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才有機會,before it’s too late(下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建立在前一篇你我都耳熟能詳的音樂背後的跨界商業模式解析,與個人最推崇企業之一Amazon的會員平臺商業模式上,接著我們來談談Apple的跨界;在此同時,先問大家一個問題:目前全世界最大(渠道通路數量)的生鮮電商是哪間企業? 答案我們等到這篇文章的最後再揭曉:
電影“實習大叔”:Billy 與 Nick 原本都是名錶的頂尖銷售,但大環境使然突然間被解聘兩個對網際網路一竅不通的中年大叔試圖通過Google的實習工作找到事業第二春
Apple最近發布一份研究報告指出,2019年其App Store在全球促成多達5,190億美元(約15.3兆新台幣)的交易額(詳見Apple官方發佈新聞),15兆是什麽概念,找到了2019年台灣排名前十企業的營收總和大約是16.8兆臺幣;也就是説Apple在2019年光是通過App Store這個平臺所產生的交易額,就幾乎等同台灣排名前十企業的營收總和,這就是平臺的威力!
如果我們把時間倒退回去2001年,當Apple的iMac(產品)與iOS(系統平臺)已成PC界的經典,Steve Jobs突如其來地通過iPod這個硬體產品與iTunes這個軟體平臺跨界進軍數位化音樂市場,20年前那個大家都還在聼CD,講究通過真空管放大器所出來音質的年代,大多數人原本都不看好。。。。。
結果一首歌一美元的商業模式顛覆了整個音樂產業,時至今日,基本上所有人都是通過數位化的方式在聆聽音樂,CD儼然已經是(沒價值的)古董。
電影“實習大叔”:連同兩位實習大叔在内,一群outliers被凑成一個團隊
,這支團隊後來一路過關斬將(誰知無心插柳柳成蔭)
再回到2005年,當時市場上謠言甚囂,説是Apple要出手機,在那個全世界手機只有Nokia 、Motorola與Blackberry三個品牌的年代,很多人把這個消息當作是笑話。
可是當2007年1月Steve Jobs在那場史上最經典的產品發佈會(沒有之一)通過iPhone這個硬體產品與App Store這個軟體平臺跨界進軍智慧型手機市場,就如Steve Jobs説的:“在iPhone之前沒有一支智慧型手機是真的有智慧(none of the existing smart phones are really smart)!”
從此,iPhone的設計基本上成爲各式各樣新型智慧型手機的原型,再也沒有任何品牌走得出這個框架;更進一步,Apple通過App Store的平臺形式來打造生態合作夥伴共存共榮的商業模式,也儼然成爲業界標準(自2008年上線以來,App Store服務已在全球175個國家地區推出,擁有超過200億款App每週活躍用戶數高達5億人;多年來,App Store一直是全球最大的App商店,去年營收粗估達500億美元,遠超Google Play的293億美元
綜上所述,我們如果進一步整理Apple在跨界操作上的成功方程式,我們可以很清楚發現幾近完美的硬體產品設計系統平臺商業模式等關鍵能力的搭配:基本上每次Apple表面上通過Steve Jobs吹毛求疵的產品跨界進軍新領域(從iMac到iPod,再到iPhone)時,背後一定跟著新的平臺商業模式(從iOS到iTunes,再到App Store),再通過在這些平臺上運營並管理生態系統,打造等比級數的商業複利加乘效果
所以如果有一天Apple推出新車(iCar or iVehicle ? 😊),建議大家在贊嘆其工藝設計之美的同時,多花心思去分析其車載系統平臺的商業模式,因爲無限的商機都在其中。
電影“實習大叔”:Billy 與 Nick 善用自己洞察敵情與團隊建設等關鍵能力,
通過一場魁地奇運動競賽將團隊向心力慢慢凝聚
