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為何台灣不能加入五眼聯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五眼聯盟正在考慮是否讓日本加入,這時因為南韓也加入今年一月的五眼擴大會議,所以也開始有是否要讓南韓加入之聲傳出,有人因此問台灣是否可能加入五眼聯盟?
今年的五眼擴大會議除了日韓之外,還邀請法國加入,其實五眼一直在不同的議題上與不同國家與組織(如北約)分享情報,在歐洲,主要是法國與德國,在亞洲,則是日本、南韓和印度。
歐洲情報分享主要與俄國和中東有關,亞洲則與中國和北韓有關。五眼擴大會議沒有德國,主要是因為美國與德國關係不佳,印度則主要屬於QUAD聯盟(四國聯盟)的範疇。
雖然從現實的角度,紐西蘭一直是五眼聯盟中的「軟肋」,不僅曾經因為核政策退出五眼聯盟,目前的情報能量不足,也對於五眼聯盟貢獻最少。相較之下,日本對於中國情蒐能力,特別是水面上與水面下的情報能力,都對五眼聯盟更為重要。不過日本既非英語國家,也不屬於央格魯薩克遜文化,所以雖然英國贊同,但是其他國家仍需仔細考慮。
南韓之所以被提及,則主要是因為他們對於北韓情報的掌握能力,並且能夠藉此追蹤核武器的擴散。換句話說,要加入五眼聯盟,第一個問題是台灣是否對中國有獨到的情報搜集能力?例如日本在蘇聯於1983年擊落韓國的客機,就提供極佳的情報。
但是除了對外情蒐能力之外,對內情報管制也是關鍵。美國對於日本一直有所懷疑,屢次敦促日本將洩漏國家安全情報列為刑事犯罪,但是一直要到安倍首相於2013年修法,才完成這項要求。
儘管如此,五眼對於日本缺乏嚴格的情報管制系統,仍然有所疑慮。因此第二個問題是台灣是否已經建立管制情報系統,能夠避免外洩給中共?在中共對台滲透如此廣泛的情形下,這點恐怕很難令五眼信任。
同樣的,雖然韓國民意對中國有所疑慮,但是目前韓國政府一直小心翼翼避免在美中之間過度傾向美國與激怒中國,韓國對於美中的政策也會因為政權更迭而大幅變動,例如朴槿惠和文在寅對於薩德飛彈系統前後不一的態度,拒絕GSOMIA同樣是受到國內政治的影響;並且韓國雖然與日本有情報交換協議,但是兩國關係不佳也眾所週知。
因此第三個問題是台灣政府對於五眼聯盟的態度,會因為政權更迭而受到影響嗎?對於情報分享,會受到國內政治的影響嗎?馬英九的媚中言論與國民黨的緘默,令人難以想像如果國民黨執政,會不會將情報對中國全面透明?
事實上五眼聯盟的目的也在演化中,五眼聯盟源自UKUSA協議,範疇僅限於通信情報交換,後來加入Commonwealth(大英國協)中的加拿大,又因為需要亞洲情報,所以加入澳洲與紐西蘭。根據加拿大參與五眼的經驗,過去這麼多年來,五眼聯盟最大的成就是對抗蘇聯與反恐,目前最不足則是網路作戰協同能力十分低落,基本上仍是五國之間,各自建立網路作戰組織,協調能力仍有待整合。
而隨著時代的演進,目前的情報戰更向技術與商業傾斜,例如5G、商業間諜和技術標準與規格等等,這也是五眼擴大的主要考量,如何能在軍事情報之外,增強商業與技術情報的能力,會是五眼是否擴大的重要因素。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78會員
47內容數
透過策略與組織理論的角度,分享具有歷史縱深而非侷限於一時一地的世界觀察,以及對於台灣政治與經濟政策的意見。希望說清楚某些我們所生活的地方、我們的商業習慣、我們的經濟政策,為什麼演化成現在的樣子?能夠一起追求解決之道,而非無止境的繞圈圈,不只是一起探索世界的政經現狀,也一起塑造世界的未來面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沈榮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國民黨的黨員結構與台灣社會母體相距太遠,大老們以黃復興與統派勢力綁架國民黨百試百靈,甚至召喚中國十四億人的虛幻意志來壓制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的民意,封印黨內的「選舉派」,犧牲台灣多數人來服務黨內特權階級的利益,連對大位有野心的侯友宜都沈默不語,國民黨的小黨化無可避免。
參議院議長韋德齊訪台,是捷克參議院以50票對1票,通過的提案。即使是在中國窮盡一切辦法後,依然無法阻止,而整件事情最有趣的地方在於,捷克政治人物表明,這次事件中,中國所扮演的角色——無論是促成或是阻止——都只是間接的誘發因素,最核心的還是捷克親中與反中政治人士之間的對抗。
