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擔心新冠肺炎再爆發?先搞懂無症狀「感染者」跟「帶原者」的差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經歷數個月的疫情新聞洗禮後,許多人都知道新冠病毒的其中一個特色,就是它有許多的「無症狀感染者」。根據目前的文獻記載,新冠病毒的無症狀感染者可能高達30~50%,因此很多民眾為此而恐慌,甚至認為目前台灣社區中仍然潛伏著許多無症狀感染者,未來可能造成疫情的再次爆發。

但是,許多人之所以擔心這些潛伏的感染者可能造成防疫破口的根本原因,其實是搞混了「無症狀感染者」跟「無症狀帶原者」的差別。他們以為,無症狀感染者會終身帶有新冠病毒,在往後的日子中隨時可能把新冠肺炎傳播給他人,但這個概念是完全錯誤的!

在進一步解釋前,我們要先理解「無症狀帶原者」跟「無症狀感染者」的概念。

raw-image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24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蒼藍鴿的小兒家醫知識大補帖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蒼藍鴿的沙龍
4.4K會員
50內容數
如果你重視知識來源根據,希望汲取醫學新知,歡迎訂閱本專題,讓我來為你把關內容,提供更正確的醫療資訊。我會將艱澀的醫療知識轉譯為大家都能輕鬆閱讀的醫學科普文章,逐一打破生活中常見的醫學謠言,輔以實例說明,帶大家建立正確保健觀念,進而達到預防疾病的功效。
蒼藍鴿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3/01
依照2016年美國新版飲食指南中的指示,以及WHO飲食指引,一律建議:糖類的攝取必需在每日攝取總熱量的10%以下,甚至5%更佳。本文將為你完整說明: ❶ 什麼是「糖」?以甜不甜來判斷嗎? ❷ 實例說明,每日的糖攝取量如何計算? ❸ 陷阱無所不在,要小心「隱形糖」 ❹ 五點減糖小建議
Thumbnail
2021/03/01
依照2016年美國新版飲食指南中的指示,以及WHO飲食指引,一律建議:糖類的攝取必需在每日攝取總熱量的10%以下,甚至5%更佳。本文將為你完整說明: ❶ 什麼是「糖」?以甜不甜來判斷嗎? ❷ 實例說明,每日的糖攝取量如何計算? ❸ 陷阱無所不在,要小心「隱形糖」 ❹ 五點減糖小建議
Thumbnail
2020/09/14
「醫生,我家孩子最近三天已經跑了兩家診所。第一家診所說他是得了腸胃炎;結果第二家診所又說,他是得了腸胃型感冒。醫生,他到底是腸胃炎,還是腸胃型感冒呢?」 今天這篇文章就要來詳細解析:到底什麼是腸胃炎,什麼是腸胃型感冒?這兩者有何不同?治療方式又有什麼區別呢?
Thumbnail
2020/09/14
「醫生,我家孩子最近三天已經跑了兩家診所。第一家診所說他是得了腸胃炎;結果第二家診所又說,他是得了腸胃型感冒。醫生,他到底是腸胃炎,還是腸胃型感冒呢?」 今天這篇文章就要來詳細解析:到底什麼是腸胃炎,什麼是腸胃型感冒?這兩者有何不同?治療方式又有什麼區別呢?
Thumbnail
2020/07/06
一個健康的人體,血液的pH值永遠維持在7.35到7.45的弱鹼性區間。但當人體處於亞健康狀態,或是生病的時候,我們血液的酸鹼質就可能有所改變。若血液pH值小於7.35,就稱之為酸中毒,如果血液pH值大於7.45,就稱為鹼中毒。那麼究竟酸中毒或是鹼中毒,會造成什麼樣的症狀呢?
