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推薦]《被討厭的勇氣》(一)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因為想分享的內容有點多,我會依照書本的五個章節來分享。
在書的開頭提到阿德勒的基本主張大致上有三項,分別是(1)人是可以改變的、(2)世界無比單純、(3)誰都能獲得幸福。並且指出關鍵點:我(個體)把世界變複雜了。簡單來說,沒有任何一個人是住在客觀的世界裡,我們都住在各自賦予其意義的主觀世界,所以問題從來不在於世界長什麼樣子,而在於我是什麼樣子。
第一章 否定心理創傷
一開始書籍提到心理學大師佛洛伊德主張心理創傷會影響我們的現在,甚至是未來,屬於宿命論。而阿德勒提出人是可以改變的,基於現在的目的──目的論。
因此阿德勒認為心理創傷並不存在,不經由經驗決定自我,而是由我們「現在的目的」來賦予經驗的意義
目的是我們真正要達成的,但很多人不會意識到自己的真正「目的」(這裡書中沒有特別去提到,我個人解讀傾向於我們多用習慣或者是保有現況來自我保護,這種自我保護是不想去付出更多的代價),因此會有下述的狀況:
1. 人常常決定不要改變:
(1) 從目的論來看,不要改變是我們的選擇,我們選擇了自己的生活型態。但如果生活型態不是天生的,而是自己選的,應該就有重新選擇的可能性。
(2) 大家儘管有種種不滿,但保持現在的我還是比較輕鬆又安心的。由個體成本來討論的話,不改變是現階段成本最低的狀態,一旦轉變就包含著生活的變動與心理的變動。更深一點來說,是因為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
2. 不幸是自己選的:透過「正當理由」,來讓自己過得不幸,例如書中提到無人自願為惡,每個犯罪的人都有犯罪的內在正當理由,所謂正當理由指的是為了自己的「善」,這裡的「善」指的是「有用的」,而「惡」是「無用的」,這是希臘語的用法,跟我們「道德上的善惡」是不一樣的,所以當我們生活在不幸時,其實是我們為了合理我們目的的正當理由。
3. 憤怒是可以收放自如的工具:人會捏造憤怒的情緒,常見的受憤怒的情緒驅使而大聲吼叫,但其實是為了大聲吼叫而憤怒。書中用母親來作例子,母親生氣時對小孩大聲吼叫,但卻在接起電話時將憤怒的情緒先放到一旁,但講完電話面對小孩時,又能夠繼續憤怒大叫。(或許能擴大解釋我們人類更多情緒的反應。)
你的人生決定於當下:要改變就要有捨棄現有生活型態的決心。活在「如果怎樣怎樣就可以怎樣怎樣的」想像中就不可能改變,我們會一直拿這些當藉口。例如因為忙而沒有寫作參加文學獎項,卻總說如果自己不忙的話就能夠參加。所以阿德勒主張無論你之前的人生發生過什麼事,那對你將來要怎麼過日子一點影響也沒有
*上面的整理有用我自己的話加以詮釋,所以部分跟書裡的用字或寫法不太一樣。
*看完第一章的部分對於[目的]會有更多的思考,包含我的現狀以及做事的一些選擇,而且個人認為《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可以說是白話版的佛法,但沒打算跟大家聊宗教。回到目的,大多時候我們不會去意識到目的的存在,但確實是有的,所以多注意自己的狀態會對自己更加了解,我自己也有點訝異自己的行為怎麼會這樣,但從目的思考的話,會發現真的如阿德勒所說的一樣,我一直都在往成就自己目的的行為走去(不論是正向目的或負向目的)。
*嘗試製作成Podcast,但真的很難,錄了兩三個小時錄不好,成功後再放在進來~
*本文同步發布在Matters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講述有關職場的法令議題以及處理方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這篇文章分享了對於《被討厭的勇氣》一書的深入思考和解讀。書中探討了佛洛伊德的決定論和阿德勒的目的論兩種心理學觀點,強調如何擁抱矛盾的思想以提升幸福感。文中還提到課題分離的概念,並反思自我付出與他人期望之間的關係,呼籲每個人都應視他人為夥伴,並在當下找到勇氣,創造快樂的每一刻。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深入探討心理學理論,鼓勵人勇於追求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並探討內在和高級的幸福。本文介紹了阿德勒心理學理論對人際關係的看法及如何實現內在的幸福。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以一位哲學家和年輕人對話的形式探討阿德勒心理學,強調人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主張改變思維角度以獲得幸福。文章內容包括決定論&目的論、課題分離、獲得勇氣、接納自我等主題,說明改變思維勇於追求幸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透過《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探討了自由、進步與幸福的話題。自由是有代價的,自由不僅是追求理想生活的前提,更需要我們承擔選擇的後果。幸福可以是透過「比較」簡單得來,也可以是透過長期思考摸索獲得。選擇哪條路或許沒那麼簡單,這個世界很複雜,絕對不是黑白分明,但也是因為這樣,才有趣。
Thumbnail
本文透過《被討厭的勇氣》,我們和阿德勒心理學與斯多噶哲學相遇。兩者皆探討專注於可控制的事物、接受過去並活在當下。阿德勒強調自我意志和人際關係,而斯多噶則提倡宿命論與美德生活。這篇文章比較兩者的異同,帶你探索不同哲學觀點下的生活智慧。你會選擇哪種哲學作為生活指南?快來探索這些智慧的火花吧!
