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寫給電影的誠懇情書:在這樣的雨天:圍繞是枝裕和的《真實》二三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們太習慣於電影是個整體名詞,是一段完美被包裹在兩三個小時內的圓滑時光,但是實際上,它可以再度細膩拆解成無數部分,包括開頭所見的海報要如何拍攝、主視覺如何決定、拍攝鏡位是如何移動、如何找到適宜的場景……甚至倒轉回到最初那一刻,這部電影的概念是如何開始,深藏在導演腦海中的構想是如何發展至今、投射到觀眾的心中?這段我們俗稱為幕後的旅程往往被人忽略,但它的精采程度實不比螢幕中的情節遜色。
在這樣的雨天/是枝裕和著/尖端出版
  本書為是枝裕和在籌備《真實》時所寫下的紀錄,內容包括電影開始的關鍵、勘景所遇到的麻煩、和演員、製片和拍攝等協商相處的過程。乍聽之下可能會有些無趣,但實際閱讀起來,會發現每個環節都是一段可延伸的超連結,舉凡其他歷史上知名的導演如柏格曼、楚浮,編輯很貼心的在設計版面時留下註解,按圖索驥,便可以清楚發現導演靈感的軌跡。那些電影主體未曾演出的人情世故、觀察夥伴們的細微心得,也都藉由是枝導演樸實簡潔的筆法帶出,甚至連自己誤觸飯店警報而道歉的糗事也寫盡書裡。有些幽默、有些可愛,字裡行間,你會感到是枝裕和不只是個影展名字或電影風格,他就是個紮實溫煦的導演。
  《在這樣的雨天》為是枝裕和在2003年未創作完成的舞台劇劇本,場景聚焦在休息室,描述一個演藝生涯已步入遲暮的女演員,在舞台劇上台前後的心路歷程。劇名便來自於她在開演前的憂思低喃,「在這樣的雨天,會有人來看戲嗎?……」後來因故未完成的戲劇構思,在2011年有了重生契機。那時法國影星茱麗葉.畢諾許(Juliette Binoche)去訪日本,與是枝裕和有段會晤,畢諾許便說「我們能不能一起合作個什麼作品呢?」,當年塵封在筆記頁中的想法,於焉逐步蛻變成電影《真實》的雛型。
  熟悉是枝裕和作品的影迷都理解,他鏡頭所關注的主題大多圍繞在家庭,無論是《橫山家之味》中爸媽對媳婦的隱然排擠、《海街日記》接納么女鈴的和煦包容,或是《小偷家族》毫無血緣卻緊密的繫連,是枝裕和持續從正反面去探究家庭存在的意義,就像是棉絮中的針,家庭有它溫柔美好的面向,同時也蘊藏著銳利暴力的成分,在互相傷害之中彼此撫慰著──《真實》也是如此,儘管場景從日本移到了秋日巴黎,內在仍然有是枝裕和對於對於家庭的細膩關照。
  《真實》敘述了一位演藝資歷豐富、卻疏於照顧女兒的電影女星,在她的自傳將要出版之時,從美國返法的女兒赫然發現裏頭寫童年的溫馨情節都是虛構的,因而開展出兩位母女間的矛盾關係。這是一個大主題,但要如何臻至飽滿,一切都關乎於製作細節,包括服裝設計如何取信於觀眾、台詞與場景間緊密的走位關係、以及克服法日之間的文化差異。譬若在法國,七歲的小朋友不太會跟父母一同睡覺,在日本被視為幸福家庭的川字睡圖,在法國卻會被懷疑是否家庭出了狀況。相異文化一同共事難免有些摩擦,但在這種環境仍向著同一個目標前進,也是是枝裕和認為充滿醍醐味的事。
  在這些製作細節之中,最重要的核心概念是演員如何詮釋角色,如何理解法比安做為母親的脆弱、如何發現露米爾最初想要回來的意圖……所以是枝裕和花了很長篇幅去訪談飾演主角的凱撒琳.丹尼芙(Catherine Deneuve),挖掘她喜歡什麼導演、對於電影的理解是什麼?以此基礎,導演不斷和她與畢諾許思考討論,這時候她應該會說這樣的話嗎?會不會說太多了呢?這時的氣憤是理性的還是感性的呢?……
  片中卡司都是實力派演員,丹尼芙、畢諾許或伊森‧霍克(Ethan Hawke) 他們各自對於表演都有自己的哲學,是枝裕和在與他們討論的過程中,就像在雕刻情感、修飾想法,漸漸趨近於角色的真實。而這也像是《真實》片中所探究的內涵,到底什麼樣的情感才是真實的呢?漫漶在虛構和現實之間,最後主角在戲中戲對女兒所說的話,雖然僅是劇本台詞,卻何嘗不是她內在真正的脆弱與不捨呢?
