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滴的輸注,在某些地區又稱之為「輸液」,是醫學上最常見的支持性療法之一。但這種治療已經被許多民眾過度神話,以至於在醫院時,常常有家屬跑過來跟我們說
「醫生,她看起來好虛弱,趕快給她打個點滴!」
「醫生,他已經發燒好久了,還不快給他吊點滴!?」
而最常見的狀況是在新冠疫情發生之前,有不少來自國外,尤其是中國大陸的旅客,帶著發燒的小孩來到醫院時,總會操著濃濃的上海腔:
「醫生!你怎末不趕快幫他輸液呢,輸一下液就會好啦!我們那邊只要看醫生,都一定要輸液的!」
總之,不管是「輸液」,或是我們台灣比較常說的「點滴」,似乎已經成為許多人心目中對於疾病的標準治療方法。但點滴並沒有這麼神奇,大眾之所以誤解,其實來3種最常見的迷思……
迷思破解一:點滴的組成其實很一般
點滴,基本成分不外乎是水、電解質(像是鈉離子、鉀離子、鈣離子……等等)、以及些許的葡萄糖。因此當點滴輸進你的體內,功能就是補充你的水分、矯正你的電解質,以及補充體內些許的血糖及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