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05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觸類旁通? 003

      其實,民主政治的大多數選民就像股市中的散戶。
      這是我今天看過某書某段篇章後,突然而生的聯想。
      據說,在傳統經濟學中,是假設投資人是全然理智的評估自己的投資行為,但由於近幾年行為經濟學的興起,部分解除這樣的迷思,投資行為不盡然理性。  
      以我為例,應該也算是散戶中的小小剪影,投資行為其實沒有經過很審慎的評估,可能一分思考加九分隨波逐流就決定自己投資的行為。所以獲利或損失就像是賭博一樣,看運氣。被運氣折騰久了以後,知道自己是隨波逐流的個性,就老實的投入ETF,就跟著指數隨波逐流。
      類比一下,投票行為視作對這位候選人或這個政黨的未來進行投資的話,我猜,大多數選民的行為應該也不是憑理性做選擇。而因為投資標的不多,且因為對這項投資的輕忽,沒有認真的收集市場資訊,所以也是看心情,看當下的狀況,看周遭的氛圍,或者沒想法,輕易的被動員。然後外在的政治走向是否如自己心意,也就只能看運氣。所以政壇上的種種匪夷所思,也只能買單認賠。
      也許,選民要被運氣折騰久了,才能從感情用事的層面,慢慢進入理智評估的階段。
      好希望政治人物與政黨的表現,能夠像財務報表一樣被量化,然後有第三方如會計事務所來背書,最後,有個像股市觀測站的地方,放上這些人/政黨的所有量化資訊,讓選民對自己的投票行為,多個可以理智評估的機會。
      話說回來,我一直想不通,我為何會從一本討論AI 的書籍,聯想到理性/感性,再聯想到投票的行為呀?我回頭去看這本書,還是想不通。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