迂迴前進,逐步揣摩,我認為這是書中、也是電影藝術中最迷人的時刻之一:演員和角色之間交相建構、拆解彼此,必須要深入到另一個名字的極深處,卻也要時刻抽離於劇本中的虛構故事,去理解到底表演是什麼?我們要如何透過演技,深刻地將角色情感精準的表達出來?角色必須在屢次討論之後,才能擁有自己的生命,也是因為如此,電影才會散發著光芒。
  在本書中段有篇文章,是由製片福間美由紀所寫的〈陪跑〉,從旁紀錄了是枝裕和在籌備過程中的身影,提供了另外一個視角去觀察導演,更為詳細的交代了如資金審查、場景勘測的拍片日誌。原本以為這個陪是夥伴的陪,「然而,奔馳中回首,浮現的卻是無論何時,電影本身都有如朋友般陪在導演身邊、守護他、提出疑問、拯救他,不離不棄一路陪跑的光景。」
  讀完整本書,你非常能夠理解他所說的陪跑,在導演寫給劇組的每一封信裡、在劇本生長出的更多段落裡、在那些看來樸拙可愛的分鏡圖裡,是枝裕和說這是以「作品為核心、充滿生命力地發展出平面的橫向連結,而不是屬於上下、垂直領導的關係」,換句話說,電影早已經醞釀出自己的生命,他緊緊抓牢了這些因他而存在的人們。
  拍攝電影是一項大工程,觀眾往往只參與到尾段,我想,不只限於是枝裕和的粉絲,這本書適宜推薦給所有電影觀眾,我們都能在這樣誠懇的工作日誌中一窺電影的誕生,也找到了更多熱愛電影的理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59內容數
關於文學、歷史、哲學、社科的種種思考,試圖從堆疊的文字中找到需要被思考的問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給個問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要渴望轉開每一處逼仄鎖孔、任意評價他人在意的優劣與否,而是要成為一陣自在無礙的風,視之透明、抓而無狀,拂過還有些舒服,但有需要的人會觀察到、那可能引導到某個地方,文化本來就近似於無形流動,沐浴風幕之中,可以梳理自我該前往的方向。
《白》是成為了顏色存在之前的存在,換言之,它是萬物得以生成的前提,「最極端的可能性之底層,是讓所有的聲音都能發出來的沈默」。
禁忌與逾越是一體兩面,禁忌必須要有逾越的可能才有活化空間;逾越若不存在限制,它不過也是一個日常世俗的舉措。
  父權結構是從何時開始誕生的?它最初的起源來自於什麼樣的生理與社會條件?若此狀況僅止於歷史的偶然性,在人類發展的途徑裡,有沒有可能在某個環節發生突變,因而產生全然差異的社會脈絡?
