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改變很單純,你需要的是變得幸福的勇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兩篇我們聊了課題分離人際界線,這集要來聊改變的勇氣,勇氣不只有梁靜茹可以給,你自己也可以給自己勇氣。

raw-image

改變很單純?

討厭的勇氣一書,第一章就在談論,其實這個世界很單純,是人們「主觀」的認定把它變得很複雜,跟改變一樣。

阿德勒說:「改變其實很單純,就是去做該做的事」,但是往往我們覺得自己無法改變是因為我們已經下定決心不要改變!

所以會用一些行為和內在語言(跟自己說我因為太忙、以前受到傷害所以才不能怎樣怎樣)來勸說自己不要行動,來保持生活的原樣。

保持原樣雖然痛苦,但就不用面對改變所面臨的未知,相對之下掌控感比較足夠,所以我們傾向不做改變。


決定論 vs 目的論

決定論:

當你有了因為過去的某些事件導致自己目前的狀態,進而無法改變時就落入了「決定論」的框架之中;產生了過去決定了現在和未來,而我無法動搖這樣的信念。

目的論:

阿德勒提出的「目的論」則是指,你是先有某個「目的」,才會有後續的行為產生;當你不想要改變就會透過各種行為和語言來說服自己!也就是說,你現在的生活狀態、信念、思考方式都是自己有意識或無意識選擇出來的。

阿德勒,明確的否定了心理創傷的存在,他提倡任何經驗或事件本身是中性的,而我們賦予這些經驗什麼樣的意義,會決定我們往後的人生走向;而我們每個人都會因為某些「目的」而活著。

書中就舉了一個例子,他說有位男士對於外出會感到恐懼,甚至是跨出大門就會心悸、發抖,他想改變卻改不了,就決定論來說這可能是過去的傷痛所導致的結果,但就目的論來解釋的話,是因爲這位男士先有了「不出門」這個目的,所以透過其他行為來讓自己無法出門。

但並不是說他所感受到的痛苦是假的,而是說這些痛苦是因為他的目的所導致的!

所以重要的不是我們過去經歷了什麼,而是如何運用它,凡事都是有目的,如果你找不到改變的動力,可以檢視一下是不是自己的目的不夠明確呢?


你可以選擇改變

阿德勒心理學是以「生活型態」或者說是「人生姿態」,來說明人的性格或氣質,一個人如何看待世界跟自己。

狹義的說可以稱為性格,廣義來說則包含了世界觀跟人生觀。

你有怎麼樣的生活型態都是自己選的,如果是這樣的話,任何時候你都有重新選擇生活型態的機會,你之所以無法選擇既不是因為過去的傷痛或環境影響,也不是因為能力不足,只是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