時代力量進入清黨時期,而黃國昌一派也的確將之詮釋為排除小綠的過程,這無疑為時代力量的成長潛能加上枷鎖,遠離執政而安於純淨的小黨。如今時代力量對於這件事情的異常安靜,一如黃國昌當初對於柯文哲包庇統促黨的沈默,象徵時代力量正從台灣重要的發聲管道逐漸失聲。
「訂閱」與「廣告」是促使媒體成為產業、克服資訊矛盾五種方法中的兩種,也是媒體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但是在資訊數位化之後,媒體的廣告產生重大變化,這一切源自谷歌的計畫,後來為臉書的社交媒體發揚光大,也成為「監控資本主義」的濫觴。
在吳益政以低於預期的4%選票落選之後,柯文哲刻薄寡恩地拒絕與吳益政開記者會,改由蔡壁如陪同,同樣有趣的是,記者會上蔡壁如搬出柯文哲與民眾黨老套的「藍綠歸隊」解釋大敗後,吳益政立刻接過麥克風,表示「自己是學政治的,不會那麼無知」,並從理性的觀點解釋自己得票低落的原因。
中印邊界糾紛是一個典型的,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由於一件微小的衝突,最後卻對世界造成極大影響的案例。儘管衝突的規模不算大,這投在波心小石所激起的漣漪,正在鬆動印度的不結盟傳統更靠近美國,而且正值中國焦頭爛額於美中冷戰之際,時機不能更糟了。
國民黨的黨員結構與台灣社會母體相距太遠,大老們以黃復興與統派勢力綁架國民黨百試百靈,甚至召喚中國十四億人的虛幻意志來壓制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的民意,封印黨內的「選舉派」,犧牲台灣多數人來服務黨內特權階級的利益,連對大位有野心的侯友宜都沈默不語,國民黨的小黨化無可避免。
參議院議長韋德齊訪台,是捷克參議院以50票對1票,通過的提案。即使是在中國窮盡一切辦法後,依然無法阻止,而整件事情最有趣的地方在於,捷克政治人物表明,這次事件中,中國所扮演的角色——無論是促成或是阻止——都只是間接的誘發因素,最核心的還是捷克親中與反中政治人士之間的對抗。
時代力量進入清黨時期,而黃國昌一派也的確將之詮釋為排除小綠的過程,這無疑為時代力量的成長潛能加上枷鎖,遠離執政而安於純淨的小黨。如今時代力量對於這件事情的異常安靜,一如黃國昌當初對於柯文哲包庇統促黨的沈默,象徵時代力量正從台灣重要的發聲管道逐漸失聲。
「訂閱」與「廣告」是促使媒體成為產業、克服資訊矛盾五種方法中的兩種,也是媒體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但是在資訊數位化之後,媒體的廣告產生重大變化,這一切源自谷歌的計畫,後來為臉書的社交媒體發揚光大,也成為「監控資本主義」的濫觴。
在吳益政以低於預期的4%選票落選之後,柯文哲刻薄寡恩地拒絕與吳益政開記者會,改由蔡壁如陪同,同樣有趣的是,記者會上蔡壁如搬出柯文哲與民眾黨老套的「藍綠歸隊」解釋大敗後,吳益政立刻接過麥克風,表示「自己是學政治的,不會那麼無知」,並從理性的觀點解釋自己得票低落的原因。
中印邊界糾紛是一個典型的,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由於一件微小的衝突,最後卻對世界造成極大影響的案例。儘管衝突的規模不算大,這投在波心小石所激起的漣漪,正在鬆動印度的不結盟傳統更靠近美國,而且正值中國焦頭爛額於美中冷戰之際,時機不能更糟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不是只有中國會喊逢中必反,日本當年經濟超強,強到對美國有威脅時,日本本國一樣有類似的口號,台灣其實也有過,只是沒那麼激烈。 為何?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2020/9/25 美國帶頭創設但不受自己創制拘束的情況很多,台海中線亦然。1970年代中期前,空軍執行美軍任務不僅穿過「中線」,還深入中共內陸偵察核武試驗。華府聯中制蘇以迄90年代,台美雖不再侵擾大陸領空,但閩浙沿海十數浬之外,仍是國軍佔據優勢。此後中共崛起,美國敦促,兩軍始尊重中線。  
Thumbnail
3月20日在美國眾議院有一場重要的聽證會:眾院軍事委員會邀請印太司令部
在全球經濟越陷低靡下。靠援軍和美國持續增派兵力,台灣就能永保無虞嗎?