Thumbnail
阿德勒心理學就是勇氣的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幸,不是過去或環境造成的,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只是勇氣不夠而已,換句話說就是「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
(一)否定心理創傷 (二)煩惱全來自人際關係 (三)割捨別人的課題 (四)活在當下 (五)結論
今天在讀諮商理論中的其中的章節:阿德勒心理治療。Adler採用現象學取向,現象學指的是個人的主觀經驗,也就是人們知覺到外在世界的獨特方式,與對經驗的詮釋,對於主觀的現實包含個人的知覺、想法、感受、價值觀、信念、執念與結論等,但往往我們所認為真實的經驗並不一定是真實的,有時候要了解一個人得先進入這個人
Thumbnail
心理類知名暢銷書。透過哲學家與年輕人兩方的對談,由淺入深地探討心理學三巨頭之一阿德勒的思想。顛覆一般普遍的認知,提出「人生目的論、否定心理創傷、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等想法,透過課題分離來創造幸福人生。
Thumbnail
本書透過哲學家與一名年輕人的對話,在雙方談話中,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思想,以下取書中部分內容,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這篇文章分享了對於《被討厭的勇氣》一書的深入思考和解讀。書中探討了佛洛伊德的決定論和阿德勒的目的論兩種心理學觀點,強調如何擁抱矛盾的思想以提升幸福感。文中還提到課題分離的概念,並反思自我付出與他人期望之間的關係,呼籲每個人都應視他人為夥伴,並在當下找到勇氣,創造快樂的每一刻。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深入探討心理學理論,鼓勵人勇於追求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並探討內在和高級的幸福。本文介紹了阿德勒心理學理論對人際關係的看法及如何實現內在的幸福。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以一位哲學家和年輕人對話的形式探討阿德勒心理學,強調人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主張改變思維角度以獲得幸福。文章內容包括決定論&目的論、課題分離、獲得勇氣、接納自我等主題,說明改變思維勇於追求幸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透過《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探討了自由、進步與幸福的話題。自由是有代價的,自由不僅是追求理想生活的前提,更需要我們承擔選擇的後果。幸福可以是透過「比較」簡單得來,也可以是透過長期思考摸索獲得。選擇哪條路或許沒那麼簡單,這個世界很複雜,絕對不是黑白分明,但也是因為這樣,才有趣。
Thumbnail
本文透過《被討厭的勇氣》,我們和阿德勒心理學與斯多噶哲學相遇。兩者皆探討專注於可控制的事物、接受過去並活在當下。阿德勒強調自我意志和人際關係,而斯多噶則提倡宿命論與美德生活。這篇文章比較兩者的異同,帶你探索不同哲學觀點下的生活智慧。你會選擇哪種哲學作為生活指南?快來探索這些智慧的火花吧!
Thumbnail
阿德勒心理學就是勇氣的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幸,不是過去或環境造成的,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只是勇氣不夠而已,換句話說就是「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
(一)否定心理創傷 (二)煩惱全來自人際關係 (三)割捨別人的課題 (四)活在當下 (五)結論
今天在讀諮商理論中的其中的章節:阿德勒心理治療。Adler採用現象學取向,現象學指的是個人的主觀經驗,也就是人們知覺到外在世界的獨特方式,與對經驗的詮釋,對於主觀的現實包含個人的知覺、想法、感受、價值觀、信念、執念與結論等,但往往我們所認為真實的經驗並不一定是真實的,有時候要了解一個人得先進入這個人
Thumbnail
心理類知名暢銷書。透過哲學家與年輕人兩方的對談,由淺入深地探討心理學三巨頭之一阿德勒的思想。顛覆一般普遍的認知,提出「人生目的論、否定心理創傷、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等想法,透過課題分離來創造幸福人生。
Thumbnail
本書透過哲學家與一名年輕人的對話,在雙方談話中,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思想,以下取書中部分內容,以及我的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