若是下定決心要改變,就要有放棄現有生活型態的決心;改變對世界和對自己的定義,並且要有非改變不可的意念,你還是你,只是重新選擇了新的生活型態。


過去並不等於現在和未來,只要你願意,現在這一刻就是全新的開始。


也歡迎你來收聽Podcast!我們下篇文章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最好的知己
9會員
108內容數
你有多了解自己呢?自我對話是了解自己的途徑之一,在這個專欄會跟你分享,我的所思所想,希望能一起成為成熟大人~
最好的知己的其他內容
2025/02/21
醫院的任務不只是救人,還得營利才能救更多人。 而外傷重症中心的硬傷,正是救越多人、賠越多錢,因為要動用非常多資源。 所以當白江赫(白教授)做的事情,無法為醫院帶來「實際可見」的收益時,所有人都想把他踢掉! 即便他醫術高明、救人心切,幫醫院的死亡率降了很多,在利益面前,也只被眾人稱為"瘋子"
Thumbnail
2025/02/21
醫院的任務不只是救人,還得營利才能救更多人。 而外傷重症中心的硬傷,正是救越多人、賠越多錢,因為要動用非常多資源。 所以當白江赫(白教授)做的事情,無法為醫院帶來「實際可見」的收益時,所有人都想把他踢掉! 即便他醫術高明、救人心切,幫醫院的死亡率降了很多,在利益面前,也只被眾人稱為"瘋子"
Thumbnail
2025/02/07
朋友來找我訴苦。 :「昨天我爸媽又吵架了,唉~」 :『吵什麼啊?』 反正我爸最後說了一句: 「再吵我就打你!」 :『這麼誇張?你媽什麼反應?』 : 「當然覺得委屈啊!」 :『然後呢?』 : 「就沒有然後了...」
2025/02/07
朋友來找我訴苦。 :「昨天我爸媽又吵架了,唉~」 :『吵什麼啊?』 反正我爸最後說了一句: 「再吵我就打你!」 :『這麼誇張?你媽什麼反應?』 : 「當然覺得委屈啊!」 :『然後呢?』 : 「就沒有然後了...」
2024/12/27
在《永夜星河》中,我們重新思考愛的真正意義,不再偏重於兩性之間的依附或犧牲,而是強調愛自己、自我和解的重要性。 角色子期的成長過程讓我們明白,只有直視自己的脆弱,才能開始自我救贖,並在此基礎上達到真正的愛。
Thumbnail
2024/12/27
在《永夜星河》中,我們重新思考愛的真正意義,不再偏重於兩性之間的依附或犧牲,而是強調愛自己、自我和解的重要性。 角色子期的成長過程讓我們明白,只有直視自己的脆弱,才能開始自我救贖,並在此基礎上達到真正的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接受不完美的勇氣》以金句摘錄的方式,詮釋阿德勒心理學在生活與社會的應用方法,極適合閱讀過《被討厭的勇氣》,腦中充滿抽象的理論基礎卻不知如何連結至日常生活的讀者。
Thumbnail
《接受不完美的勇氣》以金句摘錄的方式,詮釋阿德勒心理學在生活與社會的應用方法,極適合閱讀過《被討厭的勇氣》,腦中充滿抽象的理論基礎卻不知如何連結至日常生活的讀者。
Thumbnail
真正的自由是什麼?阿德勒說:「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 ​ 我們一定時常在說自己有多不自由,多不想要看別人臉色過日子。如果你今天遇到阿德勒,那他就會告訴你:「你就去吧!」 ​ 本書作者是岸見一郎老師與古賀史健老師一起著作,兩位老師就扮演著哲學家與憤世忌俗的年輕人,展開了一場哲學與心理的對話。書
Thumbnail
真正的自由是什麼?阿德勒說:「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 ​ 我們一定時常在說自己有多不自由,多不想要看別人臉色過日子。如果你今天遇到阿德勒,那他就會告訴你:「你就去吧!」 ​ 本書作者是岸見一郎老師與古賀史健老師一起著作,兩位老師就扮演著哲學家與憤世忌俗的年輕人,展開了一場哲學與心理的對話。書
Thumbnail
同樣是小時候父母離異,有的人以此為動力向前邁進,成為教育者,過的快樂且充實。有的人選擇怨天尤人走進偏差的道路。父母離異是一個過去式,他無法決定現在的你會變成什麼樣子,我們的人生都決定在當下,不要給自己藉口去選擇不幸。
Thumbnail
同樣是小時候父母離異,有的人以此為動力向前邁進,成為教育者,過的快樂且充實。有的人選擇怨天尤人走進偏差的道路。父母離異是一個過去式,他無法決定現在的你會變成什麼樣子,我們的人生都決定在當下,不要給自己藉口去選擇不幸。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一書於2014年發行,至今仍能在各大書店排行榜中看見其身影,屹立不搖,堪稱是一本心靈成長經典書籍。此書主要是透過辯論的方式來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思想,相較於主張原因論的佛洛伊德,阿德勒主張目的論的思考模式,著重在個體心理上的發展,其實用的心理學知識,對於後世產生很大的影響。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一書於2014年發行,至今仍能在各大書店排行榜中看見其身影,屹立不搖,堪稱是一本心靈成長經典書籍。此書主要是透過辯論的方式來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思想,相較於主張原因論的佛洛伊德,阿德勒主張目的論的思考模式,著重在個體心理上的發展,其實用的心理學知識,對於後世產生很大的影響。
Thumbnail
如果人類的行為是源自於目的,那我們活著一定有著各自的最終目標,不論自己有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從人的行動就可以看出蛛絲馬跡,換句話說,我們看見了一個人的過去與現在,就十分有可能透過這些線索推斷出他的未來走向,這三點連成了一條線,顯示出了一個人的人生目的。
Thumbnail
如果人類的行為是源自於目的,那我們活著一定有著各自的最終目標,不論自己有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從人的行動就可以看出蛛絲馬跡,換句話說,我們看見了一個人的過去與現在,就十分有可能透過這些線索推斷出他的未來走向,這三點連成了一條線,顯示出了一個人的人生目的。
Thumbnail
前兩篇我們聊了課題分離和人際界線,這集要來聊改變的勇氣,勇氣不只有梁靜茹可以給,你自己也可以給自己勇氣。 改變很單純? 討厭的勇氣一書,第一章就在談論,其實這個世界很單純,是人們「主觀」的認定把它變得很複雜,跟改變一樣。 阿德勒說:「改變其實很單純,就是去做該做的事」,但是往往我們覺得自己無法改變
Thumbnail
前兩篇我們聊了課題分離和人際界線,這集要來聊改變的勇氣,勇氣不只有梁靜茹可以給,你自己也可以給自己勇氣。 改變很單純? 討厭的勇氣一書,第一章就在談論,其實這個世界很單純,是人們「主觀」的認定把它變得很複雜,跟改變一樣。 阿德勒說:「改變其實很單純,就是去做該做的事」,但是往往我們覺得自己無法改變
Thumbnail
因為想分享的內容有點多,我會依照書本的五個章節來分享。 在書的開頭提到阿德勒的基本主張大致上有三項,分別是(1)人是可以改變的、(2)世界無比單純、(3)誰都能獲得幸福。並且指出關鍵點:我(個體)把世界變複雜了。簡單來說,沒有任何一個人是住在客觀的世界裡,我們都住在各自賦予其意義的主觀世界.....
Thumbnail
因為想分享的內容有點多,我會依照書本的五個章節來分享。 在書的開頭提到阿德勒的基本主張大致上有三項,分別是(1)人是可以改變的、(2)世界無比單純、(3)誰都能獲得幸福。並且指出關鍵點:我(個體)把世界變複雜了。簡單來說,沒有任何一個人是住在客觀的世界裡,我們都住在各自賦予其意義的主觀世界.....
Thumbnail
不是「世界」複雜,而是「你」把世界變複雜了。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在於你是什麼樣子。你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為自己下定決心「不要改變」。大概是因為對你而言,現在的生活型態即使有點不方便或不順心,但相對來說,維持現狀還是比較容易控制、比較輕鬆吧。
Thumbnail
不是「世界」複雜,而是「你」把世界變複雜了。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在於你是什麼樣子。你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為自己下定決心「不要改變」。大概是因為對你而言,現在的生活型態即使有點不方便或不順心,但相對來說,維持現狀還是比較容易控制、比較輕鬆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