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存摺> 許維真(梅塔)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你想獲得什麼,就必須要先付出什麼。
想要賺錢,就要先幫別人賺錢;想要升官,就要比別人多做事,少抱怨,考績好。這社會總是在催促著所有人要趕緊向上爬,不能停歇,若是停下腳步,也就代表自己落後了。我們總是在告訴著自己要努力,要成為更好的人;總是要得到什麼來滿足自己,卻沒有發現不管擁有再多,都將不會滿足。也許當你得到了心中所想要的東西之後,它會使你很滿足很快樂,但卻填補不了你內心的黑洞。

我們常常感謝身邊幫助過我們的人,卻從未好好感謝陪伴自己的自己。遇到順境固然可喜,但我還記得有一段時間,在面對挫折時,我總是先指責自己:[怎麼這點小事都做不好],卻沒有發現當下的身心狀態是不健康的。這種狀態也持續了好一陣子,才慢慢的有所改變。

利他存摺帶給我許多的反思就是當你的身心靈狀態已經超出自己可以負荷的範圍,身體將會發出警訊讓你知道。
大學時期,我生了2場大病。第一次是在大三時,我一早起床就全身不舒服,頭暈、想吐、心跳不穩等等症狀,早餐也吃不下,一睜開眼就感覺在玩雲霄飛車,所以我只能躺在床上閉眼休息。
第二次是在大四時,我那時還是實習生,因實習地距離宿舍車程需要1個多小時,所以生活都是早起晚歸,加上生活作息沒有得到適度調整,最後身體發炎。

雖說日常生活中給予個人的工作量已經超出負荷,身體必定會有明顯的不舒服與疼痛感;而心靈也會。例如:當碰到固定的場所與人,心裡會產生不舒服或是情緒不穩的現象;在人際關係或感情中,有爭吵、冷戰、忽略、分手,會讓你感覺到心痛。
在大學時期我與一位好友吵架過,爭吵的原因我不方便透露,但是這4年來我們不斷磨合,還以為雙方終於達成共識,可結局還是散了。面對一個4年來一直幫助我,照顧我的朋友,當下的痛使我沒有辦法表達任何語言,自身情緒是非常不穩,最後只能靠著時間去沖淡,好好的把自己的生活過好,才得以恢復。
梅塔書中提到利它的學習方法: (我個人非常喜歡)

