次跨部門或對外溝通的摩擦力,抱持著沒有人在交易是輸家的態度,讓自己身為每場交易的主控者。

這些高職場購買力職場人也透過不斷地交換技能、經驗甚至是影響力,讓自己成為交易市場上的熟面孔,透過持續超乎期望的表現(加值服務),換取獲得來自其他關係人給予超乎期望與標價的待遇,無論是升職或是領導更大規模的專案或團隊。

下一次,當你從自己的口袋裡掏出錢跟其他人買東西時,不妨也思考一下,自己所擁有的職場購買力,對他人來說,是只能銀貨兩訖的商品,還是加值服務呢?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公關人生相談室的沙龍
279會員
215內容數
職涯像是不同目的地的旅行,每次路上收盡的風景都是未來人生的養分,願每個人都有自己一段美好的旅程!Bon Voyage!
2025/02/03
從早期用信用卡取代支付,一直到現在多元的行動支付,無論是用什麼Pay,我們都很習慣出門可以不帶現金或卡片,只需要一支手機即可。這樣的即時跟方便如此理所當然,我們也常忘了這仍舊是基於信用與銀行帳戶裡的現金發展出來的制度,我們所交易的,仍是我們在現實世界當中既有資產和還款能力所累積出的信任。 買斷
Thumbnail
2025/02/03
從早期用信用卡取代支付,一直到現在多元的行動支付,無論是用什麼Pay,我們都很習慣出門可以不帶現金或卡片,只需要一支手機即可。這樣的即時跟方便如此理所當然,我們也常忘了這仍舊是基於信用與銀行帳戶裡的現金發展出來的制度,我們所交易的,仍是我們在現實世界當中既有資產和還款能力所累積出的信任。 買斷
Thumbnail
2025/01/26
我們曾經覺得的無用之事,或許只是我們還沒有用對地方。
Thumbnail
2025/01/26
我們曾經覺得的無用之事,或許只是我們還沒有用對地方。
Thumbnail
2024/09/23
近日在LinkedIn上看到一篇文章,談到好的領導者,就像是Wi-Fi一樣,可以把人連結起來,而不是讓人失去連結。好的領導者,會激勵團隊成員,即便當工作成果不如預期,仍會支持團隊成員、支持團隊成員成長而非粉碎信心、善於聆聽而非只是單向述說,也會慶賀團隊成員的成功時刻。
Thumbnail
2024/09/23
近日在LinkedIn上看到一篇文章,談到好的領導者,就像是Wi-Fi一樣,可以把人連結起來,而不是讓人失去連結。好的領導者,會激勵團隊成員,即便當工作成果不如預期,仍會支持團隊成員、支持團隊成員成長而非粉碎信心、善於聆聽而非只是單向述說,也會慶賀團隊成員的成功時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關於烘焙業在菜市場的各種想像 #雲端廚房的概念 主社這週po了一篇菜市場的想像。 有些社員看完以後,還是會跟我說:市場的末端售價。 但也有走跳市場的朋友反饋:他明白我說的市場價值。雖然他是賣女用緊身衣的。 但這些觀點都還是放在售價。 而我看到的市場價值有兩個。
Thumbnail
關於烘焙業在菜市場的各種想像 #雲端廚房的概念 主社這週po了一篇菜市場的想像。 有些社員看完以後,還是會跟我說:市場的末端售價。 但也有走跳市場的朋友反饋:他明白我說的市場價值。雖然他是賣女用緊身衣的。 但這些觀點都還是放在售價。 而我看到的市場價值有兩個。
Thumbnail
以前一件商品的販售,通過供應鏈與銷售管道可以養活許多人,但現在不止是B2C,而是F2C;廠商直接面對消費者,中間商、批發商的角色,被網購平臺替代,批發市場是否還有存在價值?
Thumbnail
以前一件商品的販售,通過供應鏈與銷售管道可以養活許多人,但現在不止是B2C,而是F2C;廠商直接面對消費者,中間商、批發商的角色,被網購平臺替代,批發市場是否還有存在價值?
Thumbnail
過去我會刻意在自種自售的小攤購買,但搬回鄉下久了,想法有些轉變,覺得那不過是在滿足某種都市看待鄉下的想像,就像薩依德說的東方主義。如今的我,已經是天天在鄉下過生活,某些濾鏡自然也該摘除。
Thumbnail
過去我會刻意在自種自售的小攤購買,但搬回鄉下久了,想法有些轉變,覺得那不過是在滿足某種都市看待鄉下的想像,就像薩依德說的東方主義。如今的我,已經是天天在鄉下過生活,某些濾鏡自然也該摘除。
Thumbnail
多數人都曾經有過在超市的購物經驗,而我們每天所吸收的商品廣告資訊或是我們曾使用商品的經驗,構成了我們的消費認知和習慣。當我們可以推著推車到貨架上,想都不想地拿了自己習慣的品牌商品,雖然只是幾秒鐘的動作,卻隱含了許多背後的心理運作機制和根深柢固的信任。
Thumbnail
多數人都曾經有過在超市的購物經驗,而我們每天所吸收的商品廣告資訊或是我們曾使用商品的經驗,構成了我們的消費認知和習慣。當我們可以推著推車到貨架上,想都不想地拿了自己習慣的品牌商品,雖然只是幾秒鐘的動作,卻隱含了許多背後的心理運作機制和根深柢固的信任。
Thumbnail
當商品售價不同時,銷售方式也會不同。 賣房子和賣保養品,一個高單價一個低單價,請問哪一個好賣? 同樣都是賣保養品,也會發現同櫃三位銷售員,A銷售員專門賣高價保養品,B銷售員只賣給主顧客,C銷售員只賣特價商品,如果業績都一樣,新來的銷售員要和誰學銷售? 銷售商品也銷售定位 高價商品不販賣需求
Thumbnail
當商品售價不同時,銷售方式也會不同。 賣房子和賣保養品,一個高單價一個低單價,請問哪一個好賣? 同樣都是賣保養品,也會發現同櫃三位銷售員,A銷售員專門賣高價保養品,B銷售員只賣給主顧客,C銷售員只賣特價商品,如果業績都一樣,新來的銷售員要和誰學銷售? 銷售商品也銷售定位 高價商品不販賣需求
Thumbnail
記得小時候常會跟著外婆到外婆家裡附近的菜市場買菜,那種吵鬧聲不絕於耳與各種青菜、蔬果、魚貨、肉品混雜著酷暑的複雜氣味,加上腳下摻雜著魚肉血水、洗滌用水和菜渣總是濕黏的觸感,只要一回憶起畫面和氣味似乎馬上就會一起湧上。
Thumbnail
記得小時候常會跟著外婆到外婆家裡附近的菜市場買菜,那種吵鬧聲不絕於耳與各種青菜、蔬果、魚貨、肉品混雜著酷暑的複雜氣味,加上腳下摻雜著魚肉血水、洗滌用水和菜渣總是濕黏的觸感,只要一回憶起畫面和氣味似乎馬上就會一起湧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