Thumbnail
2020/07/06
一個健康的人體,血液的pH值永遠維持在7.35到7.45的弱鹼性區間。但當人體處於亞健康狀態,或是生病的時候,我們血液的酸鹼質就可能有所改變。若血液pH值小於7.35,就稱之為酸中毒,如果血液pH值大於7.45,就稱為鹼中毒。那麼究竟酸中毒或是鹼中毒,會造成什麼樣的症狀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新冠狀肺炎搞得整個世界人心惶惶,截到目前(二月二十九日)為止,至少有上萬人確診,多人死亡。這波疫情何時能受到控制,沒有人把話說死,連爆發地區最初的中國——官方說已經趨緩,但各地的「外國人」可沒有信心認為這是最佳答案。世衛組織呢?大概沒有人更討厭目前的「發言人」——譚德賽要他下台的聲浪沒有停過,原
Thumbnail
  新冠狀肺炎搞得整個世界人心惶惶,截到目前(二月二十九日)為止,至少有上萬人確診,多人死亡。這波疫情何時能受到控制,沒有人把話說死,連爆發地區最初的中國——官方說已經趨緩,但各地的「外國人」可沒有信心認為這是最佳答案。世衛組織呢?大概沒有人更討厭目前的「發言人」——譚德賽要他下台的聲浪沒有停過,原
Thumbnail
「零號病人」的確認,常常會造成醫學上對這種疾病、相關疾病,甚至相關的器官和人體結構,突破性的發現和認識。
Thumbnail
「零號病人」的確認,常常會造成醫學上對這種疾病、相關疾病,甚至相關的器官和人體結構,突破性的發現和認識。
Thumbnail
想把新冠肺炎當成小感冒,還有好長的一段路 文 / 魯皓平 想要新冠肺炎成為普通流感的歷程,還有許多問題必須克服…… 2020年年底,在各大廠牌的疫苗都即將要問世之前,德國(Germany)病毒學家克里斯蒂安(Christian Drosten)便警告,這些疫苗在預防疾病傳播的效果非常有限。
Thumbnail
想把新冠肺炎當成小感冒,還有好長的一段路 文 / 魯皓平 想要新冠肺炎成為普通流感的歷程,還有許多問題必須克服…… 2020年年底,在各大廠牌的疫苗都即將要問世之前,德國(Germany)病毒學家克里斯蒂安(Christian Drosten)便警告,這些疫苗在預防疾病傳播的效果非常有限。
Thumbnail
與病毒共存及新冠長期症 有人說,假如你身邊沒有朋友確診新冠病毒,那表示你認識的朋友太少了。 也有專家說,如果你今年沒有確診新冠病毒,那明年也會確診,不然就是後年,反正遲早一定會感染上的。 據估計,未接受疫苗的染病者大約百分之十到五十會出現長期症狀,接種疫苗後最多可降低百分之五十的風險。
Thumbnail
與病毒共存及新冠長期症 有人說,假如你身邊沒有朋友確診新冠病毒,那表示你認識的朋友太少了。 也有專家說,如果你今年沒有確診新冠病毒,那明年也會確診,不然就是後年,反正遲早一定會感染上的。 據估計,未接受疫苗的染病者大約百分之十到五十會出現長期症狀,接種疫苗後最多可降低百分之五十的風險。
Thumbnail
身邊的一對小夫妻雙雙染上了新冠肺炎,夫妻两还有孩子,两人才移居美國,異郷異地,脚步都还未站穩就傳来恶耗,我妈登时「天崩地裂」的要同樣在美國的我小心,然後又花了大半小時叮嚀我在家和出門的各種安全需知。 再前一周,和一店員聊天,她告訴我她的朋友和一個長輩也染了新冠,兩人都沒住院,自行在家隔離,結果是朋友
Thumbnail
身邊的一對小夫妻雙雙染上了新冠肺炎,夫妻两还有孩子,两人才移居美國,異郷異地,脚步都还未站穩就傳来恶耗,我妈登时「天崩地裂」的要同樣在美國的我小心,然後又花了大半小時叮嚀我在家和出門的各種安全需知。 再前一周,和一店員聊天,她告訴我她的朋友和一個長輩也染了新冠,兩人都沒住院,自行在家隔離,結果是朋友
Thumbnail