接著,時常有人會問起我職涯發展歷程的心得,其實發現自己蠻多歪打正着的經驗積累後來都派得上用場,順便通過這個機會從跨界作爲切入點來分享一下:
學生時代原本心目中的dream job是廣告行銷,冀望自己將來在廣告公司或是頂尖FMCG公司擔任行銷創意主管;高中大學時期逛街時縂會刻意收集各大品牌香水的廣告卡片(在那個一切都還是綫下的年代),評析每張卡片如何通過顔色/圖像/文字等元素傳達該香水意境的方式,時常幻想著自己有一天設計的海報與標語張貼在臺北的重要街頭巨型看板上。
另外,也刻意選修不少跟行銷相關的課程,至今仍然記得大二時“消費者行爲學”那門課教授所給予我在洞察消費者習性上的啓發(例如爲什麽牙刷總是會有藍色for men與粉色 for women的設計)~
研究所時也因此特地找了廣告創意領域專長的教授來作爲自己的指導老師,還記得課堂上老師不藏私地把他從美國收集的各式創意廣告播放給所有同學們看(那個年代還沒有YouTube……….),引導大家從消費者第一人稱的角度來解析廣告意境。
電影“實習大叔”:Billy 與 Nick 在大家對於考題束手無策時,鼓勵大家出去透透氣,
結果一個打趴其他所有競爭對手的APP就這麽在大家都還在宿醉的時候給發想出來了
研究所畢業找工作時看到手機與數位内容的龐大商機,直覺將來手機公司鐵定是廣告行銷公關等行業的目標市場,爲了將來有一天當廣告創意總監時,可以從真正瞭解手機產品的角度來創造客戶價值,毅然決然加入台灣手機OBM企業,擔任產品管理專員一職,基本上所有時間都花在上海閔行區的工廠與生產綫,每天所見所聞都是供應鏈的運作。
隔年因緣際會,面試上了在新加坡的工作,一個在跨國造紙集團擔任儲備幹部的職位,并有幸在第三年被晉升到集團中最大廠區全球銷售總監的位子;原本希望通過這份工作回歸到自己最向往的行銷領域,結果因爲造紙產業的特性,只要不出差跟客戶談生意,多數時間都花在跟產綫主管們討論生產計劃安全庫存訂單出貨等工廠實操運作。不知不覺,突然喜歡上供應鏈“省一塊就是幫公司賺一塊”的務實元素。
後來因爲自身在供應鏈的實操經驗,先後加入兩家國際級咨詢公司,在將近12年的顧問生涯中,歷經過的專案大多以供應鏈爲主,但也有銷售/財務/人資等領域的涉略,甚至曾經在一個大型ERP專案中擔任Data Manager,負責數據治理相關工作。(不得不承認這個專案的職位大概是我當下最suffer的沒有之一,卻也是後來奠定我在Digital Transformation領域專業技能的基石)
電影“實習大叔”:Billy 與 Nick 更進一步善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的銷售能力,
試圖在電話客戶服務的考題上再拿下一次勝利
回首這一路走來,很多時候之所以被客戶高度認可,相信是懂得跨界運用所有自己無論有意或是無意中歷練出來的關鍵能力
  • PPT製作能力:對我來説每一張PPT Slide都像是電影海報,版面配置、顔色對比與文字溝通等都應該要有“設計邏輯”的考量在内,以至於很多時候有客戶會問我是否從前學過平面設計 ……
→ 但其實這些都是我打從高中時期邊逛街邊在收集各式廣告卡片時就累積對於“美感”與“包裝”追求的sense
  • 方案設計能力:由於大部分同事都是一畢業就進入顧問行業,因此很難從第一人稱的角度站在客戶立場來設計一個可以創造客戶價值的方案,畢竟方案沒有對錯,客戶大部分看的就是“設計的人是不是真的懂他們”……
→ 於是,我在加入顧問公司前在甲方積累的實操經驗,尤其是無數個在產綫協助排除現場狀況的夜晚,都是我在設計與簡報方案時,最好拿出來跟客戶拉近距離,進而取信於對方的利器。
  • 數字化轉型能力:6年前數字化轉型概念開始熱門,很幸運地加入了當時在整個亞太區最大型的數字化供應鏈專案,很多跟我一樣沒有IT背景的顧問在專案裏總是使不上力,因爲數字化技術對他們來説根本就是無字天書 ……
→ 如同前面所提到,這時候就不得不感謝當時自己在那個最難熬的ERP專案還是堅持下來了,通過數據治理建立自己對於數據價值的本質掌握,讓我總是可以針對客戶實際運作的問題,找到適切的數字化技術應用場景來從root cause的角度解決客戶運作問題的本質。
