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9/0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記者成為台劇顯學? 盤點近年來電視劇中的記者角色

9月1日是台灣的「記者節」
講到記者這個職業,大部分的人印象都不是太好,年輕人會嘲諷「小時不讀書,長大當妓者」,老一輩的會說記者是「文化流氓」,與其說大家瞧不起這個職業,我覺得是恨鐵不成鋼希望新聞能更好才心生不滿,因為掌握話語權的記者影響力真的太大。
有趣的是,近年來愈來愈多台灣電視劇不約而同地出現了新聞從業人員的角色,從《麻醉風暴2》的醫療線記者沈柔伊到《我們與惡的距離》的新聞台副總監宋喬安,甚至今年初還有台灣首部以新聞記者為主題的社會寫實劇《鏡子森林》,拍出了新聞界的生態,楊謹華、姚淳耀更以記者角色雙雙入圍今年金鐘獎最佳男女主角。
盤點這些戲劇中的記者,會發現各有特色.又有很多相似之處。《我們與惡的距離》中賈靜雯飾演的宋喬安是新聞台的副總監,雖然不需要去前線採訪新聞,但他的新聞敏銳度不輸給任何人,劇中展現出她身為新聞媒體的兩難,以及要快速判斷的專業,而且即便已經身為主管,仍有更高層的壓力。
「我們Daliy新聞,是要做給一般的觀眾,一般觀眾只有七歲的智商,只有國中的程度。 」-《我們與惡的距離》宋喬安
Netflix首部大獲成功的台劇《誰是被害者》中,許瑋甯飾演報社社會線記者徐海茵,工作習慣獨來獨往的她,經常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佯裝成歌迷、社工來取得獨家新聞,可以說她戲裡戲外演技都超好,同時也帶給觀眾不小衝擊,原來很多新聞都是「騙來的」,而且更可怕的是,很多新聞也可能是騙人的。其實,面對大量資訊、說詞、數據,線上的記者經常會被騙,因此快速求證可以說是基本能力,但仍有出錯的時候,這樣的假新聞背後其實另有其人在操作。
陳妤在《我們與惡的距離》中飾演宋喬安的助理李大芝,而她在《國際橋牌社》則升職為政治線記者林逸君,但是,他不是當代記者,而是身處在台灣仍在戒嚴的白色恐怖時期,當時政府實施報禁,對於新聞嚴格審查,新聞記者權力遭到政府限縮,許多新聞都不能報,但她卻無所畏懼經常仗義執言,這個角色很重要的功能是,讓觀眾明白在那個年代新聞報導有多困難,一篇對於社會有多重要,有多少影響力。
《鏡子森林》的楊謹華飾演政治記者高明,雖然與政商名流關係融洽,但他仍公正不痾的專業採訪真相、撰寫公平公正的報導,她被形塑成一個頗富理想而且成功的記者,還出過書,報導只為真相不為其他,讓觀眾看到了記者的專業和取捨,線上這樣的好記者很多,但他們的報導往往不被認可,甚至根本不會被看見。
《鏡子森林》男主角姚淳耀則飾演侯方平,是一位社會線記者,整天上班都要到警察局泡茶聊天打聽消息,聽到命案現場就要衝第一,他因為黑白兩道都很熟也都有得罪,不得不以旅館為家,冒著生命危險在撰寫新聞,他是一個帶有英雄色彩的角色,錄音筆裡面其實沒有太多採訪內容,更多的是他自己的工作心得,看破世間冷暖、無力改變只能繼續往前,這個角色讓我們看到的新聞記者的現實面。
林柏宏在鏡子森林中飾演攝影記者余志揚,熱愛攝影,也擅長拍照,但帶著理想投入這一行的他,卻拍不出適合新聞報導的照片,他的照片有溫度有故事卻沒有爆點,為了力求表現,他漸漸變成一個偷拍的狗仔,讓他心裡很掙扎,後來決定黯然離開。
這些記者也有很多共通點,例如他們經常身不由己,會被上司壓新聞,他們也經常牽扯諸多利益,甚至會因此身陷險境,同時他們的報導也對社會輿論與政府企業造成影響,劇中的記者一來冷血的追求新聞賣點,同時也冷靜專業的希望調查所謂真相,但真相往往層層疊疊。有趣的是,這些記者的角色有些性別刻板印象,主要是女性當記者,新聞主管也主要是女性為主,而男性則多是負責「攝影」,這或許與業界實際情況有關。
話說回來,台灣以記者為主題的戲劇,也受到了前幾年熱門韓劇的影響,包含《皮諾丘》、《Argon》、《操作》都是以記者為主題,而且也拍得很好,如果仔細比較這些社會寫實劇,或許可以看出台灣跟韓國新聞從業人員地相似之處。
我覺得寫實劇的好處,是讓觀眾了解不同職業的面向,如果沒有這些戲劇,大家不會知道我們所看到的這些新聞是從何而來,而站在現場的新聞從業人又面臨哪些困難、肩負什麼責任,同時也在訓練觀眾什麼是「媒體識讀」。
最後我還想說,新聞點閱率當道,愈多人看的新聞,新聞台就愈愛做,「新聞爛掉」不是只有媒體的責任,閱聽大眾的取向也有決定性的影響,更重要的是「新聞爛掉」的後果是整個社會要共同承擔,沒有人替你翻譯國際情勢、沒有人替你把關環境破壞、沒有人替你檢視政商名流、沒有人替你書寫歷史,因為這些新聞沒有人愛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