Thumbnail
2021/3/1 五眼聯盟可能對川普的《架構》早有所悉。莫理森採取與日、韓、東協「避險」不同的制衡策略,在聯盟中率先斷鏈脫勾,可能就是一種「試行、示範」。臺灣冷靜體認,澳洲對華政策仍必須取決於中美關係,而且短期內沒有找到取代中國買家的可能。中澳不僅有自貿協定,也有RCEP斡旋,未必以決裂相始終。
隨著美國國家安全局的愛德華·斯諾登透露 政府監控數據公民和互聯網用戶的 在線活動.五眼聯盟之後,這一篇將會介紹九眼聯盟。 九眼聯盟是一組相互共享情報的國家。 九眼聯盟的組成國有 法國 荷蘭 挪威 紐西蘭 澳大利亞 加拿大 英國 美國 丹麥 再次由原五眼成員國組成,九眼還包括 
Thumbnail
當前「美日」、「美韓」、「美菲」都是軍事同盟國家,除分別簽署有「共同防禦條約」外,日本、南韓、菲律賓等國家,也皆有美國的軍事基地存在。台灣與美國雖無軍事同盟,但在近年來台美軍事合作的密集互動下,其實已發展出「準軍事同盟」的深層關係。
Thumbnail
不是只有中國會喊逢中必反,日本當年經濟超強,強到對美國有威脅時,日本本國一樣有類似的口號,台灣其實也有過,只是沒那麼激烈。 為何?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2020/9/25 美國帶頭創設但不受自己創制拘束的情況很多,台海中線亦然。1970年代中期前,空軍執行美軍任務不僅穿過「中線」,還深入中共內陸偵察核武試驗。華府聯中制蘇以迄90年代,台美雖不再侵擾大陸領空,但閩浙沿海十數浬之外,仍是國軍佔據優勢。此後中共崛起,美國敦促,兩軍始尊重中線。  
Thumbnail
3月20日在美國眾議院有一場重要的聽證會:眾院軍事委員會邀請印太司令部
在全球經濟越陷低靡下。靠援軍和美國持續增派兵力,台灣就能永保無虞嗎?
Thumbnail
2021/3/1 五眼聯盟可能對川普的《架構》早有所悉。莫理森採取與日、韓、東協「避險」不同的制衡策略,在聯盟中率先斷鏈脫勾,可能就是一種「試行、示範」。臺灣冷靜體認,澳洲對華政策仍必須取決於中美關係,而且短期內沒有找到取代中國買家的可能。中澳不僅有自貿協定,也有RCEP斡旋,未必以決裂相始終。
隨著美國國家安全局的愛德華·斯諾登透露 政府監控數據公民和互聯網用戶的 在線活動.五眼聯盟之後,這一篇將會介紹九眼聯盟。 九眼聯盟是一組相互共享情報的國家。 九眼聯盟的組成國有 法國 荷蘭 挪威 紐西蘭 澳大利亞 加拿大 英國 美國 丹麥 再次由原五眼成員國組成,九眼還包括 
Thumbnail
當前「美日」、「美韓」、「美菲」都是軍事同盟國家,除分別簽署有「共同防禦條約」外,日本、南韓、菲律賓等國家,也皆有美國的軍事基地存在。台灣與美國雖無軍事同盟,但在近年來台美軍事合作的密集互動下,其實已發展出「準軍事同盟」的深層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