  • 跨國變革管理能力:很多跨國專案最終落得沒成效的結果,很多時候并不是方案本身的問題,而是轉型總是會帶來改變,但企業大部分員工總是抗拒改變,更不要説不同國家文化隔閡所帶來對顧問先入爲主的不信任感 ……
→ 我曾經在2013 ~ 2016負責將我們在大中華區設計的方案帶到埃及、日本、俄羅斯、杜拜與阿聯酋等客戶分公司進行上綫落地的工作,之前曾經在東南亞待過4年的多國多語言工作環境,讓我總是可以用最貼近當地文化的方式跟客戶溝通讓客戶買單,進而全力支持新流程與新系統的推導上綫。
  • 平臺式創新能力:三年前公司領導找我加入全新成立的互聯網行業團隊,原因是在那之前高科技、零售、FMCG等行業同事嘗試各種方法,卻總是因爲沒有真正掌握互聯網的平臺商業模式,因而沒法跟互聯網客戶聊上;所以公司希望成立一隻專屬團隊來深耕 (這大概是我職涯中最關鍵的一次跨界)……
→ 剛開始本來以爲自己原先在整個亞太區最大型數字化供應鏈專案的經驗可以拿來“鎮住”客戶,後來才發現根本是在關公面前舞大刀,好多個夜晚自己在杭州西湖邊上的民宿(當時在客戶那裏還沒專案,所以只能用有限的預算住民宿……..)寒窗苦讀全球互聯網行業的新聞與分析報告,但有段時間就真的是常被客戶白眼。
後來發現,説穿了其實互聯網客戶的商業模式就是“所做的一切都要有辦法創造市場價值”,即便你只試圖幫電商客戶針對貨物遞送流程進行優化,都要有辦法協助客戶增加運量(提升收入),再縮短遞送時間(提升消費者體感),最後,成本還要更低(提升獲利率),Amazon 不就是這樣主導了全球將近一半的電商市場嗎? 😊
掌握了這點,把自己塵封已久在學生時代所培養對於市場趨勢的洞察能力(規定自己每天都要去逛一個客戶的門市,觀察店裏消費者的行爲模式),與消費者内心的渴望挖掘(把所有客戶的APP全部下載開始天天使用)搬出來;并且建立在對於客戶關鍵能力的分析與掌握上,後來不但開始跟客戶成爲無話不談的夥伴,更打破僵局,連續簽下了幾個關鍵的咨詢專案,協助客戶在他們原先的平臺打造全新的跨界商業模式。
以上,希望大家在這個“世界是平的”的全球競局中,都可以在各種不同場合“有意識且積極地”善用自己的關鍵能力來建立自己的跨界優勢,化危機為轉機,與大家共勉之 ~~~
電影“實習大叔”:Billy 與 Nick 通過善用自己的關鍵能力
在實習期間展露頭角,拿下5%的正職工作機會
P.S. 回答這篇文章開頭的問題,目前全世界最大(渠道通路數量)的生鮮電商大部分的人都會猜是Walmart(全球門店數11,500),或認爲是Amazon(2017并購的Whole Food門店數 500),但其實是“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這間企業旗下的易捷便利店(均毗鄰加油站)是全中國最大的零售超商,共27,000多家門市;建立在這個關鍵能力上,今年3月份中石化推出“一鍵到車”服務APP,一箱菜99人民幣,消費者一邊加油一邊通過手機買菜,就會有人從邊上的易捷便利店裏搬出一箱蔬菜到你的后車廂。(又是一個善用平臺關鍵能力優勢的好例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一個“世界這麼大,一定要出去闖闖”的簡單念頭,讓橘鬍子弼爾一畢業因工作就這麼在海外奔波了十幾年;在20+個國際級城市裡生活體驗異國風情,跟來自世界各國的同事與客戶們共事;積年累月試錯中精進自己的職場軟,逐漸在跨國商務場合裡成為意見領袖,進而通過文化衝擊來學習作為個國際平台的practitioner!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比起斜杠,自己更喜歡“跨界”這個詞對於現今數位化時代與平臺商業模式當道的詮釋,特地查了英文,大部分的説法是Crossover,但我個人比較喜歡Transboundary這個詞的意境,尤其是boundary之於界限的意境 ..... 【佐2002年份電影“神鬼交鋒”】