  願處在還未發生的未來,那代表著意欲往前的期許,代表著我有這個慾望想要認識你、想要博你;而曾經,是我已經進入過你的處境,而真正能以對方的姿態活過一遍,共處於那些焦慮悲傷與快活,如此才能稱得上是不落於俗的愛。
笑並沒有多大力量,它不是萬靈丹,不是懂得笑就不會哭了,它最多最多,就是被傷感淹沒前的那塊蕞爾小島,盡管兩三分鐘之後會再度陷入情感上的飄浮失重,你依然很慶幸有瞬間能夠穩定駐足,知道自己還能站著。
不要渴望轉開每一處逼仄鎖孔、任意評價他人在意的優劣與否,而是要成為一陣自在無礙的風,視之透明、抓而無狀,拂過還有些舒服,但有需要的人會觀察到、那可能引導到某個地方,文化本來就近似於無形流動,沐浴風幕之中,可以梳理自我該前往的方向。
《白》是成為了顏色存在之前的存在,換言之,它是萬物得以生成的前提,「最極端的可能性之底層,是讓所有的聲音都能發出來的沈默」。
禁忌與逾越是一體兩面,禁忌必須要有逾越的可能才有活化空間;逾越若不存在限制,它不過也是一個日常世俗的舉措。
  父權結構是從何時開始誕生的?它最初的起源來自於什麼樣的生理與社會條件?若此狀況僅止於歷史的偶然性,在人類發展的途徑裡,有沒有可能在某個環節發生突變,因而產生全然差異的社會脈絡?
  願處在還未發生的未來,那代表著意欲往前的期許,代表著我有這個慾望想要認識你、想要博你;而曾經,是我已經進入過你的處境,而真正能以對方的姿態活過一遍,共處於那些焦慮悲傷與快活,如此才能稱得上是不落於俗的愛。
笑並沒有多大力量,它不是萬靈丹,不是懂得笑就不會哭了,它最多最多,就是被傷感淹沒前的那塊蕞爾小島,盡管兩三分鐘之後會再度陷入情感上的飄浮失重,你依然很慶幸有瞬間能夠穩定駐足,知道自己還能站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在窗邊》是2022年的日本電影,講述了關於外遇及關係處理的故事。導演今泉力哉以及其作品均探討主題圍繞在人身上,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放大檢視及討論。整部電影完全使用兩人對談及接觸到的物件敘述和解釋,從細微的日常中,串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此作品是導演今泉力哉自編自導,展現他獨特的人物描摹及刻畫之細膩。
Thumbnail
突然看到這部多年前的電影,分享關於人不想被遺忘、家人是什麼、選擇歸屬群體及結束關係的想法 :)
Thumbnail
在充斥著大大小小遺憾的大人世界,孩子的眼光不曾被批為涉世未深,反是在看盡一切後竭力留住的珍稀事物,而這也是是枝裕和對生命的相信。在名為「人生」的這部電影當中,認知到終點與遺憾的必然以後,或許更能抓住心繫人事物消逝前的那一幀,珍惜它,而後在剩餘的日子裡,不斷不斷細細品嚐──這就是橫山家的味道吧!