1.財佈施,法佈施,無畏佈施分別的意思:
捐錢,像是便利商店旁邊總會放個愛心捐款,捐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持續,以自己經濟許可下才做的事情。
在網路上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歷,如果不想也可以找一本筆記本寫下每天所發生的事情,或是自己的心情日記
無畏佈施是除了分享自己的人生經驗以外同時還可以幫他人解決問題,但經驗不多的人建議先不從這裡開始,因為無畏佈施是較高階的利他方式。
2.赤腳接地氣
坐在草皮上,想像能源從腳慢慢的往身體上,感受能源,淨化心靈。
3.日日靜心
每天可以花5~10分鐘的時間,讓自己放空、冥想。
4.感謝擁有的一切
每天早起或睡前可以在心裡默念或是寫下自己今天所感謝的事物。
5.一日一捐
把用不到的物品捐出。
利他就是利已,多釋放善意給予世界,等到累積一定的量,世界也會以不同形式在還給自己。利他可以讓我們的心態慢慢的無差別化,幫助我們在利他的時候能不感到吃力或是出現反能量的狀態。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下方小手快速登入GOOGOLE/FACEBOOK,幫我按5次小手即可給予我免費回饋,你(妳)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
avatar-img
2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瓷娃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艾爾文--著 這本書是在我大學時期看的第一本勵志書籍。 雖然是勵志書籍,但對那個時候的自己來說就好像看到了一本足以安慰以及淨化心靈的寶典。 因為那個時候我正處於人生中最崩潰的時期,面對教授的刁難,專題小組成員之間的不合群以及畢業門檻的壓力對我來說是排山倒海而來,已經完全沒有過多的時間與精力在去做
 艾爾文--著 這本書是在我大學時期看的第一本勵志書籍。 雖然是勵志書籍,但對那個時候的自己來說就好像看到了一本足以安慰以及淨化心靈的寶典。 因為那個時候我正處於人生中最崩潰的時期,面對教授的刁難,專題小組成員之間的不合群以及畢業門檻的壓力對我來說是排山倒海而來,已經完全沒有過多的時間與精力在去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日本個案在接受療癒後,獲得了療癒金額550倍的驚喜回饋。作者強調煉金術的即時轉變,以及對自己誠實、不抵抗改變的重要性。
Thumbnail
多數人都耳熟能詳「助人為快樂之本」,但如果一味奔波幫助他人,卻忽略了自我,結果只會讓自己陷入困境。本文分享了幫助他人的代價,並提出了三點建議:明白助人的真正意義、學會拒絕和學會愛自己。
Thumbnail
你總是在為了「別人」而努力嗎? 為了照顧家庭,在不知不覺中太過拼命、漸漸失去自我?已經習慣,把所有的人,都擺在自己前面?又或者擔心落後、不符合他人的期待,一直勉強自己,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 但親愛的,最重要的人,其實是「你自己」!
Thumbnail
付出應該是心甘情願的,不應該帶著期待回報的心態。文章主張將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對他人的付出也應該是在能力所及、真心願意的情況下。不要為了期待回報而犧牲自己,而是要照顧好自己,並在能力範圍內幫助他人。
Thumbnail
能達到自己給自己需要的,我覺得是自己變好的秘密。 但往往我們的變好,都是在外求,從伴侶身上拿、從家人身上討、花錢買東西滿足,這樣也很好,但除了花錢比較容易做到,若對方不給,難受匱乏的都會是自己。 我好多時候(包含現在也還是會)在追求變好的路上,錯把心神放在外界的證明和努力,很辛苦到底的博取關注,
只要自己產生意念或與人意念頻率交涉,都會產生能量碰撞及波動,而波動即是創造業力的基礎。 當我發出一個慈悲心想幫助他人,我自己以及被我協助的人是否也會產生多種情緒意念呢?
Thumbnail
現在身體上、事業上或者內心有什麼樣的痛苦,都在受報,都在遭受你過去生所做的種種的型態、錯綜複雜的業報。所以,做人有什麼好驕傲?有什麼好沾沾自喜的?做人的時候就是不斷地懺悔,不斷地想要還債,不斷地想要去做好事、重新做人,不斷地想要能夠修到佛淨土去,這就是最珍貴的事情。
Thumbnail
一直寫,一直寫,除了記錄生活、發表意見和想法、產出創作之外,還可以療癒自己。 【關於我】 看似美滿的、令人羨慕的家庭,其實我覺得有許多困擾,婚姻中的,和先生、還有和他家人相處的,對於「錢」的價值觀,對於「物質」和「精神」的價值觀……,許多許多。 我自己太忙碌,做太多事,所有事情都想要做好,不會放鬆,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日本個案在接受療癒後,獲得了療癒金額550倍的驚喜回饋。作者強調煉金術的即時轉變,以及對自己誠實、不抵抗改變的重要性。
Thumbnail
多數人都耳熟能詳「助人為快樂之本」,但如果一味奔波幫助他人,卻忽略了自我,結果只會讓自己陷入困境。本文分享了幫助他人的代價,並提出了三點建議:明白助人的真正意義、學會拒絕和學會愛自己。
Thumbnail
你總是在為了「別人」而努力嗎? 為了照顧家庭,在不知不覺中太過拼命、漸漸失去自我?已經習慣,把所有的人,都擺在自己前面?又或者擔心落後、不符合他人的期待,一直勉強自己,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 但親愛的,最重要的人,其實是「你自己」!
Thumbnail
付出應該是心甘情願的,不應該帶著期待回報的心態。文章主張將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對他人的付出也應該是在能力所及、真心願意的情況下。不要為了期待回報而犧牲自己,而是要照顧好自己,並在能力範圍內幫助他人。
Thumbnail
能達到自己給自己需要的,我覺得是自己變好的秘密。 但往往我們的變好,都是在外求,從伴侶身上拿、從家人身上討、花錢買東西滿足,這樣也很好,但除了花錢比較容易做到,若對方不給,難受匱乏的都會是自己。 我好多時候(包含現在也還是會)在追求變好的路上,錯把心神放在外界的證明和努力,很辛苦到底的博取關注,
只要自己產生意念或與人意念頻率交涉,都會產生能量碰撞及波動,而波動即是創造業力的基礎。 當我發出一個慈悲心想幫助他人,我自己以及被我協助的人是否也會產生多種情緒意念呢?
Thumbnail
現在身體上、事業上或者內心有什麼樣的痛苦,都在受報,都在遭受你過去生所做的種種的型態、錯綜複雜的業報。所以,做人有什麼好驕傲?有什麼好沾沾自喜的?做人的時候就是不斷地懺悔,不斷地想要還債,不斷地想要去做好事、重新做人,不斷地想要能夠修到佛淨土去,這就是最珍貴的事情。
Thumbnail
一直寫,一直寫,除了記錄生活、發表意見和想法、產出創作之外,還可以療癒自己。 【關於我】 看似美滿的、令人羨慕的家庭,其實我覺得有許多困擾,婚姻中的,和先生、還有和他家人相處的,對於「錢」的價值觀,對於「物質」和「精神」的價值觀……,許多許多。 我自己太忙碌,做太多事,所有事情都想要做好,不會放鬆,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