領悟了“導重於領”的心法,爲確保自己總是可以從一而終地貫徹,通過積年纍月的學習驗證,試著整理出自己對於領導力在高度、深度與廣度三個面向的看法,附上自己親身從這些有高度/深度/廣度領導者身上學習到的智慧,在此跟大家分享 ~ 【佐2000年份電影“衝鋒陷陣”】
要説在藍途計劃結業式中可以給這些優秀台灣未來領袖什麽建議,就是希望大家現在開始總是要求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敢“!!!【佐2006年份電影“穿Prada的惡魔”】
歧視,背後其實就是文化差異造成的隔閡,只不過產生歧視的點不盡相同,還有表現出歧視的方式不太一樣;綜合自己親身經歷與所觀察到周遭同事很有技巧的回應方式,客觀覺得面對歧視的關鍵”其實在氣勢”!【佐2013年份電影“傳奇42號”】
會議進行當中,即便是遠程也給出“猶如站起來走到講臺前般“有衝擊力的發言!【佐2013年份電影“實習大叔”】
在事前準備與會議開場階段,爲自己在遠程會議的虛擬環境中找個好位子坐下!【佐2015年份電影“金牌特務”】
比起斜杠,自己更喜歡“跨界”這個詞對於現今數位化時代與平臺商業模式當道的詮釋,特地查了英文,大部分的説法是Crossover,但我個人比較喜歡Transboundary這個詞的意境,尤其是boundary之於界限的意境 ..... 【佐2002年份電影“神鬼交鋒”】
領悟了“導重於領”的心法,爲確保自己總是可以從一而終地貫徹,通過積年纍月的學習驗證,試著整理出自己對於領導力在高度、深度與廣度三個面向的看法,附上自己親身從這些有高度/深度/廣度領導者身上學習到的智慧,在此跟大家分享 ~ 【佐2000年份電影“衝鋒陷陣”】
要説在藍途計劃結業式中可以給這些優秀台灣未來領袖什麽建議,就是希望大家現在開始總是要求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敢“!!!【佐2006年份電影“穿Prada的惡魔”】
歧視,背後其實就是文化差異造成的隔閡,只不過產生歧視的點不盡相同,還有表現出歧視的方式不太一樣;綜合自己親身經歷與所觀察到周遭同事很有技巧的回應方式,客觀覺得面對歧視的關鍵”其實在氣勢”!【佐2013年份電影“傳奇42號”】
會議進行當中,即便是遠程也給出“猶如站起來走到講臺前般“有衝擊力的發言!【佐2013年份電影“實習大叔”】
在事前準備與會議開場階段,爲自己在遠程會議的虛擬環境中找個好位子坐下!【佐2015年份電影“金牌特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AAPL 公布 FY3Q24 財報結果,營收報 857.8 億美元,高於我 Model 預期的 848.0 億美元,也高於 Bloomberg 共識預期的 844.6 億美元,而 EPS 則報 1.40 美元,大幅高於 Model 預期的 1.17 美元,亦高於 Bloomberg 共識預期的 1.
Thumbnail
品牌官網與品牌電商的設計思維截然不同,體現在商品介紹與購買流程的分離上。這篇文章探討了官網的教育、認識功能,以及購物頁的轉換率、客單價等目標。作者建議利用部落客內容來協助品牌的教育和認識工作。同時也提到在廣告投放時如何利用第三方數位資產作為品牌的廣告素材。
Thumbnail
賈伯斯在當初是堅決反對製造手機的,但後來卻領導著蘋果推出了 iPhone。這篇文章深入探討蘋果如何持續創新和改變,在極其競爭的科技產業中立足。透過擴大能力圈和建立強大的生態系統,蘋果不斷引領市場走向。
Thumbnail
從目前來看,蘋果與 OpenAI 的這次合作,可以說是各取所需 – 蘋果擺脫在 AI 時代落後的形象,並且善用其掌握通路的優勢卡住了在 AI 經濟興起中的一個關鍵位置。OpenAI 則是獲得了一個獲取新用戶的巨大機會......