最近在臺灣,一名婦人接種流感疫苗後出現四肢末梢麻痺、嗅覺喪失等症狀,院方初步懷疑疑似是格林巴利症候群(GBS),但因為發生味覺喪失,醫師無法排除是新冠肺炎,經指揮中心採檢後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就已排除感染新冠肺炎。 接著又有印尼🇮🇩女學生,出現嗅覺喪失,但是未通報當局,入境臺灣也未主動告知有嗅
Thumbnail
最近在臺灣,一名婦人接種流感疫苗後出現四肢末梢麻痺、嗅覺喪失等症狀,院方初步懷疑疑似是格林巴利症候群(GBS),但因為發生味覺喪失,醫師無法排除是新冠肺炎,經指揮中心採檢後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就已排除感染新冠肺炎。 接著又有印尼🇮🇩女學生,出現嗅覺喪失,但是未通報當局,入境臺灣也未主動告知有嗅
Thumbnail
臺灣無症狀者無採檢流程? 一名長居美國的台籍少年回台探親,沒有症狀,居家檢疫期間由地方政府採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宣布他確診新冠肺炎。外界質疑,居家檢疫者沒有症狀為何需要採檢。這可使臺灣的流程複雜化了,因為之前臺灣指揮中心,只允有症狀者,採檢個案包含要符合通報條件的: 肺炎或嗅覺、異常 發燒
Thumbnail
臺灣無症狀者無採檢流程? 一名長居美國的台籍少年回台探親,沒有症狀,居家檢疫期間由地方政府採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宣布他確診新冠肺炎。外界質疑,居家檢疫者沒有症狀為何需要採檢。這可使臺灣的流程複雜化了,因為之前臺灣指揮中心,只允有症狀者,採檢個案包含要符合通報條件的: 肺炎或嗅覺、異常 發燒
Thumbnail
不要告訴我,無症狀感染者,肺是健康的,人是不會死的。 在國外的研究, 1.篩查測試的【偽陰性率】,可以高達【20%】(錯誤地告訴人們,你沒有感染的機率) 2.更多達【40-45%】的SARS-CoV-2感染者,是保持無症狀,但其病毒承載量,與那些確診病例,病毒活躍量是相同。  (Asymptoma
Thumbnail
不要告訴我,無症狀感染者,肺是健康的,人是不會死的。 在國外的研究, 1.篩查測試的【偽陰性率】,可以高達【20%】(錯誤地告訴人們,你沒有感染的機率) 2.更多達【40-45%】的SARS-CoV-2感染者,是保持無症狀,但其病毒承載量,與那些確診病例,病毒活躍量是相同。  (Asymptoma
Thumbnail
那些‘無症狀者’ COVID-19的病毒可以產生一系列臨床表現,包括了無症狀表現。有些被感染的人,根本不會出現任何症狀。 這些患者被認為是無症狀病例。 當人們確實感染了COVID 19 冠狀病毒時,平均需要五天到兩週的時間當中,才能出現症狀,症狀可以從輕度到極度危險。 從最初的感染到最初的症狀之
Thumbnail
那些‘無症狀者’ COVID-19的病毒可以產生一系列臨床表現,包括了無症狀表現。有些被感染的人,根本不會出現任何症狀。 這些患者被認為是無症狀病例。 當人們確實感染了COVID 19 冠狀病毒時,平均需要五天到兩週的時間當中,才能出現症狀,症狀可以從輕度到極度危險。 從最初的感染到最初的症狀之
Thumbnail
在經歷數個月的疫情新聞洗禮後,許多人都知道新冠病毒的其中一個特色,就是它有許多的「無症狀感染者」。根據目前的文獻記載,新冠病毒的無症狀感染者可能高達30~50%,因此很多民眾為此而恐慌,甚至認為目前台灣社區中仍然潛伏著許多無症狀感染者,未來可能造成疫情的再次爆發。
Thumbnail
在經歷數個月的疫情新聞洗禮後,許多人都知道新冠病毒的其中一個特色,就是它有許多的「無症狀感染者」。根據目前的文獻記載,新冠病毒的無症狀感染者可能高達30~50%,因此很多民眾為此而恐慌,甚至認為目前台灣社區中仍然潛伏著許多無症狀感染者,未來可能造成疫情的再次爆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