Thumbnail
   《橫山家之味》是描寫長大離家的孩子們和年老雙親共度一個夏日的家庭倫理劇。沒有發生特別事件。頂多只有快到中間才解開「為何那一天家人要團聚」的小小謎題,還有家人之間瑣碎又時而語出驚人的對話而已。   劇本初稿寫於二〇〇六年秋天,其實同一劇名的大綱早在五年前就有了。
Thumbnail
「我拍電影從來沒有想過要改變什麼,也沒有能力改變。 我只是希望成為電影這個擁有100多年歷史的悠悠長河中的其中一滴。」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空氣人形》、《橫山家之味》、《我的意外爸爸》、《海街日記》、《比海還深》……是枝裕和第一本類自傳作品,構想8年,回顧自身三十年創作歷程最完整紀錄
Thumbnail
因為行程被台北突如其來的大雨打亂,所以和朋友臨時起意隨機選部電影,沒想到意外的很喜歡,接下來會討論到許多劇情,如果不喜歡提前知道內容的朋友先不要閱讀! 這是留白很多,拍攝手法十分細膩的電影,但每一字句和畫面都豐富地展現給觀眾,講述女主角希朵尼答應了編劇溝口的邀約,於是從法國到日本展開簽售會,對
Thumbnail
「做電影就是一種堅持吧。每部片其實都有自己的難關,就是因為每一部電影都是新的生命,我反而會覺得因為無法預期,所以在製作每部電影的時候,我都視為挑戰,去面對它就對了。」
Thumbnail
在「景框之外的故事」這個平台中,希望透過與各種影像的對話,包括電影、影劇、紀錄片與人物故事,試圖譜寫出景框之外的另一種風景。若想看到投稿其他平台的文章,歡迎追蹤我的FB和IG:景框之外的故事。
Thumbnail
在是枝裕和的眼中,始終沒有人懷著純粹的惡意,只有在嚴峻環境下的緊密連結。棄嬰的道德問題屢見不鮮,究竟是不生還是盡可能地給予孩子一個良好的環境才稱得上負責?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在窗邊》是2022年的日本電影,講述了關於外遇及關係處理的故事。導演今泉力哉以及其作品均探討主題圍繞在人身上,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放大檢視及討論。整部電影完全使用兩人對談及接觸到的物件敘述和解釋,從細微的日常中,串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此作品是導演今泉力哉自編自導,展現他獨特的人物描摹及刻畫之細膩。
Thumbnail
突然看到這部多年前的電影,分享關於人不想被遺忘、家人是什麼、選擇歸屬群體及結束關係的想法 :)
Thumbnail
在充斥著大大小小遺憾的大人世界,孩子的眼光不曾被批為涉世未深,反是在看盡一切後竭力留住的珍稀事物,而這也是是枝裕和對生命的相信。在名為「人生」的這部電影當中,認知到終點與遺憾的必然以後,或許更能抓住心繫人事物消逝前的那一幀,珍惜它,而後在剩餘的日子裡,不斷不斷細細品嚐──這就是橫山家的味道吧!
Thumbnail
   《橫山家之味》是描寫長大離家的孩子們和年老雙親共度一個夏日的家庭倫理劇。沒有發生特別事件。頂多只有快到中間才解開「為何那一天家人要團聚」的小小謎題,還有家人之間瑣碎又時而語出驚人的對話而已。   劇本初稿寫於二〇〇六年秋天,其實同一劇名的大綱早在五年前就有了。
Thumbnail
「我拍電影從來沒有想過要改變什麼,也沒有能力改變。 我只是希望成為電影這個擁有100多年歷史的悠悠長河中的其中一滴。」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空氣人形》、《橫山家之味》、《我的意外爸爸》、《海街日記》、《比海還深》……是枝裕和第一本類自傳作品,構想8年,回顧自身三十年創作歷程最完整紀錄
Thumbnail
因為行程被台北突如其來的大雨打亂,所以和朋友臨時起意隨機選部電影,沒想到意外的很喜歡,接下來會討論到許多劇情,如果不喜歡提前知道內容的朋友先不要閱讀! 這是留白很多,拍攝手法十分細膩的電影,但每一字句和畫面都豐富地展現給觀眾,講述女主角希朵尼答應了編劇溝口的邀約,於是從法國到日本展開簽售會,對
Thumbnail
「做電影就是一種堅持吧。每部片其實都有自己的難關,就是因為每一部電影都是新的生命,我反而會覺得因為無法預期,所以在製作每部電影的時候,我都視為挑戰,去面對它就對了。」
Thumbnail
在「景框之外的故事」這個平台中,希望透過與各種影像的對話,包括電影、影劇、紀錄片與人物故事,試圖譜寫出景框之外的另一種風景。若想看到投稿其他平台的文章,歡迎追蹤我的FB和IG:景框之外的故事。
Thumbnail
在是枝裕和的眼中,始終沒有人懷著純粹的惡意,只有在嚴峻環境下的緊密連結。棄嬰的道德問題屢見不鮮,究竟是不生還是盡可能地給予孩子一個良好的環境才稱得上負責?