Thumbnail
蘋果WWDC發布會在每一年都能吸引全球的目光。今年,在銷量不及預期的背景下,這場科技盛宴再次拉開帷幕,全球消費者見證iOS 18、iPadOS 18、macOS Sequoia等一系列重磅系統更新的亮相。
Thumbnail
科技七雄之一的蘋果APPLE,我們來解析一些數據與圖表來解析看看這家公司還能不能進場與繼續持有。
Thumbnail
說蘋果手機是經典的獨角獸代表一點也不為過,當年的iPhone可是手機市場裡劃時代的產物,當大家都在追求外在硬體的小巧輕,iPhone直接打破框架,設計出一款軟體為主硬體為輔的智慧型手機。 但是當獨角獸是孤獨的,不僅找不到同類,在被大眾認識擁戴前,其實也不能百分之百聲稱自己是獨角獸,有可能你只是一個尚
Thumbnail
美國司法部(DOJ)於週四對蘋果公司(Apple Inc.)提出訴訟,聲稱其iPhone生態系統形成了壟斷市場,這不僅推高了蘋果的“天文估值”,同時也以消費者、開發人員以及競爭手機製造商的利益為代價。
Thumbnail
蘋果引領硬體技術潮流,並擁有嚴格的品牌力、成本控管和供應鏈技術。
Thumbnail
就在2024年的第一個月,我搜集完了我規劃的蘋果生態圈的最後一塊拼圖,說起來還真花了不少錢,但我覺得很開心也很值得。就讓我來分享我的電子產品、以及我到底敗家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AAPL 公布 FY3Q24 財報結果,營收報 857.8 億美元,高於我 Model 預期的 848.0 億美元,也高於 Bloomberg 共識預期的 844.6 億美元,而 EPS 則報 1.40 美元,大幅高於 Model 預期的 1.17 美元,亦高於 Bloomberg 共識預期的 1.
Thumbnail
品牌官網與品牌電商的設計思維截然不同,體現在商品介紹與購買流程的分離上。這篇文章探討了官網的教育、認識功能,以及購物頁的轉換率、客單價等目標。作者建議利用部落客內容來協助品牌的教育和認識工作。同時也提到在廣告投放時如何利用第三方數位資產作為品牌的廣告素材。
Thumbnail
賈伯斯在當初是堅決反對製造手機的,但後來卻領導著蘋果推出了 iPhone。這篇文章深入探討蘋果如何持續創新和改變,在極其競爭的科技產業中立足。透過擴大能力圈和建立強大的生態系統,蘋果不斷引領市場走向。
Thumbnail
從目前來看,蘋果與 OpenAI 的這次合作,可以說是各取所需 – 蘋果擺脫在 AI 時代落後的形象,並且善用其掌握通路的優勢卡住了在 AI 經濟興起中的一個關鍵位置。OpenAI 則是獲得了一個獲取新用戶的巨大機會......
Thumbnail
蘋果WWDC發布會在每一年都能吸引全球的目光。今年,在銷量不及預期的背景下,這場科技盛宴再次拉開帷幕,全球消費者見證iOS 18、iPadOS 18、macOS Sequoia等一系列重磅系統更新的亮相。
Thumbnail
科技七雄之一的蘋果APPLE,我們來解析一些數據與圖表來解析看看這家公司還能不能進場與繼續持有。
Thumbnail
說蘋果手機是經典的獨角獸代表一點也不為過,當年的iPhone可是手機市場裡劃時代的產物,當大家都在追求外在硬體的小巧輕,iPhone直接打破框架,設計出一款軟體為主硬體為輔的智慧型手機。 但是當獨角獸是孤獨的,不僅找不到同類,在被大眾認識擁戴前,其實也不能百分之百聲稱自己是獨角獸,有可能你只是一個尚
Thumbnail
美國司法部(DOJ)於週四對蘋果公司(Apple Inc.)提出訴訟,聲稱其iPhone生態系統形成了壟斷市場,這不僅推高了蘋果的“天文估值”,同時也以消費者、開發人員以及競爭手機製造商的利益為代價。
Thumbnail
蘋果引領硬體技術潮流,並擁有嚴格的品牌力、成本控管和供應鏈技術。
Thumbnail
就在2024年的第一個月,我搜集完了我規劃的蘋果生態圈的最後一塊拼圖,說起來還真花了不少錢,但我覺得很開心也很值得。就讓我來分享我的電子產品、以及我到底敗家了些什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